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身

孩子們去哪兒鍛煉?小區附近的「適兒化」健身設施太難找

2024-02-06健身

進入寒假,孩子們回歸家庭,在社群內的活動時間也隨之變長。一些家長反映,在居住的小區附近不容易找到兒童遊樂、鍛煉設施。

近日,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個社群及公園發現,有的社群在附近找不到適合孩子的鍛煉場所和單杠;有的公園只安裝成人用的健身器材,兒童壓根夠不著;還有的社群兒童「超綱」使用成人無動力健身器材,安全隱患頻現。

東城區天壇公園內的健身廣場,年僅3歲2個月的兒童在老人的看護下「超綱使用」體育器材

「找不著」

多區域兒童健身設施成空白

上午九點,陽光和煦,豐台區方安苑的劉女士帶著初一的兒子在樓下健身小廣場繞了一圈,卻無功而返。「根本找不到做引體向上的地方。」劉女士對記者嘆了口氣說,近幾年中考體育改革,其中有一項是引體向上,很多學生連一個都做不了,她問過孩子和他的同學,都說平時沒有機會在小區或公園練,只有在學校的體育課或操場上才能練習。

「不止我們小區,隔壁好幾個小區我們都去轉過,最多只找到一排壓腿器,高度根本不合適。」 劉女士感慨稱,希望社群能給青少年提供更多公共鍛煉的器械和場地,讓孩子們從小就練習,發自內心地熱愛這項鍛煉活動,而不是只為了應付考試。

為了讓3歲的兒子在戶外充分活動,一到周末,家住西城區建功北裏的陳陽和妻子就要開車帶著他全城轉悠——尋找適合兒童運動的場地和設施。「我們家周圍適合兒童玩的公共健身設施太難找了。」陳陽對記者感慨,他所居住的社群既沒有一塊放心讓孩子騎平衡車的場地,也沒有專門供兒童鍛煉的設施。 想要讓孩子充分活動,不少鄰居選擇帶孩子去經營性的少兒體適能館。「動輒一節課就是三五百元,太貴!還基本都在室內,根本不算戶外活動。」

「在北京,適合小孩玩的公園還真不少。可是我家小區裏只有大人用的健身器材,沒有小孩能玩的。」專程帶孩子前來東四環外的一處公園的馮先生對記者表示,由於所住小區內沒有適合兒童的健身設施,孩子的鍛煉時間被集中挪到了周末。「平時我們上班,老人不太方便帶孩子來,只能我們周末帶孩子來公園,所以我兒子就盼著周末。」

針對中國學齡前兒童戶外活動不足的現狀,早在2018年6月,北京體育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三家單位就共同釋出了【學齡前兒童(3至6歲)運動指南(專家共識版)】,【指南】建議學齡前兒童「每天應進行至少120分鐘的戶外活動」。但記者走訪發現,由於兒童健身設施難覓,許多學齡前兒童像馮先生的孩子一樣,想鍛煉卻沒合適的場所可去,戶外活動時長並不達標。

這些兒童健身設施真的很小眾,難增設嗎?

記者註意到,目前北京市很多小區、公共空間、口袋公園等場所,都裝有根據成人的體型和運動能力設計的蹬力器、橢圓機、扭腰器等健身器材,有的已建成一定年限,有的則是近年新安裝。而這些成人健身器材的廠商,其產品目錄裏本來就有為兒童專門設計的室外健身設施,比如滑梯、秋千、攀網等。

其中一家為北京多個社群提供器材的知名廠商采銷人員告訴記者,公司能提供的不同造型、不同尺寸的兒童滑梯就多達61種。「我們也給北京不少公園做過兒童類設施,選擇面不是問題,尺寸也能客製化,占地大小都可以調整,關鍵看客戶的意願。」

「夠不著」

小孩只能被抱著玩健身器材

上午十點,東城區天壇公園東門附近的健身廣場內,數十名老人正在鍛煉。記者註意到,占地兩三百平的場地內,健身器材非常齊全:雙杠、天梯、健騎機、仰臥起坐板、鞍馬訓練器、扭腰器、肋木架、漫步機...... 但孩子們卻發現,這裏的健身器材「過於大」,要麽夠不著,要麽只能由大人幫助「超綱使用」。

「這個太高了!我根本夠不著」「我坐上去腳踢不到踏板呀!」「誰來抱我上這個凳子玩一下?」3歲半的男童煥煥沿著場地轉了十分鐘,卻發現沒有一處能供自己放心玩耍。最後他只能悻悻地坐在一台漫步機的腳踏板上,小腳無聊地來回晃動。

東城區天壇公園健身廣場上的漫步機,一名3歲男童將其當成了「秋千」

「爺爺一定要扶好我,我有點害怕!」場地內,另一名3歲2個月的女童依依緊緊抓著雙杠,沖身邊的老人喊道。老人一邊連聲應好,一邊抽空掏出手機拍照留念。「平時小孩都是我們看護,上午就來跟我們一起鍛煉。」老人告訴記者,孫女從2歲開始就被帶到這裏使用鞍馬訓練器、雙杠、吊環等,希望能從小增強體質。「不過都只能抱著玩,不然沒一個能用上。」老人對記者笑著說。

