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自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抗日戰爭就應該結束了。滯留在中國境內的侵華日軍隨即向附近的中國軍隊繳械投降,只有少數日軍負隅頑抗,但很快也被消滅。
然而事實上,中國境內的抗日戰爭並沒有立即結束,仍然有相當部份的成建制日軍不願意投降,尤其不願意向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並且頑固抵抗。
在江蘇腹地高郵、邵伯地區就有一支頑固日軍不願意向新四軍投降,他們依靠堅固的城防負隅頑抗。
高郵位置極為重要,是連線兩淮和長江流域的咽喉,並且制約隴海路東段部份,拿下高郵城,對於後期我軍與國民黨的鬥爭極為有利。如果這個地方落入蔣介石之手,那麽我江北、江南新四軍將有可能被截為兩段,首尾不得相連。
鑒於這種情況,經粟裕提議華中局討論透過,並上報中央軍委,申請發起高郵戰役,攻占高郵、邵伯和泰州等地,掌控江蘇區域的戰場控制權。粟裕很快送出了詳細的作戰方案,經再三斟酌,中央軍委復電:同意!
當時已經是1945年12月份,中國境內的絕大部份日軍都已經投降,高郵守軍是最後一支成建制的日軍。那麽,他們為什麽要執意堅持到這個時候呢?
這裏面有日軍自身的原因也和蔣介石有關系。
第一,日本人心高氣傲,盡管天皇命令他們投降,但他們認為自己在戰場上並沒有失敗。尤其是盤踞在華東的日軍,幾乎沒有遭受到過什麽敗仗,在他們眼裏中國軍隊根本不是對手。而新四軍根本就不是軍隊,他們認為向這樣的部隊投降,是一種巨大的恥辱,不過他們又缺少集體切腹玉碎的勇氣。
第二,蔣介石透過岡村寧次向駐紮在高郵的第96旅團殘部指揮官下令,讓他們堅持抵抗,等待國軍接收。到時候會將他們聘為國軍僱用兵,不用成為戰俘。這些日軍聽到這個訊息,立即表示服從命令。
第三,高郵城城高墻厚,日軍在此地經營多年,不僅加固了高郵城墻,在外圍還修築了眾多據點,易守難攻。他們與新四軍周旋多年,知道對方缺少攻城的重武器,認為只要堅守不出,再加上邵伯、泰州互為照應,新四軍絕難破城。
實際上,高郵城內只有日軍兩個營的兵力,除此之外還有偽軍7個師,兵力超過5000人。這些偽軍也早就被國民黨特務所蠱惑,認為新四軍一旦破城肯定會清算漢奸,而國軍在別的地方都對漢奸寬大處理,既往不咎,因此也決定繼續跟隨日軍,等待國民黨接收。
粟裕見高郵守軍負隅頑抗,猜測到肯定和蔣介石有關,根據情報,國民黨25軍正在整訓,計劃北上收復泰州、高郵等地,日軍已經與他們取得聯系。
情況非常緊急,但當時中央軍委考慮到高郵城防堅固,我軍缺少重型武器,如果強行攻城,擔心傷亡過大,沒有立即批復華中局的請求。
粟裕心急如焚,再次致電中央軍委,說明形勢和時機的重要性,最終中央軍委批準於12月份發起高郵戰役的申請。
粟裕立即開始部署高郵戰役的準備工作,抗日最後一戰的帷幕已經拉開。
這裏有個細節需要註意,盡管向中央軍委的申請是以華中局的名義發出的,但後來都是粟裕在推進,而作為華中局主要領導的陳毅,並沒有協助推進。
在是否攻打高郵這件事情上,陳毅和粟裕的觀點不同。
陳毅認為,抗戰已經結束,我軍主要的目標應該放在國民黨身上,並且還有那麽多的日占區沒有接收,接收之後的具體工作還很復雜,華中局沒有那麽多的人手和精力來落實這些工作。
國民黨軍實際上正在和我們搶地盤,與國軍作戰,才應該是重中之重。龜縮在高郵城裏的日軍,投降只是時間問題,無須小題大做。
可以看出,在高郵戰役問題上,陳毅和粟裕是有分歧的。
中央軍委在批準高郵戰役時,還特意指示華中局應全力配合粟裕拿下高郵,但從後面的事態發展來看,陳毅並不贊同,也沒有積極配合。
粟裕的作戰計劃,是以三個主力縱隊以各個擊破的方式,快速出擊,先拿邵伯,再下高郵,最終南下直取泰州。
邵伯是高郵的外圍,邵伯湖是天然屏障,日軍有汽艇和小隊日夜巡邏,並在周圍修建了防禦據點。不過這裏的防禦相對松散,對於新四軍來說,拿下這裏難度不大。
粟裕命令吉洛率七縱對邵伯發起攻擊,拿下邵伯之後,再集中八縱主力由陶勇指揮,強攻高郵,最後由王必成六縱拿下泰州。只要拿下泰州,就可以阻擋住國軍的支援部隊。
我們只簡單介紹一下作戰計劃的框架,實際上高郵戰役的策劃和執行非常復雜。
戰鬥於19日打響,吉洛率部長年突然襲擊,日偽軍根本沒有想到我軍會發起大規模突襲,倉皇迎戰措手不及。新四軍常年在此處與日軍周旋,對當地情況非常熟悉,並且有當地百姓暗中支持。
七縱僅用了兩天就以較小的傷亡迅速拿下邵伯,為後續的八縱作戰奠定了基礎,而戰鬥結束的時間,與粟裕預料的幾乎一致。
接下來就是本次戰役的核心目標,高郵城。
高郵城,不好打。邵伯槍聲一響,高郵城立即進入了全面備戰狀態,這裏不僅防禦工事極其堅固,日軍的彈藥儲備也非常充足,還有數千偽軍協助。我軍缺少重武器,陶勇肩上的壓力非常大。
