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北伐功臣王鎮惡遇害,是不是劉裕的借刀殺人?劉裕為何忌憚王鎮惡

2024-01-30歷史

劉裕對王鎮惡的態度有點像劉邦對韓信,內心有點希望他死,但又有點不忍心,唯一的差別是韓信有「前科」,而王鎮惡之死純屬冤案。正是是劉裕的一念之差讓到手的鴨子飛了,北伐大業功虧一簣。

王鎮惡的名字很另類、很霸氣,給他起名的人就是當世最偉大的政治家王猛,也是王鎮惡的爺爺。

寧康元年(373年)的一天,一個男嬰誕生了,然而他的出生卻讓父母心生厭惡。原來那天正是五月初五,古人認為,那天不是個好日子,當天出生的孩子不吉祥。

於是父母便準備將這孩子送人,可王猛只看了一眼小孫兒就斷言:「這孩子不是平常人,過去孟嘗君也是五月初五出生,卻做了齊國的宰相,這孩子一定會興旺咱的家族,就給他起名叫王鎮惡吧。」

但「鎮惡」不能鎮惡,兩年後王猛就去世了,時年才50歲。估計王猛臨死前長嘆一口氣:孫子,你鎮反了。

王猛去世後,王家便迅速雕零,「宰相苗子」13歲那年,前秦也亡了,王家生存的根被後秦刨了,於是王鎮惡便跟隨叔父流亡到東晉謀生,客居於荊州。

曾經的貴族子弟王鎮惡,懷揣著爺爺給他制造的人生幽默從零起步,他靠讀書、學識、人品逐漸融入當地社會,並獲得推薦出任了天門臨澧縣縣令。

按照常規節奏,像王鎮惡這類庶族階級,能混到太守級別的就已經是相當了不起的事了。但請別忘了,那是亂世,亂世是不講規則的,比如王家,可以瞬間跌落,又比如劉裕,數年就可以崛起。一個天大的機會出現在王鎮惡的面前,給他機會的那個人就是劉裕。

此時的東晉正是劉裕的天下,雖然皇帝還是司馬氏。

義熙五年(409年)三月,劉裕北伐南燕,期間有人向劉裕推薦了王鎮惡。劉裕一聽是王猛的孫子,便立刻令王鎮惡到前線報到。

二人見面,短暫的對話後劉裕大為驚異:「不愧是將門之後。」當即提拔王鎮惡為太尉行參軍事、署前部賊曹。這一年,王鎮惡已經36歲了,陡然間的陽光雨露讓枯萎的「宰相苗子」又返青了。

果然,王鎮惡以出眾的才華報酬了劉裕的賞識。當年,在平定盧循起義的戰鬥中王鎮惡屢立戰功,因功授封博陸縣子。

義熙八年(412年),劉毅叛亂,王鎮惡率一百條戰船為先鋒,以障眼法奇襲江陵城。在決戰中他身中五箭,順利地消滅了叛軍。當劉裕的主力部隊才抵達時,戰鬥已經結束二十多天了。

義熙十一年(415年),王鎮惡奉命平定南方蠻族之亂,劉裕令荊州刺史司馬休之派部下朱襄幫助王鎮惡。不料,就在王鎮惡行軍途中,司馬休之與劉裕之間卻爆發了戰爭。

只要朱襄得知詳情,一定會調轉槍口攻打王鎮惡。形勢危急,王鎮惡當機立斷帶兵連夜東下,急行數百裏,搶先下手斬殺了朱襄。然後他率領大軍南下,完成了平定南蠻的任務。

短短六年,王鎮惡就以卓越的戰功受封侯爵、龍驤將軍。

義熙十二年(416年),後秦爆發內亂,又遭遇西秦、大夏的夾攻,劉裕大喜:北伐的機會來了。他一聲令下,五路大軍同時北上,鋒芒直至洛陽。

臨行前,王鎮惡與留守金陵的前將軍劉穆之相約:「不能拿下鹹陽,我王鎮惡就不回來了,但如果三秦被平定,主公得不到九錫封賞,那就是你的責任了。」

這話什麽意思呢?原來,此時劉裕已經完全掌控了東晉朝堂,改朝換代就差一個契機,而北伐就是最好的機會。王鎮惡的意思是,我保證以大捷報酬劉裕,但你劉穆之要在我們積極運作,當我們得勝還朝時,司馬家必須給劉裕加九錫。

