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35年,國軍派出的三個師敗了,蔣介石:是毛澤東復出了嗎?

2024-07-22歷史

開始之前:

1934年對於共產黨和紅軍來說,是非常艱難的一年。

在這一年裏,第五次抗擊「圍剿」以失敗告終,不僅耗費兵員,還失去了中央革命根據地。面對無法改變的現實,剩下的紅軍部隊只好做出戰略性轉移。

蔣介石此刻得意洋洋,決心要徹底消滅紅軍。

蔣介石在接下來的一年派遣了中央軍、湘軍、黔軍、桂軍、川軍總計18個師,15個旅的兵力,在黔雲貴川地區布下防線。

誰想到,紅軍憑借靈活變通的戰術,成功阻止了國民黨的陰謀,並且還殲滅了三個敵師,俘虜數千人。

蔣介石看到戰報後,非常吃驚地表示:毛澤東肯定重新出現了,控制了紅軍的指揮權。

歷史的一個重要轉變。

1935年初,紅軍戰士們取得了遵義的勝利,獲得了休整的機會。

由於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以及其他一系列問題,部隊的士氣非常低落。

不僅是一般的士兵有這種情況,許多軍隊的高級軍官也皺起了眉頭,顯然大家的心情都很緊張。

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完全改變部隊的現狀,取得一次勝利是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然而實際情況是,紅軍不僅在武器裝備上十分短缺,而且人員數量也遠不及國民黨軍隊。

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追求勝利,必須要求指揮官具備極高的指揮水平,無論是在戰略層面還是戰術層面,都要完全壓倒敵人。

在紅色軍隊中,是否存在這樣的人?

確實是如此,就是毛澤東。

他曾多次指揮反「圍剿」行動,每一次都使國民黨反動派無功而返,他的領導才能毋庸置疑。

可惜的是,在那時毛澤東已被剝奪了指揮部隊的許可權。

正值此時此刻,黨中央決定在遵義召開一次政治局會議,旨在總結以往教訓,為紅軍未來開辟切實可行的出路。

1935年1月15日,正式啟動了會議。

可以說整個會議的經歷非常困難,因為總結經驗教訓就好比將已經愈合的傷口再次割開。

必須采取這樣的措施,否則傷口內的膿液無法排盡,傷口將永遠無法愈合。

兩天後,會議成功閉幕,毛澤東躋身軍事指揮三人組,再度接掌紅軍部隊的指揮權。

可以說,遵義會議對於共產黨的發展歷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正是在這次會議之後,紅軍才真正地邁入了正確的發展軌域。

目標已經確定,領導也已經明確,下一步的行動才是最棘手的問題。

由於國民黨軍隊在周圍設定了嚴密的防線,紅軍只能束手無策。

在這一狀況下,毛主席決定凸顯優勢,規避劣勢,集中精銳力量,尋找敵人的弱點,逐一粉碎。

在基礎上,運用紅軍數量少但機動靈活的特點,誘使並調動敵方主力,尋找敵人的最佳殲滅時機。

中文戰爭史上的四渡赤水之戰剛剛開始。

當時的赤水河兩岸都駐紮著國民黨的大量軍隊,想要調動他們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在土城戰役之後,赤水河第一次成為了焦點。

由於敵人支援速度過快,土城戰役中許多紅軍戰術計劃未能實作,拉鋸戰中傷亡不少戰士。

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領導部隊離開青杠坡,改變了向北行進的路線,成功地避開了強敵,從土城西面順利透過了赤水河。

盡管已經渡過河流,但隨之而來的情勢再度變化:紅四方面軍未按中央的命令列動,導致川軍堵塞了紅軍向北前進的道路。

盡管發生了一些意外情況,毛主席並未感到慌張,因為他仍然掌控著一切。

之前采取的舉措讓國民黨產生了錯誤的想法,他們誤以為紅軍仍然計劃北渡長江,因此在宜賓附近的長江口岸部署了大量兵力。

因此導致黔北地區的軍隊極度薄弱。

當時紅軍的情報工作十分精湛,這一關鍵情報迅速傳達到了毛主席手中。

他毅然領導軍隊向東推進,重新進攻貴州,然後成功在二郎灘再次跨過了赤水河。

國民黨軍隊現在有些為難了,他們實在摸不透紅軍的真實意圖,只好派遣大批部隊再次圍追堵截。

經過二次渡過赤水,毛主席指揮下的紅軍不僅奪取了梓桐和婁山關,還再次攻占了遵義。

毛主席在婁山關下還創作了備受人們喜愛的【憶秦娥-婁山關】。

這首詞生動地描繪了當時的激烈戰況,那時紅軍的行進確實就像是「阻礙重重真如鐵,現在再次踏出新開始」。

這次作戰不僅成功奪取了兩座縣城,還徹底殲滅了敵人眾多的戰鬥力量。

根據戰後的數據統計顯示,在五天的時間裏,紅軍共摧毀了兩個師八個團的敵軍,僅僅俘虜就達到了3000多人。

這是紅軍自第五次圍剿失敗後取得的最重要勝利,激勵了軍隊士氣,同時還增加了武器和彈藥以及士兵數量。

大家常說最了解一個人的可能並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的對手,這確實是實情。

蔣介石在收到戰報後,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他堅定地表示:紅軍如此大勝,必定是因為毛澤東復出了。

為了扭轉局勢,蔣介石親自搭乘飛機前往重慶,他要親自到第一線指揮國民黨軍隊剿滅紅軍。

這個主意想得很好,遺憾的是兩人的指揮技巧差距有點大。

曾經有人言道:國民黨軍隊的實力強大,將領水平一般,統帥能力較弱。

雖然這句話帶有諷刺意味,但也有其道理,蔣某人的指揮才能和宋朝的皇帝趙匡義相當。

結局顯而易見,國民黨軍隊並沒有在統帥到來後掌握主動權,反而一直被紅軍調動左右,不知所措。

急於幫助國民黨軍隊的蔣中正主席不得已再次飛往貴陽,意圖鼓勵士氣。

得知了這一訊息後,毛澤東主席決定在蔣介石委員長面前上演一場「攻擊敵人就幫助我們」的大戲。

他命令紅軍只留下了少數部隊守住茅台鎮,其他部隊迅速跨過烏江向南,假裝準備進攻貴陽。

蔣中正一看到紅軍對他發起「擒王」行動,於是立即調動了滇軍前來保護他。

在那個時候,滇軍是紅軍面臨的最大障礙,一旦撤走,紅軍便立即改變方向,輕松地透過了茅台鎮第三次渡過紅水河,向川南前進。

國民黨方面對紅軍的意圖完全不了解,所以只能將大量軍隊部署在川南一帶,以防止紅軍渡過長江。這一舉措實際上是在抓瞎狀態。

國民黨這一舉措明顯再次符合了毛主席的謀劃。

在3月20日,紅軍透過秘密行動成功地第四次渡過了赤水河,從太平渡、二郎灘、九溪口一帶,使國民黨完全無法實施圍殲紅軍的計劃。

古往今來,無論是國內外軍事史,都有「四渡赤水」這一典範,展示了弱者戰勝強者的情況。

盡管在各個方面都不占優勢,毛主席憑借自己獨特的指揮才能,成功地將敵人團團圍繞,並最終圓滿達成了所有的戰略目標。

研究這段歷史的人,無一不被毛主席當時卓越的指揮能力所感動,贊嘆不已。就連毛主席自己也曾經提及,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最引以為傲的成就。

偉人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總是能夠在最困難的時候創造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