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一座圖書館和一位漢學家的故事

2024-08-02文化

謝亞宏

2023年11月,傅馬利在陜西西安出席昂布羅修圖書館與西安空港新城圖書館互建絲路圖書館簽約儀式並致辭。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傅馬利所著【美學、科學與信仰:昂布羅修圖書館跨越400年的探索】。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昂布羅修圖書館外景。約翰尼斯攝(影像中國)

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是一座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以「時尚之都」聞名於世,深厚的文化積澱與歷史底蘊亦保留於城中諸多古老建築中。老城中心一隅,誕生於17世紀的昂布羅修圖書館靜佇於此,頗有些「大隱隱於市」的意味。圖書館門前,昂布羅修圖書館前副館長、漢學家皮埃爾·弗朗切斯科·弗瑪加利(中文名傅馬利)正微笑著迎接我們的到來。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言談間對中國典故信手拈來,對於推動意中文明交流互鑒,有著獨到見解。

一座擁有數百年歷史的圖書館

昂布羅修圖書館創立於1607年,被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譽為「英雄且不朽的圖書館」。作為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自建立伊始,昂布羅修圖書館便堅持對公眾開放,以「為所有具有藝術或思考才能的人提供免費的文化教育」為宗旨。經過數百年發展,圖書館已收藏有上百萬冊書籍和4萬多份手稿,其中許多都是孤品。

圖書館創始人費德裏科·博羅梅歐曾寫道,來自不同文明的書籍會「給我們帶來許多好處,讓我們了解許多既美麗又有益的事情」。因此,最初的館藏不少購自世界各地。傅馬利自豪地說:「我們收藏有古印度和阿拉伯的宗教典籍、古羅馬時代的碑銘和古埃及莎草紙文獻……對於所有這些文獻資料,我們一直堅持向世界各地的讀者免費開放借閱,希望大家能共同探尋不同文明的足跡。」

昂布羅修圖書館是藝術的殿堂,達·芬奇超過1000頁的手稿【大西洋古抄本】和拉斐爾的【雅典學院】素描草圖是館中最著名的藝術珍品。由於館藏藝術陳列豐富,圖書館在成立後不久就設立了美術館和繪畫學院,供藝術愛好者臨摹學習。目前,對公眾展出的【大西洋古抄本】僅有寥寥數頁,上面繪制的草圖和筆記仍舊清晰表達著達·芬奇對人體結構和機械制造等問題的深入思考,讓人不禁對這位藝術家超越時代的想象力擊節贊嘆。在講解抄本筆記內容時,傅馬利說出自己的心願——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集合意中專家,完成在中國轉譯出版【大西洋古抄本】的浩大工程。

昂布羅修圖書館的不少藏品都與中國相關。在珍本閱覽室,傅馬利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幅卷軸,一張中文世界地圖展現眼前,卷軸四角的「萬國全圖」字樣清晰可見。這幅【萬國全圖】最早出現在義大利人艾儒略與中國明代官員楊廷筠於1623年合作出版的【職方外紀】中,是現存最早的中文世界地圖之一,向當時的中國社會展示了文藝復興時期天文學和地理學方面的最新發現。「這是中國與義大利、與西方文明交流的早期成果之一,也是我研究的重點課題。」傅馬利介紹道。

在閱覽室中,筆者見到,不同膚色、不同年齡的人正埋頭苦讀。傅馬利說,為更好利用館藏文獻,昂布羅修圖書館於2008年成立研究院,並與全球數百名不同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建立了合作關系。「我們向世界敞開大門,希望全世界人民加深相互理解,促進和平與發展。」他說。

一個為兩國友誼服務的心願

與昂布羅修圖書館一樣,傅馬利本人也有著許多故事。作為資深漢學家,他先後到訪中國30余次,有時一年就要去3次。然而令人難以想象的是,這位漢語流利、學養深厚的漢學家年過四旬才走上漢學研究之路。在米蘭聖心天主教大學攻讀期間,他先後學習了希伯來語、阿拉伯語、印地語等語言,雖一心想學習中文,卻由於當時師資缺乏而難以實作。「我在昂布羅修圖書館攻讀博士學位時,當時的館長十分希望我從事漢學研究,不僅向我介紹圖書館館藏的中國古籍,還將他的一本擁有百年歷史的中國詞典贈送給我。」至今想來,傅馬利仍充滿感慨。

