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守成之君——漢明帝,嚴苛馭下,威懾百官,打擊宗室,拿兄弟開刀

2024-07-27歷史

如果說劉秀有什麽非常突出的缺點的話,那麽迷信圖讖絕對算是一項。

建武三十年(54)春二月,劉秀乘車去東方巡視。大臣們趁機向光武帝建議: 「陛下即位已30年,應當到泰山封禪,祭祀天地。」

光武帝下詔答復說: 「朕即位30年來,百姓怨恨滿腹,【論語】說:‘吾誰欺?欺天乎?’為什麽要玷汙記載72位封禪賢君的史冊呢!若是各郡縣遠道派官吏前來上壽,用那些虛浮溢美之詞歌功頌德,朕一定剃去他們的頭發,處以髡刑,並命他們去邊疆屯墾。」 大臣們一聽這話,便也不敢再建議劉秀封禪。

建武三十二年(56),這時的劉秀已經61歲了。春天時,劉秀讀讖書【河圖會昌符】,書中有一句寫道: 「赤劉之九,會命岱宗。」 劉秀對這句話有所觸動。於是張純等人再次上書建議劉秀去泰山行封禪之禮。

既然「符命」已現,劉秀這次改主意了,直接批準了建議,下詔命令有關官員查考漢武帝元封時期封禪的舊典。劉秀本想圖省事,打算利用漢武帝時的舊方式,將上奏天神的玉牒存放在裏面,就算完成。 可梁松等人據理力爭,認為這樣不合周禮。

於是光武帝命令石工采用完整的青石刻制方石,本來要求五色俱備,劉秀認為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正月二十八日,車駕啟程東巡。二月初十,到達魯國,前往泰山。二十二日清晨,泰山南麓之下燃起柴火,焚燒祭天,並同時祭祀眾神,使用的禮樂,一如在京城南郊舉行的祭天之禮。

此項儀式結束後,劉秀乘坐禦用挽車登泰山,午時到達山頂,更換祭服。下午劉秀登上祭壇,面向北方,尚書令獻上玉牒及玉檢,光武帝親手用一寸二分的玉璽鈐封。

封好後,太常命騎兵2000余人擡起壇上的方石,尚書令將玉牒藏入其內以後,再用方石蓋好,其後又由尚書令用五寸之印鈐封石檢。

儀式完畢,劉秀再次叩拜,百官齊呼萬歲。 於是劉秀一行人又從原路下山。子夜分時,劉秀抵達山下,而群臣則直到次日清晨才全部下山。

二月二十五日,眾人又在梁陰祭地神,以高後配享,隨同祭祀山川眾神,一如西漢平帝元始年間在京城北郊舉行祭地之禮的舊典。

所謂的「封禪」,有多種解釋,一般認為,封指祭天,禪指祭地,而所謂封禪,就是在天下太平或者風調雨順的時候,去泰山向上天「報告」一下, 這就要求封禪的皇帝必須對自己的功績有著絕對的自信,不然會招來天下的恥笑和上天的懲罰,因此中國古代去泰山行封禪大典的皇帝只有6位,劉秀即是其中之一。

這次封禪之後,劉秀似乎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事業,一年之後,在建武中元二年(57)二月初八,劉秀在南宮前殿駕崩,享年62歲。皇太子劉莊即位,是為漢明帝。

守成固位

漢明帝劉莊即位的時候已經30歲了,擺在他面前的主要有三大問題,第一是鞏固自己的地位並推行國政;第二是治理黃河;第三則是北邊越來越嚴重的匈奴問題,而這幾個問題也正好需要按照順序來面對。

或許劉莊本來以為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是大哥前太子劉強,沒想到在這一問題上最讓他頭疼的竟是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劉荊。

建武十七年(41),劉荊和眾皇子一起晉封王爵,為山陽王。在劉秀的葬禮上,眾皇子哭悼先帝,唯獨劉荊一點兒悲傷的情緒也沒有,相反卻炮製了一封匿名信,信中鼓勵劉強造反,還讓他的仆人詐稱此信是東海王劉強的大舅郭況所寫。

劉荊自以為得計,殊不知郭況作為大鴻臚,即使有心造反,又怎能用寫信的方式落人口實呢? 果然,劉強收到此信後又驚又怕,但也沒慌,立即派人抓住冒充信使的奴仆,將原信封好,上呈明帝。明帝因劉荊是同母胞弟,便將此事保密,只是命令劉荊立即離開京城,移居到河南宮。

還沒等漢明帝多想,他的這位大哥東海王劉強就已病人膏肓。漢明帝派使者和太醫乘驛車前往診治疾病,車馬絡繹不絕。明帝還下詔命令沛王劉輔、濟南王劉康、淮南王劉延去東海國首府魯城探望劉強的病情。

