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87年,馮玉祥之子想回國定居,鄧小平搖頭後交給他兩個任務

2024-07-22歷史

「不要再打了,國共應講和,興辦工礦,進行民主政治,不對言論進行限制,組建聯合政府,發展壯大新中國!」

這是馮玉祥將軍在前往美國前,對蔣介石最後的勸告,蔣介石信件才看一半,就將其丟到了桌上,完全不聽馮玉祥的勸告。

當時馮玉祥是 國民黨內部的 「反戰分子」 ,這與蔣介石的利益相沖突,蔣派便以 「外出考察水利」 的名義,把馮玉祥派往美國並將其邊緣化。

但也是這一次外出考察,讓馮玉祥這輩子都再未踏上華夏故土------ 國民黨的縱火陰謀下,馮玉祥將軍葬身黑海大火。

馮玉祥將軍身故後,他的遺孀幾乎都留在國內幫助新中國建設; 妻子李德全是中國第一任衛生部部長、長子馮洪國是重慶市政協委員、二女兒馮弗伐是全國政協委員、三子馮洪達,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海艦隊副司令員。

可有一人卻是例外,他半生都在美國,曾要求回國定居,卻被鄧小平拒絕了並給他下達了兩個任務,而此人便是 馮玉祥兒子馮洪誌

馮洪誌究竟是何許人,為何會常年留居美國,鄧小平同誌又是給他下了什麽任務。

這一切且從民國六年的北京說起。

青年「洪誌」:出生動蕩,承父愛國

民國六年(1917年)時,馮玉祥因暗中聯絡蔡鍔議和,被段祺瑞免去了第16混成旅旅長的軍職,賦閑在風雲詭譎的北京城中。

恰在這個「尷尬」的時刻,馮家二子出生了,或許是因為馮玉祥對罷免心有不甘,他為這個二子取名 「洪誌」 ,以此表達馮家「誌在千裏」的決心。

雖然這其中不免透出幾分無奈,但馮洪誌剛一出生,上天真就賦予了馮玉祥一個「明誌」的機會-------- 張勛辮子軍作亂。

當時,段祺瑞能夠指揮大部隊作戰的心腹將領並不多,身在北京的更是少之又少,馮玉祥就成為了段祺瑞的「最優選」。

可是馮玉祥是段祺瑞親令免職的,如今有事又官復原職,不免會找人口舌,這讓段祺瑞有了幾分為難。

好在馮玉祥在家國大義面前,根本不計較這些「細節」,聽聞辮子軍作亂復辟, 他不等軍令下來,便靠著在軍中的威望,直接以十六旅的名義向張勛封建部隊宣戰。

十六旅在沒有軍餉的情況直接開拔前線,並將張勛部隊一舉擊潰,將封建帝制最後「野火」掐滅在了北京城外,馮玉祥也因此官復原職,成為 十六旅旅長

雖然馮玉祥做這一切時,馮洪誌仍是繈褓中的嬰兒,可此舉仍為之後的他樹立了榜樣,明白萬事都要以家國天下為重。

之後,馮玉祥仍不斷過家國尋找出路,他意識到段祺瑞政權終究有局限性,並不似孫中山先生的民主先進,所以一直暗中幫助著革命黨人。

到了1924年時,孫中山提出了 「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三大政策,這一舉措得到了馮玉祥的高度認同。

他不僅派遣軍官到蘇聯學習,就連自己也在1926年時親赴蘇聯考察學習,在這裏他見識到了先進教育的重要性,深知這些知識才是家國之未來。

有了這樣的見識後,在1929年時,他命人將年僅12歲馮洪誌送到了蘇聯留學,但馮洪誌太過年幼,蘇聯的思想教育顯然太過於復雜。

馮玉祥思索再三後,決定將馮洪誌轉到德國,從中學開始接受教育,當時德國的知識教育是歐洲較為先進的,尤其是在工業機械的啟發這方面。

馮洪誌深受德國工業風的影響,工科成績一直比較突出,最後還以優異的成績考入 柏林工業大學 ,並攻讀該校的王牌專業-----機械工程。

馮洪誌與父親一樣,心懷家國人民,他拒絕了德國的移民請求,堅持做一名中國(中華民國)人。

在1941年中德斷交時,馮洪誌又一次拒絕了移民,毅然踏上了歸國旅程,到中國興業公司任機械工程師,他立誌要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

馮玉祥很支持兒子的選擇,為了培養兒子的愛國情懷,馮玉祥時常帶著馮洪誌奔走在全國各地,為抗日戰爭籌款,同時也考察舊中國的實際情況,為馮洪誌標明正確的」出力「方向。

在這一過程中,馮洪誌看到一個百廢待興的華夏大地,看到了一個落後挨打的舊中國,他意識到缺乏工業的支撐,是舊中國落後於世的真正原因。

除此之外,馮洪誌隨著父親奔走,看到了滿懷救國熱情的國人,如此一片赤誠同胞,讓他更加深愛這片故土了。

愛國「洪誌」:憎惡蔣黨,憤而出走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對抗日戰爭局勢的了解,馮洪誌突然意識到, 抗日最大阻礙並不是外敵,而是腐朽的蔣介石政權。