1994年,傅馬利終於在米蘭意中協會的幫助下開始學習中文,並於1995年首次來到西北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現國際教育學院)進修。對他而言,這是一次難忘而美好的經歷:「西北大學專門派車接我到校園,老師和同學都非常熱情,學習氛圍輕松愉快,我結交了很多朋友。」至今,傅馬利仍與許多老師同學保持著聯系,每次去西安都會拜訪,他們來義大利也會被傅馬利邀請到家裏做客。

學成歸國後,傅馬利先後任昂布羅修圖書館東方研究部主任、副館長和意中協會資深理事等職。他力促昂布羅修圖書館與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大學等中國高校建立合作關系,邀請中國專家到圖書館訪學交流,並於2008年發起成立「中華文化研究所」。「目前,研究所每年都在【昂布羅修亞洲年刊】上介紹我們在意中人文交流領域的合作成果,這份努力將持續下去。」他說。

前不久,傅馬利卸任所有行政職務,但依然在西北大學等中國高校擔任客座教授,活躍在意中文化交流第一線。去年10月,他關於昂布羅修圖書館藏品研究的最新專著【美學、科學與信仰:昂布羅修圖書館跨越400年的探索】在中國轉譯出版。提及這本書,傅馬利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說:「我知道中國朋友經常用‘為人民服務’表達投身公共事業的熱情,這也是昂布羅修圖書館數百年來堅持的宗旨。我希望將更多義大利的歷史文化、意中交流的故事分享給中國朋友,為人民服務、為兩國友誼服務。」

一份充滿詩意的期許

作為文明古國,中意兩國一直保持著友好交往。傅馬利認為,昂布羅修圖書館自創立伊始便見證了意中之間文化交流的悠悠歷史:在【萬國全圖】之外,圖書館還有許多與中國相關的典籍、文物,比如館藏的【馬可·波羅遊記】手抄本等等。此外,圖書館館藏中最早一批中國典籍來自17世紀初的歐洲傳教士金尼閣和鄧玉函,他們在意中交流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金尼閣率先將【伊索寓言】,以及【詩經】【尚書】等中國經典分別譯介至東西方;鄧玉函是伽利略的朋友,他在徐光啟的推薦下參與了明代歷法的修撰工作。

中意文化交流的傳承故事續寫新篇。去年10月至11月,傅馬利前往中國,在浙江杭州和陜西西安等地見到許多老朋友。在浙江大學和西北大學,他開展學術講座,並代表昂布羅修圖書館與西安空港新城圖書館簽署【互建絲路圖書館協定】,以學術研討、圖書推薦、文物展示等方式促進兩國民間文化交流。

除漢學研究,傅馬利對於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希伯來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均有研究,對跨文化交流有著深入思考。在他看來,不同文明之間存在諸多共通之處,這是國與國、人與人之間互相理解、共同進步的重要前提。他說,當我細細品味張擇端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時,會不自覺代入現代米蘭繁華街頭的場景,相隔千年、相距萬裏,畫面展現的人類社會風貌高度相似。再比如,當我在中國參加自己的新書釋出會時,會想到拉斐爾的壁畫【雅典學院】:熱愛閱讀的中國讀者提出許多高水平問題,蘊含諸多思考,這與畫中希臘哲學家們探求真理的精神別無二致。人類文明的精華能夠跨越時空,以我們都能理解的方式流傳至今。

傅馬利高度贊同中國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議,在他看來,歐洲文藝復興肇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拜占庭和阿拉伯國家保存的古希臘羅馬典籍回傳到歐洲,促進了思想繁榮,這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結果。「全球文明倡議有利於在當前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促進相互理解,進而保證和平與發展。」他說。

當前,中意文化交流不斷豐富,包括昂布羅修圖書館在內的許多義大利博物館藏品都曾在中國展出,義大利民眾對書法、茶藝等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也日益濃厚。傅馬利的外孫曾在中國學習,這讓他與中國的緣分又多了一層。談及兩國友誼的明天,他的期待充滿詩意:「我家裏掛著一幅書法作品,上書毛澤東主席的詞作【蔔算子·詠梅】,我想參照其中的一句表達心意——‘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 人民日報 】( 2024年08月02日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