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韓戰接連慘敗,美英提出停火談判,毛主席:打過三八線再談

2023-12-31歷史

抗美援朝戰爭,誌願軍戰士們用自己鮮血在韓戰上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戰場背後的政治角力也非常精彩,人們將其稱為沒有硝煙的戰場。許多人絕對想象不到,在那場嚴重不對稱的戰爭中,竟然是握有絕對優勢的以美英為首的「聯合和國軍」首先提出停火談判。

韓戰爆發後,「聯合和國軍」不顧中國多次警告,跨過38線將戰火燒到中國邊境,甚至對中國邊境城市進行了轟炸。為了保衛國家,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誌願軍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北韓戰場上,對分兵冒進的「聯合和國軍」進行了分割殲滅。

在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中,誌願軍共殲滅「聯合和國軍」2個團又5個營,擊潰2個團又12個營。斃、傷、俘1.5萬余人,其中包括美軍3518人,英軍等其他國家部隊147人,南韓軍12325人。另外繳獲了大批武器裝備。

遭到迎頭痛擊以後,「聯合和國軍」總司令麥克亞瑟仍然狂妄自大地認為中國人只是派出小股部隊,象征性地作抵抗,仍然命令部隊向鴨綠江方向出擊。彭老總將計就計,令部隊後撤數十公裏,誘敵深入後,迂回包抄。在第二次戰役中,38軍表現出色,先是從敵人右翼的德川殲滅南韓第6師,隨後迂回到美軍後方,對其形成包圍。

西線戰場美軍被打得丟盔卸甲,扔掉所有重裝備後翻山逃走。在東線,美陸戰1師也被誌願軍第9兵團分割包圍。但由於後勤物資供應不上,大批誌願軍戰士因凍傷減員,導致敵人修通橋梁後突圍逃走。第二次戰役以後,誌願軍基本上收復了38線以北的地區。

此時美國媒體不斷報道「聯合和國軍」的慘敗,美國上下一片恐慌。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氣急敗壞地表示「不排除使用包括原子彈在內的任何武器」。美國的核威脅沒把中國嚇倒,卻把自己的盟友英國嚇得不輕。訊息報道以後英國議會就炸了鍋,顯然英國人不願意把自己綁在美國的核戰爭上。英國首相艾德禮緊急要求與杜魯門會談。

早在11月23日,第二次戰役尚未打響之際,英國就透過印度向中國提出用和談方式解決北韓問題。但中國很清楚地意識到這只不過是「政治試探和政治欺騙」,美英沒受到嚴重打擊是不會服軟的。12月1日,印度駐聯合和國代表貝內加爾·勞找到中國特別代表伍修權,提出立即停火設立非軍事區的建議。此時,北韓西線戰場「聯合國軍」已經全面潰敗,東線的美陸戰1師還在誌願軍包圍圈中。

對於印度人提出的建議,美國事先是知情的,他們只是礙於面子,透過自己的小弟先與中國接觸,試探中國的態度。當天,在五角大廈美國高層也召開了一次會議。國務卿艾奇遜直接了當地問:「從軍事觀點來看,接受停火並返回三八線是否是最佳選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雷德利、陸軍參謀長柯林斯、海軍上將謝爾曼等人都表示贊成。

此前叫囂著要「帶孩子們回家過聖誕節」的麥克亞瑟此時已經開始慌亂,不斷向政府求援,他甚至無法肯定地回答「聯合國軍」是否能在38線附近建立一條穩固的防線。在1950年12月3日,他發給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報告中悲觀地說:

如果沒有最大數量的地面部隊的增援,本軍不是被迫節節後撤,抵抗力量不斷削弱;就是被迫困守在灘頭堡陣地裏。這樣做,固然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延長抵抗時間,但除了防禦外,沒有任何希望。

為了應對與英國首相的會談,當天,美國高層再次召開會議協商,並起草了一份政府立場備忘錄,提出:

只要條件不是難以接受,在目前情況下設法停火在軍事上是有利的;但停火安排不能附帶有危害「聯合國軍」的條件,也不得在其它問題上達成協定(比如台灣問題、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問題)。

美國人對於停火是很有顧慮的。首先,在戰場上失利的情況下提出停火會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失去討價還價的權力;其次,美國從未以失敗結束戰爭,提出停火會讓國內輿論嚴重不滿;最後,一旦提出停火,要想再次召集好不容易動員起來的盟友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們只能提出一個比較高的要價,把責任推給中國,以拖延時間獲得踹息機會。這樣的條件,中國自然無法接受,因為這些在戰場上就能獲得,根本沒必要停火談判。

美國一邊準備與英國的會談,一邊派出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到東京和北韓了解戰場上的情況。

12月4日,英國首相艾德禮到華盛頓與杜魯門會談,這次會談的重點是針對此前杜魯門提出的核威脅。英國人試圖獲得使用原子彈的決策權,但美國人只同意使用時提前通知。談到停火談判的問題,杜魯門強調了美國的立場:停火是可以接受的,但條件不包括放棄南韓或台灣,或使中國在聯合國取得席位。

