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法家對後世有多大影響,看看【商君書】裏這些直面人性的句子吧

2024-03-01歷史

這句話出自【商君書】中的【弱民篇】,對後世統治者如何對待蒼生百姓,影響極大。

這句話在當時七國爭霸的形勢下,為秦國迅速積聚國力,進而一統天下,確實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但也為後世統治者橫征暴斂、竭澤而漁,隱晦而不動聲色地奠定了思想基礎。同樣,這句極其反動的話,也為後世統治者自身驕奢淫逸、不顧百姓死活,最終導致王朝覆滅、國破身亡,埋下了治國理念上的隱患。

這句話的直白意思是:百姓弱,國家才能強盛;百姓強,國家必然孱弱 。所以國家能夠存在並且走向強盛的治國要害之處,就在於要讓百姓貧弱下去並且死心塌地地依附於國家。

商鞅的「弱民說」,主要思路是:百姓只有貧弱了,才會聽話,才會遵守法令,才可以由統治者任意奴役驅策,才會去努力地實作國家意誌,由此國家才能在攻伐中實作強大;反過來,百姓富強了,就會放縱、就有了任意而行的實力,就會不聽號令,國家就不能統禦他們去賣命,攻伐中就無法取勝,致使國家最終不能實作強大。

這句話的核心理念,與儒家的「以民為本」以及現代的「藏富於民」截然相反,利用了人性中「向強者低頭」「依附強者而茍活」陰暗面,冷酷而霸道,實際上利用人生的弱點而扭曲了人性,讀來讓人從腳底升起徹骨的寒意,對法家的無情和反人性深惡痛絕。

這句話同樣出自【弱民篇】。同樣對後世統治者的治國理念影響極大。

「利出一孔」,就是指天下的利祿、利益、利得,必須出自同一個渠道、同一個途徑。而這個唯一的渠道和途徑,則必須由統治者壟斷和掌控,其他任何人、任何勢力都不能染指。

這句話的直譯是:利益統歸於一個途徑,國家的資財就會豐厚;利益分出於多個途徑,國家能掌控的資財就不可能富有。只有一條途徑,國家就會太平;如果有多條途徑,國家就會混亂。

「利出一孔」的思想,對於後世統治者把天下所有的利益統歸於皇權,有著極大的影響。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句話為後世統治者的極權和獨裁專制,以及封建思想中的「重農抑商」,起到了思想先導的壞作用。

天下所有的功名利祿,都得靠皇權的獨裁和賞賜,把大一統思想的專制思想運用到了極致。而商人在封建時代不受待見、屢遭打壓,就是商人在利益分配上能夠有一定的自主權,這就分割了一部份皇權。朱元璋殺了沈萬三,就是因為他富可敵國,有了與皇權抗衡的可能。

千百年來的封建社會輕視打壓商人,與這句「利出一孔」的既黑暗又反動的話,有著很大的關系。對於今天的市場經濟真正建立,依然有著隱藏很深的破壞作用。

這句話出自【商君書】中的【賞刑篇】。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到商鞅思想中的那種殘暴統治、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已經到了極致。同樣,聽從了這句話的後世統治者,也為他們激起民眾反抗而導致最終王朝傾覆埋下伏筆。

這句話的直白意思是:使用極重的刑罰,並且一人違反就株連其家人,老百姓就不敢以身試法。不敢以身試法,最終才會實作不用刑罰就可以治理國家。

這句話的真實意義在於,商鞅妄圖使用殘暴的刑法,使百姓徹底懼怕而屈服,然後供統治者任意驅使奴役,最終實作他們所謂的國家意誌,實際上就是統治者們的意誌。

這句話為後世的部份暴君,提供了思想依據。與法律的真正意義在於維護公平正義背道而馳,完全是為了實作統治者的意誌,因而極其自私而冷酷。

商鞅認為,刑罰才是道的根本,而百姓們平常所說的公平正義,卻正是他們禍亂的原由。

所以商鞅認為,要想治理住百姓,就必須用他們懼怕和厭惡的刑罰來實作,最終反而能夠實作天下大治。如果用他們平常所喜歡的所謂公平正義來治理,反而會使百姓們遭受更多的刑罰。

總之商鞅的思想中,就是把天下百姓當做機器人、木偶人、牛馬人來看待,完全采用愚民、制民的方法,來實作所有百姓能夠聽眾號令統一行動,最終達成他所謂的國家意誌和目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商鞅的法家思想其實是直指人性、卻又滅絕人性的,是冷酷、無情、殘暴的,是完全無視民眾的思想、情感和需求的,因而最終也必然導致慘烈的失敗。

秦帝國在極短的時間內轟然垮塌,以及商鞅最終的橫死車裂,與他這種滅絕人性的思想是有因果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