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崇拜蘇東坡的人猶如天上的星星一樣數也數不清,而蘇東坡一生崇拜的人猶如天上的太陽一樣,就是範仲淹,有史為證。
範小紅|撰文
【範仲淹與張載】在【奔流】發表之後,全網閱讀量接近百萬,真是始料未及,要感謝張富領先生。
郟縣三蘇墳
彼時,他正在讀【張載傳】,他說「張載與範仲淹有特殊關系,極具可讀性」,我便先寫了【範仲淹與張載】。「尋範系列」的稿子每篇都得到他的親自指導,從結構到文字。這次,他知道我要寫【範仲淹與蘇東坡】,就說:「去一趟郟縣吧,該去拜謁一下三蘇墳。」
許是巧合。
接到富領先生電話是正月初八,我正在伊川範園,他說今日即可到三蘇墳去,我搜了導航,兩地相距97公裏,兩個小時車程。
我們各自出發,往郟縣茨芭鎮蘇墳村趕。
蘇東坡對範仲淹的評價是空前絕後的:他說範公「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人先。經天緯地,闕謚宜然,賢哉斯詣,軼後空前。」
車上,我開啟電腦重讀蘇東坡為先祖範文正公寫的序言——【範文正公文集敘】,因蘇東坡的爺爺叫蘇序,故而序言為敘。這篇成稿於元祐四年(1089年)的序言是蘇東坡53歲時寫就的,當時的蘇東坡已是北宋文壇第一人,名氣和成就如日中天,文中說他為這篇序言用了十三年做準備,對範文正公的崇拜崇敬之情由此可見。
蘇軾
高手作序,以情引領,文章一上來直接述說自己在孩童時代就對範公產生的敬仰之情。「慶歷三年,軾始總角,入鄉校,士有自京師來者,以魯人石守道所作【慶歷聖德詩】示鄉先生,軾從旁竊觀,……」 從此,第一次從【慶歷聖德詩】中知道文中頌揚的十一人中有一位是範仲淹,並從先生那兒得知範文正公是「四傑」之一。這段「初識範文正公」的細致描述,具體而又生動。蘇東坡在孩童時代私下「認識」範文正公之後,到了嘉祐二年(1057),進京金榜題名,得知範文正公已逝,並說等到看見歐陽修為之寫的「碑銘」、他深感悲痛,涕淚感慨道:「吾得其為人,蓋十有五年,而不一見其面, 豈非命也歟!」十五年中,沒有見過範文正公,難道這是我的命嗎?深深的遺憾及對範公的崇敬同時溢於言表,這是蘇東坡第一次表示出遺憾的心情。這一年,見到其他「三傑」歐陽修、韓琦及富弼之後,這幾個人又一次對蘇東坡說:「恨子不識範文正公。」這是蘇東坡的第二次遺憾。蘇東坡接著寫到,雖未能見到範文正公,但有幸結識了他的兒子純仁、純禮、純粹並他與他們「皆一見如舊」。
蘇東坡不會忘記,範純仁的仗義執言曾經救過他和弟弟蘇轍,一次蘇東坡因勸諫宋哲宗而遭保守勢力譖言誣陷,陷入政敵圍攻之中,在「萬箭穿心」時,宰相範純仁挺身而出,「奏軾無罪……不可因譖黜官。」數年後,蘇轍因在諫書中將宋神宗與漢武帝相提並論,惹得宋哲宗龍顏大怒,將蘇轍「下殿待罪。」在眾臣噤若寒蟬「不敢仰視」時,範純仁再次據理力爭,救了蘇轍。在京都,蘇東坡與範純禮也是至交之友。當然為【範文正公文集】寫序是受範純粹之托,他與純粹的關系可以從【送範純粹守慶州】 看出:「才大古難用,論高常近迂。」再就是蘇東坡的著名書法作品【春中帖】就是一封寫給範純粹的信。興許,蘇東坡從範氏三兄弟身上看到了範文正公的影子。那麽,蘇東坡為什麽要寫這個序言呢? 「嗚呼!公之功德,蓋不待文而顯,其文不待序而傳。然不敢辭者, 自以八歲知敬愛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傑者皆得從之遊,而公獨不識,以為平生之恨。若獲掛名其文字中,以自托於門下士之末,豈非疇昔之願也哉。」這段話是蘇東坡強烈感情的抒寫,其情之篤,感人肺腑。又一次正面指出自己未能見到範公「為平生之恨」,把情感的波瀾推到了高潮。
蘇轍
因為蘇東坡對範公極其崇敬,所以他說,範文正公的功德不用靠文章彰顯,他的文章也不用靠我的序言傳播。能為範公的文集寫序,能把自己的名字排在範公的學生之列的末尾,對我來說也算是一種安慰和榮幸了。蘇東坡不愧是蘇東坡,他不僅從正面抒寫了自己對範文正公的深情,而且還以古人作比,襯托了範公的功績。以商湯的大臣伊尹、周初的姜太公、春秋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及戰國中期的樂毅為例,說明他們稱霸的謀略都是在未做官之前就有了,並非做官以後學的。以韓信輔佐劉邦,韓信之言「無一不酬者」 及諸葛亮輔佐劉備「因蜀之資以爭天下,終身不易其言」為例,說明無論韓信還是諸葛亮,他們的智謀、預言沒有不正確的。