五月二十二日,劉強去世。臨死前,他還上書叩謝皇恩,書中寫道: 「我是個短命之人,留下的孤兒寡婦還要讓皇太後和陛下操心憂慮,我真是又悲傷又慚愧!我的兒子劉政是個幼童,本當勉強繼承我的爵位和封土,但這必定不是保護他的萬全之計,我請求交還封國,將東海國恢復為東海郡。如今天下剛剛經歷了大變故,我盼望陛下加倍奉養皇太後。我已經行將就木,言辭不能表達全部心意,願一並向各位親王辭別,想不到我們兄弟竟永遠不能再相見了!」

明帝見到這封遺書,十分悲痛,親自跟隨太後出城,臨幸津門亭,為劉強舉哀。同時命令大司空持禦賜符節督治喪事,對劉強的賞賜贈送超過尋常的禮儀,並命令朝廷的將作大匠留在東海國,興建王陵祭廟。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以後為君怎樣,劉莊對待他的幾位兄弟可謂是真心實意,很講究手足之情,不過他的兄弟們可未必都和他一樣。

山陽王劉荊回到封地之後很不甘心,私下聘請利用星象占蔔吉兇的術士,與他們一同謀劃,希望天下發生變亂。明帝聽說了此事,便將劉荊改封為廣陵王,命他前往廣陵國就封。

誰知這劉荊到了廣陵之後還不消停,又召來相面的術士,說道 :「我的容貌和先帝相像。先帝30歲時即位稱帝,我如今也30歲了,可以起兵了嗎?」 相面的術士聽後,原地向有關官員告發了此事。結果劉荊驚慌恐懼,將自己囚禁到獄中。

明帝聽聞後雖然無奈,但還是特別加恩,不對事情進行追究,只是下詔不許他統治封國的官員和百姓,只可繼續享用封地的租稅收入。 並命令封國國相和中尉對他嚴密監護。結果不久,劉荊又讓巫師進行祭禱和詛咒的活動。

明帝只好下詔,命令樊宏之子、長水校尉樊鰷等人聯合審判此案。這案子事實明了,基本無須多問,樊鰷等人迅速結案並上書,請求將劉荊處死。

明帝生氣地說道:「你們因廣陵王是我弟弟的緣故,所以要殺他,如果是我的兒子,你們敢這樣嗎?」

樊鰷回答道 :「天下是高祖皇帝的天下,不是陛下的天下。根據【春秋】大義,君王至親不得有弒君謀逆的圖謀,有則應該殺掉。我們因為劉荊是陛下同母之弟,陛下特別留意,惻隱有加,所以才上書請示。如果是陛下的兒子,我們早就專斷誅殺了。」

明帝嘆息著表示贊許。轉過年來二月,廣陵王劉荊自殺,他的封國被撤除。

可事情還是沒完,另一個野心勃勃的皇室子弟是楚王劉英。 光武帝劉秀勤於政務,不好美色,後宮佳麗很少。

劉秀一共有11個兒子,其中郭聖通育有五子,陰皇後育有五子,只有這位楚王劉英是許美人所生。劉英早年喜歡結交遊俠,後來便沈迷於黃老之術。

永平八年(65),楚王劉英給自己的國相(各封國的國相名為輔佐諸侯王,實則是皇帝派來監視諸侯王的)送上黃、白兩色的細絹,並說: 「我身居藩屬,罪惡累積得太多,為了感激您的恩德,特奉上些絲綢織品,來贖我的罪。」 封國國相立即將此事轉報皇帝。

漢明帝劉莊下詔給封國國相:「楚王口念黃老的文章,崇拜佛陀的仁慈,齋戒念佛三個月之久,在佛前立誓,有何嫌疑值得悔過自責?命你將細絹還給他,再賜予食物,以資助他門下的僧侶和居士們。」之所以講這件事,是因為這件事證明劉英一向十分謹慎恭順。

據說在永平三年(60)時,漢明帝曾夢見金人,身長6丈,頂有白光,能在殿宇之上飛行。醒來後明帝便召見大臣詢問,大臣說西域有神,名字叫佛。

於是漢明帝便派人前往西域求佛,兩名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以白馬馱佛經人漢,這也是關於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的正史記載。

不過佛教初入中原時,並沒有多少人信奉,貴族中,楚王劉英是第一個信仰佛教的親王。或許對於劉英來說,自己的出身讓他不得不謙恭禮讓,可惜的是,他並沒能隱忍到最後。

永平十三年(70),楚王劉英和方士制作金龜、玉鶴等物,並刻上文字,準備用作將來做皇帝的天賜憑證。有個叫燕廣的男子,告發劉英與漁陽人王平、顏忠等編造符讖之書,蓄謀造反。朝廷將此事下交有關部門追查核實。

主管官員請求處死劉英,明帝同樣因手足親情沒有批準,只是將劉英的王位廢掉,將他遷往丹陽郡涇縣,賞賜五百戶賦稅。 劉英的兒女妻子,包括生母許太後都沒有受到牽連。劉英抵達丹陽郡後就自殺了。明帝下詔,以諸侯之禮將劉英葬在涇縣。同時將原告燕廣封為折奸侯。

