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火鍋集體打價格戰,我卻不愛吃了

2024-08-08美食

作者 | 阿瑞
編輯 | DR
題圖|【玫瑰的故事】

人們常說「沒有什麽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但現在,火鍋連自身的難題都難以解決。

去年,巴奴5片馬鈴薯賣18元引發熱議;今年火鍋動輒68元、78元的鍋底,也上了不止一次熱搜——人們漸漸發現,出去吃飯,火鍋未必是高價效比的選擇。社交媒體上不乏消費者抱怨,「兩個人隨便吃吃就三五百元,菜品分量越來越少」「火鍋越來越貴,吃不起了」。

「高價趕客」的影響目前還不好說,但連鎖火鍋們已經有了充足的危機感,並實實在在加快了下沈的步伐——與其被平替,倒不如自己平替自己。

今年7月,海底撈旗下的平價副牌「嗨撈火鍋」宣布品牌升級,改名「小嗨火鍋」並將人均消費由80元降至60元左右;八合裏牛肉火鍋釋出降價通知,稱「價格回到10年前」。楠火鍋、小龍坎、慫火鍋等也在卷價格,試圖用8元的鍋底、9.9元的菜品留住顧客。

各個火鍋品牌紛紛開始降價了。(圖/圖蟲創意)

不管原先身段有多高貴,這價格戰是不打也得打了。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7月6日,過去一年國內新增20.6萬家火鍋店,但凈增長僅6.8萬家,這意味著有超過13萬家火鍋店關閉。

究竟是火鍋太貴,還是消費者吃膩了千篇一律的火鍋?無論如何,火鍋賽道的內卷已經到了next level。

「滿大街的火鍋店,我卻沒那麽想吃了」

「一般聚餐人多的時候,我都會提議吃火鍋,因為沒有人會拒絕火鍋。」

對消費者來說,火鍋至少能吃上肉眼可見的新鮮食材,並且口味包容、調料自由、豐儉由人,很容易成為朋友聚餐的首選。2018年,新周刊【火鍋中國】專題曾總結出「火鍋社交學」,想知道一個人的人品如何,吃頓火鍋就能略知一二。

但漸漸也有人發現:「為什麽現在跟朋友聚餐,大都吃火鍋而不是炒菜?」甚至有人發出近似「世風不古」的感慨,覺得「不需要廚藝」的火鍋走紅,是中餐行業的退化。

跟朋友聚餐,人們往往會選擇火鍋。(圖/【我不是藥神】)

但「受歡迎」意味市場接受度高,「零廚藝」代表容易標準化出餐,這些特點反倒讓火鍋成為餐飲業最熱門的創業賽道之一。

據【2024火鍋產業發展報告】,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火鍋依然是正餐中最大的品類,不僅20%的門店數量占比居首位,團購訂單量與金額也是餐飲業第一。

究其原因,火鍋只需準備好食材和鍋底,連廚師都不用請,把「下廚」交給顧客,被認為是外行人開館子最省事的買賣。

標準化程度較高的火鍋,也受到了資本的青睞,熱錢瘋狂湧入火鍋行業。2021年中國火鍋行業全年投融資金額達6.7億元,為歷年最高值。2019—2023年,中國火鍋行業的連鎖化率從16.3%上升至23.6%。連鎖品牌不斷開店,紛紛占領人流量大的地段,帶給消費者最直觀的感受便是「哪哪都是火鍋店」。

各式各樣的火鍋店,受到資本的青睞。(圖/【愛很美味】)

但當一個賽道同時具備了門檻低和流量大的特點,離飽和也就不遠了。

據火鍋全產業鏈媒體「火鍋餐見」,2024年1—6月火鍋行業新註冊門店數是2.8萬家,而登出門店數是3.4萬家。美團團購的數據也顯示,火鍋門店數量在2024年1月達到了一個最高點,此後有所下降。

後火鍋聯合創始人黃菱告訴新周刊:「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和同行都發現人們對餐飲消費的熱情不及預期,消費者花錢更謹慎了。」

的確,對於一部份消費者而言,火鍋似乎不再是出門吃飯的首選了。上海女生小婧表示:「我現在沒有那麽喜歡吃火鍋了,因為上海外出就餐的選擇太多,總有新鮮的美食品類流行,根本吃不過來。」

