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寫給夏景林醫生、史穎弘醫生:20厘米巨型肝癌患者從絕望到重生

2024-08-28健康

從絕路到重生

尊敬夏景林醫生、史穎弘醫生:

我是來自內蒙古的一名患者,懷揣無比感激的心情,在我患肝癌治愈的第六年,也是第七個醫師節來臨之際,提筆寫下這封信以表達我對你們救命之恩的深深謝意!

貌似中暑,實為「超級「肝癌

六年前,當時56歲的我,常常感到無力,食欲差,有時還惡心嘔吐。起先認為中暑,沒太當回事。可不幾日,皮膚、眼睛越來越黃,癥狀日漸加重。八月下旬到當地醫院檢查發現:肝癌腫瘤指標(甲胎蛋白)升高6萬以上,同時伴有重度梗阻性黃疸,核磁共振顯示肝內長有巨型腫瘤,最大直徑20厘米(圖1)。得知這個訊息,對於我和家人來說,不啻晴天霹靂!巨大肝癌腫瘤,且伴有如此嚴重黃疸(總膽紅素411μmol/L),家鄉的醫院給我開了去另一個世界的「通行證」——如不進行有效治療,存活時間只有一個月左右。

圖1. 發現時腫瘤直徑20cm(左),肝內膽管輕度擴張(右)

多方打聽,「絕路「聞天籟

面對突如其來的訊息,家人們心急如焚,先後輾轉北方多家醫院求治,均被婉拒。家人還透過親友或透過網路四處打聽,咨詢了包括北上廣深的擅長治療肝癌的大醫院,所有的專家幾乎都是一樣的結論「沒有希望了」,這讓我和家人陷入了絕望的深淵。然而,在我生命最黑暗的時刻,一篇題為「上海醫學專家成功救治罕見巨大肝腫瘤患者」的報道給我們帶來了一線希望,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家人透過記者與夏醫生取得了聯系。您的一句「只要患者體力上可以坐飛機來上海,我盡快給她治療!」如同天籟之音,讓我看到了生的希望。

改良介入顯療效,生命迎來新曙光

從內蒙飛到上海,從機場到醫院,我感覺是人生中最痛苦又最憧憬的一段路。到達醫院時,盡管我內心充滿希望,但旅途的勞累加上疾病的因素,到達醫院時我已相當疲憊,只能在兩個人的攙扶下,勉強「走進」醫院。

入院第二天,您為我進行了改良介入。您告訴我們介入是指經肝動脈化療栓塞,改良介入就是對於像我這樣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在介入術中,將化療藥物的劑量盡可能降低,以減少對肝功能的損害,而栓塞的劑量與正常一樣,以保證栓塞的療效。首次介入後第二天我感覺肚子不像以前那麽脹了,人也不像前面那樣疲勞了(圖2);第三天,人感覺更有精神了,吃東西也比以前有胃口了;第五天,曙光出現了,總膽紅素不但沒有升高,反而從最高時的411降至270。一個月後,您又為我進行了第二次介入治療,透過兩次介入,總膽紅素降至49,腫瘤標誌性甲胎蛋白也從治療前的大於6萬降低到1.6萬。

圖2. 介入後第二天

兩難抉擇,再次介入還是手術切除?

透過兩個月、兩次成功的改良介入,為後續治療贏得了寶貴的時間。然而,11月中旬,我們第三次來到上海,準備第三次介入治療時,難題出現了:因我血管又脆又狹窄,再做介入,血管有破裂風險。您提出化療一、兩次,讓腫瘤再小點,好實施手術。我和愛人商量後,希望手術切除。因為之前的治療經驗,您起初並不贊成手術。您說,手術切除的最佳時間一般在初次治療以後的半年左右。另外,當時很快就要過年,您希望我和家人好好過個春節,害怕因為介入治療時間太短,手術一旦不成功,招致不測。但我們的想法是,兩次介入後,腫瘤從直徑20cm縮小到13cm(圖3),黃疸基本降至正常,而且腫瘤沒有擴散轉移,我的身體狀態也不錯。經過深入溝通交流,您同意了我們的意見。

您專程把我的病情向樊嘉院士做了匯報,更讓人感動的是樊嘉院士建議由肝外科的史穎弘教授進行手術。2018年11月22日,史穎弘教授親自給我做了腫瘤切除手術。當護士把切下來的重達4斤的腫塊給等候在手術區外的我的家人看時,他們都激動不已。我從麻醉中醒來,看到家人用手機拍下的腫瘤照片,眼眶瞬間濕潤了。幾個月來長在我身體裏的巨型腫瘤摘除了,威脅我生命的隱患初步解除了。我迎來了第二次新生。

圖3. 兩次介入後腫瘤縮小到直徑13cm(上);切除至今無復發(下)

