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在田裏抓到這些蟲子,總是穿成串就地烤來吃!你還記得哪幾種?

2023-12-16美食

小時候在田裏抓螞蚱,特別記得握在手裏它使勁蹦跶那一下,那種酥酥癢癢的感覺 ,現在想起才感覺真的過去了很久。

很多小時候 既可以抓來玩、又可以油炸或者烤來吃的蟲子 ,別說現在的小孩沒經歷過,就是想找到都不容易, 田裏已經很少見了。

你還記得哪些以前當做「零食」的蟲子?

彈跳的扁擔

中華劍角蝗 ,又有「中華蚱蜢」、「異色劍角蝗」、「稻葉大劍蝗」等名。

一些地方將其稱之為 「扁擔」 ,看樣子並不十分像扁擔,各地扁擔的樣子不同,倒也不好下定論。東北、寧夏等地叫做 「扁擔鉤」 ,倒比扁擔形象得多。

稱為扁擔的可能說法是,這種中華劍角蝗被抓住時候向前一撲一撲的樣子,與失重搖晃的扁擔神似。

各地對扁擔有不同叫法,所以這種蟲子的叫法也不同,比如 「老扁擔」、「老扁」。

河北南部等地將這種蟲稱為 「擔杖」 ,內蒙古部份地區俗稱為 「簸簸箕」 。山東等地則稱為 「梢馬甲」

四川有一種挑柴火的傳統農具,形似扁擔,但兩頭都是尖的,把柴火捆成兩捆後,將其紮進兩捆柴火裏就可以挑著走。

這種農具叫做「千擔」,與其相似,兩頭尖的中華劍角蝗被稱之為 「千擔公」

東北人有一句民謠: 「扁擔鉤挑水,螞蚱煮飯,三叫驢炒雞蛋,請蟈蟈來吃飯。」 每一句裏說的都是一種昆蟲,這裏的 「扁擔鉤」 指的就是中華劍角蝗。

學名中華劍角蝗的由來,是 它們的觸角像一對短劍 。「短劍」下面是下粗上窄的尖尖腦袋,長卵形的復眼長在腦袋上部較窄處。

身體為綠色或褐色,綠色的個體的復眼後面、前胸背板側面上部、前翅肘脈域有著淡紅色縱條。褐色個體前翅中脈域具黑色縱條,中閏脈處具一列淡色短條紋。後翅淡綠色,後足股節和脛節綠色或褐色。

雄性劍角蝗體長30.0-47.0.公釐,雌性劍角蝗體長58.0-81.0.公釐,雌性比雄性體型大,雌性粗壯,雄性苗條。雌性觸角呈絲狀,到達前胸背板後緣,雄性觸角則不到達前胸背板後緣。

中華劍角蝗在中國各地廣泛分布,日本、東南亞、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

它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強 ,農田、夾荒、溝、壩、台田等都有分布。地勢高較幹燥的地方數量少,地勢低窪的地方數量多。溝埂、河壩附近分布最為密集。

敵人與食物

中華劍角蝗分為 卵、若蟲、成蟲 三種形態,若蟲與成蟲相似,只是沒有長出翅膀。卵為長橢圓形,卵殼表面有不規則分布的小瘤狀突起。

多個卵被泡沫狀膠質物包裹成為卵囊,卵囊長43-67公釐,粗8-9公釐,形狀多樣。

卵產在道邊、地埂、溝渠、堤壩等處,在幹燥溫暖的冬季能夠安全的越冬,到了氣溫穩定在21-25℃的5月下旬至6月上旬開始孵化,到7月中孵化完成開始出土。

出土的蝗蝻經過6次蛻皮羽化為成蟲,同一天出土的各齡歷期不相同,但羽化時間基本一致。

1-2齡的蝗蝻群集在一起,2齡以後的蝗蝻開始跳躍著四處擴散,停留在食物充足的地方,吃完以後繼續遷移。

在它們遷移大軍的口器下,人類種植的玉米、谷物、棉花、茶、葡萄、棗、枸杞等水果及農作物,無一幸免。

受害的不光作物,還有楊樹、柳樹、榆樹、泡桐等林木。無論成蟲還是若蟲,都愛啃食這些植物的葉片、嫩莖。

人類對於蝗蟲大軍來襲不會坐以待斃。在與蝗災的千年戰爭中,總結出了有效的應對方法。

其一是人工防控,中華劍角蝗喜歡在土地平整、墑性較好、雜草稀少的窪地產卵,在它們產卵的地方進行翻耕,能有效的殺死蝗蟲卵。

其次是生物防治,請青蛙、蟾蜍、鳥類等等中華劍角蝗的天敵加入戰場,殺它個丟盔棄甲。

最後一個藥劑防控,在它們集群的地方噴灑藥物將其扼殺在搖籃,當蝗蟲大軍殺到果園苗圃中時,也要及時的噴灑藥劑。

中華劍角蝗只是掠奪人類的食物,人類直接把它們當作食物。中華劍角蝗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多種礦物質成分,是一份營養豐富的美味。

相信在許多人的回憶裏,即便早已忘了它們的味道,在草間捉蟲的日子仍舊歷歷在目。

當這些中華劍角蝗在草間享受夏日閑暇時光時,人類獵手們瞅準機會,小心翼翼地靠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扣在手中,或拿在手裏把玩,或放在油鍋一炸,送到肚中把玩。

