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54年鐘赤兵遇見「貴州王」王家烈,被問斷腿原因,鐘:貴軍借走了

2024-07-26歷史

當年長征時期追著紅軍們打的「貴州王」王家烈。

建國後,已經是貴州省政協副主席。

時過境遷,曾經的敵對雙方再度見面,感慨萬千。

每每看到鐘赤兵的斷腿,自己就會感到難堪與自責。倒是鐘赤兵豁達得很,反過來勸慰自己,勿為往事懷愧疚。

一、「貴州王」與「獨腿將軍」

自1840年以後,中國進入到新的歷史時期。

華夏大地正在經歷著從封建帝國走向近代國家的陣痛期。

多少中華兒女,多少有識之士,也跟隨著這個古老的國家經歷著從思想到精神,從外在到內核的成長與巨變。

於是,在隨後的100年間,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誕生了兩支革命隊伍。

然而,可悲的是,蔣介石一句「攘外必先安內」,讓本就破碎的山河連精神和信仰也碎成了兩半。

王家烈和鐘赤兵就這樣分屬於兩個對立的陣營,等待著歷史交匯相遇的那一刻。

王家烈出生於1893年,是標準的貴州人。

他原本是個有高等小學學歷的私塾先生。

或許是環境使然吧,21歲那年,他棄筆從戎,入了伍,從此開啟了自己的軍教生涯。

在軍營,王家烈可謂是平步青雲。

結束貴州陸軍講武堂的學習後,他就參加了護法戰爭,入湘作戰,不到九年,就爬上了師長的位置。

只是,這段時間,王家烈跟著的是貴州省北部的實力派軍人周西成,他頂多是民國時期眾多軍閥之一,直到1929年,他被蔣介石任命為「討逆指揮官」,王家烈才找到了向外發展的機會,這也是他日後成為「貴州王」的重要轉折。

與此同時,比王家烈小了整整21歲的鐘赤兵,也開始了他的工農革命生涯。

鐘赤兵原名叫鐘誌祿,是湖南平江人。

他16歲就當上了黨員,是共產主義堅定的擁護者。

1930年7月,時年16歲的鐘赤兵就積極參與平江的「擴紅」工作,成為政治部的一名宣傳員。

四年後,鐘赤兵晉升紅一方面軍紅三軍團紅五師的政委。

可以說,整個長征路上,都留下了鐘赤兵的腳步,他也在這一路艱險中,經歷紅軍所有的反圍剿戰役。

在此期間,鐘赤兵失去了他的右腿。

可憑借強大的意誌力,他堅定地跟上了紅軍的大部隊,最終成就了自己「獨腿將軍」的美譽。

而他與王家烈之間的因緣糾葛,也正起始於長征路上的第一場大勝——婁山關之戰。

二、雄關漫道

1935年初,中央紅軍在二渡赤水後,劍指遵義。

作為此次戰鬥的關鍵,位於貴州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的婁山關成為紅軍與國民黨軍勝敗的關鍵。

鑒於紅軍善於運動戰的特點,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決定,將原紅三軍團的4個師縮編為4個團,任命彭德懷為總指揮,令紅三軍團的第12團,第13團為先鋒隊,向桐梓縣進發。鐘赤兵正是第12團的政委。

自命令下達後,兩團日夜兼程,急行軍10余團,於2月26日晚上抵達距離婁山關30裏的桐梓縣。

由於長途跋涉,戰士們既餓又累,12團本想讓就地休息再投入作戰。

豈料,就在這時,前往戰場竟傳來,第13團已經與王家烈的「雙槍兵」交手的訊息。

為了不拖延戰機,也為了支援第13團,第12團團長謝嵩果斷下令,率領12團火速出發,趕往婁山關。

抵達戰場時,13團設在婁山關半山腰的哨所已經拱手讓人,危急時刻,鐘赤兵率領一營身先士卒,最先沖上了婁山關。

當時,婁山關黑雲壓頂,空氣稀薄,作戰環境極為惡劣。

幸好,鐘赤兵才21歲,身強體壯,沒有被環境所阻,帶領部隊一口氣打到了樓關山的制高點金山。

王家烈的「雙槍兵」得到蔣介石的援助,火力強大。

對一營的進攻造成了嚴重阻礙,使得金山的交戰異常激烈。

可即便如此,一營也在這亂火紛飛中,在敵人的火線上撕開了一個口子,讓緊跟一營身後的三營順利攻進了敵軍陣地,與黔軍展開了肉搏。

身在後方的王家烈得知金山失守,心中憤怒不已。

畢竟,此時他雖貴為新任「貴州王」,但地位並不穩固,蔣介石一直在尋找收編黔軍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王家烈只能孤註一擲,組織大量兵力實施反撲。