後來,朝廷極力追究楚王之案,以至於這件事造成的影響前後延續數年,牽扯甚廣:從京城的皇親國戚、各路諸侯、州郡豪傑,直到審案官吏,因附逆而被處死、流放的數以千計,還有一些懸而未決的都關在監獄裏。後來還是由於馬皇後的提醒,明帝才幡然醒悟,這件事情也最終告一段落。

除了處理自己兄弟的事情之外,漢明帝劉莊還十分警惕那些功臣家族的勢力。第一個被處理的就是在當時權勢熏天的竇氏家族。

其實對於自己的處境,竇融一直都心存疑慮,曾經多次上書劉秀,甚至還為此找過皇帝的近臣傳話,表示自己要辭官歸隱,離開權位,但竇融越是表現得謙卑恭謹,劉秀就越是欣賞他,除了任命竇融做大司空,位列三公以外,劉秀還對竇氏子弟加以提拔。

到了永平二年(59),竇氏有一人位居三公(竇融),二人封侯(竇融封安豐侯,竇融的弟弟竇友封顯親侯),竇氏三位後人娶了公主為妻(竇融長子竇穆娶內黃公主;竇穆的兒子竇勛娶沘陽公主;竇友的兒子竇固娶涅陽公主,涅陽公主為劉秀之女,這一點也是竇固後來起復的原因之一),還有好幾位俸祿2000石的高官。

從祖父到兒孫,以及竇氏的私宅、官邸,都在洛陽,在皇親貴戚功臣之中,竇氏的富貴程度無出其右。

竇融雖然謙恭,可他卻對晚輩管教無方。

永平二年(59)十二月,竇融堂兄之子、護羌校尉竇林被指欺君罔上,貪贓枉法,被捕入獄。事情的起因是在劉秀剛去世時,燒當羌首領滇吾發動叛亂,率軍進攻隴西。

永平元年(58)十一月,朝廷派捕虜將軍馬武、中郎將竇固等人率軍4萬討伐羌人。

永平二年(59)七月,馬武擊敗燒當羌,滇吾敗走。朝廷便任命謁者竇林為護羌校尉,駐紮在狄道(今甘肅省臨洮縣)。

竇氏家族世居河西,很得羌人信賴。於是滇吾的弟弟滇岸來向竇林投降。竇林被下屬欺騙,誤將滇岸當作羌人首領,便請旨封滇岸為歸義侯,加尊號為漢大都尉。

沒想到第二年,滇吾來降,竇林又上奏說滇吾才是羌人首領,並與其一同進京面聖。

漢明帝劉莊對一族兩位首領感到很奇怪,懷疑有假,便責問竇林。

竇林理屈詞窮,於是就撒謊說: 「滇岸就是滇吾,只是隴西話發音不同罷了。」

漢明帝不信,追根究底,終於了解了真實情況,大怒之下將竇林罷免。

正當此時,涼州刺史又告發竇林貪汙,結果竇林被下獄,不久便死在獄中。竇林死後,漢明帝多次下詔責備竇融管教無方,竇融感到惶恐,上書請求辭職。漢明帝批準,命他回家養病。

可是竇氏的危機還沒有解除,永平五年(62),竇固的長子竇穆捏造皇太後陰麗華的懿旨,命六安侯劉盱休妻,而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劉盱。 劉盱妻子的娘家上書告狀。劉莊聽聞大怒,將竇氏做官之人全部罷免,並一律攜帶家屬返回封地,只留竇融一人在京城。

竇穆等人西行至函谷關,明帝又下詔讓竇氏返回京師,此時竇融去世,享年78歲,明帝以厚禮葬之。

而竇穆等人回京之後,不知收斂,反而在家中出言不遜,明帝又下詔讓竇穆及家眷返回老家居住,後來竇穆行賄地方官員,被太守緝拿下獄。

最後,竇穆與兒子竇宣死在平陵縣獄中,而竇穆的另一個兒子竇勛也受到牽連,死在洛陽詔獄。過了很久,明帝才讓竇融夫人領著小孫子返回洛陽,住在昔日的宅邸之中。

從竇家的經歷可以看出,漢明帝劉莊是個非常聰明,眼裏揉不得沙子的皇帝,這樣的人難免會剛愎自用,最無法容忍的便是大臣欺騙他。 明帝還有性格多疑的一面,喜好用耳目窺探群臣的私密,並以此認為自己英明。公卿大臣經常受到斥責,陪伴近側的官員甚至還被明帝毆打。

有一次,漢明帝因事對郎官藥崧動怒,用手杖責打藥崧。

藥崧逃跑,躲到床底下,明帝十分憤怒,厲聲喊道:「郎官出來!」藥崧便說:「‘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哪有皇上動手打郎官!」明帝這才放過了他。

當時的朝堂可謂緊張異常,群臣為得到皇上的認可,爭著表現出嚴厲苛刻的態度,希望以此來逃避罪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