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首次提出中期肺癌治療顛覆式理念,吳一龍團隊成果登上頂刊

2024-06-22健康

對於不可手術的中期肺癌患者,傳統的治療模式通常是放療和化療聯合,之後再進行免疫治療。然而,放化療聯合的治療效果只能確保70%左右的患者有機會進入到免疫鞏固治療的環節。如果在患者接受放化療之前,先用免疫治療的手段將這些不可手術的患者轉化成可手術的患者,是否就能實作更好的治療效果?

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吳一龍教授團隊提出了這一開創性的理念,並開展了一項概念證明性研究——TRAILBLAZER研究(「拓荒者」研究),探索免疫誘導治療在III期不可切NSCLC(非小細胞癌)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6月20日晚,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國際權威學術期刊【Cancer Cell】上。

這一項開創性的研究顯示,III期不可切除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療為基礎的誘導治療方案後,其中一部份患者轉化為可手術,這些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後可能達到根治,顯示出優於化放療後免疫鞏固治療模式的優勢。

研究團隊合影

據研究團隊成員、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楊學寧教授介紹,本次研究采用的是恒瑞醫藥自主研發的PD-L1/TGF-β雙抗藥物——SHR-1701。

研究根據患者腫瘤的PD-L1 TPS表達水平,將患者劃分進不同的誘導佇列。PD-L1 TPS< 50%的患者進入誘導佇列A,接受SHR-1701聯合化療進行3個周期的誘導治療。對於PD-L1≥50%的患者者,按1:1隨機進入誘導佇列B或者誘導佇列C。誘導佇列B的治療方案與誘導佇列A一致,進行3個周期的SHR-1701聯合化療。誘導佇列C則采用SHR-1701單藥進行3個周期的誘導治療。

從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該研究共有107例患者入組,其中佇列A 88例、佇列B 9例、佇列C 10例。

在完成3個周期的誘導治療後,所有患者均會進行由胸外科、放療科、腫瘤內科和影像科等學科團隊進行的會診,評估能否進行手術,並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式。可以進行手術的患者,則接受手術治療;如仍然不能手術,則會進入放療科進行根治性化放療。所有患者完成局部治療後,開始16個周期的SHR-1701的鞏固治療,之後進入隨訪階段。本研究主要終點為誘導治療後的客觀緩解率(ORR)以及患者的無事件生存時間(EFS)。

截至2023年9月,中位隨訪時間達22.2個月。93%的患者完成3周期誘導治療。86例患者接受了後續的局部治療,其中接受手術27例、接受放療59例。

療效結果顯示,接受SHR-1701+化療(A組+B組)誘導治療後的客觀緩解率(ORR)為58%。接受SHR-1701單藥(C組)誘導治療後的ORR為40%。

在27例接受手術的患者中,所有患者均達到R0切除;12例(44%)患者達到主要病理緩解(MPR),7例(26%)患者達到完全病理緩解(pCR)。

楊學寧教授表示,通俗理解,R0切除是指完整地切下了腫瘤,並且在鏡下觀察時,切緣也是陰性的。pCR是指把腫瘤病竈切開後,在病理顯微鏡下已經看不到存活的腫瘤細胞了。MPR是指腫瘤雖然有殘留,但是殘留比例不到10%。

「在接受手術患者中,18個月的EFS率達74.1%;而在接受放療的患者中,18個月的EFS率為57.3%。也就是說,我們為病人創造的手術機會,為他們帶來了更長的生存時間。」楊學寧教授說。

該研究首次證實,透過誘導治療後,約1/4的不可手術III期NSCLC患者得以成功實施手術,並因此獲得了更為優越的生存結果。這一重要研究成果已全文刊登於【Cancer Cell】雜誌,該雜誌在學術界享有極高聲譽,影響因子高達50.3分。

「讓此次研究結果真正成為通用的治療模式,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正準備啟動一項更大規模的研究,進行更充分的印證,從而為III期NSCLC患者帶來新的治療希望與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吳一龍教授說。

采寫:南都記者 王詩琪 通訊員 柯娥娥 郝黎 張藍溪 張誠斌

通訊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