戰鬥持續到8點時,在婁山關霧靄的掩護下,王家烈的部隊攜帶大量武器彈藥,沿著公路再度向金山方向發起了進攻。

此時,已經控制金山的一營居高臨下,用更為猛烈的火力招呼了山下的敵軍。

由於黔軍以吸食大煙聞名,不能進行長時間作戰。

王家烈的督戰隊在士兵煙癮發作前會做最後一輪沖鋒。

那些人仗著大煙的加持,勇敢無比,銳不可當,鐘赤兵只好下令,讓所有戰士裝上刺刀,與他們進行肉搏。

鐘赤兵和他的一營戰士們,以悍不畏死之姿,與敵軍殺到了一起。

這一戰,可謂慘烈。刺刀的沖殺,馬刀的劈砍,受傷者的呻吟,勇武者的吶喊,兩軍交戰勇者勝。

黔軍終究不敵12團將士的勇猛,只好掉頭逃竄。鐘赤兵率領一營窮追猛打。

可就在他們追至黑神廟附近時,意外發生了。

鐘赤兵不知道,黑神廟附近足足有一個團的兵力在等著他們。

一營剛一冒頭,黔軍就依靠重火力向他們瘋狂掃射。

不少一營的戰士就是在這裏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作為指戰員,鐘赤兵沒有被對方的人數嚇倒。

他將衣服扔到了地上,對一營的士兵大喊「我在陣地在」,隨即向黔軍發起了沖鋒。

不料,就在拼殺過程中,鐘赤兵的右小腿被敵人的槍擊中,鮮血如泉湧般鼓鼓地冒出來。在他身邊的警衛員胡勝輝見此情形,只好先用自己的衣服給他包紮起來,只是始終沒能止血,幸好,衛生員及時趕到,這才勉強包住了傷口。

團長本想將鐘赤兵擡下火線,讓其休息。

可沒等命令下來,拖著傷腿的鐘赤兵就又跑到前線去指揮作戰去了。

此時的戰鬥早已是膠著之勢,敵我雙方都沒了彈藥,只能靠身體素質分出勝負。鐘赤兵由於傷勢嚴重,很難站立,他就趴到一塊大石頭上指揮戰鬥。

最終,12團的戰士以頑強的精神力戰勝了王家烈的黔軍,拿下了婁山關。也成就了紅軍在長征路上的第一場大勝。

而這場戰役,也徹底改變兩個人的命運。

三、一笑泯恩仇

先來說說退下戰場的鐘赤兵。

戰鬥結束後,鐘赤兵由於失血過多已經昏迷,紅軍占領遵義城後,他才得到了醫生的救治。

由於鐘赤兵的骨頭被子彈打中,他又在負傷的情況下指揮作戰,他的腿骨早已經被扭得粉碎,只能截肢掉小腿才能保命。

奈何,當時的紅軍醫院條件極為惡劣,沒有必備的藥品不說,連趁手的醫療器械也拿不出來。

最後,還是從老鄉家借來的一柄幹柴用的刀,和破損的木工鋸子才勉強實施了手術。

都說古有關公忍痛刮骨,鐘赤兵的這場截肢手術同樣不遑多讓。

在沒有麻醉的情況下,醫生硬是用木工鋸子鋸下了他的小腿,整個手術期間,鐘赤兵咬牙堅持,一聲不吭,冒出的汗把渾身的衣褲都給浸濕了。

然而,厄運沒有放過這個21歲的年輕人。

貴州是個陰雨潮濕的地方。因為鐘赤兵做手術時沒有良好的消毒措施,他的腿傷很快就感染嚴重,高燒不退。

得知訊息的彭德懷見勢不妙,緊急下令,讓醫生給他做了二次截肢。

可是,幾天之後,他的腿傷還是感染了。

迫不得已之下,醫生只好從鐘赤兵的右腿股骨腰部進行了三次截肢。

就這樣,鐘赤兵的一整根右腿全留在了貴州。

事後,軍團長彭德懷本想把他留在老鄉家養傷。

可是,鐘赤兵堅持要跟著大部隊繼續長征。在他的一再堅持下,彭德懷準許他跟隨部隊繼續長征,即便是擡,也要把他帶上。

反觀吃了敗仗的王家烈則是另一番境遇。

由於他麾下的二十軍在紅軍四渡赤水戰役中失利,王家烈的勢力被大振幅削弱,蔣介石趁機以指揮失利為由將其轉送南京,罷黜了他二十五軍軍長和貴州省主席的職務,只丟給他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的職務。

而這也宣告王家烈的軍政資本徹底崩盤。

新中國成立後,鐘赤兵一路晉升為解放軍中將,成為我軍赫赫有名的「獨腿將軍」之一,王家烈則先後擔任了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等職務。

1954年春節,貴州省軍區迎來了新任司令員鐘赤兵。此時,貴州省舉辦了一場春節茶話會,吸引了各界人士參加,包括被稱為「貴州王」的王家烈。

王家烈曾與鐘赤兵有過不愉快的往事,此次他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出席此次會議。

當王家烈與鐘赤兵相遇時,場面變得尤為引人註目。王家烈主動向鐘赤兵表達了敬意,並對他過去在戰場上失去右腿的遭遇表示了關切:「請問將軍尊姓?右腿何故造成?」

「敝人姓鐘名赤兵。腿嘛,乃被貴軍的‘雙槍兵’在婁山關借走了。」鐘赤兵幽默地回答。

王家烈面露愧色:「久聞將軍大名,請鐘將軍從重發落!」

「王老先生,這些都是過去的事,歷史已翻開了新的一頁,以後我們還要一同共事,共商治黔大計呢。」 王家烈被鐘赤兵如此博大的胸懷所感動,當即老淚縱橫。

曾經在戰場上分屬兩個陣營的人,就這樣,在和平年代裏成了一笑泯恩仇的共和國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