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西路軍為何由紅四的三個軍組成?原屬紅一的紅5軍又是怎麽回事?

2024-07-22歷史

引言

長征是紅軍度過的一段艱苦卓絕的歲月,紅一、二、四方面軍成功會師後中國的革命重燃希望,這段歷史稱得上人類閃耀的史詩。

然而實際上三個方面軍成功會合後還遠遠沒有擺脫危機, 根據地少,生產力不足,敵人的圍追堵截,各種各樣的問題迫使紅軍不得不再次進行轉移。

寧夏戰役計劃就此誕生,然而計劃的實施並不順利。 在這個過程一部份紅軍渡過黃河組建了西路軍, 西路軍並非由紅四方面軍的三個軍組成,因為一系列變故,還加入了紅一方面軍的紅五軍團。可惜這支部隊剛組建沒多久,就在河西走廊全軍覆沒……

(西路軍紀念碑)

一、西路軍的前身

1956年10月9日,紅一、二、四方面軍順利在陜甘地區會合,保存了紅軍的有生力量。

會合後的將士們在這裏成立了紅軍新的根據地,但是紅軍生存的空間依舊十分狹小,這塊根據地土地貧瘠卻需要養活三大軍隊。 根據地的經濟形勢和發展狀況不容樂觀,紅軍急需新的解決方案。

此時上級共同商討決定:將紅軍帶去寧夏。率先出發的幾支部隊,就成了組建西路軍的核心,

(紅軍成功會師)

寧夏東面有張學良的東北軍照應,蘇聯也可依靠外蒙這個彈板為紅軍提供軍事援助。

在這裏發展根據地可謂兩全其美,寧夏戰役計劃就此誕生。 國民黨的圍剿從未停止,紅軍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北進刻不容緩。

渡過黃河是攻打寧夏的首要任務。 保存最為完整的紅四方面軍接受了率先渡河的任務,由於紅30軍有造船技術,30軍就被任命為渡河先鋒。 經過戰前考慮,虎豹口被選為了渡河點。

(紅軍的長征隊伍)

此時國民黨步步緊逼,其余的紅軍部隊盡力阻撓國民黨的進攻步伐, 紅30軍在緊急情況下造出了16只木船後立刻執行了渡河計劃。

英勇善戰的紅30軍在發起強渡成功,紅9軍也在後續完成了渡河任務。然而情況突變,國民黨部隊推進迅速,虎豹口被率先占領了下來。 紅軍後續的渡河計劃也被阻攔了下來。

(虎豹口)

二、西路軍的組建

禍不單行,南線胡宗南的部隊此時率先趕到渡口進行封鎖,紅5軍堅守靖遠渡口的任務不得不暫時擱置。紅5軍接到撤至黃河西岸待命的命令。

(1936年10月,準備渡河的紅四方面軍一部)

10月31日,國民黨部隊先後進攻靖遠、打拉池和中衛。這些地點都能對寧夏增援,再加上渡口已被封鎖, 紅軍在黃河對岸的部隊和已經渡河的紅四方面軍被阻斷,寧夏戰役計劃臨近破產。

恰好此時紅軍收到了來自共產國際的訊息, 它們決定將軍援物資改為透過霍爾果斯發往新疆, 將有1600噸軍火運到哈密。

(記錄長征的油畫)

這一情形使紅軍的戰略計劃得到調整, 攻打寧夏變得不再那麽重要,部隊實力也能得到保留,於是決定取消寧夏戰役計劃。

然而這一變化使得已經渡過黃河的部隊陷入了有些尷尬的境地, 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西進取軍火,二是東返過河。

(西路軍旗幟)

此時已經過河的紅四方面軍領導表示可以完成西進任務。考慮到國民黨軍隊的阻撓, 紅軍部署了新的作戰計劃:在河西建立根據地。

11月11日,由紅四方面軍紅9軍和紅30軍,再加上早在對岸待命的紅5軍。 三部就此組成西路軍,紅四方面軍指揮部也搖身一變為西路軍指揮部。

原有的指揮部被保留了下來,組織照舊不變。 西路軍由徐向前擔任總指揮,王樹聲任副指揮,陳昌浩任政治委員。

下轄已經渡過黃河的紅5軍,紅9軍,紅30軍和直屬的騎兵師、特務團,共2.1萬余人。紅軍西路軍就這麽誕生了。

(西路軍軍政委員會成員)

因此,西路軍是由紅四方面軍組成的這一說法是不對的, 西路軍除了紅30軍、紅9軍以外,還包括紅5軍。紅5軍除了有紅四方面軍33軍外還有紅一方面軍的紅5軍團。那麽這組成紅5軍的兩個軍團有什麽來歷呢?

紅5軍團曾經在湘江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紅5軍團一直擔任著掩護主力部隊撤離的任務。

紅軍第八、第九軍團就是在紅5軍團的掩護下渡過湘江,軍委縱隊也得以成功渡江,這一役後, 紅5軍團獲得了「鐵流後衛」的稱號,但是部隊也遭受重創,人員已經達不到軍的規模。

(紅五軍軍團長董振堂)

1935年1月,都受到折損的紅33軍與紅5軍團合編為了紅5軍。

兩個都曾保護過主力部隊的軍隊就此合二為一,成為了紅5軍。在這次關鍵的渡河中正是紅5軍的將士承擔了掩護紅四方面軍渡河的任務。

紅5軍和成功渡河的紅9軍和紅30軍共同新編為西路軍。三個軍都經歷了戰火洗禮,面對強敵他們從不手軟, 雖然這支部隊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但是西路軍的故事卻值得我們銘記。

(紅軍西路軍進疆紀念園)

三、血戰河西

西路軍組建後,部隊向西挺進,首要任務是抵近抵近涼州。 駐守在這裏國民黨馬步芳和馬步青給西路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馬家軍有3萬正規部隊外加9萬民團,西路軍卻是孤軍奮戰。

在西路軍出發之後,卻因為一系列的變故, 讓這支剛組建的部隊,葬身在了河西走廊。

(馬家軍騎兵)

西路軍的目的本來是要一路往西,打通國際通道。但不巧的是,西安事變在此時爆發了,西路軍為了策應其他部隊, 不得不在荒涼的河西走廊停下腳步,等待西安事變的結果。

但人在異鄉的西路軍,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時秋冬季節,西路軍缺吃少穿,在荒涼的西北地方,根本籌不到糧食,部隊在開闊地帶,還要面對馬步芳騎兵的圍追堵截,只能用兩條腿和別人的四條腿賽跑,兜圈子。

如果打不過能撤退,西路軍或許還不至於全軍覆沒, 但懷舊壞在,西路軍當時接到的命令是在當地建立根據地。一時間西路軍西進東撤都不行,只能被馬步芳一點點消耗。

(反應西路軍戰爭歷史的電影【驚沙】)

在無法求援、聯系中斷、彈盡糧絕的時刻,他們依舊萬眾一心,先後擊退過8、9次馬步芳的大規模進攻,讓馬家軍付出了25000余人的傷亡。

這樣的強敵被西路軍重創,西路軍以英勇奮戰的精神在中國史上留下了鮮艷的一筆,這一戰役還為後來人民解放軍挺進大西北提供了作戰經驗。

西路軍雖然全軍覆沒,但他們的「鐵血」精神重新傳承了下來,盡管結局悲壯,他們的功績卻不可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