原來,他隨著父親走遍大江南北宣講,其間看到了無數國民黨的腐敗行為,而反觀父親,雖是一方將軍,卻每次都身著布衣進行宣講。

他目睹了無數同胞為抗戰傾其所有,有的捐出了多年積蓄,有的憤然參軍為國效力,更有的老人家連口糧都一並捐了出來。

然而,父親如此籌集來的抗日資金,其大多數卻都流入了蔣派高層的腰包之中,這讓他十分難以接受。

但其實作為父親的馮玉祥,對於這一切一直都了如指掌,馮玉祥明白國民黨內部的腐敗深入骨髓,已是難以根治。

所以,馮玉祥每次籌集到資金,都會將資金一分為二,一部份交予國民政府進行抗日,另一部份則交予共產黨方,用於為八路軍籌措物資。

周恩來同誌對馮玉祥的這一做法給予了高度評價,他對此專門評價道:

「馮先生自起義以來,反帝制,討張勛,五原誓師,抵抗日寇,都足以彰顯出他的革命精神!」

而父親的所作所為,也給了馮洪誌很大的啟發,他打心底都明白,共產黨是站在人民一方的,而且共產黨積極抗日的態度,也讓馮洪誌大為贊賞。

時間轉眼來到1945年,隨著日本天皇一紙詔令,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歷時八年的抗日戰爭終於迎來勝利。

馮玉祥和馮洪誌都為此高興,父子二人甚至已經轉而謀劃如何建設百廢待興的中國,馮洪誌還發表了自己「實業救國」的想法,這獲得了馮玉祥的同意。

然而,父子二人終究是低估了蔣介石的專制野心,閻錫山一部在中原解放區打響了第一槍,由此內戰便成為了板上釘釘的事情。

馮玉祥意圖以「結拜兄弟」的身份勸告蔣介石,讓他不要再起戰火,盡量以和平建國,可蔣介石卻把罪責推到了共產黨的不願配合上,馮玉祥顯得很無奈。

而馮洪誌似乎從一開始就明白蔣介石的專制想法,所以在內戰端倪初開時,他就拒絕了蔣介石的拉攏,決定到未受戰火英雄的美國深造,他對馮玉祥說道:

「父親,現在的國家百廢待興,我想要去美國繼續深造求學,以期未來能建設國家。」

馮玉祥聽聞此言,再回想先前對蔣介石的多次勸誡,突然明白了馮洪誌的想法,原來自己的這位兒子從一開始就已清楚蔣介石的醜惡嘴臉,反倒是自己還企圖用民族大義去喚醒蔣,實在有幾分諷刺。

所以,對於出國的事情,馮玉祥舉雙手贊成,馮洪誌因此來到了美國留學,還成功進入到 紐約物理工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馮玉祥這邊剛把馮洪誌送出去,便開始在國民黨內部宣揚反戰思維,此舉被蔣介石視為眼中釘,但馮玉祥畢竟是黨內老人,不撕破臉前,蔣介石還是不敢對馮玉祥動手。

於是,他以「考察水利」為由,將馮玉祥送到了美國,至少讓他不能在國民黨內再發表任何「高見」了。

由此,馮家父子二人隔年便在美國相遇了,馮家人因此在美國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馮洪誌還成功考入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不過,馮家人雖然遠在海外,卻一直保持著對國內形勢的關註,也正是這期間, 馮玉祥和蔣介石爆發了劇烈的 「文章沖突」 ,蔣介石一怒之下開除了馮玉祥的軍職 ,二人徹底撕破了臉。

忠心「洪誌」:不改國籍,致力統一

到了1948年時,國內局勢逐漸明朗,共產黨準備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這讓馮玉祥喜出望外,他當即準備回國參加會議。

可馮洪誌還在讀書,暫時無法跟隨,所以 馮家獨留下洪誌一人在美國,其余人都登上了「勝利號」遊輪,正式踏上歸國之旅。

然而,令馮洪誌沒想到的是,此一別竟成為了他們父子二人的最後見面。

蔣介石指派多方特務對馮家進行圍追堵截,盡管中國共產黨方面也全力攔截,但馮玉祥歸國路漫長,最終還是讓蔣派得了手-------- 「勝利號」在黑海上爆發火災,馮玉祥和小女兒不幸遇難。

