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攝政王載灃的嫡福晉、溥儀的生母,為何會突然自殺?

2024-07-26歷史

在民國十年的一個深秋日,載灃的嫡福晉、溥儀的生母,這位在王府中權勢顯赫、說一不二的尊貴女子,選擇了以吞鴉片煙的方式自盡,結束了她年僅三十七歲的生命。她的離世,震驚了朝野上下,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和猜測。她曾是軍機大臣、直隸總督榮祿的掌上明珠,慈禧太後的義女,身份尊貴無比。她的兒子溥儀是紫禁城中的皇帝,她本人在王府中也獨掌大權,風光無限。可是她為何會在人生的黃金階段,選擇如此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呢?

一、個性太強

清光緒十年(1884年),溥儀的生母蘇完瓜爾佳·幼蘭出生,她聰明伶俐,長相秀美。他的父親大學士、軍機大臣榮祿是慈禧太後寵信的重臣大紅人,在慈禧的眼裏他是個有能力、有眼光、有忠心的人。

榮祿一生只有三個孩子:一個兒子綸厚(先於榮祿卒於西行路上),兩個女兒,幼蘭是他最小的女兒。榮祿對幼蘭非常寵愛,形成了她驕橫狂傲,生性好強的性格,幼蘭膽子很大,不受約束,沒有任何人敢說她的不是,整個府中更沒有一個她怕的人。

慈禧也很喜歡幼蘭,覺得這孩子的個性倒有幾分和她相像,就將幼蘭認作自己的幹女兒,幼蘭經常出入皇宮,無論見任何人或做任何事都無所畏懼。就連慈禧太後都說:

「這姑娘連我都不怕。」

慈禧認幼蘭為義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對榮祿的感謝。在戊戌政變中,榮祿救了慈禧的命,康梁等人要「圍園殺後」是榮祿帶兵阻止了這場政治陰謀。在對光緒皇帝的處理上,榮祿寧願惹慈禧生氣,也要保全光緒的性命,這點後來證明他做的很明智,慈禧太後有理由剝奪光緒的權力,繼續掌控國政。

在庚子國變中,榮祿很冷靜地做出了對慈禧有益的決策,他對外國使館並沒有攻打,而是采取包圍的手段給各國使節最安全的保護,為事後慈禧需要和平解決問題留下機會。慈禧認了幼蘭做義女,對她婚事自然很上心。對幼蘭來說,有了慈禧這個高級後台,她更加肆無忌憚了。

一般清朝女孩的結婚法定年齡是十四歲,一些王公貴族家的女孩十四、五歲就嫁人了,也有一些十二、三歲就嫁人的。幼蘭在府中待到18歲,這和榮祿對她的寵愛有關。他四處對比尋覓,想為女兒找最好的政治聯姻物件,幼蘭的姐姐嫁給了禮親王世鐸的兒子誠厚,他的小女兒的婚姻更不能差。

在多方綜合考慮下,透過榮祿和慈禧商議,於1902年1月5日,慈禧將幼蘭指婚給道光帝的第七子奕譞的五兒子載灃。雖說載灃排行老五,因其大哥、三哥、四哥都死得早,他二哥載湉(光緒帝)入宮當皇帝去了,他得襲父爵受封 醇親王。 幼蘭聽說載灃英俊帥氣,又和自己年齡相仿,僅比自己大一歲 也相中了這門親事。

其實這場政治婚姻,包含了慈禧的政治手段,她透過指婚,將醇親王一脈同榮祿一家子聯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她同光緒帝之間的矛盾,解除了 「帝黨」和「後黨」之間的鴻溝,讓大清帝國繼續「溫和親善」下去,按著慈禧的步驟繼續改革。再者, 慈禧個人認為 ,就算自己老去,宮內有侄女隆裕把持,朝堂有載灃領頭,醇親王府有幼蘭掌控,大清的統治就能穩如磐石。

當時載灃已有了未婚妻。他的母親劉佳氏已為他定下勛舊將軍希元的女兒,劉佳氏得知慈禧要給載灃指婚,就匆匆進宮覲見慈禧說明情況,並苦苦哀求,說兒媳婦已向她磕過頭,又沒有犯任何過錯,如果平白無故地退婚叫人家女孩子怎麽活?可是慈禧太後和幼蘭的主意已定,任憑劉佳氏苦苦哀求也無濟於事,最後慈禧還送給她一句話:「天底下怎麽有這麽不知好歹的人!」,劉佳氏為此氣得犯了精神失常癥。載灃的未婚妻也羞憤自盡了。

