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紅軍:用精準醫學「拿捏」神經痛

2023-12-07健康

深圳新聞網2023年12月4日訊 (記者 李蔓鈴 實習生 龍姝君)有一種疾病,看不見、摸不著,說它比緊箍咒還要折磨人也不為過,一部份患有特殊疼痛的人,一旦疼起來,用「水深火熱」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它就是頭痛與神經痛。比如某患者每當說話、洗臉、刷牙或微風拂面,甚至走路時都會導致陣發性的劇烈疼痛……這就是三叉神經痛。神經痛是指神經系統的損傷或功能障礙引起的疼痛。糖尿病、卒中、外傷等各種健康狀況都會對神經造成損害,導致神經痛。偏頭痛是臨床上最常見頭痛,人群中患病率高達5%-10%,也就是說在中國有至少有6500萬的患者。

長期以來,由於發病機理不清楚,嚴重影響了臨床治療效果,頭痛及神經疼痛的研究已成為世界性難題。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楊紅軍是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長期從事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尤其擅長神經性疼痛、周圍神經病與運動神經元疾病等領域的治療。

在被引進南科大醫院之前,楊紅軍主任先後在唐都醫院和原廣州軍區總醫院擔任神經內科主任,從事神經內科疾病治療35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80歲老人5年頑固性疼痛1小時手術解決

在過去,楊紅軍醫生要麽是與死神拼速度,要麽是與疼痛較真勁。

三叉神經是人的第5對顱神經,掌管著臉部、口腔、鼻腔的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三叉」分別指:眼支、上頜支和下頜支,分別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間、口裂以下。而三叉神經痛是該神經分布的區域出現劇痛的病,患者通常有類似針刺、火燒、觸電一般的疼痛感。

有患者描述,三叉神經痛發作時,感覺眼前一道閃電劃過,突然思維停止,好像有人拿著一根針從肩膀穿過,貫穿頭頂。等到疼痛緩解,身上已經被汗水浸透……

83歲的陳奶奶被難纏的三叉神經痛一病折磨了5年,輾轉內蒙古、北京多家醫院均無法治愈。後來,她得知楊紅軍在治療神經性疼痛方面頗有建樹,於是抱著希望來到深圳尋求他的幫助。連陳奶奶自己都沒想到, 纏結了自己5年的疼痛,在楊紅軍醫生的治療下,不到一個小時的手術之後就消失了。其實,這全來源於他的「拿手好戲」——「人工智慧引導下射頻術」治療多種頑固性疼痛。

依托南方科技大學粵港澳智慧醫療創新研究院平台優勢,楊紅軍率領神經內科團隊,率先在深圳將機器人、3D打印等人工智慧導航技術套用於疼痛介入手術。

由於神經非常細小,在人體定位並準確穿刺非常困難。比如三叉神經痛的治療靶點是支配疼痛部位的三叉神經,透過CT或者磁共振等影像檢查可以定位該靶點,但是精準穿刺到靶點、不誤傷附近組織非常困難。數位化技術可以輕松實作。比如,透過對頭顱進行CT平掃,獲得所需數據,在三維重建的模型上設定治療靶點(如三叉神經半月節),設計最佳穿刺通道,輸入機器人系統或者3D打印導航樣版,這樣在手術中,可以按預設的穿刺部位、角度和深度,精準地到達靶點。這樣智慧的手術方式,大大提高了精準穿刺成功率,避免手工穿刺的不精準,減少患者損傷,也降低並行癥,提高手術安全性。

沒錯,正是這個人工智慧導航輔助技術讓陳奶奶的疼痛消失了。它不僅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縮短手術時間,還能夠減少靶點周圍組織和器官損傷,從而降低並行癥發生率、提高手術安全性。這也為疼痛治療帶來新的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法。

「多一秒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緊箍咒」般的疼痛雖然磨人,但至少短時間內不會危及生命,可腦卒中則不一樣了,分分秒秒都是生死時速。

30歲的小陳某天突然頭暈目眩、雙側耳鳴還惡心想吐,後來竟然發展到不能直立行走。他來到南科大醫院急診科後,急診科醫生敏銳地判斷應該是腦卒中,立即通知神經內科醫生會診,同時為小陳開通「綠色通道」進行救治。

