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腳越臭踩的腌菜越香?專家這麽說…

2024-01-31美食

年味是從何時開始

有句老話說: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

這是過年的前奏

在外人眼裏,浙江人的飲食總是充滿了「貴氣」——

靠湖的杭州人吃的是龍井蝦仁、西湖醋魚,沿海的寧波、台州、溫州則把生猛海鮮當家常便飯,連內陸地區都有開化青螄、金華火腿、臨安春筍……仿佛每一座小縣城,都有那麽一兩樣「高級食材」。

然而每一個「浙江胃」裏,無論裝了多少山珍海味、美酒佳肴,最後總是會被家裏一缸入口鹹香爽脆的冬腌菜所俘獲。

圖源:遂昌文旅

「秋分種菜小雪腌

冬至開缸吃過年」

當天寒地凍

家家戶戶把腌菜缸一擺出來

就感覺到了年的味道...

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

有一天他會踩著腌菜來娶我

腌菜是什麽菜,想來沒有人可以說清。它是一種契約,締結者是蔬菜與鹽。笨重而又古樸的瓦缸之中,蔬菜與鹽相遇,彼此交融反應,成就不一樣的對方。

在南方,做冬腌菜是過年前頗有儀式感的一件事情,江南人稱之為「腌寒菜」。清代文人厲秀芳在【真州竹枝詞】中記述過當時情景:「小雪後,人家腌菜,曰‘寒菜’,冬臘風腌,蓄以禦冬。」

每年春節前,家家戶戶都忙著清洗腌缸,這口缸是浙江人祖傳的古樸神器。腌菜時,先在缸底鋪上一層鹽,然後整齊地鋪上一層大菜,再灑上一層鹽,直至把要腌的大菜全部裝進缸。然後赤著雙足,在缸裏「跳完一曲搖擺舞」,不停地用雙腳在菜上面踩,直到踩出汁水來。如此踩實後,壓上石頭過兩三周後,這口缸就能腌制出浙江人過年的「發酵美味」。

杭州臨平人每到年前做腌菜的勁頭也是勢不可擋,家住臨平南苑的王大伯(化名)曬出做冬腌菜的視訊,自稱一個星期沒有洗腳就是為了這一刻,制作過程中「腳越臭踩出來的菜越香」。

圖源:瀟湘晨報微博視訊

王大伯表示,這還只是第一波,先腌一小壇自己嘗嘗鮮,後面還會繼續做。一口小小的缸,一雙穩穩的腳,不少網友紛紛點贊:就是這個味兒。

這樣的制作過程令很多人不解:為什麽非得是用腳踩爛?其實,在歐洲有很多優秀酒莊的葡萄酒,都是未成年少女腳踩出來的。因為少女腳踩的力度,恰好能把葡萄擠碎,又不會踩破葡萄籽而帶來澀味;同理,就是要擠出白菜的汁水,又不破壞莖稈的完整。

圖源:【雲中漫步】電影截圖

杭州西湖區的茅家埠村,也保留著這種古法腌制的傳統。村裏人還說腳越臭踩出來的腌菜越香,「腳汗」才是踩腌菜的靈魂,不同人不同腳,踩出來的味道也都不一樣,這是真的嗎?

腳越臭踩的腌菜越香?

屬雞的人踩出的菜更鮮?

對於腌菜這件事,確實有這麽個說法:越臭的腳,踩出來的菜才更鮮。

為什麽有這個說法?原因有兩個。一是男人比女人重,力氣比女人大,踩菜效率高;二是臭腳說明出腳汗多,這樣的男人一般年輕氣盛身體好,腳上勁道足。

踩腌白菜還有一句老話,屬虎的人用「虎腳」踩出來的冬腌菜特別香,更有「要屬雞的人踩冬腌菜,眉毛鮮掉」的說法。

真相到底是什麽樣的呢?中科院植物學博士史軍的科普文章稱,在傳統的腌漬工藝中,使用的其實是蔬菜表面攜帶的乳酸菌,乳酸菌其實也並不是某一種微生物,而是一大類代謝產生乳酸的微生物。

雖然不同的腌菜種類和不同地域之間,利用到的微生物會存在一些差異,但是基本的模式都是類似的,而人體表面攜帶的微生物跟腌菜需要的菌種並不切合。也就是說,其實冬腌菜好不好吃,和腳臭不臭,屬什麽生肖都沒有關系。

圖源:遂昌文旅

每逢春節臨近

每一缸腌制的冬菜

都成為一封來自千裏之外的家書

除了腌白菜

聽說梅幹菜也是浙江人

在缸子裏「踩」出來的年味?

