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精讀【復活】(7)

2023-12-17文化

過去的幾天裏,我們共同讀完了【復活】,看到人性在聶赫留朵夫與瑪絲洛娃身上復活。

01創作背景

19世紀70年代末,俄國的資本主義迅猛發展,勞動人民的生活更加艱難困苦。

1891年至1892年,托爾斯泰已經開始了本書的創作,他不斷地參加賑災工作,親眼目睹了農民和城市貧民的可怕處境。

在這之前,他已相繼完成了長篇巨著 【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藝術批判力量達到了高峰。

在進行藝術探索的同時,他也不斷地進行著精神探索。進入晚年後,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了根本轉變:

他看清了沙皇專制制度的本質,認識到地主土地私有制是農民貧困的根源。

他以廣大農民的眼光觀察俄國現實生活,代表農民階級發表意見,這是他晚期創作中巨大批判力量的源泉,在【復活】中表現得最鮮明、也最為突出。

02瑪絲洛娃:托爾斯泰塑造的美好形象

托爾斯泰塑造的瑪絲洛娃,在俄羅斯文學和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大放異彩。

天真善良的瑪絲洛娃,對聶赫留朵夫最初的感情是一種初戀少女的朦朧愛意。

但這種感情很快就被這貴族少爺糟蹋了,懷孕後被主人驅逐,為了生存,她經歷了悲慘的生活,順著社會的階梯不斷地往下滾,最後淪為妓女,過了多年非人的生活。

不僅如此,她被誣告謀財害命,關進監獄,被昏庸的法官判處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亞。

瑪絲洛娃的命運跌至了最低點,對於這個悲慘的結局,她痛哭,她憤怒,可是無力改變。在統治階級的眼裏,扼殺底層人民的生命與踩死一只螞蟻一樣輕松。

盡管歷盡苦難,飽嘗辛酸,瑪絲洛娃卻始終善良厚道, 在地獄一般的牢房裏,她總是幫助別人,關愛孩子,有吃的與大家分享。

她被押往法庭時,對路人看她的輕蔑眼光毫不在意。當一個賣炭的鄉下人走到她身邊,畫了個十字,送給她一個戈比時,她卻臉紅地低下了頭。

這一縷羞澀,如同閃電,照亮了她的靈魂,顯示出她純潔的天性。這也是一處伏筆,預示著她在精神上一定會「復活」。

瑪絲洛娃靈魂上的覺醒,恰恰是在她墮落到最低谷的時候。第一次探監與聶赫留朵夫見面,使她回想起過去,她的精神開始蘇醒。

在蘇醒的過程中,也伴隨著激烈的思想鬥爭。當聶赫留朵夫對她說要贖罪,要與她結婚時,她反感地罵起來:

「你今世利用我作樂,來世還想利用我來拯救你自己!」

瑪絲洛娃恨聶赫留朵夫毀了自己的人生,可一旦發現他是真誠的悔改,還是從心底裏饒恕了他。

瑪絲洛娃的可貴之處還在於,除了第一次見面時要的十個盧布,她沒有為自己提過任何要求。每次見到聶赫留朵夫,都是請求他幫助別人。

她重新愛上了聶赫留朵夫,卻不願意和他結婚,不願拖累他。

後來,在政治犯的影響下,她變得越來越好,贏得了政治犯西蒙松的愛。為了使聶赫留朵夫得到徹底的解脫,她選擇嫁給西蒙松。

當她對聶赫留朵夫說出「請您原諒」時,這種感情不自覺地表露了出來。

瑪絲洛娃處於這種悲苦境地,卻選擇離開貴族老爺,嫁給一個服苦役的政治犯。可見,瑪絲洛娃的精神不是簡單的復活,而是達到了一種崇高的境界。

03聶赫留朵夫:托爾斯泰思想感情的載體

讀完整本書,我們會發現,【復活】寫得主要是聶赫留朵夫精神的復活。

小說中多次說到,聶赫留朵夫心裏的魔鬼時常作祟,那就是他心中的善與惡在做較量。

聶赫留朵夫上大學時,是個朝氣蓬勃,有思想追求的青年,進入軍隊和上流社會後,過起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的生活。他的精神被壓制了,沈睡了。

