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民國「四大家族」的最後歲月

2023-12-15歷史

1

1949年12月,解放軍連克成都以南的仁壽、樂山等地。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最後一處落腳地,馬上將淪為孤城。

7日晚,行政院院長閻錫山與一眾國民黨要員登上了逃離成都的飛機。

飛機飛出去沒多久,就遭遇了寒流,加之機身超重,已無法再直達台灣,便只能向成都返航。

抵近成都上空時,機上一位相貌儒雅的中年人突然從包裏掏出了手槍,好似如夢初醒,滿臉的驚覺。

經同機人的提醒,中年人才明白,他從舷窗裏看到的這座燈火輝煌的城市,是成都,並不是他以為的,已經被共產黨解放了的武漢。

飛機落地,閻錫山不舍得放棄他的十幾箱黃金,於是便將幾名衛兵遣下飛機。

加滿油的飛機再一次升空,飛向了那座孤島。

那位中年人緩緩舒了口氣,他的名字叫陳立夫,在共產黨公布的戰犯名單中,他和哥哥陳果夫都排在前十。

陳果夫、陳立夫

在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五位代表人物中,陳立夫是除了蔣介石外,最後離開大陸的一位,而且只比蔣介石早了三天。

此刻,這位CC系的掌門人心情沈重。國民黨在大陸的徹底敗退,早已是意料中的事,而陳氏兄弟的崩塌,卻仍將繼續下去。

CC系在1947年的秋天就已是強弩之末,蔣介石撤銷了三青團,「歸並本黨」。這次黨團合並,看似是黨務吞並了三青團,但實際上,蔣經國由此入主了黨務,「蔣家王朝陳家黨」的時代結束了。

國民黨遭此大敗,肯定是要做一下總結(清算)的。老蔣自己不會認這個責任,更不會推給小蔣。

不會是陳誠,畢竟他「治台有功」;不會是何應欽,內戰期間他一大半時間不在中國;也不會是代總統李宗仁,人家根本不去台灣。

那會是孔祥熙和宋子文這兩位曾經的二把手和錢袋子嗎?國民黨的貪腐成風,不就是以此二人為代表的嗎?

可惜,也不會。孔、宋都已遠避美國,而且,他們手上還有可以牽制蔣介石的東西,一是錢,二是親戚關系,三是與美國的溝通渠道。

數來數去,最合適的目標就是陳立夫自己,還有他哥。

陳立夫堅持到了最後,換來一個尷尬的局面,而最早下野的孔祥熙,卻在此時顯得進退自如起來。

2

1943年11月,是孔祥熙政壇生涯的巔峰時刻,在他就任財政部長十周年的紀念會上,蔣介石親自為他致辭,600多位軍政要員到場祝賀。

當時很多人想不到,巔峰過後是懸崖,僅一年多的時間,孔祥熙先後辭去了行政院長、財政部長等五個要職,僅剩若幹閑職在身。

孔祥熙的倒台,過程挺復雜,但邏輯其實也簡單。十年的時間太長了。在那個亂世,十年可以積累起足夠多的競爭對手、負面輿論和民怨。當然,這一切都不是沒由來的,孔祥熙丟了名聲,但也滿了荷包。

僅1942年,在美國的2.5億美元對華貸款中,就有0.8億被馬上轉移到了孔家在美國的私人帳號上。

蔣介石倒並不懷疑孔祥熙的忠誠,但好比中國歷代的皇帝,蔣介石對一人之下的「宰相」有著本能的防範。還是那句話,十年太長了。

但因為蔣介石的信任還在,所以孔祥熙得以體面地下台。他也曾不甘心,暗中圖謀過立法院院長一職,但立法院一直是CC系的勢力範圍,所以最終弄得自己灰頭土臉,不得不「看淡」了一切。

