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自愛自在:蘇東坡人生美學的「四進院落」

2024-03-19文化

【自愛自在:蘇東坡的生活哲學】衣若芬 著 天地出版社

衣若芬教授是央視紀錄片【蘇東坡】的海外朗讀程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教授,她用雋永恬淡的文字,為讀者構築了一個心靈棲居的療愈溫室。全書分四區塊, 「自我存在」「自我安頓」「自我管理」「樂活自我」 ,恰似溫室的四進院落,敞開大門,以溫暖包容的姿態,迎接所有對探索自我意識、活出自在人生尚存疑慮的朋友;縱已無惑於風雨人生,也可到此稍憩,聽東坡誦明月之詩,釀一壺逸懷浩氣,新火試新茶。

該書主旨是東坡書信中常作結語的「倍萬自愛」,作者以平等交談的姿態、娓娓動聽的口吻,為大家拆解蘇東坡的「自愛」邏輯,引導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他的價值觀,將其融會貫通於日常生活,進而最佳化看待自我與人生的方式和路徑。這種學習不是生搬硬套,亦步亦趨,那往往會導致方枘圓鑿,扡格難通,而應切實踏入東坡的生命歷程,站在他的境遇角度,設身處地體會他抽丁拔楔的方法論。正如作者所說:「我們學東坡如何愛自己,不必把他的三觀套在我們自己身上,而是要學方法,也就是說,看東坡如何釣到魚,不是直接吃他釣的魚。」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該書正是在對東坡人生版圖的構畫中,沈潛生活哲學的思索與體味,如春風化雨般,引領讀者運用學到的方法論,一葉舟,一竿綸,安然航行於各自的生命江海。

拜讀此書,不但收獲哲思的沈澱,更給予我無盡的審美享受。全篇文從字順,金聲玉潤,許多段落令人拍案叫絕,深覺如沐春風。書中對【赤壁賦】【題西林壁】等作品的解讀獨出機杼,令人耳目一新;寫東坡與仲殊的對話,言近旨遠,流轉自如,不著氣力便將意境盡致烘托,毫無雕琢痕跡; 從自我的真實存在角度解構【記承天寺夜遊】 ,使讀者收獲豐厚的美學滋養,同時開始反思並改進與自我的相處方式,受益匪淺,滿載而歸。 作者解讀【後赤壁賦】 :「到了半夜,四周靜寂。剛好有一只孤鶴從江的東邊飛來,突然長鳴,經過東坡的船,往西邊飛去。」簡潔生動,極富畫面感,淡筆輕染,便勾勒出一幅氣韻生動、心物交融的水墨畫,在完整傳遞意蘊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呈露其迷離惝恍之美,使讀者瞬間進入藝境,如隨孤鶴一道,飛鳴且過,又似攜手東坡月夜登臨,悵然若失。每節末尾的思考練習,就像讀者同作者和東坡秉燭夜談的書齋,讀者與自我坦誠相見,展示采獲的碩果,東坡自千年前投來寬柔微笑,作者則在一旁親切鼓勵,時而提問並解答,便成章前的短文小引和章末的「有此衣說」。燭火明滅,思想的靈光卻永恒朗照,蘇軾時時呵護高燭,是怕海棠夜深寂寞,燃燭照紅妝,愛花也是自愛,惜花亦是自珍,在這一方暖黃澄瑩的天地,作者溫柔地引領讀者,一步步走向東坡的內心世界,從中窺見照破山河萬朵的玉界瓊田。

蘇軾去世已近千載,我們吟誦詩詞、賞讀傳記,匍匐於泛黃史冊間,細嗅岸芷汀蘭的百代余芳;或是蘇堤漫步,赤壁登臨,沿循他的足跡,懸想文星曠世的遙迢氣息,竭盡全力,只為離他更近一些。但無情過隙的白馬,卻只會讓我們與他相隔漸遠,我們在心靈上求索靠近的每一刻,都是時間洪流將他愈發推遠的瞬間。幸運的是,還能在此書構築的美境中短暫棲息,攜東坡同室而溯遊,品茗手談,與孤鴻結伴;或是歡飲達旦,醉眠芳草,再被一溪風月喚醒。半醉半醒間,我向東坡討教如何愛自己,他淡笑不語,身姿清挺,臨江垂釣,我觀察他如何釣魚,久而久之,也便隨他一道笑了。這笑容大抵就是每個中國人提到蘇東坡時的會心一笑,如封底所言: 「無論你是誰,都能遇見蘇東坡」 ,只要遇見他,看他將顛沛流離釀作快意人生,便很難不莞爾,欣然隨喜。

我拜讀時,仿佛跟隨作者一道,徐徐展開東坡的生活圖景,映像中的自我亦悄然浮現:我在鏡中認識了自愛的物件——自己,確證了自我存在的方式,嘗試擺脫世俗對成功的定義枷鎖,發掘有限生命的無盡可能;與東坡持杯月下,不問榮枯,看清自我在世界中的位置,將性靈妥帖安頓,觀察他對萬事萬物的思考方法, 從中找到愛自己的路徑,進而推己及人,愛他人、愛萬物、愛世界 ;從東坡對知識、時間、能量、情緒和欲求的管理中,領悟高效有力的自我管理,乃至向上管理之道;把盞為樂,廣結善緣,沐浴安眠,品鑒大餐,嘗罷魚美筍香的東坡閑閑回首,含笑對我說,此生有味在三余,笑容灑落無塵清夜,占盡世間瓊英,永珍皆幻化作可與為樂者。在此過程中,作者始終陪伴身側,不幹涉,不說教,只隨讀者走過一程自我認知之旅,同聽一夜江聲,共嗅三分春色,途中有萬裏卷潮來的壯闊,亦有惆悵東欄雪的細膩,有山下蘭芽、廬山真面、清風明月、敗亦可喜之理性思索,更有好景須記、飛鴻雪泥、心安吾鄉、千裏嬋娟之感喟深情。衣教授將蘇軾的人生美學熔鑄成文,便似匯聚無窮力量,綿裏裹鐵,語淺意深,筆端一點浩然氣,如乘千裏快哉風!

(作者為書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