所以,此次北伐必須勝,而且是一場完勝。

王鎮惡與冠軍將軍檀道濟率軍沿淮水一路北上,他們所向披靡,連下商丘、項城、新蔡、許昌、潁川、成臯、陽城、滎陽,順利地將洛陽團團圍住。

後秦連戰連敗,軍心盡失,守將姚洸被迫獻城投降,洛陽在被胡人政權統治百年之久後,又重新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手中。

拿下洛陽後,王鎮惡收到劉裕發來的命令:全軍在洛陽休整,靜等主力部隊抵達後再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豈料王鎮惡卻不幹了,他竟然違抗軍令,私自率軍西進。

違抗軍令那可是死罪,王鎮惡為何要這麽做呢?

原來,後秦的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洛陽以西諸關道形同虛設。這是天大的機會,不能因為將令而失去戰機,於是他不顧軍令獨自率軍一路追擊而去。

事實證明王鎮惡的判斷非常準確,他幾乎兵不血刃就一路追到潼關。然而就在潼關,他被後秦大將姚紹的攔住了。

王鎮惡兵微將寡,糧草不濟,於是他一面向劉裕發出戰報,請求趕緊增派兵馬和糧草,一面在弘農征收義租。

劉裕原本想親率大軍從泗水疏通河道,經巨野澤入黃河,然後沿黃河一路西進,可不料卻遭到了北魏軍隊的阻擊。

面對王鎮惡的催促,劉裕很惱火:我都說了不許孤軍深入,如今這個樣子怎麽增援?

大軍無法前進,劉裕只能派偏師前往接應。那麽,孤軍深入、糧草不濟的王鎮惡怎麽辦呢?他會不會因為自己的冒失吃大虧呢?

王鎮惡不光站住了腳跟,還與友軍一起連戰連捷,拔除了後秦一個又一個據點,最後攻下了潼關。等劉裕趕到潼關時,王鎮惡又提出了新方案:我要以率水軍從黃河入渭河,攻長安北門。

渭河可不像黃河那麽寬闊,行不了大船,而且渭河水流湍急,小船在激流中行軍打仗無異於自殺。但王鎮惡再次創造奇跡,當晉軍的船只靠近時,後秦的將士們都驚呼:天神下凡了,快跑啊!

原來,王鎮惡用的是艨艟戰艦,船的周身全都用牛皮包裹,秦軍在岸上只見船在河中疾駛,卻看不見一個人,生生被嚇出了精神病,於是一哄而散。

就這樣,王鎮惡竟然晃著膀子上了岸。但就在他們上岸的那一刻也傻眼了,只見湍急的水流將船全都沖跑了。

這會兒輪到晉軍害怕了,這不背水一戰嘛,一點退路都沒了,對面可是幾十倍於己的敵人啊。

王鎮惡跳上高台大呼:「此地距離家鄉相去萬裏,我們的退路沒了,唯一的求生就機會就是死戰,否則這裏就是葬身之所。」

總有人說韓信的背水一戰沒人復制?王鎮惡不就復制了嘛。他一聲令下,一馬當先沖了出去,數千晉軍以玩命的姿態與數萬秦軍展開了肉搏戰。

秦軍抵擋不住,很快敗退。然而,戰場瞬息萬變,恰在此時,秦軍的數萬援軍來了。

如果不出所料,秦軍將穩住陣腳,而晉軍將士氣大衰,戰局立刻扭轉。然而,意想不到的場面又發生了,那些失敗的秦軍竟然兵敗如山倒,剎不住車,迎頭將增援的秦軍沖了個稀裏嘩啦,兩股秦軍碰撞在一起,人踩馬踏,場面慘極了。

