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暈機的空軍司令劉亞樓:讓戰鷹在祖國天空飛翔,故居卻深夜被強拆

2024-02-07歷史

被稱為「雷公爺」的劉亞樓,是毛主席欽點的新中國首位空軍司令,這名陸軍出身的指揮員讓中國空軍從無到有,曾經讓美軍在北韓上空頻頻折翅,更是如今和平生活的締造者之一。

然而,誰又能夠想到,劉亞樓曾經的故居,卻曾經在深夜被人強行拆除。

主席讓「雷公爺」當司令

劉亞樓是解放軍中為數不多的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高級指揮員,也是能文能武的優秀戰將。

青年時期的他曾經在當地當小學教師,也是在那時候開始接觸共產主義思想,並加入了校長劉克模率領的 鋤奸「鐵血團」

1929年進入紅軍學校學習的時候,劉亞樓還很年輕,但當他以滿科優秀的成績從紅校畢業之後,人生就如同「開掛」一樣,從連長到紅二師政委只用了兩年半的時間。

這並不是因為劉亞樓在古田會議時給首長站崗獲得了首長的認同,而是完全憑借他的戰功「打出來」的名聲和官職。

第三次「反圍剿」時他曾經用「回馬槍」消滅了張輝瓚的追兵,第四次「反圍剿」活捉國民黨師長李明,就連毛主席都稱贊劉亞樓「戰功卓著」。

1938年,劉亞樓受毛主席的指派到蘇聯「工費學習」,雖然初期時因為語言不通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但劉亞樓憑借打仗的「攻必克」精神,靠著自己的刻苦和俄語「作戰」,不僅戰勝了俄語,還用俄語作為工具在付龍之軍事學校學到了更多的軍事知識。

劉亞樓在蘇聯學習時,曾經準確預判德國將會采用裝甲兵集團突進的方式和進攻路線,然而當時卻並沒有被史達林所采納。不過這也證明了劉亞樓的眼光頗具遠見和戰略高度。

劉亞樓真正揚名還是在解放戰爭中的表現,就連 林彪「戰神」 稱號也有一半的功勞都要歸屬劉亞樓。

當時東北野戰軍隊的絕密編號林彪是101,羅榮桓和譚政分管政治工作是102和103,劉亞樓則是具體的實施工作,他也是在那個時期因為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被人稱為「雷公爺」,甚至還有 「死不怕、苦不怕,就怕雷公來訓話」 的口頭禪。

也正是因為東北野戰軍中有劉亞樓這樣一個懂軍事、能執行、會管兵的「雷公爺」,東北野戰軍才憑借強大的軍事執行力打出了諸如占領錦州、奪取天津等出人意料的勝仗,在奠定部隊在解放軍的主力位置時也讓劉亞樓「勇將」的名聲被人們所熟知。

1949年平津戰役結束之後不久,毛主席直接找到劉亞樓,讓他放下手中的十四兵團司令工作,去為新中國組建空軍部隊。

劉亞樓對於毛主席這個決定毫無準備,甚至可以說是大吃一驚,當時他就對毛主席表示自己恐怕難以承擔起這個重任。

其實,不僅劉亞樓沒有信心,劉亞樓的「老領導」林彪也向劉亞樓發電報,稱 「希望謹慎選擇」 ,同時也向毛主席「哭窮」,希望能夠把劉亞樓繼續留在他的手下。

但毛主席選擇讓劉亞樓籌建空軍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在解放前夕,國民黨空軍曾肆無忌憚空襲北平南苑機場,當時周總理就向毛主席提議解放軍需要一支自己的空軍隊伍。

解放軍當時雖然有數百萬陸軍,但是卻沒有空軍專業或進行相關學習的將領,但劉亞樓卻是一個例外。

他本身的學習能力很強,還在伏龍芝進行學習,這兩點能夠幫助劉亞樓和蘇聯方面及時溝通和快速掌握空軍管理的關鍵。

最重要的一點,是 他曾經擔任過東北航校的校長,對航空事業並不陌生 ,也能夠更快讓空軍的建設走上正軌。

盡管劉亞樓並不知道當時毛主席選擇他擔任空軍負責人的具體想法,但軍人以服從為天職,他還是成為這個沒有空軍的「空軍司令」的「空頭司令」。

從無到有的空軍

劉亞樓對於籌建空軍有著自己的想法,他並沒有急於建軍,而是在原有的東北航校基礎上在哈爾濱、長春、沈陽、濟南等地先後建立了7所航空學校,從部隊中選拔大量的儲備人才到航校,在蘇聯支援專家的幫助下學習航空知識。