「走吧走吧,這裏不好玩。」下午四點,在朝陽區華威西裏社群樓下,小學生天天不顧媽媽在一旁鼓勵,扭頭就想回家。記者註意到,近100平方米的建設場地內,能供孩子玩上的,也只有兩台漫步機。「98下,99下,100下!好了,我要下來了。」今年6歲的天天興致索然地活動著,顯然覺得漫步機運動難度過於簡單。

「這裏能讓孩子玩上的器械確實很少。」天天媽媽無奈地沖記者笑了笑,指著場地上近十樣公共健身器械一一說道:直立健身車太高,孩子腳掌夠不著;健騎機太重,孩子力氣太小蹬不動;太極推揉器太大,孩子只能瞎推轉盤沒法用。

為了給孩子們「因地制宜」地創造運動場地,記者註意到,有家長將上肢牽引器上用綁帶固定住了一個滌綸籃球網兜,將其改造成了一個籃球架。「這玩意兒平時根本沒人玩,還不如給小孩用來投籃用。 但邊上就是汽車道,平時大人一定得仔細看著點。 」一位居民對記者表示。

「怕摔著」

公共健身器材安全隱患不少

「快走!前面就是遊樂場!」走在豐台區芳城園三區內,女童湯圓指著遠處的一個空地對奶奶喊道。她口中的「遊樂場」,指的就是社群內的成人無動力健身器材區。正值冬日上午,記者看到,有四五名孩子在這裏活動,有的孩子坐在背肌訓練器上,假裝在「騎車」;有的孩子爬上室外橢圓機,裝做在「劃船」;還有的孩子攀上高高的肋木,扮做救火的消防員。

東城區天壇公園健身廣場上的仰臥起坐板,成為孩子們的「滑滑梯樂園」

孩子們在社群內就地取材,把公共健身器材變成遊樂設施,背後卻危險重重。 在現場,記者實地測量發現,肋木最高橫杠離地高達2.38公尺,平行天梯最高處離地高達2公尺,下方卻是沒有任何緩沖的水泥硬質地面,兒童一旦從器材上掉落不堪設想。此外,記者查詢到, 國家強制標準【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明確提及,超過60厘米跌落高度的器材,在所有的碰撞區域應有著陸緩沖層, 如:沙層、土層、橡塑地板等。

豐台區芳城園三區的健身器材區,肋木下方沒有任何緩沖的水泥硬質地面

「現在街邊、小區裏有很多健身器材,但是適合兒童的卻特別少。平時帶我女兒路過小區裏的器材區,她都特別想玩,可是我又覺得危險,不敢讓她玩。」家住東城區的胡女士無奈地說,由於小孩的好奇心很重,很容易將手腳伸到器材縫隙中,因此不敢讓孩子使用這類設施。

在位於西城區新居東裏西側的一處健身區,一個男孩跳上了伸腰器,坐在上面玩耍。根據指示牌上的圖示和介紹,伸腰器的使用方法應為雙手抓住訓練器的兩側把手,腰部向後靠在其彎曲板上,身體盡量向後做伸展運動。指示牌警示中還提到,未成年人使用時應有成年人監護。但該男孩在此玩耍期間,身邊沒有成年人監護和阻止。

在位於西城區新居東裏西側的一處健身區,一個男孩坐在伸腰器上玩耍

蹲在立式蕩板上前後搖晃、站在扭腰器上轉圈、沿著上拉撐體訓練器爬上爬下……記者走訪時看到,在各個社群、公園的健身區,常有兒童在健身器材上「玩花活」。「心大」的家長或是在旁邊聊天、或是盯著手機,讓孩子自己使用器材。對於器材上的安全警示,家長們往往並沒有在意。

「這一看就知道怎麽用呀!還用看說明?」在朝陽區常營附近一小區內,一位帶著孩子玩耍的老人對記者說,對於這些常見的裝置,從來沒看過指示牌。「再說那麽小的字,我看也看不清。」

記者註意到,健身器材上的指示牌除了安全警示、註意事項,還註明了器材的使用方法、廠家資訊、合格證等相關內容,密密麻麻一大片,有些文字還由於掉漆難以辨識。部份健身器材的指示牌安裝在距離地面十幾厘米的位置,想看清文字得特意蹲下。

部份健身器材指示牌的警示文字難以閱讀

不僅如此,同一種類的器械,由於品牌不同,安全警示的內容也可能不一樣。以常見的扭腰器為例,一品牌的安全警示中寫到「未成年人禁止選用該器械」,另一品牌則提示「兒童使用須有成人監護」。這樣的健身器材,兒童究竟能否使用,家長也不清楚。事實上,此前有媒體報道,由於兒童不當使使用者外健身器材,已發生多起傷亡事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相旭陽 袁璐 陳雪檸

編輯:王海萍

流程編輯:郭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