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美食

菊花普洱、紅棗壽眉、桂花紅茶,網上很火的新中式茶包,能買嗎?

2024-04-03美食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先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位00後茶友,過來找我們買茶。

要求是,泡法簡單,味道不苦,適合放在辦公室喝。

當時,推薦他先入手小罐裝。

買鐵罐分裝出來的【鵲橋仙】或者【花弄影】,平時放在工位上。

喝的時候,就算沒有蓋碗,也適合放進敞口玻璃杯裏泡。

但對方直搖頭。

「這也太土了,有沒有獨立小包的茶?」

那,試試【隨心泡】,帶出門特別方便。

「我要的就是這種,小包才方便,但裏面就這一種口味?」

嗯,用2017春壽眉壓成的餅乾茶,單片2.5克,保溫杯玻璃杯都能泡……

但那位年輕茶友的關註重點,並非如此。

他給我們發來一張圖,給我們指了方向。

截圖來源自,某網紅直播間的茶品。

乍一看,滿螢幕都是花花綠綠。

菊花普洱、柚花烏龍、橙香紅茶、陳皮白茶、黑烏龍茶、小青柑等,花樣多到數不過來。

清一色是老茶客們看了直搖頭,根本不願嘗試的茶。

正當村姑陳還在心底腹誹。

緊接著,茶友的訊息已經發過來。

「之前買過直播間的茶,一組盲盒茶,足足30款,口味很多,但試了一遍沒發現特別喜歡的,身邊朋友說,這是因為它們原料太差,介紹我來你們這看看。」

「類似【隨心泡】之類的,有沒有再多一些組合口味。」

這個,真心沒有。

說句不怕得罪人的話,好茶不會隨便跟菊花、茉莉、桂花、陳皮絲之類的混在一塊。

喝茶,還是順其自然好。

千萬別喝成了雜燴湯。

說來也奇怪,既然,純茶才是茶圈主流。

為什麽直播間的網紅力推款,卻是這類花裏胡哨的再加工茶?

【2】

很多人的印象中,網紅組合茶的走紅,好像是毫無征兆的。

不知何時起,開啟某東,某多,某寶,到處都在推。

網上看到的測評軟文,美圖加美照,極為吸睛。

有很多跨界組合的創意茶,或許早幾年,根本沒人見過。

譬如,將紅棗去核,切開,跟老壽眉的梗葉混在一塊壓成龍珠茶。

在這之前,很多人只聽過棗香老白茶。

但沒想到,棗香白茶竟還有這種偷懶模式。

直接將棗夾核桃仁的做法,照搬下來。

做成一泡帶香甜口味的,棗香甜口茶。

憑借網紅帶貨的「快模式」,這種新奇茶一經推出,更新換代非常快。

幾乎能做到,頻繁上新。

各種混搭跨界的新品,讓人目不暇接。

花香白牡丹小方餅、壽眉葉子餅、梔子花貢眉、茉莉花混著白牡丹壓成小片……

各式稀奇古怪的茶,生長速度如同雨後春筍。

在各大網紅帶貨軟文裏,拔節生長。

話說為什麽網紅帶貨,都喜歡推這類老茶客基本不喝的「奇茶異茶」?

第一個想到的,是因為它們容易復制。

模式可復制,最為資本看重。

就像街邊的網紅餐飲店,這些年,內卷得最激烈的一個賽道,非網紅火鍋店莫屬。

每次和李麻花逛商場,隔半個月沒去,樓下的火鍋店就換了裝修,又開起了新店。

之前有做餐飲的朋友解釋,火鍋是最容易做成連鎖的。

只要鍋底是中央廚房出來的,就算開滿100家、1000家店,味道都一樣。

但閩菜、粵菜、淮揚菜之類的傳統菜系不行。

同樣一道南煎肝,換了個廚子,味道就不同,很難「走出去」。

也難怪,餐飲資本會熱衷在火鍋賽道內卷。

【3】

和傳統茶類比,網紅混搭茶,也是個可以偷懶的模式。

因為網紅茶生意,重點投入的地方,並非是「茶」。

線下新中式網紅茶品店,重裝修,營造氛圍。

線上銷售的,重包裝,砸成本宣傳。

而裝在包裝裏面的「茶」,究竟來源何處,倒是無所謂。

投入的重點方向,和傳統茶完全不同。

做好一款傳統茶,門檻很高。

從原料產區、制茶工藝、到後期倉儲,方方面面都要涉及。

單拎出原料來看。

是春茶,還是秋茶?

是春茶季哪個階段采的茶?

是否高山茶?

台地、有機、拋荒、荒野,有哪些不同?

是不是福鼎原生的茶青……

光是講清楚原料來源,就不是一件輕松的事。

更何況,接下來還有「工藝關」與「倉儲關」要過。

若想快速將網紅流量變現,傳統茶這種慢生意,顯然不適合。

而網紅混搭茶不同。

因為,這些再加工混搭出來的網紅茶,門檻很低。

只需要拍出美美的照片,展出混搭「創意」就行。

不需要認真講解,也不需逐道去品鑒。

光憑足夠花哨的外表,就能圈下一眾新粉。

【4】

網紅混搭茶,在網上,有著專門的搜尋詞。

名曰,新中式茶包。

上面點名的紅棗壽眉、桂花紅茶、柚花烏龍等,裏面好歹還和茶占點邊。

有的甚至是代茶飲。

桂圓紅棗、生姜紅糖、黃芪當歸、玉米須、大麥茶、菊花茶……

每次看到這些新中式茶,總會被各式創意茶包,狠狠嚇一跳。

看完後,總懷疑自己是個假胡建人。

否則,生在產茶大省,還去過無數次太姥山、武夷山、以及桐木關等原產地。

為何人家新中式創意茶品裏滿螢幕大幾十款不等的「茶」,沒一款是我認得的,見過的,喝過的?

想到這,差點就認不出「茶」這個字。

還有,當下在小年輕裏流行的新中式/混搭/創意茶,走的還是高端精致風。

包裝普遍很舍得下成本。

獨立高檔泡袋,藤編書畫古風外盒,還有獨立內襯。

一盒10小包,不過50克。

單價嘛,乍一看,還有些「便宜」。

單買一盒看著不貴,往往只要幾十、上百元。

但換成一斤的價格,能讓你嚇一跳。

東算西算,差不多要800多一斤。

快和我們家一斤白牡丹的價格齊平了。

換言之,買一斤桂圓紅棗、玉米須茶包、梔子玫瑰加茉莉,不知名的碎茶邊角料制成的新中式茶包,都足以購買一斤高山原料的白茶白牡丹了。

什麽時候,陳皮絲加做舊壽眉、玉米須、紅棗桂圓、烏龍茶碎片等等,能賣上這麽貴了?

豆腐當成肉價賣。

這些品牌的產品包裝行銷手段,太牛了。

【5】

最後,想勸一勸喜歡喝這些新中式茶包的年輕茶友。

花錢買茶,要多精打細算。

為了喝好茶,要將錢花在刀刃上。

不要一看包裝,就立馬跟風下單。

買原料產區有保障的,制茶工藝規範的純茶,喝下去對身體更有益。

而那些拍照能出圈,看著頗具氛圍感的混搭茶包。

它們其實不算真正的茶。

僅僅是帶點茶味的輕飲料。

原汁原味,才是經典。

是時候,95後、00後該覺醒中國人的喝茶基因了。

拿著保溫杯泡枸杞,是互聯網的段子。

真正能代表中國茶味基因的,還得看傳統純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註【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