前有聞香識女人

今有梅幹菜辨識浙江老鄉

梅幹菜和浙江人,可謂性情相合、意氣相投。

魯迅在【風波】中寫道:「烏黑的蒸幹菜和松花黃的米飯,熱蓬蓬冒煙。」形容的正是江浙一帶的梅幹菜。

梅幹菜是浙江人過年過節或者辦酒席時餐桌上的必備菜,被賦予了蒸蒸日上、步步高升的寓意。

圖源:詩畫浙江文旅

和腌白菜一樣,梅幹菜的制作同樣是用腳在缸子裏「踩」出來的。浙江人是舍不得把梅幹菜焯水的,連洗的時候也小心翼翼,生怕損失了梅幹菜的鮮美,連腌完菜後剩下的鹵汁,都被浙江人當做竈間必備的「液體味精」。

梅幹菜其實就是雪裏蕻,清代的【廣群芳譜·蔬譜】專門提到,「四明(寧波)有菜名雪裏蕻,雪深,諸菜凍損,此菜獨青。」每年秋冬之交,寧波人就會準備幾口大石缸,把收割下來的雪裏蕻削去菜根,一層菜一層鹽地平鋪於缸中,然後,光著腳站上去把雪菜踩癟踩爛。

如果再把腌完的雪裏蕻,取出來放到簸箕裏,自然風吹晾曬成幹,就成了梅幹菜。每到年前,家家戶戶會趁著風和日麗,拿著簸箕出來曬梅幹菜,就像是趕著每年一度的盛會,頗有種過新年的儀式感。

圖源:詩畫浙江文旅

除了冬腌菜、梅幹菜之外

浙江人過年怎麽少的了一缸子醬貨呢?

年味與醬香一起濃郁的水鄉人家

街頭巷尾腌好的一排排醬貨

正在陽光之下享受著溫暖和煦的「日光浴」

「未曾過年,先肥屋檐」的場景

盡展新年儀式感

沒有一只鴨子

能活著飛出杭州

在杭州,沒有比醬鴨更能讓人想起過年的味道。

一到冬月,杭州人居住的老街旁、市河畔,醬紅色的醬肉、醬鴨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醬鴨和其他醬貨在通風處一字排開,走過路過都忍不住吸幾下鼻子,直到鼻腔裏充滿醬香,才真實地感覺到年味兒來了...

杭州人對醬鴨的癡迷,不是一時的杭兒風,而是歷來都有。據記載:「每歲八九月間,各酒肆皆自制醬鴨……遠自申江亦有來購者,一過冬至,即銷售一空。」直到現在,杭州人對醬鴨的情結也絲毫沒變:從小就是這麽過年的,沒有醬鴨的冬天是不完整的!

這口醬鴨其實也來自於缸。殺鴨、洗鴨、曬鴨,晾好的鴨子們在醬缸內「靜躺」24小時,每隔四個小時給鴨子翻一次身,讓鴨肉均勻吸收醬汁的鮮醇,香味才能滲透到鴨子裏……醇厚的濃油赤醬,在天氣與時間的「發酵」下,鮮香被鎖在豐腴的肉裏。

「其實小小一只醬鴨,裏面門道也木佬佬。」說這話的是杭州「好食堂」老板馬坤山。

在缸裏醬上一個月以上的醬鴨最受當地人歡迎,因為時間越長,鴨肉更加緊致,香味也更加濃郁。

可以說,醬鴨制作的每一種香料、每一步工藝,都是與時間的精誠合作。上好的鴨,精選的醬,剛剛好的時間,這三者,造就了醬鴨如今在杭州不可撼動的地位。

年前時節,孩子看到各家各戶窗前掛起一溜絳紅色的醬鴨時,就知道離「過年」不遠了。而長輩們也會借這只「鴨子」告誡晚輩,做人做事有時候就像「做醬鴨」一樣,唯有經過精心的籌備與長期的考驗,才能將最完美的滋味呈現世人。

圖源:紹興文旅

一缸缸年貨

足以讓最平常的食材陡然變得動人

這是一年中美味的團聚

年味漸濃,讓我們一起囤滿年貨

裝滿心底的喜悅

迎接溫馨煙火氣的佳節時光

來源: 中新浙裏(周薇、張凱璇)綜合 今朝諸暨、杭州吃貨、小強熱線浙江教科、潮新聞、杭州日報、紹興文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