當時新中國的空軍不僅僅是面臨著沒有飛機可用的窘境,更主要的是沒有可用的人才。在 開國大典上飛過廣場上空的26架飛機中,有9架野馬飛機是飛過一次之後又重新飛一次。

其實當時中國不僅有美制野馬飛機,而且還有英國的蚊式以及各式飛機159架,只不過因為沒有維修人才和技術只能勉強湊出17架飛機參加大典閱兵。

劉亞樓首先選擇建設航校,就是要讓空軍有人能用、有才可用。有了人力基礎之後,劉亞樓先後多次前往蘇聯,購買了各種型號的飛機586架,在蘇聯陸續交付之後中國的空軍也已經初具規模。

在劉亞樓趕往蘇聯的過程中還出現了一個「插曲」。以前劉亞樓往返蘇聯都是從東北或新疆走陸路,而這一次卻是坐著蘇聯人的飛機飛到蘇聯。在場的人都沒有想到, 劉亞樓這個空軍司令竟然暈機。

這件事情成為了當時的一個插曲,不過這些並沒有影響劉亞樓建設中國空軍的進度。

1950年6月,新中國的第一支航空兵部隊正式成立。劉亞樓並沒有按照蘇聯方面的建議配備飛行員和地勤人員的比例,而是根據中國現有的情況重新把殲擊機、轟炸機以及地勤人員的比例進行重新調整,建立了中國特有的航空部隊編制。

他之所以這樣調整,是因為中國空軍當時的特殊情況決定的,也就是和他一樣,戰士們大多都是陸軍改空軍,所以設立空軍初期劉亞樓就有意把編制向陸軍看齊。

當時曾經有新征調到空軍部隊的人說 「空軍是老子、陸軍是兒子」 ,這句話傳到劉亞樓耳朵裏之後他非常生氣,在一次開大會上說「沒有陸軍哪有空軍?哪裏分什麽老子和兒子?」

正是因為有劉亞樓的這次決定,空軍之中有了陸軍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不久之後的抗美援朝戰場上也讓美國飛行員見識到了中國空軍的「拼刺刀」精神。

1951年1月21日, 美軍空軍首次和誌願軍的空軍在天空上相遇便損失了一架轟炸機和戰鬥機 。要知道,美國空軍的飛行員都是飛行數百甚至一千小時的「老兵」,而誌願軍的飛行員則大多只是飛行十幾個小時並且沒有戰鬥經驗的「新兵」。

誌願軍正是在這種「邊學邊打、邊打邊學」的狀態下,湧現出了擊落美軍9架戰機的戰鬥英雄王海、擊落美軍王牌飛行員的張積慧、在三架敵機夾擊情況下還擊落一架擊傷一架敵機的林虎等戰鬥英雄,取得了擊落330架擊傷95架的驚人戰績。

面對這樣一支空軍力量,美國空軍參謀長用 「中國一夜之間成為了空軍強國」 這樣的話來描述中國空軍,這不僅僅是給對中國空軍做出評價,也是對劉亞樓最客觀的肯定。

可以說,新中國空軍的起飛與劉亞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然而,在新中國首次大授銜時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劉亞樓卻並沒有來得及看到空軍繼續輝煌。

1965年,劉亞樓因患肝癌去世,當時的年齡只有55歲,英雄仙逝,強拆故居又是為何?

被「強拆」的舊居

2016年,有記者陸續接到了一些黑龍江網友的發帖,透露當地一處老舊房屋正在進行棚戶區拆遷,但卻出現了在夜裏強拆的情況。但這些被強拆的所謂「棚戶區」並不是普通的「老破小」,而是劉亞樓曾經居住過的舊居。

得到訊息之後,記者們很快就與當地政府機關進行了溝通,也得知了這一次強拆事件的一些關鍵資料。

1948年中旬,當時東北野戰軍的總指揮部就設立在哈爾濱,前線指揮部設在現在的哈爾濱雙城區街道,劉亞樓的住所就在指揮部東北大約二百米的一處住宅中,戰後俘虜廖耀湘之後,劉亞樓也曾經在這裏短住。

劉亞樓的住所附近,還有當時指揮部警備連連部、獨立團團部、還有衛生所、炊事班等多個機關單位,還有一部份商戶和百姓的住宅。

1987年,雙城房產部門將所轄區域內的一些民國時期的百姓自建房、日本商戶建築都以市場價進行出售,百姓購買之後這些房屋產權內容就已經劃分為私有財產。

這些購買房屋的百姓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對房屋進行修繕,有一些房屋的墻體也進行改動。