拿下邵伯之後,粟裕命令吉洛在邵伯鞏固戰果,陶勇立即率八縱對高郵城發起攻擊。首先擺在八縱面前的並不是高郵城的城墻,而是日軍部署在外圍的十余個堅固據點,日偽軍依托堅硬的混凝土工事,龜縮在裏面,用機槍織出了一張密集的火力網。
陶勇於21日白天下達攻擊命令,八縱尖兵部隊隨即入場開始逐個拔除這些外圍據點。由於我軍缺少重武器,只能以密集火力制造掩護,由精兵強將快速突進對掩體進行爆破。在這個過程中,不少優秀戰士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敵人的據點一個個被炸掉。
至22日清晨,高郵城上的日軍驚恐地發現,自己多年來苦心構築的外圍據點,竟然已經全部被新四軍炸毀,高郵城僅剩這道城墻防禦。
陶勇下令對高郵城發起強攻,但是戰士們的血肉之軀根本就難以靠近城墻,日軍像瘋了一樣持續噴射火力。
見到我軍傷亡慘重,粟裕果斷下令暫停進攻,部隊將高郵城徹底圍死,然後就地休整。
在這期間,粟裕詳細研究了高郵城的特點,又重新制定了工程計劃,新四軍政工部門又發動了萬余群眾,為新四軍提供後勤保障。
此外,新四軍還不斷向城內發動政治心理攻勢,告知日本已經投降,他們的戰友已經放下武器,不用死在異國他鄉。同時還向偽軍喊話,只要投降,就會受到優待,凡是繼續負隅頑抗者,必將受到人民的嚴懲。
就這樣,準備工作進行了整整三天,25日夜間,粟裕下達總攻命令,八縱從三個方向向高郵發起突襲。日軍始料不及倉促應戰,但是在夜幕中他們根本看不清城下的情況,只能盲目掃射。
我軍趁機找到敵人射擊死角,或者用炸藥包炸開缺口,要麽借助雲梯快速爬上城墻,與敵人展開近身肉搏。
日軍戰鬥力非常強悍,盡管我軍已經攻入城內,但日軍依舊拼死抵抗,直到新四軍殺到日軍指揮部的門前,他們才意識到大勢已去,才繳械投降。
26日清晨,我軍宣布攻占高郵,高郵城頭的膏藥旗,被直接扔了下去,粟裕只用了6天就拿下高郵。
攻占高郵,但是粟裕卻興奮不起來,他依舊眉頭緊鎖。因為還有泰州,而此時他手上已經無兵可用。因為就在攻打高郵的時候,陳毅突然將王必成六縱調走了。
粟裕得到情報,國軍第25軍得知我軍正攻打高郵之後,正加速向泰州集結,如果不立即攻占泰州,高郵將失去南部屏障,這一戰很有可能失去意義。
無奈之下,粟裕只得命令激戰一夜的八縱立即急行軍南下攻打泰州,陶勇和八縱接到命令之後,只回復了一句話:保證完成任務!
盡管八縱很疲憊,但是官兵們心懷勝利的喜悅,一鼓作氣拿下了泰州。原來泰州守軍的人數本來就不多,他們得知邵伯、高郵已經被新四軍攻占,頓時失去了抵抗之心,很快就被擊潰。
我軍攻占泰州之後,國軍隨後也停止了向北增援,蔣介石頓足捶胸,後悔晚了一步,連他的高級顧問岡村寧次也感慨,沒有想到新四軍的戰鬥力竟如此之強悍。固若金湯的高郵,僅僅一夜就被拿下了,簡直不可思議!
高郵戰役獲得大勝,抗日戰爭至此才算正式宣告結束!
中央軍委也發來賀電予以嘉獎,但是華中局內部卻高興不起來,譚震林、粟裕、鄧子恢等人反而非常氣惱。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陳毅在戰役的關鍵時刻私自調走了王必成六縱,導致高郵戰役險些失敗。
不知道當時的陳毅是出於一種怎樣的考慮,竟然在沒有征求粟裕同意,沒有知會華中局的情況下,擅自將王必成調離,由於他是新四軍總司令,王必成的老上司,六縱自然不敢抗命。
陳毅調走王必成只是為了讓六縱去協助九縱至淮北協助九縱張震進行破路行動。結果,王必成到達淮北時,張震的任務早就完成了。陳毅隨後又命令王必成繼續北上進入山東,配合山東部隊作戰,結果他們又遲到一步,到達魯南的時候,主要戰鬥已經結束。
因此,陳毅的一番操作給華中局帶來很大被動,事後,曾山、鄧子恢、譚震林、粟裕等,聯名向中央軍委反映了陳毅在此次戰役中所帶來的問題和不利影響。
軍委隨後對陳毅提出了批評,陳毅也在公開會議上做出了坦誠檢討,承認了錯誤。盡管陳毅和粟裕等人在軍事上意見不一致,但是陳毅畢竟是新四軍的最高領導,無論是工作能力、個人威望還是對黨的忠誠,都贏得了眾多將領的尊重。因此,華中局並未因此而產生內部矛盾,依舊非常團結。
陳毅依舊是華中局和新四軍的最高領導,當然此事也證明了陳毅在軍事指揮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這也是後來粟裕擔任淮海戰役總指揮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中國軍網:抗日戰爭最後一役:高郵戰役
人民網:高郵戰役
光明網:粟裕指揮高郵戰役,吳小龍
【新四軍戰史】
【二十四軍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