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南明賬面條件更好,為何不能像南宋一樣延續國祚

2024-04-14歷史

歷史上有太多驚人的相似,現代人讀歷史,每每嘆息。宋朝經歷靖康之恥,金兀術打穿長江防線,宋朝卻還能挺過來,憑借秦嶺淮河防線繼續防守,甚至一度有北伐成功的機會。而反觀明朝在北京城破,崇禎上吊後,領土就逐漸減少,直到永歷帝被吳三桂縊殺,令人扼腕嘆息。

其實,南明前期對比南宋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的:

兵力

首先,明朝的衛所制度,使得南明的兵力比南宋多很多。朱元璋建立的衛所制度,全國遍布駐紮兵丁的衛所,直到今天還有中衛、天津衛等名稱流傳下來。在明朝中葉東南沿海經歷倭寇之亂,以及闖王、張獻忠可能進攻湖廣界,明朝在南方保留了大量的軍事力量。明朝滅亡後,南明名義控制的軍事力量可達百萬人,即使存在虛報數量領空餉的情況,軍事力量也不會少於70萬人,除去老弱殘兵,能戰鬥的江北四鎮和武昌左良玉部部隊數量不下50萬人。而宋朝是內重外輕,除了禁軍就是西軍,地方廂軍的實力都不堪一擊。

統治機構

明成祖發動「靖難之役」奪位,但仍舊以南京為國都,以北京為行在。保留一整套的行政機構班子在南京,包括六部、通政司、大理寺、都察院等機構。當李自成距離北京約三百裏時,大臣提出南遷。 都察院左都禦史李邦華、少詹事項煜、右庶子李明睿 各言南遷及太子監撫南京,就是看重南京城的行政班子仍在,可以立即迎立皇帝指揮全國。北宋雖然建立東南西北四座京城,但是核心機構卻只有在東京才有,東京陷落後,北宋相當於被斬首,在機構上完全不如明朝。

對方的戰略目標

清朝入關後,很多貝勒只是想找搶劫一番,返回北方;多爾袞雖然力主占領北京,但多爾袞摸不清南明底細,不敢貿然行事。在吳三桂的接引下,占領了北京和畿輔地區已屬意外,他初期的意圖很可能是勾結南明,共平「流寇」,實作南北分治。北方大順朝仍然有不俗的實力,給南明朝廷留下了充足的準備時間。北宋滅亡時,金人是已經有滅亡遼國經驗的,斬草除根,追逐遼天祚帝是不遺余力,對於宋高宗也是「搜山檢海捉趙構!」,趙構一點準備的時間都沒有,金人滅宋比清朝入關的戰略意圖要強很多。

可是南明朝廷一直沒有利用好條件, 反而陷入內鬥,錯失良機,以至滅亡

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南明朝廷始終沒有建立 統治核心,力量分散,友軍有難,不動如山 ,甚至還想侵奪友軍地盤。 南明名下有可觀的軍事實力,然而分散到各個勢力手中,不能統合起來 江北四鎮 聽命於 弘光帝 ,但是政敵生生編造出了「 南京太子案 」,讓一個叫王之明的年輕人假扮太子,動搖弘光帝(朱由崧)的合法性,引發了武昌左良玉起兵「 清君側、迎太子 」的內戰,直接導致江北防線的空虛,清軍趁著南明內戰,一舉占領南京,俘虜弘光帝。 一代名臣張煌言效忠魯王,鄭成功聽命於隆武帝,何騰蛟斂兵自守, 誰也不幫,永歷帝勢單力孤,成了 大西軍孫可望李定國的傀儡

永歷六年(1652年),入廣西,克桂林,乘勝北上,連克永州、衡陽,「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一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鄭成功卻遲遲不發兵配合,而內部的孫可望嫉忌,形勢急轉直下。

總而言之,南明有天時地利,卻唯獨缺乏人和。明末黨爭愈演愈烈,士大夫忙於內鬥,爭奪擁立之功,而忘記外患,等到大難臨頭,卻不知所措。明朝從甲申之變(1644)就註定滅亡,從崇禎猶豫不決,將自己以及皇子都困在北京城之時,明朝的統治核心便已喪失。

參考:【南明史】顧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