小婧覺得,吃火鍋人均消費在100元上下是可接受的範圍。最近小婧的朋友吃了頓巴奴毛肚火鍋,三人花費600元,還有兩人在湊湊火鍋吃了300多元,確實都算不上便宜。

至於楠火鍋、海底撈等頭部品牌,雖然正在推出降價活動,但同樣很難在一時之間,擺脫其在消費者心中價格偏高的形象。

火鍋也能自己在家做。(圖/【喜歡你】)

何況火鍋總與社交分不開。

「一個人的火鍋叫冒菜,一群人的冒菜是火鍋」,另一位年輕消費者娜娜表示,自己減少了很多無用社交,一個人去店裏吃火鍋有些尷尬,所以當她想吃火鍋時就會自己在家做,畢竟買火鍋底料也很方便,「零廚藝」的內容也難不倒多少人。

年輕人依然愛火鍋,只是附加了更多的條件。

要麽卷價格,要麽倒閉

一名餐飲裝置回收商用「九死一生」來形容餐飲業,「今年比往年更不好做,10個老板9個虧」。

他告訴新周刊,今年4月,他連續見證了9家火鍋店的倒閉,「火鍋是餐飲行業倒閉最多的品類」。常常有人投資幾十萬元到上百萬元,剛開業時生意紅火,往後顧客越來越少,半年可能就撐不住了。

社交平台上,二手裝置回收商見證火鍋店倒閉。(圖/小紅書截圖)

90後王先生曾在2022年嘗試加盟某火鍋品牌,一次性投入80萬元,但在管理和行銷上處處受制於品牌,盈利情況並不理想,讓他感覺自己更像「被割了韭菜」。最終他決定及時止損,重新開一家自己的火鍋店。

王先生告訴新周刊:「其實火鍋賽道兩年前就已經很卷了,很多店早就被‘卷死’了。」他觀察到,以前北京的火鍋店人均花費大約在150—200元,近兩年以來,客單價整體降了20%—30%。

無論品牌大小,火鍋店似乎只剩下兩個選擇:要麽倒閉,要麽跟風卷價格。王先生感慨:「不卷沒人吃啊,但即使用低價吸引了顧客,利潤也幾乎沒有了。」

廣州熱門榜單上,排名靠前的火鍋店人均花費大約在80—130元。(圖/大眾點評)

降價的風,已在大數據上初露端倪。

海底撈2023年財報顯示,其客單價為99.1元,跌至近五年最低水平。主打高端的慫火鍋,客單價從2021年到2023年分別為129元、128元、113元。據久謙中台數據,譚鴨血的客單價也降至百元內。

具體到各家的實際行動上,咖啡茶飲的「9.9元價格戰」,已經被大規模復制到火鍋的戰場上。

楠火鍋推出的3.0店型,有1.9元的素菜、9.9元的鮮牛肉、39.9元的鍋底,其創始人公開表示人均消費會降至70-80元。慫火鍋部份門店貼出的「認慫公告」顯示,鍋底8元起、葷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燜飯6元任吃。鴻姐火鍋更是下了血本,率先推出9.9元抵100元的代金券。

慫火鍋的認慫公告。(圖/小紅書截圖)

黃菱表示,後火鍋也會做「0.1元搶100元代金券」這樣「勾點性質」的活動。「但所有品牌的優惠活動都不可能長期維持,而是在特定節點推出,以起到引流作用,否則大家都會活不下去。」

中國烹飪協會分析稱,今年前5個月,「餐飲行業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原因就在於價格戰、同質化競爭和成本壓力的不斷加劇。

降價意味著壓縮利潤空間,商家不得不想辦法降本增效。今年越來越多的川渝火鍋推出三味鍋、四味鍋、小份菜等,透過調整產品結構盡量保證利潤。當然,一些操作在消費者看來,免不了「雖然降價,但分量也變小了」的嫌疑。