孔祥熙最大的一筆「財富」,是他老婆,比宋美齡更符合「女強人」這一稱謂的宋靄齡。

孔祥熙、宋靄齡夫婦

宋靄齡在1944年,就開始將資產向國外轉移,而且她眼光獨到地選擇了南美,那裏和中國的關系遠,地理上又離美國近,是個資金的安全之地。孔家在這段時間購買了大量的巴西股票,並在聖保羅銀行存有巨款。

孔祥熙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世孫,所以在離開中國前,他攜宋靄齡於1947年春回山東祭祖。但此行還有另一個目的,到青島拜訪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柯克上將。

孔宋夫婦以「商業上的幫助」為交換條件,得到了柯克的承諾:為他們在美國安家提供一切可能的幫助。

錢轉走了,靠山也找好了,一切安排妥當後,宋靄齡以治病為名低調赴美。不久後,孔祥熙收到了宋靄齡生病,盼夫前往陪伴的電報。蔣介石對此心照不宣,同意了孔祥熙的赴美申請。

1947年的秋天,孔祥熙飛離中國大陸,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過。

3

取代孔祥熙成為國民政府二把手的,是他的小舅子宋子文。十二年前,宋子文辭去了財政部長一職,接任者便是孔祥熙。好似一個輪回,更像一場名利遊戲。

孔祥熙、宋子文

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政要員忙著發「接收」財,戰後經濟頻陷危機。政學系和CC系乘勢掀起倒宋潮,宋子文於1947年2月被迫辭職,同年主政廣東。

1949年1月,蔣介石下野,樹倒猢猻散,害怕被清算的宋子文幾天後就逃到了香港。

風頭過後,宋子文在3月25日回到了廣州,並於27日赴溪口密見蔣介石,第二天遍返回了香港。

南京解放後,宋子文感覺香港也不再安全,便於5月16日攜夫人飛赴了巴黎。他在法國和西班牙的邊境,購買或租定了100多套別墅。據當時的媒體分析,這是在為國民政府的流亡做準備。

6月9日,宋子文抵達紐約。他沒有閑著,繼續為爭取美國的軍事和經濟援助四處奔走。只不過,解放軍在渡過長江後勢如破竹,迅速擴充套件了勝局,宋子文努力經營的這些計劃也就一一流產了。

初到美國時,宋子文還和駐美大使顧維鈞密謀了一個「新內閣」計劃。簡單來說,就是全部以親美、留美人士來重新組閣,取代蔣介石和李宗仁,以換取美國的支持。

這個計劃得到了司徒雷登的認可。但當1949年10月1日這一天到來時,這個計劃也就自然而然地破產了。

蔣介石與宋子文(前排右二)

1950年初,蔣介石發來急電,要求宋子文速回台灣,「操持政府公務」。考慮再三,宋子文拒絕了。

原因不復雜,回去的風險太大。蔣介石對「新內閣」這事怎麽想,宋子文不知道,但如果回去了,蔣介石從他口袋裏掏些錢出來是肯定。更重要的是,國民黨正在清算戰敗的責任,宋子文的政敵們不會放過他。

國民黨的最後通牒一個接一個地發過來,宋子文既不回應,也不解釋,總之就是不回台灣。

1952年10月,國民黨提出了「黨內重大整肅案」,將一批不願回台灣的國民黨員開除黨籍,名單裏排在前兩位的分別是孔祥熙、宋子文。

4

1950年,孔祥熙和宋子文這兩位巨富在美國過著舒適的生活,而陳氏兄弟在台灣的日子卻過得很不好。

陳果夫是四大家族中第二個離開大陸的。1948年11月13日,陳布雷自殺。預感到大廈將傾的陳果夫,兩天後向蔣介石提出了赴台灣養病的申請。12月6日,陳果夫獲準離開了大陸。

國民黨對戰敗責任的清算,在蔣經國和陳誠的鼓動下,毫無意外地指向了陳氏兄弟。在1950年7月新成立的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16個名單中,二陳均未上榜,而在25人的中央評議會委員中,也只有病入膏肓的陳果夫在列。