若是等不及回家下鍋,只好就地生火,用鐵絲串起一烤,香味在熱量的催發下四散開來。特別秋季時候腹部飽滿的雌蟲,蛋白質混合卵粒的味道,香氣撲鼻。

如果用手捉一兩只不過癮,那就拿來大網,定叫它逃竄不及。

除了能做食物,中華劍角蝗的成蟲還能入藥,有著止咳平喘,息風定驚,清熱解毒,滋補強壯,祛風解痙,止瀉透疹的功效。常被用做治療支氣管哮喘、百日咳、小兒驚風、凍傷等。

野外的蛋白質

跟 中華劍角蝗很像的就是 禾蝦 ,它的學名是 稻蝗 ,稻蝗的觸角細長,與中華劍角蝗的劍角有明顯區別,從頭部就能看出二者的明顯差異。

雖然禾蝦與中華劍角蝗不是一個物種,但作為食物方面殊途同歸。

禾蝦名字裏帶一個蝦字,就知道這玩意味道不錯,似乎真的能嘗出蝦味。

禾蝦生活在稻田中,幼蟲靠吮吸秧苗的嫩也汁為食,羽化成蟲後吮吸為成熟的稻谷漿液。稻谷成熟的時候,便是農村孩子捕捉禾蝦的時候。

捉到的禾蝦拿回家,起鍋燒油,滋啦一聲美味瞬間迸發出來,或是用水煮熟,嘗一口山裏的蝦味。

捉禾蝦的禾蝦籠

在油鹽匱乏的時代,只要將它翅膀摘到,往火上一烤,聽著禾蝦肚子裏的油劈啪作響,就能引得一群孩童口水搓手等待。

如今禾蝦更是進入了餐館酒店,成為了人人愛點的招牌菜。

與禾蝦同姓的 禾蟲 ,也是一種難得的美味。

禾蟲是 疣吻沙蠶 的一種俗稱,是一種長相類似蜈蚣的昆蟲,腳沒有蜈蚣長,行動緩慢。體色金黃,中間夾帶一些綠色。

禾蟲生活在稻田的表層土壤中,以禾苗為食。在中秋季節前出土活動,這個時候的禾蟲是最肥美的。

因為富含蛋白質和其他各種營養,吃起來味道鮮美,被廣東地區的漁民譽為「江中的冬蟲夏草」。

禾蟲可蒸可煮,可煎可炸,是廣東地區的美食。

隨著知道這道美味的外地人越來越多,禾蟲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在過度捕撈和大量使用農藥後禾蟲數量減少,造成了越來越高的價格。

好在如今養殖技術提升,禾蟲的產量也隨之提高,成為了大眾熟知的美食。

被人們高價瘋購的蟲子,還有以臭聞名的 臭屁蟲

臭屁蟲學名 九香蟲 ,「香」字一點不沾邊,「臭」字倒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當你靠近它們時候,那味道總是蠻橫地刺激著鼻腔,難以忍受。

刺鼻的臭味來自於它們所釋放的丁基硫醇,這種物質散發出來的氣味類似於腐肉,是它們用來嚇退敵人的武器。

除了嚇唬人,它們還噴射體液到天敵的眼睛鼻子裏,對其眼睛和呼吸系統造成損傷,引起感染發炎甚至死亡。

在繁殖季節,雄性臭屁蟲也會散發著強烈的氣味吸引雌性臭屁蟲。

這樣一種臭名遠揚的蟲子,卻是一個寶,在【本草綱目】中九香蟲主治膈脘滯氣,脾腎虧損,元陽不足。

貴州等地用精妙的烹飪手法將其制成美食,不僅不臭,反而帶有香氣。或許這九香之名,就是一位喜愛美食的吃貨取的。

蟲聲漸稀

當我們想到夏日蟲鳴,回憶著蟲兒在手中試圖逃走,惦念著火上的美味時,忽然之間發現又是一年夏秋去,好像許久不見了這些小家夥們的身影。

也許這只是一種錯覺,長大的我們遠離了那泥土青草藍天的家鄉,遠走到城市之中,聽不見蟬鳴,看不見蝶飛,以為它們都消失了。

只是它們的翅膀飛不出小小天地,而我們已遠赴天涯。

但有些昆蟲確實在不斷減少,這是由於城市化行程擠占了它們的棲息地,以及一些汙染物的排放,使得它們無法繼續生存。

其次是農藥的使用,以前農村種地,很少使用農藥,那時候地埂邊,山野裏隨處可見蹦跳的蟲子。如今為了治理害蟲害草,大量使用的農藥在消滅害草害蟲的同時也傷及了許多無辜。

治理病蟲害時還會使用生物防治法,那些引入的害蟲天敵食物並不是單一的,許多蟲子都是它們的食物。

以防治害蟲為目的的基因改造農作物大量種植,使得害蟲們難以下口,因為食物來源減少族群數量也隨之減少。

如今全人類都面臨的氣候變暖問題,也是昆蟲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全球氣候變暖施加在每種生物上的壓力都是公平的,只是有的昆蟲能夠從中受益,比如蚊子等能夠安全度過冬天,繁殖數量也不斷增多。

有的昆蟲則在氣候變暖的影響下縮短了生命周期,遷徙和繁殖都受到影響,數量也隨之減少。

害蟲減少時,我們為保護了農作物歡呼,益蟲減少時,我們為失去了夥伴而難過。無論如何,地球上昆蟲的減少,是弊大於利的。

害蟲吃糧食還有防治的方式,但蜜蜂一類的昆蟲消失,許多花朵沒有得到傳粉,直到最後枯萎也不會結果。

沒有屎殼郎一類的昆蟲擔任清道夫的角色,放眼就是汙物堆積。

沒有蠶一類的昆蟲提供經濟產品,螳螂一類提供醫學藥品,許多行業會面臨危機。

當我們某日厭倦了城市汽車、機器的轟鳴聲音,想要回到田野間尋求安靜時,其實最不想的就是一種飽含孤獨的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