由於歷史原因,這些居住在這裏幾十年的百姓中,一些年紀大的老人極少數聽說這裏曾經有過駐兵,但是具體是什麽機關、有誰住在這裏都不知道,也基本上都不知道這裏是文物單位。

根據這裏的老住戶介紹, 這裏的房子畢竟已經老舊,經常需要修理,政府也曾經派人到這裏解決房子地基下陷和排水不暢的問題 。在2006年附近修建景觀大道時曾經對其他文物單位進行標註,但這裏卻一直沒有人通知,所以他們也不知道自己住的破房子竟然是文物。

根據當地老住戶反映,雖然這裏是他們居住幾十年的老宅,但是房屋的情況實在不容樂歡,當時已經有很多人都從這裏搬出去,這一片幾乎無人居住的老房子在周圍的樓房映襯下,和那些幾十年的老樹一樣顯得孤孤零零。

與這裏的落寞相比,西南方向的東北野戰軍指揮部則「光鮮」得多,那裏已經被改為紀念館,是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不僅是旅遊景點,而且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兩者相距不過兩百多米,可待遇卻是「天壤之別」。

當地居民向記者介紹,這一片接近5萬平方米的地區內,有260戶居民,因為附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雙城區將這裏列為棚戶區改造計畫進行「動遷」,並且還作出了 「拆1還1.2」 的優惠政策作為對百姓的補償。

一直到這時候,居住在這裏的百姓也不知道這裏是文物單位。

如果這樣看起來,似乎是雙城區沒有把這些具有歷史意義的房屋定為文物單位。那麽,當真是雙城區政府的過失嗎?

根據雙城區文物單位人員的介紹,中國在2007年曾經進行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當時有省裏專家到當地,透過各地縣誌、記錄,結合百姓口口相傳進行調查,如果認為有價值、有必要進行保護的單位,就會進行「立牌子」保護,如果認為沒有保護必要或者已經受損到無法保護的單位,則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保留「遺址」。

在那一次普查中, 雙城區有140多處文物單位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名單 ,其中就含有這次被拆除的劉亞樓舊居以及周邊的7處被定為「尚未定級」的文物。

根據相關規定,「尚未定級」文物並不是說明這些並不是文物,而是暫時無法確定屬於市級、省級或者相應級別的文物,還需要相關部門的審查和日後工作中的不斷發掘文物價值。

根據【文物保護法】的條款規定,「尚未定級」和「不可移動文物」都屬於當地政府承擔保護和修繕範圍之內,也就是說,這些文物應當由雙城區文物部門修繕或保護。然而雙城區的專項預算又很少,不僅不能進行修繕,就連日常看護的費用也難以維持。

對於劉亞樓舊居在內的這些文物,雙城區在2015年末就已經向上級文物部門遞交過盡快定級的申請,在這一次動遷的公告中,也明確表示了「不可移動文物」不在動遷範圍之內,並且還開過一次現場辦公會,決定暫時不對這一片有文物在內的區域拆遷,等到文物部門出具意見說明之後再做決定。

然而文物的確定需要流程和時間,也正是在這一段等待的時間內,出現了拆遷公司違規拆除的「強拆」事件。

事件發生之後,當地區、市相關部門馬上予以重視,紀委部門也及時介入調查,最終作出了對包括區委副書記、區長、住建局副局長、征收辦副主任等人在內的政府人員進行黨內 嚴重警告、警告以及撤職處分 ,同時也對拆遷公司負責人、鏟車司機等事件直接參與人轉交司法機關並行起公訴。

不過,雖然找到並處罰了事件的責任人,但文物的損壞是無法修復的,尤其根據文物法規定:不可移動文物損毀之後不可以原地重建,可以視損毀程度進行遺址保護。但這一片已經被推倒成為一片廢墟的遺址,已經無法再去修復。

結語

劉亞樓遺址被毀,並非是一個偶發事件,而是 從中透露出流程化辦事弊端問題,更多的則是商人甚至百姓對於革命歷史事件、人物的忽視。

2024年開年731部隊遺址的走紅,表明了人們對愛國主義的自覺認同感正在增強,這當然是一件好事情。不過我們還應當呼籲大家多多關註革命先輩的事跡和革命遺址,以便更多了解革命的歷史,同時也避免類似劉亞樓舊居遺址被毀的相似悲劇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