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早晨起床往往成為許多人一天中最艱難的時刻。一直以來,大眾對賴床也都沒啥好印象,覺得這是一個不好的習慣。然而,一項來自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研究卻為我們帶來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發現:賴床30分鐘的人,可能會因此變得更聰明。
賴床30分鐘可提升智力!
這項發表在【睡眠研究雜誌】上的研究,其研究團隊首先調查了1732名誌願者,詢問他們是否有在鬧鐘響後繼續賴床的習慣,並總結了這些「賴床者」的共同特征。隨後,研究選取了31名習慣性賴床的誌願者,在睡眠實驗室中進行了為期兩晚的詳細研究。在這兩晚中,誌願者們分別被允許在鬧鐘響後多睡30分鐘和立即起床,之後對他們的睡眠品質、認知功能、皮質醇水平及情緒狀態進行了全面評估。
研究結果顯示,那些 被允許多睡30分鐘的誌願者,在算術速度、情景記憶等認知測試中的表現顯著優於立即起床的誌願者。 這一發現引發了科學界的極大興趣,因為它挑戰了長期以來「早起鳥兒有蟲吃」的傳統觀念,暗示了適度的懶床可能對智力表現有積極影響。
那麽,賴床為何會提高智力表現呢?
研究人員認為,賴床之所以會影響智力,有以下幾個可能的原因。
1、皮質醇水平的變化 :皮質醇是一種壓力激素,它在調節人體應對壓力、保持清醒和精力充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研究發現,適度的賴床能夠短暫地提高皮質醇水平,使人在起床後感到更加清醒和精力充沛。這種生理狀態的改變有助於人們更好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從而提高智力表現。
2、睡眠慣性的抵消 :當人們從深度睡眠中被喚醒時,會經歷一段被稱為「睡眠慣性」的過渡期。在這個階段,人的認知能力、情緒和反應速度都會受到影響,表現為思維不清晰、情緒低落等。然而,研究指出,如果在鬧鐘首次響起後選擇再睡30分鐘,就可以有效抵消這種「睡眠慣性」,使人在醒來後立即擁有敏捷的頭腦和良好的精神狀態。
3、小憩的效果 :賴床的30分鐘實際上是一段短暫的小憩。在這段時間裏,人們的睡眠主要集中在N2睡眠期(快速眼動睡眠的第二個階段),這一階段的睡眠容易喚醒且不會造成深度睡眠後的疲憊感。因此,賴床後的人們在醒來時通常處於淺睡眠期,感覺神清氣爽,這為接下來的活動提供了良好的身心準備。
註意:不能無節制的賴床!
雖然賴床30分鐘可能會帶來一定的智力提升效應,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可以無節制地縱容自己賴床。因為長時間的賴床也會有不好的影響。
1、適度賴床
根據研究結果,賴床時間應控制在30分鐘左右。過長的賴床時間可能會導致生物鐘紊亂,影響正常的作息規律,進而對身體健康和認知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2、結合個人習慣
每個人的睡眠需求和作息習慣不同,因此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早晨起床的時間。對於習慣早起的人來說,可以嘗試在鬧鐘響後多躺幾分鐘以享受懶床帶來的好處;而對於本身就有賴床習慣的人來說,則應註意控制賴床時間以免過度。
3、保持規律作息
無論是否賴床,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都是維護大腦健康和認知能力的重要因素。充足的睡眠時間、良好的睡眠環境和作息習慣都有助於提高我們的認知功能和情緒狀態。
4、關註睡眠品質
除了賴床時間外,我們還應關註自己的睡眠品質。透過改善睡眠環境、調整睡眠姿勢、避免睡前過度興奮等措施來提高睡眠品質,從而進一步促進智力發展和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