言外之意,範文正公也像這些賢士、智者一樣,既有忠心又有謀略,更有表達自己思想的文章,以便於傳於後世。「公在天聖中,居太夫人憂,則已有憂天下致太平之意,故為萬言書以遺宰相,天下傳頌。」 範文正公很早就已「有誌於天下」,曾寫出萬言書【上執政書】,為世人傳播;「今其集二十卷,……其於仁義禮樂忠信孝悌,蓋如饑渴之於飲食,欲須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熱,如水之濕。蓋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於此。」意思就是範文正公的文章與他的品德緊密相連。他的文章內容總離不開「仁義禮樂忠信孝悌」, 「故天下信其誠,爭師尊之。」 「非有言,德之發於口者也。」「非能戰也,德之見於怒者也」。
這是這篇序言的靈魂所在,因範文正公的品德高尚,所以他名揚四海,受到人們的尊重,因而人們也都傳播他的文章;所以說範文正公的文章,也是因為有「德」才得以傳揚。蘇東坡的序言通篇表達了他對範文正公品德、功德、行為的贊頌,同時也揭示出【範文正公文集】的傳世價值。
範仲淹
可以肯定的是,蘇東坡通讀了範文正公文集,細讀了萬言的【上執政書】和大量詩詞。因為他的「讀書筆記」記載:
範文正公文采獨絕,字句精妙,如行雲流水,讓人陶醉其中;範文正公正氣凜然,言辭中透露出堅定而正直的品性,讓人為之折服;
範文正公的句子如同清泉般清新,字字珠璣,讓人讀來如沐春風;
範文正公文如同山間溪流,清澈而有力,令人心曠神怡;
範文正公的句子簡潔而富有力量,一言以蔽之,妙不可言;
範文正公凜然正氣,豪情萬丈,他的句子猶如激蕩人心的戰鼓,鏗鏘有力;
範文正公的文洋溢著深情厚意,讀來令人感受到一種溫暖和力量;
範文正公的句子如同明月當空,清輝照人,給人以啟迪和沖擊;範文正公凜然正義,他的句子如同晨曦初現,充滿希望和力量;範文正公的句子如同春風拂面,溫暖而舒暢,讓人感到一種心靈的安寧。
從歷史的軌跡可以清晰地看出,範仲淹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直接影響了蘇東坡的一生,他們兩個的人生宦海之路何其相似,為國憂為民憂,一諫一諫又一諫,一貶一貶又一貶,一個是「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一個是「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更有趣的是兩個人都在杭州當過「市長」,他倆在杭州任上的政績和口碑,堪稱史上之最,勤政愛民,扶危濟困,抗災救災,發展生產,興學重教,寬嚴相濟,特別是在對西湖的治理上,蘇東坡在借鑒範仲淹的「治水」理念上又創新實踐,使得西湖這顆璀璨的明珠更加奪目。範仲淹前有【憶西湖】「長憶西湖勝鑒湖,春波千頃綠如鋪。吾皇不讓明皇美,可賜疏狂賀老無。」後有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蘇東坡在杭州當「市長」是元祐四年(1089),距離範仲淹上任杭州「市長」整整50年。不難想象,蘇東坡當時「面對」範仲淹的心情——我走過你走過的路,算不算相逢;我吹過你吹的風,算不算相擁;我喝過你喝過的水,算不算相融?【範文正公文集敘】就是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時完成的,我真的無法感知蘇東坡在杭州是如何感知「老市長」範仲淹的。
導航告訴我:三蘇墳近在咫尺,我和富領先生在茨芭鎮的小峨眉山下會合。
三蘇墳
我們是帶著蘇東坡對先祖範文正公一樣敬仰之情走進三蘇墳的。
第一次走近蘇東坡,敬佩,仰慕,震撼!
