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一例高齡患者氣道異物取出術的麻醉思考

2023-12-05健康

作者: 牛佳媛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

0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87歲,身高178cm,體重54Kg,因「咳嗽、咳痰1天,咳血12小時」入院。自述於牙科診所補牙過程中出現嗆咳,疑似義齒嗆入氣道,出現咳嗽、咳痰,夜間加重並出現痰中帶血,血痰約200ml,呈鮮紅色。

患者於2010年行疝氣手術,否認其他病史,煙齡30年,平均每天吸煙10支,已戒12年;酒齡50年、平均每天飲酒1兩,已戒10年。

入院查體:T 36.1℃,P:84次/分,R:18次/分,BP:145/71mmHg,神誌清,雙肺呼吸音粗。

輔助檢查:

心電圖: 竇性心律,T波改變,心率:71。

心臟超聲: 主動脈瓣鈣化伴輕度反流,EF:60%。

胸部 C T 右肺下葉支氣管異物,雙肺多發小結節;雙肺支氣管炎、肺氣腫改變;雙肺下葉墜積性改變;左肺上葉舌段小片實變。

血常規: 白血球1.19×10^9/L,紅血球2.59×10^12/L,血小板31×10^9/L。

凝血常規: APTT:45.3s;PT:14.6s。

入院診斷: 1 . 支氣管異物, 2.三系減少, 3. 雙肺結節。

0 2

麻醉過程

麻醉前準備:術前輸註輻照單采少白血球血小板2個治療量,備氣管插管器械。

麻醉監測:常規監測生命體征,開放外周靜脈通路,心率:85,血壓:105/54mmHg,SpO2:90%。

麻醉誘導:面罩吸氧5L/min,充分預充氧後,靜註阿芬太尼250ug+瑞馬唑侖5mg,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後喉鏡暴露聲門,2%利多卡因5ml聲門及聲門下表麻。

麻醉復蘇:術程順利,僅用時3min將義齒取出,後靜註氟馬西尼0.5mg,患者立即清醒,於PACU觀察30min後安返病房。

支氣管鏡下術野 取出義齒

0 3

回顧討論

1)氣道異物 是指所有自口或鼻開始至聲門及聲門以下呼吸徑路上的異物存留。

按所處解剖位置分類:

  • 鼻腔異物

  • 聲門上(聲門周圍)異物

  • 聲門下及氣管異物

  • 支氣管異物

  • 按化學性質分類:

  • 有機類異物

  • 無機類異物

  • 按異物來源分類:

  • 內源性異物

  • 外源性異物

  • 醫源性異物

  • 2)病理生理學

    直接損傷:機械損傷(黏膜損傷、出血等)和機械阻塞

    間接損傷:存留異物導致炎癥反應、感染、肉芽形成等

    氣道異物引起的閥門效應

    3)病程分期:

  • 異物進入期

  • 安靜期

  • 刺激期或炎癥期

  • 並行癥期

  • 4)診斷要點

  • 異物吸入史是最重要的診斷依據。

  • 影像學檢查診斷。

  • 支氣管鏡檢查。

  • 5)麻醉要點

    麻醉前: 評估患者狀態,本例患者無窒息、呼吸窘迫、紫紺、意識不清等需要緊急處置的危急狀況,一般情況比較平穩,呼吸科醫生透過病史、癥狀、體征、影像學檢查綜合評估擬於支氣管鏡下取出異物,備硬鏡器械。考慮患者高齡、心肺功能狀態、精神狀態選擇中度-深度鎮靜方案,備氣管插管。

    麻醉方案: 考慮患者高齡,盡量采取呼吸抑制作用輕、迴圈影響小、術後蘇醒恢復快的藥物,綜合考慮采用阿芬太尼5μg/kg+瑞馬唑侖5mg緩慢靜推進行誘導,若術中需要,單次追加瑞馬唑侖3-5mg,達到鎮靜深度後行2%利多卡因5ml聲門及聲門下表麻,操作結束後給予氟馬西尼0.5mg進行復蘇。

    深度鎮靜通常結合套用右美托咪定0.2-1.0μg/kg於10至15分鐘內靜脈泵註,但可能導致老年患者延緩蘇醒;新型靜脈麻醉藥瑞馬唑侖起效和失效迅速,對呼吸及心血管系統抑制作用較輕,用於老年患者支氣管鏡檢查的鎮靜具有明顯優勢。已有文獻或指南推薦對成年患者使用相對高劑量(超過0.07 mg/kg)的咪達唑侖聯合低劑量(10μg/kg)的阿芬太尼,鑒於本例患者高齡,采取5μg/kg進行誘導,由於操作時間較短,未需要進一步追加劑量。若采用硬鏡方式進行異物取出,建議實施全身麻醉,可考慮使用適量肌松藥,以協助硬質氣管鏡、聲門上氣道管理工具(喉罩)或氣管導管置入,尤其是進行損傷風險較大或需要精細定位的操作(如雷射治療、經支氣管鏡超聲定位針吸活檢術、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檢查等)時,要求保持患者無體動,以避免氣道穿孔等並行癥的發生。

    0 4

    總結

    氣道異物取出術鎮靜/麻醉的難點在於麻醉醫生和操作醫生共用一個狹小的氣道,麻醉要保證充分的通氣和氧合,維持足夠的麻醉深度,還需要爭取平穩快速的蘇醒過程。目前尚沒有一種完美的麻醉方法可以適用於所有患者,麻醉醫生要透過麻醉前評估選擇合適的麻醉藥物和通氣方式,並根據術中情況靈活應變,還要對術中可能發生的危急事件做好應對準備。

    END

    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