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流感監測數據顯示,南方、北方省份流感活動均呈持續上升趨勢,中國各地正逐漸進入流感流行季。
面對高發呼吸道疾病,我們該如何應對?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診內科主任、內科學教研室副主任譚超進行了詳細介紹。
一、什麽是流感?
流感,又稱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當前流行的流感毒株以甲型pN2亞型為主。主要透過咳嗽、打噴嚏等產生的呼吸道飛沫傳播,部份也可經口、鼻、眼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
1.癥狀
主要癥狀表現為發熱、頭痛、一身酸痛、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全身癥狀和呼吸道癥狀以及食欲減退、嘔吐、腹痛、腹瀉等消化道癥狀,部份患者可並行肺炎,重癥患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2.易感人群
流感對人群普遍易感,年齡<5歲的兒童,年齡≥65歲的老年人,有慢性心、肺、腎、肝等基礎疾病的病人,妊娠期婦女以及BMI>30的肥胖人群易發展為重癥病例,更需重點關註。
二、如何診斷流感?
流感的診斷需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病原學檢測。目前常用的病原學檢測主要有流感病毒核酸檢測、流感抗原檢測。流感核酸檢測特異性和敏感性高,但臨床開展少。
流感抗原檢測耗時較長,且敏感性低於核酸檢測,發熱時間不足24小時檢測可能呈現假陰性,因此對抗原陰性結果的解釋應結合流行病學史和臨床癥狀綜合考慮,甚至需要在1天後再次進行檢測。
三、西醫如何治療流感?
西醫治療流感以對癥支持治療和抗病毒治療為主。對癥支持治療主要有退熱、止咳化痰、氧療等。
臨床上較常用的抗病毒口服藥物可分為神經胺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和血凝素抑制劑(阿比多爾)。有部份患者在服用這兩類藥物後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頭暈、頭痛等不良反應。
四、中醫如何認識流感?
流感可歸屬於中醫「時行感冒」、「疫病」範疇。中醫對流感的認識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黃帝內經·素問·刺法論】:「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告訴我們具有相互傳染,而且癥狀相似的病癥就稱為疫病。
隋·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時氣病諸候】中說:「時行病者,是春時應暖而反寒,夏時應熱而反冷,秋時應涼而反熱,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病無長少,率相近似者,此則時行之氣也」,認為具有傳染性的時行感冒與不正常的氣候變遷有關。
中醫還可以根據五運六氣理論預測每年的氣候變遷和傳染病的發病趨勢。今年冬天本該寒冷的冬季反倒晴空萬裏,絲絲暖意,【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告訴我們冬季不寒反溫,容易出現溫熱類疾病。
五、中醫如何治療流感?
流感辨證論治大致可分為風寒、風熱、寒熱錯雜三類。
1.風寒
以發熱輕、惡寒重、無汗、一身疼痛、口不渴、舌苔薄白等風寒表現為主者,可用荊防敗毒散;體質較弱者,可用人參敗毒散;若兼有咽痛,有化熱趨勢,可用銀翹敗毒散。
2.風熱
以發熱重、惡寒輕、咽痛較甚、自汗、口渴、舌苔薄黃、脈浮數等風熱表現為主者,可用銀翹散加減。由於病發於冬季,要加少量辛溫發散藥以祛邪外出,如羌活、防風。若兼有嘔逆、口苦等少陽癥狀,可合用小柴胡湯。
3.寒熱錯雜型
外見惡寒發熱、頭痛明顯,內見口渴、口苦、尿黃,舌苔黃白相兼,表現為寒熱錯雜者,可選用柴葛解肌湯、防風通聖散、雙解湯治療。
六、如何預防流感?
1.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增強抵抗力,幫助我們抵禦外邪的侵襲。飲食要均衡,葷素搭配要合理,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維生素豐富的水果蔬菜。
冬季氣候較幹燥,易傷津耗液,宜多飲溫水,補足津液。
【黃帝內經】雲:「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冬季宜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每日還應適當運動,如傳統中醫導引術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能起到調和氣血、強身健體的作用。運動以全身溫熱感或微微出汗為佳,切忌大汗淋漓。
2.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吳又可【溫疫論】:「疫者感天地之戾氣......此氣之來,無論老少強弱,觸之者即病,邪從口鼻而入」,告訴我們出門要戴口罩,勤洗手,註意個人衛生,防止邪氣從口鼻入侵。住所要註意通風換氣,保證空氣流通,但要避免穿堂風。
3.接種疫苗,抵禦病邪
定期接種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的患病率。中醫自古有「芳香辟穢」之說,氣味芳香之品可經過呼吸道、皮膚、經絡穴位等隨氣血經脈執行而輸布全身,起到辟穢化濁、抵禦病邪的作用。可選用藿香、蒼朮、艾葉、佩蘭、白芷、青蒿、石菖蒲等藥物做成香囊佩戴,也可將其焚燒熏香。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楊曼芩關註@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ZS。圖片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