導遊送我們人手一本小冊子,裏面有蘇東坡的詩詞。
竟然一下子翻到了【別子由三首兼別遲】詩曰:
先君昔愛洛城居,我今亦過嵩山麓。水南蔔築吾豈敢,試向伊川買修竹。又聞緱山好泉眼,傍市穿林瀉冰玉。遙想茅軒照水開,兩翁相對清如鵠。
「洛城」「嵩山」「伊川」「緱山」幾個熟悉的名詞一下子躍入眼簾。因為這幾個地方和範仲淹墓息息相關,特別是緱山,位於洛陽偃師東南的府店鎮府南村,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於此,這裏景色清秀神奇,四周平疇無際。東鄰中嶽太少,眺水泉,望香山;西傍龍門伊闕,看馬澗,觀萬安;南對九龍黃廟,眈恭陵,瞰伊洛;北瞻邙山黃河。當年,範仲淹在伊川萬安山下安葬好母親之後,和歐陽修同登嵩山並在緱山寫下同題詩【拜馬澗】。
蘇東坡為何葬在中原而沒有歸葬眉州?多年來,一直有爭議,從這首詩中答案幾乎呼之欲出。洛陽歷史學家鄭貞富先生說:蘇東坡的父親蘇洵確有「經行天下愛嵩嶽,遂欲買地居妻孥」願望,可是因時運不濟,「有意於嵩山之下、洛水之上,買地築室,以為休息之館」而未果。人至終老的蘇東坡告訴弟弟蘇轍:「即死,葬我嵩山下,子為我銘。」
舉目洛陽範園距離三蘇墳直線距離不過百裏。範仲淹大蘇東坡將近50歲,兩人都活了64歲,一生沒有見過面的兩個人都活成了舉世敬仰的模樣。
我想下次再來拜謁三蘇墳,要不要帶上範園的一抔黃土?!在蘇東坡墓前拜謁。
三蘇墳
導遊小姑娘悄悄告訴我,小冊子的最後一首詩是蘇東坡的【行香子·述懷】,她又說,看看和範仲淹的哪首詞相近。我讀了,「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這簡直是範仲淹【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的翻版啊!我暗自驚喜。
「昨夜因看蜀誌。笑曹操、孫權、劉備。用盡機關,徒勞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細尋思,爭如共、劉伶一醉。人世都無百歲。少癡騃、老成尫悴。只有中間,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牽系。一品與千金,問白發、如何回避。」
當年,我在新鄭歐陽修墓拜謁時曾百般努力,試圖找到歐陽公的原作,未果。
新鄭歐陽修墓
今天發現這首【行香子·述懷】算是彌補,同時也釋懷了【範文正公文集敘】中「雖弄翰戲語,率然而作,必歸於此。」多年來,有人曾拿範仲淹的這首【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質疑他,沒想到,900多年前蘇東坡早就給出了答案。要知道歐陽修才是蘇東坡真正的恩師。而範仲淹也是歐陽修一生的追隨者,支持者。
出得門來,從門口的牌匾可以看出,三蘇墳和範仲淹墓包括歐陽修墓是2006年被定為同一批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實,三蘇墳距離歐陽修墓不足百公裏,加上範仲淹墓,三座墓地在地理範疇上幾乎是個等邊三角形。
作者簡介
範小紅,洛陽人,
範文正公三十一世孫,
2012年度中國十大旅遊風雲人物獎,
奔流文學獎獲得者,
中國範仲淹研究會理事,
河南省範仲淹文化研究會副會長、
河南省報導文學學會副會長。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