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印度高溫危機帶來哪些警示

2024-06-11健康
賈衛列作為南亞國家,印度遭遇熱浪襲擊並不是稀罕事,但像今年這般猛烈卻讓他們始料未及。自3月起,印度經歷了多波熱浪,至5月底,印度德裏地區最高氣溫一度飆至49.9攝氏度(℃),創下新高,3個月內報告了近2.5萬例中暑病例,截至6月3日全國因炎熱死亡人數已升至211人。印度氣象部門日前釋出的數據顯示,2024年5月是印度36年來氣溫最高的5月。熱浪是被世界氣象組織(WMO)認定的最危險自然天氣災害之一,指連續5天的最高氣溫皆超過該地區平均最高氣溫5°C 以上的極端天氣。強烈的熱浪會帶來嚴重的健康、社會和環境等風險,可能造成人類死亡、幹旱、野火等嚴重後果。WMO警告,山洪、空氣汙染等多種風險與熱浪交互作用,將對人類和自然產生復合影響。而隨著全球進一步變暖,預計熱浪的強度、頻率和持續時間還會增加。印度此輪高溫危機背後,除了地理和天氣系統因素外,城市熱島效應等人類活動原因也不容忽視。即便印度政府為各地量身客製了預警系統和行動計劃,準確預測了高溫,但在應對上仍顯得捉襟見肘,其背後是印度長期存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問題。首先,印度供電、供水系統等城市關鍵基礎設施老化嚴重。受持續高溫影響,印度150座主要水庫儲水量為5年來最低,水力發電量降低造成供電缺口的同時,用電負荷還在不斷攀升,讓電網不堪重負,「用水荒」「用電荒」相繼發生。其次,印度普遍缺少遮陰場所和裝置,許多戶外勞動者仍直接暴露在炎熱環境下,大多數公立學校也只配備了電風扇,少數私立學校才有空調。最後,印度的醫療系統也承載力有限,面對紅色級別健康預警時應對能力嚴重缺乏。此次高溫,對印度的農業、經濟和公共衛生等方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對其他國家也有著重要的借鑒意義。放眼全球,近幾年高溫問題並未局限在印度:2022年,英國有46個觀測站的氣溫數據打破了38.7℃的紀錄,更有7個站點超過了40℃;同年巴基史坦在經歷了60年來最熱3月和4月後又遭嚴重洪水;2023年,日本也經歷了其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WMO數據顯示,自去年6月以來,全球每個月的氣溫都創歷史新高,這將讓天氣變得更加極端。據WMO預計,今年下半年,發生反聖嬰現象的機率會增至60%至70%,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洋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將伴有猛烈的熱帶大氣環流變化,給一些地區帶來狂風暴雨;未來5年,全球年平均氣溫增長至少有一年超過1.5℃這一全球暖化閾值的可能性高達80%。在一般人眼中,全球衛生緊急事件可能只是疾病的流行,事實上極端高溫同樣屬於此列。氣候變遷以多種復雜的方式影響著人類健康,包括熱應激導致的死亡、傷害和疾病、生態系和糧食系統的破壞、食源性疾病、水源性疾病和媒介傳播疾病的增加以及空氣汙染。研究表明,58%的全球傳染病會因氣候災害加劇,到2050年,氣候變遷將給全球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可能導致1450萬人死亡和12.5萬億美元經濟損失。新冠疫情引發的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已留下了足夠深刻的教訓,如果人類仍不能正確認識極端高溫衛生緊急事件,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其後果將是可悲的。氣候安全是生態安全的重要組成,涉及生態迴圈、生物多樣性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人類絕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有五大方面需要持續關註。第一,各國必須繼續大幅削減溫室瓦斯排放,加速淘汰化石燃料和能源轉型的步伐。第二,各國應積極響應聯合國的氣候適應「全民預警倡議」,在聯合國框架內互通有無,充分利用資訊、技術合作應對極端天氣的沖擊。第三,各國應建立健全極端天氣預防機制和體系,包括監測預警、風險評估等,同時做好應急預案,做到在應急物資儲備、緊急物流能力建設方面有備無患,築牢防災減災救災公共防線,提升全社會應急能力。第四,各國應關註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城市智慧綠色升級,降低極端天氣造成的不利影響。第五,各國應向全社會普及氣候變遷相關知識,鼓勵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未來幾年,極端天氣可能愈發頻繁,只有未雨綢繆,在轉型升級中提升全社會災害應對能力,才是為人類未來著想的發展之道。(作者是湖州師範學院永續發展研究院教授、布達佩斯長期永續開發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