但在他心靈深處,還潛藏著追求正義的種子,他年輕時抱有「正義不容許土地私有」的觀點,還把父親留給他的土地分給了農民。

文章一開始,就說他很苦惱,繼承了大量土地,既不能放棄,又不能否定年輕時的理想。

這是作者的一處伏筆,暗示聶赫留朵夫心靈裏還殘留著一絲光明,日後在精神上還有覺醒的可能。

直到在法庭上再次遇見瑪絲洛娃,回想起當初的事,看到由於自己的過錯導致了瑪絲洛娃的悲慘命運,聶赫留朵夫的精神開始了逐步的覺醒。

他常常有羞愧的感覺。瑪絲洛娃的苦難是他造成的,農民饑寒交迫地用血汗供養著他的貴族生活,他為此感到卑鄙可恥。

他開始用全新的觀點觀察和思考起社會制度、法律和宗教。

當他鼓起勇氣去監獄探望瑪絲洛娃時,實際上是在精神上邁出了重大的一步。

放棄土地,不要仆人,離開闊綽的家,搬進公寓,拋棄貴族生活,聶赫留朵夫在思想上、行動上都遠離了自己的貴族階級。

托爾斯泰晚年也是這樣,八十二歲高齡離家出走,以最堅決的態度同貴族階級決裂。

聶赫留朵夫為瑪絲洛娃的案件四處奔波求情,見識了形形色色的官僚的嘴臉,目睹了俄國社會的種種醜惡。他憤怒地抗議沙皇專制制度,揭發上層官僚的血腥行為。

在結尾時,借一個無名老頭之口,大喊「不要皇帝,不要任何當官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底層人民的情緒,也散發出革命風暴漸漸來臨的氣息。

在接觸政治犯後,聶赫留朵夫對他們有了新的認識。是政府的殘酷,逼迫他們不得不采取恐怖手段。

他最敬愛的克雷裏卓夫,本是個和善的大學生,在目睹殘酷現實後,成了民意黨破壞小組的組長,入獄後患癆病在流放途中被折磨致死。

聶赫留朵夫精神復活的過程,也是深刻認識社會和背離貴族階級的過程。

書中用大量篇幅寫出聶赫留朵夫對社會、人生的觀察和見解,這也是托爾斯泰對社會、人生的觀察與見解。

04無名的瘋老頭:托爾斯泰的代言人

接近結尾時,有個像彗星一樣劃過的瘋老頭,他的出現雖然短暫,卻必不可少。

確切地說,聶赫留朵夫只是托爾斯泰思想感情的載體,這個無名老頭才是托爾斯泰的代言人。

老頭子的話極其深刻和犀利。【復活】必定滲透著托爾斯泰的思想,他有自己的話要說出來。

但怎麽說,透過哪個人物,以什麽形式說出呢?如果讓聶赫留朵夫來說,顯得太露骨、太激烈,不符合人物性格,也會引起審查機關的註意。

因此,托爾斯泰設定了這樣一個不引人註意、一閃而過的瘋老頭,借瘋老頭之口,對宗教、監獄、法律和官僚制度進行了深刻而激烈的批判。

05藝術性、真實性與人性的結合

古今往來,一切偉大的作品都具有超高的藝術性,高度的真實性和深厚的人性。【復活】在這幾個方面都達到了非同一般的程度。

關於藝術性,【復活】中使用的對比手法相當高超絕妙。托爾斯泰是最善於使用對比手法的。

開卷就寫春天的美好,接著便是監獄的淒慘景象;

當瑪絲洛娃被押著去受審時,聶赫留朵夫還躺在舒服的彈簧床上;

聶赫留朵夫穿著雪白的襯衣,坐在頭等車廂的絲絨軟椅上打牌說笑,瑪絲洛娃在淒風冷雨中追著火車奔跑……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托爾斯泰憑著自己的良心和膽識,如實地描繪了人民的悲慘境況,和官僚們醜惡的嘴臉,揭示了官僚制度的腐朽和教會欺騙群眾的實質。

【復活】寫成後,當時的審查機關大幅刪減了五百多處。就這樣,發表後還是激怒了教會,把托爾斯泰革出教門。

【復活】中表現的是人性的深厚 ,聶赫留朵夫作為托爾斯泰思想感情的代表者,對待不同的階級是愛憎分明的。

對勞動人民滿是同情愛護之心,對革命者充滿敬意,對貪官汙吏深惡痛絕,對貴族滿是厭惡。

【復活】描述的是人性的復活。 這些愛憎分明、真摯強烈的人性的感情,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這也是【復活】成為超越國界、超越時代的不朽名著的原因吧!

下一次,我將陪伴大家精讀的是這本書—— 【愛在瘟疫蔓延時】

【愛在瘟疫蔓延時】是作者賈西亞·馬奎斯最滿意的一部作品,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關於愛情,你能想象到多少種情形?

接下來,就讓我們走進這本書,跟隨馬奎斯,共同見證這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探究愛情的所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