忠厚善良的載灃很難過,他雖然沒有見過自己的未婚妻,對於那女孩的死他很痛心,久久不能釋懷,忍不住在日記中寫著:「伉儷虛名,夫妻休想。未睹卿容,遽爾永別焉。」

對於慈禧的指婚他只能接受,別無他法。

1902年9月30日, 18歲的幼蘭在慈禧太後的安排下,風風光光嫁進了什剎海畔的醇親王府。

瓜爾佳氏野心大、掌控欲極強,她一嫁入醇親王家就掌握醇親王府的大權,讓仆從稱自己為 「老爺子」 ,醇親王府猶如她的小王國,她就如高高在上的慈禧般發號施令,她要求府內上下都毫無條件地服從她的命令。

幼蘭婚後生下2男2女:長子溥儀、次子溥傑、長女韞媖、次女韞和,三女韞穎,她更加強勢了。

光緒三十四年 ,光緒帝的人生到了終點站,慈禧太後下旨將載灃長子、3歲的溥儀接進宮準備繼位。

溥儀的奶奶劉佳氏心疼的要命,她知道自己的孫子走進深宮大院跟著那個老「妖婦」意味著什麽,她抱著自己親手撫育長大的溥儀,哭得昏死了過去。生性誠厚懦弱的載灃急得轉圈圈也沒好辦法,整個王府沈浸在愁苦悲涼中。

只有瓜爾佳氏心中是充滿喜悅的,她認為兒子能當上皇帝,丈夫就會出人頭地,自己說不定哪天就有機會成為太後了,她積極迎合慈禧讓兒子進宮。

不久,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相繼去世, 3歲的溥儀繼承皇位,年號宣統,載灃成為「皇父」攝政王,幼蘭覺得自己馬上就要起飛了。

作為皇帝的生母,幼蘭不僅在醇親王府內成為獨一掌權人,就連載灃在朝堂上的政治決策她也要幹涉。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兒子和丈夫的地位,謀求私利。

幼蘭利欲熏心,據說她交通內外,賣官鬻爵,這方面和奕劻有一拼。奕劻也是個貪財心很大的人,幼蘭的老爹病死後,奕劻任領班軍機大臣,一手抓財政,一手抓練兵,集內外大權於一身,與其子載振、大臣那桐賣官鬻爵,被當時的人們譏為「慶那公司」。

盛宣懷在私人信箋中就說過:

攝政王看著精明,實際上大權卻操在兩個弟弟手中,而嫡福是權力的總機關。

宣統三年(1911年)載灃納鄧佳氏為妾。鄧佳氏的父親沒有什麽官位,他只是個普通的滿族老百姓,鄧佳氏生於1897年,比幼蘭年輕13歲,她16歲進入王府。從她在王府的遭遇中也可見幼蘭個性的強勢。

鄧佳氏雖然年輕漂亮,但是在王府過的非常憋屈,整日戰戰兢兢的。幼蘭所生的孩子從來不向她請安,更不稱呼她什麽。

鄧佳氏的母親和哥哥來王府探望,也只能從小門進去,直接去鄧佳氏的住處,不能在王府隨便走動,更不能受到賓客的禮遇,他們見了王府的阿哥和格格們還要向奴才一樣畢恭畢敬地請安。盡管鄧佳氏在王府誕下兩個兒子,地位也沒有多少提升,後來幼蘭死後,已經退位的溥儀冊封她為載灃的側福晉,賞賜一套鳳冠霞帔,她才有了正式名分。

二、看不清大趨勢,不知進退

辛亥革命爆發後,手握兵權的袁世凱重新掌權,出任內閣總理大臣,他逼迫隆裕太後罷免了載灃。

載灃卸去身上的擔子,沒有絲毫悲傷,反而松了一口氣。回到王府後,他對幼蘭說:「從今以後我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幼蘭一聽,立時火冒三丈對丈夫破口大罵,嫌他不中用,沒誌氣。罵過之後,余怒未消,跑進房裏,失聲痛哭起來……

「退休」後的載灃回歸平淡的生活,他讀書寫字,寫日記,研究天文地理,陪孩子們玩耍聊天。

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後臨朝稱制,以太後的名義頒布了【退位詔書】,6歲的溥儀退位,結束了大清帝國268年的統治。