在陳立夫的概念裏,他在最後時刻救過蔣介石一命。當時蔣、陳都在成都,蔣介石打算去雲南遊說盧漢,但陳立夫堅決反對,最後便派了張群去。結果如陳立夫所料,盧漢起義了,張群被扣留(後被盧漢釋放)。

不管蔣介石認不認這個「救命之恩」,陳立夫都是與蔣介石「並肩作戰」到最後一刻的那個人,四大家族中,僅此一人。

政治很冷酷,生活也很現實。不論二叔陳其美曾給過蔣介石何等重要的幫助,事到如今,陳立夫已看到了結局,既得利益給了蔣介石的大舅哥和連襟,未來給了太子蔣經國,而他們兄弟二人,馬上將成為歷史。

1950年8月4日,陳立夫攜夫人和一雙子女離開了台灣。蔣介石沒有阻攔,還資助了5萬美金。陳立夫明白,那是在「趕」他走。

陳立夫離開後的第二天,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接替了原中央黨部的職權,「陳家黨」徹底灰飛煙滅。

四大家族中,「陳」是最窮的那一族。陳果夫身患結核病,全仗昂貴的進口藥維持生命,不久就陷入了經濟困境。蔣介石最終覺得過意不去,批了5000銀元給陳果夫作為醫藥費。

1951年8月25日,陳果夫病死在了台北。

遠在美國的陳立夫沒有回來,未經蔣介石的允許,他回不來。而且,陳立夫正忙於奔波著自己的生計。

5

孔祥熙在美國不用愁生計的問題,他和宋靄齡在紐約郊區買了棟160萬美元的豪華別墅,還在市中心的高級賓館常年租下一間套房。

宋靄齡還是閑不下來,孔家和宋子文不同,在美國的根基沒那麽深,所以女強人開始苦心經營起了孔家在美國的關系網。

透過兒子孔令侃,宋靄齡找上了當時的加州參議員尼克森,為他競選副總統提供經濟支持。

參議員尼克森

宋靄齡的確是一個很有眼光的女人,尼克森於1952年競選副總統成功(總統艾森豪),並於1968年當選總統,1972年成功連任。

但宋靄齡當時肯定想不到,尼克森後來會成為中美關系的「破冰」總統。

尼克森在1952年成為副總統,對孔家和宋家都是至關重要的一件事。因為,前任總統杜魯門正在清查宋孔兩家的在美資產。

國民黨在杜魯門的任內敗退,對於這位脾氣直率的總統來說,是件難以忍受的事情。

杜魯門

當時中情局有情報顯示,在杜魯門簽發給國民黨的近40億美元軍事援助中,有差不多10億變成了私人存款。

美國【鏡報】也披露,宋、孔兩家在美國的私人財產高達8.5億美元。

因為受制於美國的法律,杜魯門無法直接從銀行獲取客戶資訊,於是只能動用情報機構進行秘密調查。但查來查去,杜魯門只獲取了四大家族截止1943的帳戶資訊,其中宋子文7000多萬美元,宋靄齡8000萬美元,宋美齡1.5億美元,孔祥熙的存款情況成迷。

這個總額才3億美元,離8.5億還很遠,而且,四大家族本就家底雄厚,3億美元無法直接和貪腐掛鉤。

杜魯門再繼續查下去,不知道會是個什麽結果,但他沒機會了。艾森豪上台後不久,美國政府公布了一個華人在美國資產的調查報告。該報告顯示,全體華僑在美國的總存款額不超過5000萬美元,其中最大的儲戶為100萬美元…

