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銜時,新中國共誕生了10位開國大將,他們分別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
粟裕是「戰神」,有無冕之帥之稱,他排名第一當之無愧,而徐海東立有特殊戰功,排名第二。讓很多不理解的是黃克誠,黃克誠高度近視,看似沒有大將風範,像一個書生,更不像上戰場的人,名聲還不如陳賡、譚政、羅瑞卿、蕭勁光等人出名。況且黃克誠在軍中還得罪過不少人,很多人都說他天生後腦勺長有「反骨」,一生勇於扮演「反派」,總在關鍵時刻唱「反調」,那他為何能穩居大將第三把交椅,排在戰功赫赫的陳賡之前呢?
陳賡的資歷和戰功有多高?
黃克誠排名在陳賡之前,那麽先來看看陳賡的資歷和戰功。陳賡於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鄉的一個將門世家,他才13歲時因不滿包辦婚姻而選擇離家出走,投筆從戎。
陳賡於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和朱老總黨齡一樣,比其余的9大元帥和9大將軍的黨齡都要早。1924年,陳賡考入廣州陸軍講武堂,同年5月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在黃埔被贊譽為「黃埔三傑」,他還救過蔣介石性命。
南昌起義失利後,陳賡因腿傷潛入香港,輾轉到上海治療腿傷,在上海遇到亦師亦友的周總理之後,被周總理派遣到天津領導中央特科。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陳賡被派遣到四方面軍擔任師長,1932年9月升任紅四方面軍參謀長,離徐向前總指揮的位置僅一步之遙了,然而陳賡卻在一次戰鬥中右腿負傷,回到上海治療時還「進去了」。
陳賡人緣極好,不僅和國民黨黃埔一期的很多軍政大員關系很鐵,連宋慶齡、魯迅等民主人士也很欣賞他,還是蔣介石救命恩人。他被老蔣「放」了之後重新回到紅軍部隊,因大部份被捕的同誌都犧牲了,陳賡解釋不清楚他作為四方面軍參謀長這麽重要的紅軍高級幹部還能活著回來的原因,還好周總理親自出面擔保,陳賡才了當紅軍學校的校長,隨後擔任紅軍幹部團團長參加長征,1935年擔任紅軍第一師師長。
陳賡在抗日戰爭時期的戰功和名聲很大,他的386旅被美國人稱贊為「中國最好的旅」,日軍掃蕩我根據地時,一抓到八路軍戰士,第一句話就問:「你是不是386旅的?」日軍還專門在他們的裝甲車上刷上「專打386旅」的標語。
在解放戰爭時期,陳賡被陳毅認為是我軍傑出的五位軍事家之一,他的陳謝兵團千裏挺近大別山,與劉鄧大軍、陳粟大軍呈「品」字形展開,拉開了戰略大反攻的序幕。陳謝兵團雖然隸屬於第二野戰軍,但卻是由中央直接指揮的。作為中央直接指揮的軍事主官也只有彭德懷、粟裕、林彪、劉伯承、聶榮臻,徐向前都沒有這一殊榮。
解放戰爭結束之後,陳賡率領代表團參加了抗法援越戰爭,在越軍大敗法軍之後,一名法軍上校驚呼道:「上帝啊,陳賡不僅是來簽訂軍事條約的,他直接插手指揮了,難怪越南軍隊一夜之間變得像個軍隊了。」
越南戰事結束之後,陳賡又馬不停蹄地到了北韓參加抗美援朝。彭德懷回國後,陳賡擔任誌願軍代理司令員,接替彭德懷指揮誌願軍作戰。陳賡回國後籌備和組建了哈軍工,又作為粟裕的副手擔任解放軍副總參。
可以說,陳賡的戰功和軍事的指揮才能,在十大將軍中,除了粟裕,無人能及,而陳賡的資歷出除了張雲逸,也無人能出其右。那麽陳賡是怎麽敗給了黃克誠的呢?
