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健康

開業一個月,開放床位不到1/3,這家醫院日門診量已突破1500人次

2023-12-05健康

按照上海市衛生健康領域的戰略布局,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將在全市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中承擔重要引領作用。

撰文丨 王 曉

責編丨宋昆侖

每一個新院區的建立至少要歷經五年的「拓荒期」,「來到這裏的醫護必須抱著創業者的心態,還多少得有點兒理想主義」。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的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孫湛這樣認為。

「醫學界智庫」實地探訪時,這家醫院正式開業僅一周,但已經在試執行的半年時間裏獲得了諸多民眾的關註,這也在業務量上有所體現。數據顯示,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10月以來的日均門診量已達1500人次,單日門診量峰值超過2200人次。

拍攝/王曉

門診量迅速攀升的背後,是「中山」強大的品牌和口碑效應。位於閔行區春申路2560號的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同時也是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梅隴院區。據孫湛介紹,上海市政府早在十幾年前就預見到了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健康需求,為避免「老無所依」可能引發的醫療及社會矛盾,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由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以下簡稱「中山醫院」) 按同質化管理模式營運。2018年,醫院開始施工建設。

按照市政府的部署,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要在全市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中承擔重要引領作用,還要集治療、康復、護理、教學、科研、公共服務、行業管理七大功能於一身。此前,即便是三甲綜合醫院,也大多只定位在「醫教研融合」或「五位一體」。「起調高」讓這家醫院從建設之初就被各方賦予了較高期待。

在孫湛看來,老年醫學中心的建設是一項長遠工程,而他作為醫院的常務副院長,直言「壓力巨大」。

如何突破眼前困境?為了承擔各方賦予的使命與期望,醫院有哪些針對性布局?在一個午後,「醫學界智庫」來到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與醫院的兩位管理者聊了聊。

缺人,但招聘標準不會放低

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的核定床位有1000張,目前已經開放了300余張。各科室業務的全面鋪開需要配齊人手,而缺人,是首先要面對的難題。

孫湛坦言,對於中山醫院這家頂級大三甲來說,管理一家新醫院,人力調配其實存在很大困難。為了實作同質化管理的初衷,也為了讓周邊百姓都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老年醫學中心的管理層和臨床專家都來自中山醫院。

「醫護在中山醫院和老年醫學中心‘兩頭跑’是目前的常態」。作為老年醫學中心副院長的方浩,要對醫院的醫療、科室發展負責,與此同時,身為麻醉科醫生的他,還要在中山醫院完成日常的科室工作。

「中山醫院一直非常強調臨床科室的綜合品質,所以 新醫院建設初期,會將大量資源都投註在和醫療相關的領域。而在行政層面,人員則要盡量保持精簡 」。方浩說道。

孫湛還向「醫學界智庫」透露,目前老年醫學中心的醫護總數大約為600人,面對越來越多的患者需求,醫院在人員方面的確有些捉襟見肘,目前正在加快培訓招錄。

但缺人並不意味著用人標準的放低。據悉,老年醫學中心的人才招聘,總院會全程參與。秉持著寧缺毋濫的原則,老年醫學中心在人才遴選方面的稽核甚至到了嚴苛的程度。由總院和老年醫學中心人事科、臨床科主任、執行主任、管理層共同把關和稽核。

「降低用人標準,團隊的平均診療水平會受影響,難以和總院保持同質化水準。 」孫湛說道。

試營運半年,

三、四級手術占比近80%

與同質化管理理念一並而來的,除了人才,還有先進的臨床診療手段。

中山醫院的心外科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在國內甚至國際心血管領域都享有盛譽。以心臟瓣膜手術為例,該項技術已經在中山醫院廣泛開展。心臟瓣膜手術具有創口小、出血量少、術後恢復所需時間較短等優勢,非常適宜在老年患者群體中開展。

作為一家新醫院,開展這樣的高精尖手術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但中山醫院選擇率先將這樣的老年適宜技術引入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以滿足患者的需要。

據統計,老年醫學中心在8月完成了40台心外手術,9月完成了58台,手術量仍在不斷上升。孫湛說道,心臟瓣膜這種只需短時間住院,又是高水平的技術甚至吸引了不少慕名而來的外地患者。

此外,瓣膜手術目前已被納入了醫保支付的範疇,患者需要自費承擔的錢相比以往更少了。綜合優勢下,心外科在老年醫學中心迅速成為了「口碑科室」。

截至11月21日,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的出院患者已超6100人次,手術量超1600人次,三、四級手術占比近80%。

對於醫院未來的學科建設,方浩解釋道,中山的優勢學科可以在這裏延伸,但也要在符合老年醫學中心定位的基礎上,做適當保留。同時,囿於規模、資源等限制,每家醫院都無法成為門門滿分的「六邊形戰士」。「即使不是中山的王牌學科,只要符合老年醫學中心的定位,我們就竭力把它做成標桿。 同質化管理,錯位發展,這是老年醫學中心的建設理念

以疾病為核心,以系統為單位,

將內、外科放在一個病區

人才和技術之外,老年醫學中心在就診空間的設計上也做了充分考慮。和傳統內科、外科、專科檢查分離的布局模式有所區別的是,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將診區設定為消化系統、血液迴圈系統、神經系統、生殖泌尿系統等 綜合診療病區。 簡而言之,就是把同一系統的內、外科放到一個病區裏。

拍攝/王曉

綜合診療病區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醫院的人力不足,更重要的是,這種設定還可以讓患者在首診環節「少跑路」。

方浩舉例分析道,當一個患者出現心臟不適的癥狀,到底需要內科還是外科治療只有透過檢查才能確認,往往有一些患者進了內科後檢查發現還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引發的彌漫性病變,需要外科開刀。不少醫院需要患者重新掛號、排隊。而根據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的安排,心外科就在同一層同一病區,如有需求,心外科醫生可以立即介入。