不久後,媒體上出現了這樣的新聞:孔博士丟掉大陸財產,來美後生活拮據。

孔家人和宋家人,終於可以在美國睡個好覺了。

6

陳立夫在紐澤西的湖林城睡得也很好。四大家族的五位代表人物中,他可能是唯一一位真正尋找到內心寧靜的人。

曾經權傾一時的黨魁陳立夫,現在是一位養了5000只雞的美國農民。

陳立夫到美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辦報,他和幾位故交買下了【華美日報】,並且辦得頗有起色。無奈收入有限,不足以養活全家,再加上女兒中學畢業,考到了紐澤西湖林城的一所私立學院,於是陳立夫放棄了辦報,全家遷居紐澤西。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陳立夫為了生計,盤下了一個養雞場。2萬美元的首付款,陳立夫只出得起4000,他的合夥人胡定安(曾任江蘇醫學院院長)出了4000,然後朋友們湊了4000,最後那8000,是孔祥熙出的。

8000美元對身價上億的孔祥熙來說實在不算什麽,但透過這件小事,也能看出孔家人保留著的一份人情味。

蔣介石後來也聽說了陳立夫的窘境,心中不忍,念及舊情,每年總會寄一兩次錢給陳立夫,每次兩三千元。

在美國養雞的陳立夫

陳立夫那時的「窘境」,其實僅限於物質,而他的內心,正在經歷一場真正的蛻變。自力更生的日子讓他覺得心安,也理解了勞動的偉大,以及勞動者的力量,或許,他也因此成為了四大家族中,唯一真正理解國民黨輸在哪裏的人。

養雞的同時陳立夫開始寫書,那本書名叫【四書道貫】,也就是把儒學經典著作【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一道貫之的意思。書寫成後,錢穆做了序,出版後竟十分暢銷。陳立夫的腦力勞動也得到了報酬。

1962年,陳立夫短暫回台42天,辦理父親陳其業的喪事。

再次回到美國後,陳立夫擔任過普林斯頓大學客座教授,參與了普大的中醫古籍整理計劃,後被聘為哥倫比亞大學的高級研究員。但他在哥大參與的中國近代史筆錄計劃擱淺,陳立夫再次變得無事可做起來。

已經習慣了自力更生的陳立夫回到了紐澤西,在已經閑置的雞舍裏做起了皮蛋,結果很受當地華人的喜歡,稱之為「陳立夫皮蛋」。

陳立夫趁熱打鐵,成立了食品公司,專門制作和銷售中國傳統食品,其中「陳立夫辣椒醬」從東海岸暢銷到了舊金山一帶。

人生多磨難,一場森林大火燒毀了陳立夫的食品工廠。他在不久後收到了蔣經國的來信,邀請他參加蔣介石的80歲壽宴。

1966年10月,陳立夫再次低調返台,與蔣介石「冰釋前嫌」。蔣介石老了,陳誠也已經離世,蔣經國的地位無人可撼,這或許才是蔣、陳再次親近的根本原因。

1969年4月,陳立夫正式回台灣定居,從離開算起,已過去了整整20年。

7

宋子文和孔祥熙也回過台灣,但最終都辭世在了美國。

宋子文在美國到底有多少財產,始終是個謎。曾有一位美國記者披露,宋家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總積蓄超過了30億美元。英國人稱他為「世界首富」。

宋子文、張樂怡夫婦

不管真假與否,家大業大的宋子文已對台灣失去了興趣。1962年2月,宋子文受邀回了一次台灣。蔣介石似乎有求於他,但二人的會談並不愉快,總之,宋子文已經不想出錢,也不想出力了。