黃菱也表達了對價格戰的擔憂,「品牌依然要堅守品質,在合理的前提下進行產品調整,再去順應市場」。

網紅新火鍋,
接力把價格打下來

顯然,如今要是還想開火鍋店,只能另辟蹊徑了。而市場就是如此殘酷,老店們焦頭爛額,新店們奇招盡出,讓吃貨們直呼「還有多少驚喜是朕不知道的」。

比如今年風很大的菜市場火鍋,把市井氣的氛圍感作為賣點,加上人均70元左右的價位,一度在社交媒體上霸屏。不少五谷不分又社恐的年輕人總怕逛菜市場被宰,在店裏沈浸式體驗現場選菜稱重倒是津津有味。

開在菜市場裏的火鍋,給人很便宜的感覺。(圖/小紅書截圖)

但「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對於吃飯這件事,氛圍感始終只是錦上添花。要吸引顧客,取勝的根本還是口味。

眾所周知,檢驗一種口味火不火,得看多少店緊急轉行跟風。之前享受這個待遇的是淄博燒烤和天水麻辣燙,現在輪到了貴州酸湯。

辰智大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店名包含「酸湯」的餐飲門店,在過去近一年同比增長超過40%,「酸湯」菜品同比增長超過60%。不管是海底撈還是毛肚火鍋、川渝火鍋,都推出了類似酸湯口味的鍋底。慫火鍋所屬的九毛九集團,今年也順應市場,開出新的貴州酸湯火鍋連鎖品牌「山外面」。

番茄發酵和辣椒混合而成的鍋底,爽快地滿足口腹之欲,疊加「中醫說夏天多吃酸」的養生buff和人均幾十元的價效比buff,確實能輕易俘獲年輕人。

站在商家的角度,賣得便宜自然是因為成本更低。

紅餐網報道,牛油鍋底的成本能達到40元以上,而酸湯鍋底則便宜得多。酸湯火鍋店的鍋底售價可以低至二三十元,甚至有些自助小火鍋能把價格打到15元。

更便宜的酸湯火鍋,更刺激的口味。(圖/小紅書截圖)

追求價效比的消費者,還再次捧紅了一人食小火鍋。企查查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新增「小火鍋」相關企業已超過2000家。

這場求生存的價格混戰之中,小火鍋在卷大火鍋,大火鍋也開起子品牌試圖「降維打擊」小火鍋。去年,海底撈推出平價副牌「嗨撈火鍋」,近日改名「小嗨火鍋」並降價。今年,呷哺呷哺釋出新選單,套餐均價降幅超過10%。

謝女士也將小火鍋當作自己的創業賽道。她告訴新周刊:「我之所以選擇小火鍋,是因為看到海底撈等品牌都開始做小火鍋,說明風口在往這裏吹。大小火鍋毛利率都在60%左右,但小火鍋可以用更低的成本、更少的人工、更精簡的流程去爭奪消費者。」

謝女士表示,五十平方米的小店除去房租,前期僅投入5萬元左右,而如果是一兩百平方米的大火鍋店,前期投入50萬元都算少的。「現在很多一兩百平方米的火鍋店,一天的營業額只有三四千元,我的小火鍋店試營業,每天也有3000多元的營業額。」

小紅書話題「小火鍋」有1.2億瀏覽。(圖/小紅書截圖)

不過,黃菱則認為,品牌只能聚焦於某個特定人群,不能貪多。「大火鍋跟小火鍋針對的並不是同一類消費人群,吃小火鍋的人更加註重價效比。而吃大火鍋的時候,人們更多是為了放松地與朋友聚一聚。」

在她看來,一個火鍋店既然能夠成為連鎖品牌,意味著它的味道是過關的,火鍋品牌的競爭最終還是會落腳在情緒價值上。「與朋友聚餐有很多選擇,就看這家火鍋店提供了什麽讓大家願意選擇它,讓人能夠記住它。」

但火鍋店應該提供什麽樣的情緒價值,在執行層面又是一個問題——比如,人人都做海底撈不現實,也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吃這一套。

歸根到底,火鍋行業不得不狂卷價效比的背後,是因為這才是餐飲的最大公因數。回歸本質,來上幾口簡單又極致的滿足。才是食客最想要的情緒價值。

校對:車輪餅

營運:鹿子芮

排版:魏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