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每天 1 個鹹鴨蛋,身體會有什麽變化?

2023-12-04美食

不得不承認,鹹鴨蛋絕對是最美味的幹飯搭子。1 個鹹鴨蛋、1 碗白米飯、1 盤炒青菜,就是簡單又讓人快樂的一餐!

看著流油的鹹鴨蛋,有多少人會流口水呀?入口即化、香味濃郁、脂香四溢、鹹香可口,讓人無法拒絕,恨不得每天都吃 1 個。那如果每天都吃 1 個鹹鴨蛋,對身體的影響如何?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關於鹹鴨蛋的事。

▲圖:電商平台

鹹鴨蛋裏有什麽?

鹹鴨蛋可以算得上是歷史久遠的傳統美食了,深受很多人的喜愛。鴨蛋被腌制成鹹鴨蛋之後,仍然能給我們提供蛋白質、脂肪、鋅等營養。

煮鹹鴨蛋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分別是煮雞蛋的 1.14 倍、1.3 倍,熱量也比煮雞蛋高,是其 1.2 倍;鉀含量也不錯,為 226mg/100g,是煮雞蛋的 1.7 倍;硒含量比較突出,為 32.8 微克/100 克。 [1]

雖然煮鹹鴨蛋的以上營養都比煮雞蛋豐富,但它畢竟屬於腌制品,鈉含量高達1131mg/100g,是煮雞蛋的近9倍,生鹹鴨蛋鈉含量更高,為2706mg/100g,飲食上稍不留神就容易導致全天鹽攝入量超標,進而對健康不利。

每天 1 個鹹鴨蛋

身體會怎樣?

雖說鹹鴨蛋很下飯,而且真的很好吃。但是,每天 1 個鹹鴨蛋可能真的會帶來問題。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鹽的攝入量要控制在 5 克以下,相當於不到1啤酒瓶蓋的量。而 1 個鹹鴨蛋就能讓我們攝入 2~5 克的鹽,還得吃其他菜肴,全天的鹽攝入量很容易超標。

1.不利於控血壓: 目前已經有多項研究證明,高鹽飲食會增加患高血壓的風險,也會加速血管老化,還會增加腦卒中的發病風險。

2.誘發胃炎: 鹽攝入過高會刺激胃黏膜,可能會導致胃壁細胞脫落 [3] ,而壁細胞是保護胃部健康的屏障,一旦被破壞,便會增加患胃炎的風險,嚴重可能會誘發胃癌。

3.增加骨質疏松風險: 飲食上鈉攝入過高會抑制成骨細胞的分化及其功能,有動物實驗顯示:高鈉飲食會降低大鼠骨密度和骨強度,增加骨折風險。 [4]

另外,吃太鹹了會讓人大量喝水,喝水多排尿便會增加,排尿的時候不僅會排出鈉離子,也會排出一部份鈣離子。所以吃的越鹹,就越可能容易缺鈣,也就越容易骨質疏松。

4.損害認知功能: 有研究表明,高鹽飲食可能會損害某些認知功能,特別是對於老年人群。 [5]

另外有研究顯示:降低中國的高鹽攝入量就可能會讓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大幅減少。每天少吃 1 克鹽,可以降低缺血性心臟病風險約 4%,中風風險約 6%;到 2030 年,每天僅減少 1 克鹽的攝入,就可以預防近 900 萬例心臟病和中風病例,並挽救 400 萬人的生命。 [6]

所以,鹹鴨蛋雖然好吃,偶爾吃吃沒事。但如果你特別喜歡吃鹹鴨蛋,可得註意控制好全天鹽的攝入量!

鹹鴨蛋「富得流油」

脂肪增加了?

鹹鴨蛋最吸引人的就是又沙又流油的蛋黃了,而煮鴨蛋就不會流油。有人會疑惑:難道鴨蛋變成鹹鴨蛋後脂肪含量增加了?

其實,脂肪含量上並沒有多大的變化,只不過是狀態發生了改變。

平時吃的煮蛋之所以看不到明晃晃的流油,是因為蛋黃中的蛋白和脂肪形成了乳化體系,外觀上看不到油脂。而腌制的過程會導致疏水基團與蛋黃中的親水基團和親脂基團分離,破壞這種乳化體系, [7] 小油滴聚集在了一起,就成為了肉眼可見的「富得流油」。

真假鹹蛋黃,如何辨別?

生活中我們吃的很多美食都離不開鹹蛋黃的參與,比如蛋黃酥、蛋黃蓮蓉月餅、鹹蛋黃炒飯、鹹蛋黃焗蝦仁、流沙包等。為了更方便的滿足這些美食的制作需求,很多人會直接購買鹹蛋黃。不過,市面上的鹹蛋黃可能不是真正的鹹蛋黃哦,大多都是人造的鹹蛋黃,如何辨別呢?

1.看包裝和配料表: 人造鹹蛋黃包裝上一般會標註「鹹蛋黃制品」,配料表中大多含有澱粉、天然胡蘿蔔素、食用香精等。雖然也有蛋黃,但不一定是鴨蛋黃,也可能是雞蛋黃。

▲圖:電商平台

▲圖:電商平台

真鹹蛋黃的配料表很簡單,只有鴨蛋和鹽。

▲圖:電商平台

2.看狀態: 真鹹蛋黃結構不均勻,外部松軟內部緊密,質地較硬;而人造的鹹蛋黃結構均勻、有彈性,咬開後不會有分層和硬心。由於人造鹹蛋黃含有澱粉,水煮後會變得較為粘稠,真鹹蛋黃水煮後流動性好,不粘稠。

3.看價格: 真鹹蛋黃價格一般在 1~1.5 元/粒,而人造鹹蛋黃較為便宜,多為 0.3~0.5 元/粒,30 元就能買到 100 粒「鹹蛋黃」呢。

總結

當你沒食欲的時候,是否也被 1 個鹹鴨蛋拯救過?鹹鴨蛋雖美味,但為了健康,可別貪吃哦!

參考文獻

[1]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2冊[M].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9

[2]王華,蒙麗瓊,黃芯語,金其揚,董誌梅.北部灣海鴨蛋蛋黃色澤與5種天然色素含量的關聯分析[J].現代食品,2022,28(4):145-149

[3]徐海蓉,徐耀初.飲食因素與胃癌關系的流行病學研究近況[J].中國腫瘤,2002(02):21-23.

[4]楊俊賢,李青南.高鈉攝入與骨質疏松的關系[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誌,2017,10(03):306-310.

[5]Reviewing the effects of dietary salt on cognition:mechanisms and future directions.doi:10.6133/apjcn.201903_28(1).0002

[6]Tan, Monique et al. 「Reducing daily salt intake in China by 1 g could prevent almost 9 million cardiovascular events by 2030: a modelling study.」 BMJ nutrition, prevention & health vol. 5,2 164-170. 16 Aug. 2022, doi:10.1136/bmjnph-2021-000408

[7]王一亭,龐敏.鹹鴨蛋腌制機理與方法的研究[J].現代食品,2020(22):52-54.DOI:10.

策劃制作

作者|薛慶鑫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註冊營養師 健康管理師 公共營養師

稽核丨 阮光鋒 科信食品與健康資訊交流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