天生長有「反骨」黃克誠
其實黃克誠最先的革命經歷和毛主席很是相似,有著天才一般的超前戰略眼光,很多人當時都不能理解,但後來的實踐都證明,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黃克誠於1902年出生在湖南永興縣,1925年秘密入黨,1926年在湖南軍閥唐生智軍中擔任政治指導員、團政委教官等職。1928年,朱老總、陳毅和王爾琢率領南昌起義潰散的800人隊伍來到了湖南宜章,在宜章黨委同誌的掩護下發動了起義,黃克誠在老家永興縣參與和領導了永興起義響應。
1930年以後,黃克誠先後擔任團政委、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軍團政治部主任等職位。
黃克誠以敢於直言著稱,從不察言觀色,他一生敢於堅持真理,也使得他成為了新中國開國將帥裏被罷官次數最多的一位。不少人都說:「黃克誠天生後腦勺長有反骨」,他的一生都在扮演「反派」,總在關鍵時刻唱「反調」,其中有較大影響的就有10大「反」:
1、1927年反對「暴動」,大革命失敗之後,蔣介石的殘忍手段讓不少革命者都憋了一肚子火,大家都在要求和積極發起各種暴動,而黃克誠則反對,他認為在此情形下時機不成熟,群眾基礎還不夠。因他發表的言論和大多數人持相反態度,他被罵為膽小鬼,被當成右傾主義分子批評,後來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2、1928年反對「燒房子」,湖南暴動後,各縣都在燒房子以組織敵人的進攻,黃克誠反對,被撤銷縣委委員。
3、1930年反對「攻打武漢」,他認為當時攻打大城市不現實,軍隊也不具備攻打武漢這樣大城市的條件。這次發言他被撤銷了準備升任縱隊政委的任命,但是他又對了。
4、1931年反對「肅反」,這次的問題比較嚴重,差點被槍決,虧得彭德懷趕緊從前線返回為他擔保,這才免其一死,但被撤銷了師政委的職務。
5、1932年反對攻打「贛州」,這次是和彭德懷吵了起來,又一次被撤銷師政委的職位,攻打贛州最終也失利了,還是黃克誠對了。
6、1935年反對紅軍打「硬拼仗」,攻占遵義後,主力紅軍又遭到重大打擊,黃克誠十分心痛,他反對再打「硬拼仗」,結果被認為是悲觀主義,再次被撤銷師政委職位。
7、1942年,黃克誠當時擔任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見軍長陳毅受排擠,公開反對饒漱石搞「小動作」。
8、1943年反對「搶救運動」,這跟當年「肅反」是一樣的,換湯不換藥。
9、1946年反對「四平決戰」,這一次他質疑和反對的可是毛主席和林彪,毛主席最終說:「那就讓後人去評說吧!」
10、1959年反對「浮誇風」。
黃克誠就是那麽一位敢於堅持真理和說真話的中國共產黨員,他後來彭德懷鳴不平,為毛主席說過話,特別是對林彪的評價十分中肯。
黃克誠憑什麽位居大將第三位?
1955年評定軍銜不僅僅只比戰功、職位、資歷,要考慮的因素很多,特別是開國十大將軍的軍銜。比如粟裕立了元帥沒有的戰功,是戰功代表;徐海東雖然缺席半個抗戰和整個解放戰爭,但他在土地革命時期立下大功,還給過紅軍「救命錢」,是特殊貢獻的代表;陳賡軍功僅次於粟裕、資歷僅次於張雲逸;譚政是政工大將的代表;肖勁光是毛主席愛將,海軍的代表;張雲逸是新四軍「四大巨頭」,資歷比不少元帥還高;羅瑞卿是公安系統的代表;王樹聲是四方面軍和鄂豫皖的代表;許光達是二方面軍和紅二軍團以及裝甲兵團的代表;而黃克誠則是十大將軍中的戰略代表。
黃克誠能穩居大將第三主要有3點:
1、確定黃克誠大將第三的最主要的一點還是他的戰略眼光獨到,可以說間接地推動了歷史的行程。
1945年抗戰勝利之後,蔣介石多次邀請毛主席遠赴重慶談判。在黨中央一行人都去了重慶會談之後,留守延安的劉少奇接到了一封越級上報的報告,這封電報來自於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的黃克誠。劉少奇看了看之後瞬間驚呆了,他震驚於黃克誠超前的戰略眼光,黃克誠建議迅速搶占東北,還羅列出了迅速搶占東北的戰略方針以及搶占東北的重要性和偉大戰略宏圖。
比如東北是糧食大倉,有糧就有兵;東北工業發達,有大型的兵工廠,能提供部隊槍支彈藥補給;我軍和蘇聯都是共產主義陣營,東北有蘇軍援助;東北鐵路公路交通網發達;東北屬於政治真空地帶,距離國民黨勢力範圍最遠,國民黨要運兵運糧都不容易,我軍在東北有抗聯基礎,所以說東北是我軍最好與國民黨角鹿之所……
黃克誠還主動請纓,親自率領新四軍第三師開赴東北。後來我軍搶占東北時,很多的戰略方針都是按照黃克誠建議執行的。短短數年,東北野戰軍發展為150萬大軍,所謂得東北者得天下,東北不僅有源源不斷的兵員,還有打不完子彈和炮彈,有豐富的糧食,是我軍的後勤基地,為我軍迅速解放全國立下汗馬功勞。
2、黃克誠在解放戰爭中有著不俗的表現,擔任過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和後勤司令、政治委員,是他最先在東北讓我軍立足了腳跟。在授銜時擔任的職位是軍委秘書長,這個位置很重要,地位很高,位列大將第三,有利於開展工作。
3、黃克誠在新四軍中有著傑出的表現和貢獻:
在抗日戰爭期間,黃克誠和彭雪楓是新四軍傑出的兩位巫師,一個擅長政工,一位擅長軍事。皖南事變之後,在新四軍重建時,他們二人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新四軍重建立下了汗馬功勞。新四軍第三師發展極快,是重建後新四軍戰鬥力最強,兵力最多的一個師。在抗戰勝利之後,這個師被黃克誠帶去了東北,這個師又成為東北野戰軍組成的重要部份。
所以綜述以上3點,黃克誠能夠位列大將第三名,實乃實至名歸。
而值得一提的是,陳毅曾稱贊黃克誠說:「別看黃克誠是近視眼,但他看事情卻是千裏眼。」
毛主席很是欣賞黃克誠,對他十分尊敬,毛主席本來比黃克誠要大9歲,但每次見黃克誠都稱他為「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