拍攝/王曉

在綜合病區理念的孵化下,醫院還逐漸形成了一種「自發 性」的MDT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多學科會診) 。由於老年人群中有較多的「共病患者」,心內、心外、胸外、肺功能、呼吸科常有多方聯動。

「經常是胸外科室今天任務重,肺功能就把他們的檢查任務分擔了。 」 孫湛補充道:「哪怕將來患者量大了,各科室被迫分開樓層也不怕,因為科室間醫生的業務溝通已經形成了習慣。」

「老年人最不喜歡機械化的診療方式,他們不理解為什麽看起來能順便解決的問題,非要他們重新掛個號,他們喜歡同一科室甚至同一個醫生提供的連續性服務」。 他進一步說道。

從4月底試執行時的2個內科綜合病區和康復醫學病區,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已逐步開放至目前的6個綜合病區,21個臨床科室,共307張病床。

病區設定之外,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對服務內容的強調,還體現在智慧醫療服務的適老化改造和升級。

「醫學界智庫」觀察到,在門診的一站式自助機服務區,醫院配置了10余台機器,6名專職導醫服務人員指導老年患者使用。一個區域內能完成建卡、取號、繳費、就診與檢查報到、打印檢驗報告及電子病歷、查詢出診資訊等業務。在各個診區內配置的自助機群,已經實作了在一個診區內即可完成建卡、取號、繳費、就診與檢查報到等全流程業務。

孫湛表示,老年醫學中心導醫的配備量與就診人次比,要比傳統三甲醫院高出很多。「導醫會輔導老年病人在自助機上進行操作。我們想透過這種方式讓老年人能夠體驗進而享受智慧化就醫生活,這件事非常具有社會意義。 」

拍攝/王曉

康復,「七位一體」的重點之一

在上海市政府對老年醫學中心「七位一體」的規劃中,康復被提升至與醫療和護理並列的位置,這與其他醫院有明顯不同。

孫湛指出,此前全上海尚無設定康復病房的三級綜合性醫院,只有康復門診和康復大廳,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目前核定的1000張床位中,有200張為康復護理示範床位。

「很多醫院選擇主動放棄設立康復病房。在部份醫生和管理者看來,康復醫療與其他醫療活動相比,它的技術量級不是那麽高。 」

在長期從事醫務管理工作的孫湛看來,康復的作用被大大低估了,其重要程度不亞於臨床診療本身。他回憶道,自己身邊有一位患過心梗的鄰居,做了支架後怕血脂再升高,每天只喝青菜粥,蛋白質和脂肪嚴重缺乏,營養不均衡讓50歲的人走路步態如同80歲。

沒人給予康復指導,患者不知道術後如何鍛煉、如何飲食、如何生活,很多「開刀」後的患者本可以達到100分的術後效果,最後只有60分。

孫湛認為,目前老年康復的需求已經大於供給,但很多醫療機構在轉變上有一定困難,怎麽辦?必須要有一個牽頭人。

為此,上海市衛健委同十幾個部門在去年9月聯合釋出了【上海市健康老齡化行動方案 (2022-2025年) 】,檔中提到,「要建立以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為引領,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相關教學科研機構為支撐的老年醫療服務網路。推動醫療機構老年醫學科高品質發展,發揮示範帶動作用」。

這並不意味著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要在康復領域面面俱到。方浩表示,醫院要做的是疾病早期康復的標桿。

他解釋道,康復大致分為早期和慢性恢復期,早期康復非常關鍵,很大程度上決定慢性恢復期康復的效果和品質。在現有資源有限的前提下,醫院應該發揮自身優勢,不能不分主次地將早期康復和慢性恢復期康復「兩手抓」,我們主要專註於早期康復,並且和醫聯體社群醫院聯動,安排他們做後期的恢復期康復,這樣既能保證醫院的良性營運,又能讓更多患者受益。

拍攝/王曉

按照上海市的部署,示範帶頭作用又該如何體現?孫湛表示,常規醫療裏,老年醫學中心主要為相對高齡的人群和老年疾病患者提供診療服務,之後醫院可以提煉可復制推廣的康復方案。一系列完整且行之有效的康復方案會逐漸形成規範,老年醫學中心會爭取將它沈澱為上海甚至全國性的指南。

10月22日當天,伴隨醫院的正式營業,由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上海市老齡事業發展促進中心、上海復醫老齡健康研究中心、上海市養老服務行業協會聯合發起的「上海市老年友善·健康服務聯盟」也同步成立。

4個跨行業的發起單位,將有助於深入探索如何更好地最佳化老年人群醫療服務、全周期健康服務、構建整合型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從而進一步推動老年健康服務的全面提升。

結語

11月1日,國新辦就「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品質發展 護佑人民健康」舉行釋出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雷海潮表示,要「推動國家區域老年醫學中心和老年醫院建設,二級以上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設定比例要達到60%以上」。

交談途中,孫湛不斷強調,目前全國範圍內,醫療機構對老年醫學建設仍普遍缺乏積極性。「有技術、有水平的人不屑於做,有需求的人沒能力做,老年醫院建設變成了一個近乎公益性的事情。 」

他坦言,面對媒體的詢問,市、區領導的調研,自己一直壓力很大,「這的確是一件長遠且‘費 力 ’的事情,需要熱血也需要堅持,但十年後我也老了,如果這個路子鋪好了,自己和身邊人也能老有所依,想到這個就有了幹下去的動力 」。


專家簡介

孫湛


孫湛,主任醫師,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梅隴院區)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

專家簡介

方浩

方浩,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閔行梅隴院區)副院長、麻醉科執行主任。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