遠在美國的馮洪誌聽聞此訊息,一時間痛不欲生,他很想回國奔喪,但眼下科研任務繁重,而且安全也沒有保證,為了不再給母親添痛苦,無奈的馮洪誌只能繼續在美國等待時機。

可現實的鴻溝再次出現在馮洪誌與祖國之間------- 韓戰爆發。

隨著戰爭的打響,中美關系跌落到了冰點,一眾華人華僑都失去了歸國通道,只能留在美國的土地上。

而美國為了能夠招攬到這些能力出眾的華人華僑,開始拿出「恩威並濟」的手法,美當局先是許以重利,讓這些人能夠為美國效力,甚至是加入到美國籍中。

馮洪誌對於美國政府的做法嗤之以鼻,根本不加理睬。

美國政府見馮洪誌竟如此硬氣,便開始對其使用強硬手段: 將馮洪誌逐出校門,逼迫他在社會自力更生,同時又讓各科研公司將其拉入「黑名單」,讓他只能從事底層工作。

不過,如此行為根本打不倒馮洪誌,他的內心始終記得父親對他的教育,他背起行囊去一家機械廠當起了普通工人。

每日辛勞的工作,還有瞧不起華人的同事,馮洪誌的工作環境可謂水深火熱,但他卻仍埋頭苦幹,反正就是不願加入美國籍。

也正是這一苦幹,讓馮洪誌被工廠老板相中,他將高學歷的馮洪誌調入公司的研發部門,馮洪誌由此重新開始了科研工作,並借此逐步成長為全美國高科技領域舉足輕重的科學家。

時間隨年輪來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在美蘇爭霸的影響下,中美關系逐漸走向高潮,一個「桌球外交」,尼克森的訪華,這些都讓馮洪誌看到了歸國的希望。

歷經數年的努力後,在駐美大使黃鎮的幫助下,馮洪誌終於在1982年回到了祖國大地。

他來到泰山山腳的父親墓前,與母親還有一眾兄弟姐妹相擁而哭,自上次分離已近四十年,如今自己能夠再次歸國,馮洪誌感慨萬分。

恰在此時,馮洪誌還接到了通知:

「鄧小平主席要見您。」

如此訊息讓馮洪誌倍感意外,他不禁開口道:

「真的是鄧小平同誌嗎?這可真是意料之外的事啊!」

就這樣,在鄧小平同誌的安排下,馮家人來到了人民大會堂,在這裏他們見到了這位慈眉善目的老人。

鄧小平同誌先是與馮洪誌聊起家常,一個勁地誇馮洪誌的父親為革命作出的突出貢獻,接著鄧小平同誌還問馮洪誌生活還有沒有什麽困難。

馮洪誌對此搖了搖頭,只是試探地問道:

「鄧小平同誌,我在美國待了40年了,現在我想回來定居,您看這樣可行嗎?」

誰知鄧小平同誌聽聞後,當即搖了搖頭,這讓馮洪誌直接楞在了原地,但隨即鄧小平同誌開口解釋道:

「你在國外待了有40年了,學到了最先進的知識和技術,也積累了大量難得的人脈,如果你此刻回到國內可就太屈才了,相反,你在海外還能起到更好的作用......最後,我想跟你強調的是,在海外你可以為兩岸統一作出更大的貢獻!」

鄧小平同誌的話讓馮洪誌茅塞頓開,這是中央給予他的新任務, 第一是在海外繼續積累知識與技術,伺機支援國內發展。第二便是利用海外的環境,幫助海峽兩岸走向統一。

而之所以將這項任務交給馮洪誌,也是因為馮洪誌在留學德國時,曾與蔣經國等國民黨「二代」同窗,這讓他可以更好開展思想層面的工作,明白了組織意思的馮洪誌當即保證道:

「鄧小平同誌,你放心,我一定不負您所托,竭盡我所能完成任務!」

馮洪誌帶著組織的使命回到了美國,他當即組織起了 「和平統一促進會」 ,吸納了無數希望統一的海外華人與華僑,其中不乏一些國民黨高官的子女,他們為了兩岸統一,毅然加入到了馮洪誌的社團之中,為祖國的建設遙相助力。

有了「和平統一促進會」的基礎後,馮洪誌開始將目光轉向了海峽的另一邊, 他多次寫信寄給了時任國民黨領袖的蔣經國。

甚至親自來到國內浙江,去蔣經國母親的墓前為其掃墓,還將一捧土寄給了蔣經國。

蔣經國看到的這捧土時,內心感慨萬分,其中有辛酸也有痛心,他當即召開會議,表決透過了兩岸的「首通」提議。

同時,馮洪誌在美國創立了 「泰山工業公司」 ,其名字就取自父親最愛的泰山。

泰山工業公司在美國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公司掌握的技術和專利不計其數,這一切只源於馮玉祥曾對馮洪誌所說的:

「無論做什麽都要有一個度,過度的依賴外國經濟,就會受別人的擺弄和控制。」

馮洪誌也一直謹記鄧小平同誌交給他的兩個任務,年老的他仍一直奮鬥在祖國的海外建設與海峽兩岸的統一上。

時至如今,馮洪誌早已百歲高齡,也成為了他們這一輩僅存的老人,但馮洪誌仍不落其誌,雖身在美國,卻一生都保持中國國籍,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