戰場上節節失利,主動提出提出停火談判又覺得沒面子,如何化解這種尷尬的處境?當晚的宴會上,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向英國駐美大使透露了美國的真實想法:向聯合和國大會提出一項簡單的停火方案,美國再操縱他的小弟們讓這個方案透過,中國很可能不會接受這個方案。而其它國家會督促美國讓步,到時候美國也不會做讓步。即使到了不得不撤退時,這個表態也可以說明他們並不是打算投降,從而可以應付國內和盟友們的輿論壓力。

總體上來看,美國起初的態度是希望以體面的方式化解這場危機。

不過,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到東京和北韓了解情況以後發現,問題並沒有麥克亞瑟報告的那麽嚴重。12月4日,柯林斯飛往東京聽取麥克亞瑟報告。麥克亞瑟還是那一套:趕緊給我派增援部隊,否則中國發起全面進攻,連最後的灘塗也守不住。但此時,美國確實派不出任何增援部隊。麥克亞瑟接著說:「根據現有的最佳條件,只能盡快安排停火。」

此後柯林斯飛往北韓視察部隊,先後會見了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美第10軍軍長艾爾蒙德,他們兩人的要比麥克亞瑟樂觀得多。沃克認為:部隊雖然遭受了一些損失,但撤退至釜山防禦圈並守住陣地是沒有問題的。艾爾蒙德認為:「能夠在不遭受嚴重損失的情況下,在相當長的時間守住興南這個橋頭堡,而且如果必要的話,他能夠成功第從海上和空中撤離,而不致損失過多的人員和物資。」

柯林斯得出結論:麥克亞瑟的戰術是失敗的,而且他並不了解自己戰場上的形勢。盡管軍事形勢嚴峻,但已不再危在旦夕。杜魯門得知這些資訊後,恐慌心理得到極大緩解。

12月12日,印度等13個國家正式向聯合國提出兩份和平提案:第一份提案的內容非常簡單,僅是提到立即采取措施避免在北韓的沖突擴大,並成立一個三人小組協調各方談判。這項提案獲得了包括美國、英國在內的大多數聯合國成員同意而透過。另一項包含要求美國等國家派代表出來與中國會談的提案卻被擱置。這顯然是符合美國的預期的,美國希望是先停火再談判。

但作為戰場的勝利者,中國希望先敲定停火條件(包括中美雙方從北韓撤軍,美軍撤出台海,恢復中國合法席位等),獲得美國表態後再停戰。對於第一項提案,中國自然是不滿意的。12月13日,毛主席致電彭老總,提出要打過38線再與美國談判:

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

盡管印度一再試圖說服中國同意停戰提案,16日下午,周總理電告伍修權,要其向印度和聯合國表態:先停戰後商談的做法,只能適合美英集團的要求,是虛偽的停戰,中國絕不同意。

1950年12月31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打響,中朝軍隊在200多公裏的寬大正面發起進攻。被美國部署在戰線最前沿的南韓軍不堪一擊,防線僅一個小時就被突破。1951年1月3日,新上任的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不得不下令全線向漢城撤退。彭老總依據戰場形勢,決定乘勝追擊,擴大戰果。1月4日,誌願軍第50軍和39軍先頭部隊攻入漢城。「聯合國軍」退到漢江以南的37線附近。

在戰場上再一次潰敗,美國不得不重新評估當時的形勢。1月11日,之前組成的三人委員會提出了一項關於解決北韓問題的「補充報告」,這個報告主要包:1、立即停火;2、舉行會談;3、外國軍隊分批撤離北韓;4、停火後英、美、蘇、中舉行會談,解決遠東問題(包括台灣和聯合國席位問題)這個提案美國投了贊成票,並獲得聯合國大會透過。

從內容上看,這份提案是對中國有利的。但是其本質仍然是先停火再談判,以讓美國獲得喘息的時間,想要透過和平談判拿到中國想要的東西是不現實的。基於中國不同意先停火再談判的立場,美國認為這份提案中國仍然不會同意,到時候在國際輿論上美國就會獲得主動權,所以國務卿艾奇遜勸說杜魯門同意了這一提案。

1月14日,中國果然拒絕了這份提案。中國連續獲得三次勝利,心理上已經對「聯合國軍」產生了輕視,當年打國軍也沒有這麽順利呀!很自然地認為這只不過是美國的緩兵之計。同時,中國提出4點主張:1、各國先撤軍再由北韓人們自己協商解決;2、美軍撤退台海;3、恢復中國合法席位,舉行7國會談;4、會談地點在中國。

有一些歷史學者認為中國錯過了最佳停戰時機,而導致抗美援朝戰場延長了2年,造成自身損失,這是得不償失。然而這些人似乎是有意忽略了美國人的真實態度,美國從未真正地想要停戰。麥克亞瑟甚至還提出過,實在不行可以把美軍撤到日本休整,之後再聯合蔣軍在中國南方登陸。所以即便當年中國同意此項停火提案,仍然不會改變韓戰的總體局勢。先停火,後談判,在接下來的談判當中美國人勢必不會讓中國收獲任何好處。甚至在獲得一定時間休整以後,會對誌願軍發起反撲。中國只不過是用戰果戳破了一次假停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