這次短暫的返台,也是宋子文的最後一次。

1971年4月,宋子文赴舊金山訪友。晚宴期間,一小塊食物堵住了他的氣管,77歲的宋子文就這樣,在一場意外中辭世了。

那一年,尼克森總統正在運作中美兩國的關系改善,於是邀請宋慶齡赴美參加宋子文的葬禮。

蔣介石聞訊,馬上叫住了已經從台灣飛到夏威夷的宋美齡,指示她不可參加葬禮,以免落入統戰「圈套」。宋靄齡見狀,也臨時決定不去了…

後來,因為租不到專機,宋慶齡的赴美計劃沒有成行。聽到這個訊息後,宋美齡仍擔心這是美國人的政治陷阱,索性從夏威夷返回了台灣。

就這樣,宋子文的葬禮,宋氏三姐妹均未出席。

宋氏三姐妹

8

孔祥熙比宋子文早走四年,1967年8月,病逝於紐約。

宋子文當時在美國,但沒有參加孔祥熙的葬禮,只給宋靄齡打了個電話。兩位民國財政部長之間的積怨,竟到死也無法化解。

看來,內心的平靜釋然,和財富的多少沒有必然聯系,陳立夫和宋子文,是正反兩例。

孔祥熙應該是四大家族步入晚年後,內心最痛苦的一位,他比任何人都渴望葉落歸根,與孔家先輩們同眠。

回不了大陸,回台灣也是好的。1962年春,架不住孔祥熙的一再要求,宋靄齡陪同丈夫回到了台灣,不是暫訪,而是定居。

蔣經國到機場迎接,蔣介石為他們安排好了別墅,宋美齡也在第二天就來探訪了大姐和姐夫。

一切似乎都很順心,但孔祥熙並不如意。

台灣的生活沒能消散孔祥熙的鄉愁,相反,日子過得比在美國還寂寞。離鄉十五載的孔祥熙已分不清,自己的精神家園到底應該在哪裏。

1966年2月,86歲高齡的孔祥熙離開了台灣。那時他已病入膏肓,在宋靄齡的堅持下,最終決定在美國走完此生。

宋美齡和蔣緯國參加了孔祥熙的葬禮,蔣介石親自寫下了「總統褒獎令」,為孔祥熙蓋棺定論。

孔祥熙死後,美國【紐約時報】是這樣評價的:

孔先生是一位有爭議的人物,他以前的一位下屬最近說:「他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他喜歡閑談,但是他從來不願發出明確的指示。至於他的能力,他像所有山西銀行家一樣,是一位精明的辦事員。但是,他不是一位有政治風度的理財家。」

就這樣,孔子後人,魂斷異國。

9

和孔、宋不一樣,財務不自由的陳立夫,內心卻是自由的。他在1969年定居台灣後,再也沒有離開。

蔣介石給了陳立夫「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的榮譽職務,但陳立夫已從政客蛻變成了一名專註的學者。他在台灣生活了32年,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復興做了許多實質性的工作。

第一件事情是振興中醫,並在蔣經國的支持下建立了台灣唯一一所中西醫結合醫院;第二件事情是主持轉譯了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件事情是弘揚儒學,並擔任了台灣孔孟學會理事長。

晚年陳立夫與夫人孫祿卿

1975年,蔣介石離世,宋美齡離台赴美,長居紐約。那一年,宋子文已經辭世四年,宋靄齡也在兩年前去世。

1988年,蔣經國離世的這一年,陳立夫聯合了32名「中央評議委員」,提出了以中國文化作為實作祖國統一的基礎思想。

其實,陳立夫早在1973年,就化名辜君明,在香港發表了呼籲祖國統一的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話,如今讀來仍不覺得過時:

沒有一個帝國主義者願中國統一,要統一只能靠中國人自己的覺悟。在雙方分裂對峙中,靠帝國主義在後撐腰,這些撐腰是為中國嗎?不,是為他們自己,這是很清楚的。

但陳立夫終其一生仍是不自由的,他沒能實作回大陸看一看的願望,因為當時的主政者李登輝,也因為他自己身上的歷史負擔。

2001年2月8日,陳立夫病逝於台灣,享年101歲。

四大家族中,陳立夫是物質上最窮的一位,但留給世人的東西似乎更多。

因為陳立夫的存在,也讓「民國四大家族的最後歲月」這個故事,變得更有人情味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