理念不同,結果迥異

面對超高黃疸,一般醫生都會望而卻步,您卻采取改良介入,勇闖「醫學禁區」。當時我病情的主要矛盾一是黃疸太高,二是腫瘤巨大。前者造成吃了食物就吐,後者隨時有破裂危險,隨時危及生命。而黃疸高的根本原因是腫瘤壓迫膽管,膽汁引流受阻。通常來說,解決腫瘤壓迫引起的梗阻性黃疸,藥物基本不起作用;臨床上常用的內、外引流辦法,對我也不適用,因為當時肝內沒有可以穿刺引流的擴張膽管(圖1右),巨大腫瘤壓迫肝門,內鏡下放支架也不易成功。同時,隨著腫瘤進一步長大,壓迫會越來越嚴重,黃疸將進一步升高。

在此方面具有豐富治療經驗您決定采用非常規方法突破禁區。透過改良介入,變先治標(黃疸)為先治本(腫瘤),先治療腫瘤,腫瘤一旦縮小,腫瘤壓迫引起的梗阻性黃疸就自然而然地解決了。後來的治療結果證明您的想法是正確的。正如您說的「思路決定出路,選擇決定療效「。

感謝醫生,也感謝媒體

首先我和家人要感謝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謝樊嘉院士領導下的您和史穎弘教授團隊,用醫術和愛心為我點亮了生命的燈塔。您不但醫術高超,而且善於傾聽病患的訴求、善於在臨床實踐中「適時而變「。如果不是您膽大心細、敢於擔當、劍走偏鋒、出奇制勝,我活不到今天;如果不是您在大量臨床實踐基礎上求「變」,變先治「標」為先治「本」,改良介入,即化療減量、栓塞不減量,我活不到今天;如果不是您因人而異、因時而異、把握時機,適時果斷決定提前讓我做腫瘤根除手術,我也活不到今天。

從患病至今,已整整6年,我仍然活著,而且是有尊嚴、有品質地活著。手術後的六年中,您透過微信、電話進行了無數次的術後回訪,兢兢業業、從不懈怠。連女兒都說:「我媽媽的康復道路上,感恩「醫」路有夏醫生!」

回憶治療的歷程,我覺得癌癥真的不可怕,可怕的是找不到合適的醫生、醫療方法、寶貴的治療時機和良心醫院。從這個角度說,我也要感謝媒體,如果沒有媒體關於「上海醫學專家成功救治罕見巨大肝腫瘤患者」的報道,我們也不可能找到中山醫院的您和史穎弘教授。我們也要感謝報道中的那位和我相似,患超大肝癌伴黃疸的患者(圖4 右3),這或許也是一種緣分。

我的家人及周邊關心我的同事和朋友們,在得知您的團隊創造了世界上介入治療巨型肝腫瘤並行高黃疸病例並在最短的時間內成功摘除巨型腫瘤的歷史,都感嘆「這是不僅是生命的奇跡」,更是「醫學奇跡」。這是醫者仁心、大愛無疆的最好證明。我深知,沒有你們的精湛醫術和無私奉獻,就沒有我的今天。願你們的事業蒸蒸日上,醫術更加精湛,為更多的患者帶去希望和光明。同時,也祝願中山醫院越辦越好,成為更多患者心中的「生命綠洲」。

圖4. 術後復查的我(右2)與報道中的患者及家屬(右3,4)

您的內蒙患者

2024-08-18

6年那場生命保衛戰,是醫患共同創造的奇跡

親愛的患者朋友:

收到您的來信,我們深感欣慰和感動。您的康復和幸福,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和動力!

六年前的那場保衛生命之戰,您以頑強的意誌和樂觀的心態,與我們一起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您的康復不僅是對我們醫術的肯定,更是對我們醫者使命的鞭策和激勵。

在未來的日子裏,願您繼續保持這份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健康快樂地享受每一天。願您的健康常在、生活美滿!

同時,也請您放心,我們一定將一如既往地秉承中山醫院「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不斷提升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為更多的患者帶去希望和光明。

再次感謝您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願我們的友誼長存,願您的生活更加美好!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夏景林、史穎弘團隊全體醫護人員

2024-08-19

一張薄薄的信紙,承載著寫信人的萬千情緒。

我們總說醫生和患者是一個戰壕的戰友,是一條船上的盟友,目標是抵禦疾病「惡魔」的侵襲,共同抵達安全健康的港灣。作為患者,誰都希望遇到「暖醫」;作為醫生,誰都希望遇到「暖患」。當人人都有溫度時,社會就不會冰冷。在第七個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之際,【醫師報】聚焦醫患之「情」,特別策劃了「給醫生的一封‘情書’」專題報道,展示醫患之間互信、互尊、互愛等友情親情的故事。這一字一句,發自肺腑之「情」,不僅包含了患者對醫護醫療技術和服務的認可,也承載著「雙向奔赴」的濃濃醫患「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