「腦卒中病人,每耽誤1分鐘就有190萬個神經元死亡,而且不能再生。例如,發病4.5小時以上大量神經元死亡無法挽回,靜脈溶栓治療效果大大削弱,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楊紅軍說道。在他眼裏,時間就是大腦。對於每一個患者,他總是拼盡全力與時間賽跑,「多一秒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為了挽救大腦、造福患者,南科大醫院成立了卒中中心。「以前沒有建立卒中中心的時候,120送一個腦卒中病人到內科,先做CT,抽血,然後通知神經內科會診,跟家屬談話、電梯轉運、配藥、拿藥……」一系列流程下來至少得兩個小時,許多時間就浪費在了流程上。據介紹,南方科技大學醫院高度重視卒中中心建設,院長裴國獻親自擔任中心主任,醫院組織協調神經內科、急診科、影像科、介入科、神經外科等科室,密切協同,反復演練和最佳化搶救流程,創新性地組建「溶栓包」、CT室就地溶栓、院前繞行急診科等方法,不斷縮短DNT時間,為患者爭取珍貴的分分秒秒,挽救更多的大腦,造福患者和社會。經過全院相關科室的共同努力,南科大醫院靜脈溶栓DNT時間快速最佳化,從2019年的77分鐘最佳化到目前的29分鐘,提前40分鐘的血管再通。血管再通每提前1分鐘,可以挽救180萬個腦細胞,因此時間就是大腦,提前40分鐘的血管再通,可以挽救患者很多大腦,大大減少腦梗死致殘率。

說起南科大醫院近年來靜脈溶栓DNT時間的變化,楊紅軍顯得很有底氣:「目前,平均時間基本能在30分鐘內。」(DNT時間指急性腦卒中患者進入醫院到靜脈溶栓開始給藥時間,國內及國際指南建議DNT時間為60分鐘內。)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新發腦卒中患者數超過200萬,現患病人數高居世界首位,死亡人數超過150萬,全國40歲以上人群中約有1167萬人曾患過腦卒中,約20%的中風患者首次發病時,不到45歲。因此,腦血管預防非常重要,三高、不健康的飲食、缺乏運動、抽煙、過量飲酒等都是高危因素,一個人暴露的危險因素越多,中風機率就越高。卒中要以預防為主。一旦發病要盡快辨識和急診救治,不要耽誤。

「腦卒中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們用創新的手段,不斷最佳化的流程管理,把救治時間縮短、再縮短,挽救更多患者,這就是神經內科醫生最大的成就感。」楊紅軍主任深有感觸地說。

精準醫學:造福更多神經科患者

在這個名詞被大眾熟悉之前,中國於2015年8月1日就啟動了自己的精準醫學計劃。目前,南方科技大學醫院神經內科針對常見病、多發病和科室的特色技術開設了專病門診,包括腦血管門診、疼痛門診、眩暈門診等,以方便患者就診。

談到神經內科以後的發展,楊紅軍主任表示,精準醫學是以後的發展方向,包括兩方面:精準作用靶點的藥物治療和人工智慧導航下的精準介入治療。藥物基因檢查可以提高藥物療效,減少副作用,使每個患者得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精準作用靶點的藥物:如抗動脈硬化降脂藥針劑非常高效,可以每半月或者半年註射一次;治療偏頭痛的高效針劑,精準作用於CGRP受體,可以非常有效地緩解頭痛等。

而在深圳,智慧與數位技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人工智慧導航下的精準介入治療有廣闊空間,希望可以造福更多的疼痛患者。楊紅軍醫生提到,精準醫學的未來並不局限於這幾個門科,其中目前發展勢頭較盛的智慧機器人、3D打印技術在手術中進行規劃通路等,都會對未來醫學發展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數位化、智慧化是未來醫學發展的方向,數位化骨科、影像診斷等領域已經初步套用,但在神經系統的套用還處於起步階段,隨著資訊化和數位化技術的發展和廣泛醫學套用,神經系統的數位化和智慧化的發展會有廣闊前景,造福社會和人類。

(為保護患者私密,本文除楊紅軍外均為化名)

▼ 名醫介紹 ▼

楊紅軍

南方科技大學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生。(原廣州軍區總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兼主任醫師)

從事神經病學的臨床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擅長神經系統血管、變性、感染、免疫等疾病的診治。率先開展數位化導航下的精準介入技術,治療頑固性頭痛及神經痛、肌張力障礙等疾病。獲得全軍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省級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各一項,主持國家、軍隊和省自然基金五項,發表論文五十余篇, SCI論文七篇,參編專著三部。

學術任職: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神經內科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頭痛與神經痛學組副組長

廣東省醫傳統醫學會頭痛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深圳市醫學會神經病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深圳市醫師協會智慧與數位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

廣東省精準醫學套用學會頭痛分會副主任委員

來源:深圳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