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犯下的錯,拜登幾乎都犯了一個遍,難怪會被「技術性隔離」

2024-07-22歷史

解放戰爭期間,蔣介石為啥下野?白崇禧「逼宮」僅是表象,真正的原因是他輸了三大戰役。

就如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一樣,為何在競選最關鍵的時期,突然爆出新冠檢測呈陽性,而進行隔離——是謂:技術性隔離?也是因他輸了世界版的「三大戰役」。

這個世界版的三大戰役概念,筆者之前的文章提出過,有興趣的可以去回查。即:俄烏沖突、亞太賽局和巴以沖突——再次強調,僅是類比,可千萬別硬套,歷史不是簡單重復,而是在反復闡述道理。

就說遼沈戰役吧,明明局面不利了,蔣介石為啥卻強橫要求決戰錦州——以錦州為中心,組建東進兵團(華北兵力為主,侯鏡如)、西進兵團(東北精銳,廖耀湘),非要決戰?

有許多人都分析和解讀過,也都非常精彩和有道理,卻都是從國共雙方,即中國這一畝三分地為視角進行解讀。

若我們上升一個維度,用全球視角觀察便會很輕易發現,遼沈戰役跟美國的雙杜爭鋒——杜魯門和杜威競選總統,在時間線是高度一致的。

遼沈戰役爆發在1948年9月,而美國總統大選,通常在十一月份時就能出結果,所以這明顯是最後的沖刺期。

須知,蔣介石跟杜威是一種捆綁關系。即,蔣介石拿著美國的援助,給杜威狂刷禮物。而杜威也表態,一旦自己當選了,就全力支持蔣介石,甚至不排除直接出兵幹預。也就是說杜威的政策,是以亞洲為重點,蔣介石則是重中之重。

可杜魯門卻正好相反,他的競選策略是以歐洲為先,表示:掌控歐洲才是王道,什麽亞洲,什麽蔣介石不蔣介石的,都 給我門 外候著去……

這明顯給了蔣介石壓力,因為當時是國軍接連失敗,想要助選杜威,就必須要拿出一場像樣的大勝仗。

於是蔣介石這才畢其功於一役,要在東北決戰——結果還是輸了。這局面,是不是跟如今的美國大選很相似?無非蔣介石變成了澤連斯基,杜威變成了拜登罷了。

俄烏沖突是拜登搗鼓起來的,卻打得這麽拉胯,烏克蘭戰敗幾乎快成定局了,所以拜登豈能在大選中獲得優勢?

也許看到這有人會搖頭:這不是還有時間啊,拜登趕緊想盡一切辦法,在烏克蘭打出一次像樣的大勝仗不就行了?

沒錯,還真讓您給說對了,北約峰會是幹啥的?就是為解決這事而來。不信您瞅這次峰會,幾乎一句不提巴以沖突,都集中火力在俄烏,且還一次次點名中國,說中國支援了俄羅斯……為何?不就是想制造輿論和壓力,分離中俄嗎。

再說明白些就是,北約想要下場跟俄羅斯決戰,有兩大難點要全力排除。

其一是中國力量,這個在北約峰會已經進行了威脅——也只能威脅,以及逼著歐盟出來在經濟層面上,給中國出難題等。

其二就是川普,對於美國的那些所謂盟友來言,川普堪稱他們的夢魘。當年當總統時就不斷退群退群的,搞得盟友無不駭然,馬克龍都吼出「北約腦死亡」了。可川普卻在美國優先口號下,繼續我行我素。

如今拜登跟川普競選總統,萬一拜登輸了呢?須知,北約入場俄烏參戰,可不是替澤連斯基或烏克蘭人去伸張正義的,而是追求利益。即,參戰相當於投資,是要求報酬的。

拜登贏了還好,無論拜登是八十歲還是一百八十歲,都可以向民主黨追討,可問題是若輸了呢?

川普可是一直在吼:我上台就解決俄烏沖突雲雲。若真如此了,那就等於投資全部打水漂,反而更加成就了川普的燦爛。

對中國,都知道無解。但對川普,就並非無解了。由此北約各國入場俄烏的唯一障礙就變成了:川普決不能當選!只要解決了此問題,就一切OK!

在此必須強調,這不是筆者「陰謀論」,但凡稍微關註過如今時局的人,都清楚這兩大難點,對拜登和北約來言是何其致命。

所以為何北約峰會一開完,川普就遭了槍擊,而不是北約峰會之前?難道真沒人關註這個時間節點嗎?

猶如李宗仁當選副總統後,搞得蔣介石如坐針氈,於是提溜來沈醉,開始謀劃刺殺李宗仁。這個已經是實錘的歷史了,沈醉自己交代出來的。且在李宗仁歸國後,還特意喊來被特赦的沈醉,親自核實此事。

最終結果是——實錘的,沒跑得,蔣介石的確想刺殺他,無非因後來蔣介石下台,刺殺李宗仁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這就是為何筆者總是說,不要紮入故紙堆,去追查什麽歷史真相,要關註歷史真相背後的邏輯。所謂讀史,要活!

如今我們回推,蔣介石下台是因三大戰役打敗了,而最要命的就是遼沈戰役,在明知不可為情況下,卻為了配合杜威競選成功,而不顧衛立煌、杜聿明、廖耀湘等人的反對,非要搞梭哈。

拜登是不是也這樣?明知俄烏沖突局面已經失控,絕不是美國和北約能挽回的了,卻為了讓自己競選成功,而非要利用這次北約峰會強行開啟,結果出現了離奇的一幕,這就是: 莫道懂王一只耳,挑動賓州天下反。

這下熱鬧大發了,就算川普此次遭槍擊,跟拜登沒一毛錢關系,卻也無法避免被強行捆綁了。

更何況隨著資訊不斷被披露,比如貝萊德集團跟那位槍手關系等,拜登已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咋辦?若繼續競選下去,顯然是無法對抗川普了,所以就只能「技術性隔離」。猶如蔣介石在三大戰役失敗後,就只能下野是一個邏輯的。

無論怎樣,如今美國遭遇的困境,跟三大戰役後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是一樣的,絕不是靠換個瓢把子就能解決。

之所以蔣介石和拜登,都犯下了這種不顧現實想要「以戰續命」的大錯,就在於其他方面已經全盤失敗,只能賭最後的軍事手段。

如經濟困境:經國打虎VS美元加息。

內部撕裂:蔣桂惡鬥VS兩黨惡鬥。

外部操控:美英勢力VS猶太財團等等……

所謂一個個歷史的回旋鏢,飛越太平洋,打在了美利堅身上。

蔣介石在敗逃至那個小島上後,曾認真的深刻反省,結果卻是把自己失敗責任,一股腦推給了三個人:蘇聯的史達林,美國的馬歇爾和桂系的李宗仁。

那麽拜登若真丟了總統寶座,也必會把責任推給別人的,基本都這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