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在各諸侯國中「毫不起眼」的小國——鄭國,全盛時竟能控制周王室

2024-07-27歷史

鄭國一個在被人們認為是極為低調的諸侯國,相比於齊國、晉國、楚國、秦國、吳國、越國等,他的存在感真的太低了。以至於人們認為鄭國的實力就如同陳國、曹國、隨國等那般任人拿捏,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但其實這只是春秋後期鄭國的現狀。早期的鄭國能控制周王室內部的卿大夫勢力,對周王朝的把控較強。

鄭國建國較晚,其開國君主名為姬友,其父正是是大名鼎鼎,讓「國人」三緘其口的周朝第十任君王周厲王。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趕走周厲王。14年後周厲王死在逃亡之地,由姬友的兄長姬胡繼任為周天子,史稱周宣王。

雄才大略的周宣王見王室衰微,企圖向外尋求護翼,雖然此時的天下諸侯任聽命於周王室調遣。但自從發生過國人暴動以後,周宣王認為還是自己的血肉至親較為可靠,於是分封自己的弟弟姬友於鄭,使之以屏周藩,是為鄭桓公。

鄭桓公到了鄭地居三十三年,積極教化百姓,為政以德,深受百姓的愛戴。後來,周宣王駕崩,周幽王姬宮湦繼任為周天子。宮湦聽說自己的小叔鄭桓公深受百姓的愛戴,於是征召他回鎬京擔任司徒一職。可還不到一年,領軍進攻褒國的周幽王從褒國帶回了褒人用以換取和平的褒姒。自此周幽王獨寵於佳人,寵信奸佞,任用小人。為搏褒姒一笑,周幽王甚至故意點燃烽火台,戲弄天下諸侯,使其疲於奔命。

眼見周幽王棄政事於不顧,周王朝的問題積重難返,鄭桓公姬友此時已經著手準備自己的退路了。他詢問太史哪裏才能讓他安身立命,哪裏才能讓鄭國發展壯大。收到好處的太史伯在腦中搜尋了一番,就給姬友尋到了處於虢國和鄶國之間,洛水東、黃河南的一片肥沃之地。

虢國的國君和鄶國的國君為人都比較貪婪,在鄭桓公贈以厚禮之後,紛紛答應了鄭桓公的請求。鄭桓公再次找到自己的侄兒周幽王,希望他能把虢國和鄶國之間的土地封給自己。周幽王想也沒想就同意了鄭桓公的請求。第二年,周幽王被入侵的犬戎人殺死在驪山之下。來不及搬到新領地的鄭桓公也被犬戎人所殺。

鄭桓公意外去世後,鄭國由他的兒子鄭武公接任。而周天子的位置也由周幽王的兒子周平王接任。此時,鄭國和周王室的關系仍然比較親密。周平王東遷至洛邑之後,又征召鄭武公做了上卿。憑借著天子的信任和強盛的實力,鄭武公侵占了鄶國和東虢國,實力進一步提升。並且,憑著自己強大的實力和財富,鄭武公賄賂平王的卿士,使其為自己所用。

在周王室的庇佑下,鄭國很快發展成為了春秋之時的強國。鄭武公之所以謚號為武,正是因為他一心只圖擴張鄭國的版圖。原本僅有彈丸之地的鄭國,在他的擴張一下,成為了不下於宋國和陳國的封地。不僅如此,鄭武公還積極和周邊的國家聯姻。希望和他們形成同盟,同氣連枝。

鄭武公的夫人是申國國君的女兒武姜,武姜為鄭武公生下了太子寤生和小兒子公子段。由於生寤生的時候難產,因而武姜對寤生頗為不喜,甚至感到厭惡。由此,在鄭國就誕生出了「不到黃泉用不相見」的典故。寤生就是後來的鄭莊公。鄭莊公繼位後,仍然擔任周平王的卿士。此後不久,周平王去世,其子周桓王繼位。此時的鄭國已悄然之間成長壯大,而周王室卻是越發的衰微。

由於周桓王和鄭莊公二人之間已經隔了數代,血緣關系已經變得淺薄,周與鄭之間已經不那麽親密了。甚至已經強盛起來的鄭莊公已經不把這個日益衰微的宗主國放在眼裏。公元前720年,鄭莊公縱兵收割了周王室田地中的小麥,公然挑戰周桓公的權威。其後不久,鄭莊公又沒有經過周桓王的同意,擅自將屬於周天子的祊田與魯國交換了靠近魯國卻屬於周天子的許田。

此時,本出自姬姓本家的鄭國和魯國,顯然已經沒有把周王室放在眼裏。更不用說其它異性諸侯國了。天下儼然處於禮崩樂壞的程度,衛國州籲弒其君桓公,魯弒其君隱公、宋太宰華督弒其君殤公……為了顯示自己權威,周桓王準備拿偷自己小麥的鄭莊公殺雞儆猴。於是,周桓王起陳、蔡、虢、衛等國之兵征討鄭莊公。

從這裏不難看出來周王室稍微到什麽地步。響應周天子號召的僅有一些小國,那些大國壓根不願意為了周王室而得罪於鄭國。顯然在他們的眼裏,周王室還不如鄭國那麽引起他們的重視。不用想都知道,此戰,周桓王吃了敗仗,還被鄭莊公手下的祝聸射傷了手臂。要不是鄭莊公還不想徹底和周王室撕破臉,周桓王的性命可能就交代在戰場上了。

拿鄭國出氣未就周桓王把氣撒在了由北戎人建立的芮國,領兵北伐。得勝歸來之後,北戎人出於報復,又出兵攻打齊國。齊人不能抵擋,求助於鄭。從這裏看出,此時的鄭國國力仍然強盛,不然齊國怎麽會只向鄭求救,而忽略了周邊的魯國和鄭國呢?

鄭國軍士在太子突的帶領下,出兵援助齊國。太子突采用伏擊戰術,一戰生擒了北戎的兩位主帥,斬殺了三百北戎士兵。北戎大潰而亡,齊國之難被解。太子突英勇的形象為齊人所贊譽,齊釐公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太子突。可此時齊國女子的風評因為文姜的緣故為諸侯所詬病。太子突也不想自己變成接盤俠,因而果斷拒絕了齊釐公。

雖然太子突給出的理由是齊國是大國,而自己是小國,不敢高攀。但能拒絕長者所賜,顯然鄭國此時還是有些許實力。但這也看出來,鄭國即將走下坡之路。因為鄭莊公除了太子突之外,還有其他幾個比較出色的兒子。太子突假如娶了齊釐公的女兒,和齊國結為姻親,那麽就會有強齊作為外援。可他竟然如此短視,放棄了齊國的示好。

果然,鄭莊公去世以後,鄭國諸公子相爭,相互攻伐,內亂不止。自此之後,鄭國國力大減,只能搖擺於楚、晉之間。時而親附楚國,時而又靠近晉國。像一顆墻頭草一樣,搖擺不定。這正是衰弱之後鄭國的樣貌,也是如同鄭國這樣的弱國的生存之道。

鄭國享國432年,傳位24君。鄭國初年,鄭國的前三位國君主要經營於周王室內的權力鬥爭,其後鄭莊公崛起,短暫地使鄭國成為天下諸侯的霸主,有「天下諸侯,莫非鄭黨」的名聲。其後,鄭莊公諸子相爭,拉開了鄭國走向衰落的地步。雖然鄭國也出現了向子產這樣賢明的人,但個人的力量在大勢面前絲毫掀不起任何波瀾。最終,鄭在戰國時為韓所兼並,結束了歷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