王鎮惡哪能錯過這個機會,晉軍乘勝追擊竟然一口氣就攻破了長安北門,將後秦皇帝姚泓來個甕中捉鱉。

估計姚泓都傻眼了,十萬人馬吶,連個逃跑的機會都沒給朕留。就這樣,姚泓不得不宣布投降,後秦帝國就這麽亡了。

這速度,也著實驚呆了劉裕,他笑著對王鎮惡說:「成就我大業的人就是愛卿啊。」

晉軍用一年時間就連克兩京,滅了後秦,王鎮惡可謂居功至偉。按理來說,等劉裕登基稱帝,王鎮惡出將入相就是順理成章的事,可是誰又能想到,長安竟然成了王鎮惡的人生終點。

攻克長安不久,劉穆之病逝的訊息傳來,劉裕擔心金陵那邊局勢不穩,於是決定留次子劉義真鎮守長安,他自己則匆匆趕回金陵。

臨行前,劉裕單獨接見了兩個人,振武將軍沈田子和寧朔將軍傅弘子,鄭重地將輔佐劉義真的眾人托付給二人。

二人卻說:「王鎮惡恐怕靠不住。」劉裕笑笑:「我給你們留了這麽多文武大臣,以及一萬精兵,他要是敢作亂,那就是自取滅亡。當年鐘會不能作亂,就是因為有衛瓘在,猛獸不如群狐,你們十幾個人還敵不過一個王鎮惡?」

劉裕前腳剛走,赫連勃勃的大夏軍就打過來了,而沈田子竟然嚇得裹足不前,不敢抵抗。

得到訊息,王鎮惡有點坐不住了,他找到另一位輔臣王修說:「主公將十歲小兒托付給我們,如今面臨危機,沈田子卻膽怯不行,什麽時候才能削平蠻夷?」

這話不出意外地傳到了沈田子的耳中,二人本來關系就不好,沈田子又不服氣王鎮惡占了攻克長安第一功,於是他與傅弘子聯手將王鎮惡騙進軍營,打著劉裕的旗號將他殺害了。

王修得知報信憤怒異常,他又捕殺了沈田子。劉義真認為王修此舉是謀反,又殺了王修。僅剩的一個碩果傅弘子又在戰鬥中陣亡,晉軍幾位重量級大佬全都死於非命。

晉軍的內部殘殺讓將士們軍心全無,尤其是王修的死讓晉軍產生了分裂。這種情形下,劉裕遠端遙控下了定論:「沈田子由於突然發了瘋病殺害王鎮惡,王鎮惡是忠良。鑒於現狀,決定拋棄長安撤軍。」

就這樣,晉軍將士辛辛苦苦的打下成果竟然因為沈田子、傅弘子冤殺王鎮惡打了水漂,歷史的行程也由此被撞偏了方向。

那麽,王鎮惡為何遭到沈田子、傅弘子,甚至劉裕的忌憚?劉裕此舉算不算是借刀殺人呢?

王鎮惡與沈田子等人矛盾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一是出身,王鎮惡是北方士族,與沈田子這些南方士族利益不一致;二是王鎮惡冒尖太快,難免遭人嫉恨;三是王鎮惡性格有缺陷。

當初在平定南蠻的時候,王鎮惡就因為貪利忙於劫掠,竟然誤了與劉裕合兵攻打司馬休之的期限。雖然靠巧言花語說服了劉裕,但劉裕已然心生不快。

攻克長安後,王鎮惡又大肆搜刮、掠奪金銀婦女,劉裕看在他的功勞份上沒有追究。後來王鎮惡又不顧吃相,竟然奪了姚泓的龍輦。這事讓劉裕心生警覺,特地讓人調查,後來發現王鎮惡撬光了龍輦上的金銀珠寶後便扔在一邊不問,這才稍稍安心。

此番北伐,王鎮惡表現出來的戰鬥力太強悍,他甚至公然違抗軍令行事。雖然勝了,劉裕不好發作,但心裏的疙瘩卻留下了。

所以,當沈田子說,「王鎮惡是本地人,有可能借機在長安自立門戶」時,劉裕不得不警覺起來。

但這是否表示劉裕借刀殺人呢?我覺得不能。

此時劉裕確實對王鎮惡有點不放心,但王鎮惡除了貪圖財貨外,並沒有任何出格的行為,即便違抗軍令也是為了軍隊獲勝。

這一點與當年的韓信截然不同,韓信畢竟私藏了朝廷要犯,又與陳豨存在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

所以,沈田子和傅弘子就是為了個人私利殺害了王鎮惡,並沒有得到劉裕的指示。假如劉裕起了殺心,一定會將王鎮惡帶走,而不是留在長安。

不過,正是劉裕的猜忌,以及托非所人,才釀成了內部殘殺,從這一點來說,他這是自毀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