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瑞幸茅台再推醬香新品 人氣卻不及明星代言人「小卡」高

2024-01-24美食

來源: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舒俊瑜

繼醬香拿鐵後,1月22日,瑞幸咖啡再次攜手貴州茅台推出新春新品龍年醬香巧克力。

盡管上市前幾日,雙方透過官方微博進行了新品預熱,但產品正式開售後,記者走訪成都幾家瑞幸門店,並未看到如醬香拿鐵橫空出世般的爆單排隊場面。

龍年醬香巧克力產品宣傳圖

在社交媒體上,新品的聲量也不及醬香拿鐵。記者搜尋發現,微博和小紅書上與新品相關的使用者生成內容,大部份都關聯了品牌代言人易烊千璽的內容和話題。一家瑞幸門店的員工表示:「顧客比平時多了蠻多,但沒有想象的多,很多都是沖著小卡來的。」

醬香巧克力開賣

未現爆單排隊名場面

2023年9月,瑞幸與茅台聯名,醬香拿鐵給了食飲行業一點「小小的震撼」。公開數據顯示,產品上市首日銷量超過542萬杯,首日銷售額破1億元。

相比之下,此次新推出的醬香巧克力卻顯得「門庭冷清」。1月22日上午,記者走訪了成都春熙路、紅星路的幾家瑞幸門店,發現並沒有出現排隊購買、外賣爆單的情況。記者在瑞幸小程式上下單一杯醬香巧克力、一杯褚橙拿鐵,從付款成功到提醒取餐,時間大約2分鐘。

記者購買的瑞幸產品

黑龍江一家瑞幸門店的店長王斂(化名)在前一晚做好了迎接「惡戰」的準備,但是第二天的客流量並沒有到去年醬香拿鐵上新的地步。深有同感的還有山東一家瑞幸門店的儲備店長劉戀(化名),她坦言下單的顧客不如預期的多。

線上傳播方面,1月19日,微博話題#瑞幸茅台再聯名#曾沖上熱搜第5位。但新品釋出後,截至1月23日15時30分,微博話題#龍年醬香巧克力#的閱讀量僅為406萬。與此同時,#瑞幸醬香巧克力被吐槽太甜##茅台瑞幸聯名為何不火了#等負面話題卻引發大量關註。

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對比

成都市民徐女士說,不太喜歡醬香巧克力的味道和口感。「像酒心巧克力化掉後加了水,喝不出奶香味,跟小時候喝的高樂高差不多。」余先生則表示,自己購買瑞幸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物美價廉的咖啡。「上班健身都會喝咖啡,感覺巧克力飲品在國內受眾不多。」

粉絲沖著小卡去

明星代言人內建流量

盡管醬香巧克力的熱度不如預期,但劉戀在工作一天後還是覺得巨累。「有個女生一下點了三四十杯,整整四個小時,我一直在制作,都沒停。都是來要小卡的。」

她提到的小卡,是瑞幸全球品牌代言人易烊千璽的限定周邊。瑞幸小程式的專屬套餐資料顯示:消費者購買36元起的2杯裝專屬套餐,可獲贈小卡1張,購買54元起的3杯裝專屬套餐,可獲贈小卡2張,小卡共4款,款式隨機贈送,醬香巧克力就包含在專屬套餐中。

代言人小卡引發粉絲熱議

記者在微博和小紅書上搜尋與醬香巧克力相關的內容,發現許多都與易烊千璽及其小卡相關,#易烊千璽瑞幸小卡##瑞幸易烊千璽小卡#等微博話題的閱讀量加起來已破7000萬次。一位小紅書使用者稱,自己早起9點去瑞幸排隊買小卡,店裏全是易烊千璽的女性粉絲,只有他一個男性顧客。

小紅書使用者自述排隊買套餐獲贈小卡

這種情況得到了劉戀和王斂的證實。劉戀說:「顧客比平時多了蠻多的,但其實沒有前一天想象的多。店裏今天得有幾十個顧客是沖著小卡來的。」王斂也表示:「在我們門店,如果說去年上新當天買醬香拿鐵有10個顧客的話,今天買醬香巧克力的大概就4個吧,很多還都是沖著小卡來的。」

截至1月23日16時40分,瑞幸咖啡抖音直播間內,2杯裝專屬套餐已售出超過3000單,而3杯裝專屬套餐更是售出超過5000單。

明星內建的流量,的確為醬香巧克力帶來了一波討論度。

新品未持續火爆

專家稱消費者新鮮感已過

盡管瑞幸方面還未主動披露醬香巧克力的首日銷售表現,但已有瑞幸門店對網傳「新品不火了」進行回應。據共富財經報道,杭州一門店稱,消費主要看個人口味,22日售賣情況還可以;北京一門店表示,個人對產品口味和需求不同,無法定性消費者是否減少。

眾所周知,醬香拿鐵的火熱曾一度帶動瑞幸業績飆升。財報顯示,瑞幸第三季度凈收入72億元,同比增長84.9%,創歷史新高;月均交易客戶達到了5850萬,較去年同期的2510萬翻番。

而作為醬香拿鐵系列產品的延續和再沈澱,此次新品「啞火」,原因又何在?

瑞幸龍年醬香巧克力實物圖

酒業分析師蔡學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醬香拿鐵的快速破圈,源於茅台自身極高的社會關註度,以及茅台酒與咖啡的話題沖突效應,但消費者新鮮感已過,因此沒有出現上一輪爆火的情況。

食品分析師朱丹蓬也表示,醬香拿鐵的爆火源於消費者對兩大IP結合的期待,而消費者對新品的新鮮度和獵奇度均有所下降,也並沒有產生要趕快購買的迫切感,但並不妨礙該產品未來的持續走高。

廈門大學品牌與廣告研究中心主任黃合水認為,新品沒有持續火爆是很正常的。「現在每個企業都在聯名,如果沒有什麽很特別的聯名,消費者就會平常心對待了。」

蔡學飛建議,品牌需要不斷加強跨界產品的研發與口感教育,強化特色產品,以此增強跨界產品的復購與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