可幼蘭不甘心,一直認為自己兒子還有重登大寶的一天,自己丈夫載灃突然有一天會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臣。可是載灃連一點為此奮鬥的表現都沒有,他說:「有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將大部份時間都用於讀書,他閉門謝客,常常一個人紮在書房裏,對外界的事不管不問。

大清帝國沒有了,不過由於優待條件,載灃每年都可以拿到5萬兩白銀,可是幼蘭掌握財政大權,她不放棄復辟,力求光復祖業,不惜將王府的銀子大把大把地用於「光復大業」上,她和宮中的端康太妃(光緒帝的妃子瑾妃)結為同盟,不管是誰,只要能復辟,她就會拿金銀珠寶去支持。

自己老爹的舊部、遺老遺少、奉系軍閥,甚至宮中的太監都是她們要拉攏的物件,5萬兩白銀很快花完,沒有銀子周轉,幼蘭就會偷偷地拿自己的首飾去變賣,不過,很多銀子都被人中飽私囊。

而載灃知道歷史不會倒退,復辟大清就是個笑話!

當載灃與母親劉佳氏看著被幼蘭揮霍的大疊帳單,氣不打一處來。為了王府的未來,載灃也曾和幼蘭和氣溝透過,可她根本不聽,惹得性情一向溫和的載灃大發脾氣,可幼蘭根本不在乎。

1917年6月,張勛率5000辮子軍進京,復辟大清王朝,幼蘭將這「天大的喜事」告訴了載灃。沒想到載灃送她倆字:「胡鬧!」

果然,復辟才12天就宣告結束,可幼蘭仍然對此心存幻想。

三、鉆牛角尖

幼蘭嫁給載灃本身就是一場政治交易,二人雖然是夫妻,但追求目標不同,對很多事的,很多人的看法不一樣,觀點不同。在教育孩子上載灃希望孩子們能平安健康的長大。而幼蘭則希望孩子們光復祖業。

她有著非常強烈的政治渴望,如同慈禧。孩子們長大了些,幼蘭就對孩子們強行進行灌輸教育,要求子女牢牢地記住:自己是愛新覺羅的子孫,要時刻想著光復祖業!為了給兒女們樹立榜樣的力量,她自己則成為恢復流裏的急先鋒,她繼續從王府中拿出大量的財物,去拉攏清朝的遺老遺少,結交權貴,一次次失敗,仍不罷手,面對無力回天的清朝,仍舊心存幻想。

「拿出不少的財寶金銀,打算買通奉天系的一些要人,利用他們來做顛覆民國、再次復辟的迷夢。當然,這些錢財不是入到太監的腰包中,就是落到袁德亮的手裏,可是我母親卻不可一世地非常得意,聽說有一次我弟弟看到她那鬼鬼祟祟的情形,曾問她和太監在商量什麽事。她說:「現在你還小呢,將來長大了,就能明白我在做著什麽了!」【我的前半生】

載灃認為大勢已去,復辟是不可能復辟成功的,折騰也是白折騰。幼蘭看著載灃這個窩囊勁兒就生氣。

當她聽到袁世凱當皇帝的訊息,更是又氣又惱話絕望,就想一死了之。她將自己關在屋裏,準備自盡,被下人發現救下。然後,繼續折騰。

她將光復大清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載灃一共有四個兒子和七個女兒,幼蘭生了五個:長子溥儀、次子溥傑、長女韞媖、次女韞龢、三女韞穎。鄧佳氏生了六個:四女韞嫻、三子溥倛、五女韞馨、四子溥任、六女韞娛、七女韞歡。除了長女韞媖成年後死去,三子溥倛早夭,其余都健康活了下來。

幼蘭經常勸導孩子們說:「好好做人,要好好的讀書,好好的輔佐你們的哥哥,不要像你們的阿瑪那樣沒有誌氣」。

而載灃對孩子們沒有過多的要求,只要平安活著就好。他發展自己的愛好,學習自然科學,研究數學和天文學,還購置相關書籍研讀,並把書上所學的帶入日常,他教子女們學習初等數學知識和天文知識。夏夜乘涼時,載灃給孩子們指認天上的星座,講有意思的故事。還領著孩子們觀看日食,教給孩子們把玻璃片放在蠟燭上熏黑,透過這個玻璃片去觀察日食,有奶爸的陪伴,孩子們都很幸福,可幼蘭偏偏加給孩子們好不現實的壓力。

就在幼蘭臨終前仍不忘復辟,她還給二兒子溥傑一封遺書:

「傑兒,等你長大了,千萬不要像你阿瑪那樣沒有誌氣,要好好地念書,好好地幫助你哥哥,這才不負我生你一場……」

幼蘭到死都沒想明白,這封遺書毀了溥傑的大半生。

四、幼蘭吸食鴉片,終結於鴉片

復辟的失敗,加上載灃的冷淡態度,幼蘭陷入郁悶中。她開始走向人生的墮落,竟然抽起了鴉片!她始終不相信大清帝國已經消亡,日日沈浸在自己的美夢中。

她寄希望在溥儀身上,也寄希望在端康太妃的身上,認為只要他們和自己同心合意,就有希望光復大清。

可是那時的溥儀卻一直想著逃出紫禁城,不願意再當那個讓他感到憋屈的皇帝。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對溥儀影響很大,有一段時間溥儀老想著出國留學,並且他已經做好和溥傑、莊士敦逃出紫禁城的準備,正要出逃時,被載灃知道,連夜阻止,才未逃成。幼蘭覺得兒子不想當這個皇帝,自己再努力有什麽用?

自從隆裕死後,同治的三個妃子瑜妃、珣妃、瑨妃和光緒的妃子瑾妃(端康太妃),共同負責養育溥儀。端康太妃一溥儀的「皇額娘」自居,她開始端起了慈禧的架子,在宮內耀武揚威起來,還不把幼蘭放在眼裏。

直到一件事情的發生讓幼蘭徹底絕望。

就在溥儀處於青春年少的時候,大約十四五歲,他像現在的小青年一樣開始追求時髦,註重自己的穿著打扮。被端康太妃發現了,就挨了訓,身邊的太監也被打。她自以為自己就是當年的慈禧,動不動就按照慈禧控制光緒的那一套來對溥儀。她讓自己宮裏的六七個太監,來溥儀身邊以照顧溥儀的名義監視溥儀,讓溥儀感到很不自在。時間一長,溥儀受不了了,就開始反抗。

端康太妃的做法也引起一些王公大臣和溥儀老師的反感和不滿,特別是溥儀最尊崇的老師陳寶琛支持溥儀。

有一天,端康太妃將太醫院裏的一個叫 範一梅 的大夫給開除了。溥儀知道了就有些煩躁,陳寶琛也氣憤地對溥儀說:「身為太妃,專擅未免過甚。」總管太監張謙和也說:「萬歲爺這不又成了光緒了嗎?再說太醫院的事,也要萬歲爺說了算哪!連奴才也看不過去。」

溥儀一聽也來了氣,想起端康太妃對自己的重重限制,她不過是「庶」的,隆裕太後在世的時候,他和隆裕坐在一起吃飯,端康太妃作為「庶」妃也只能站著吃飯,在溥儀心裏,她不過是一個妾的身份,根本不配做自己的母親。

於是溥儀就和陳寶琛商量,去當面質問端康太妃,陳寶琛很支持溥儀,張謙和也給溥儀鼓勁讓他去。

面對端康太妃,溥儀直接質問她為何要開除範一梅,讓端康太妃很沒面子,她怒氣沖沖訓斥溥儀,溥儀一點也不怕她,還和她吵了起來,張口說出憋在心裏很久的話,說她不配稱他的母親。溥儀暢快淋漓地發泄完就回去了,留下惱羞成怒的端康太妃在那氣得顫抖。

為了挽回面子,端康太妃就令人將溥儀的祖母劉佳氏和他的生母幼蘭叫到宮裏來,見到她們一陣劈裏啪啦,說了很多難聽得話,將怒火都發泄到她們身上,還讓她們在殿外跪了整整一個上午,幼蘭和溥儀的祖母也只能委屈求全,低聲下氣地道歉,可端康太妃還不算完,就又把溥儀的父親載灃和各王公大臣還有溥儀的老師也都叫進宮,將溥儀對她時如何的無理又說了一邊,還讓幼蘭和溥儀的祖母去說服溥儀,讓溥儀跪下給她道歉,才算翻篇。

從來沒有向任何人低過頭,更沒有被人訓斥過的幼蘭 ,一天之中全都經受了,而且是在大庭廣眾之下,這對她來說是奇恥大辱,她受不了這樣的打擊,也受不了自己滿心希望的兩個人針鋒相對,加上幼蘭多年來為復辟掏出那麽多的銀兩珍寶,很多都被人騙去了,就覺得很憋屈,她心裏很難過,很絕望,想不開就在臥室中吞鴉片自殺了,從此載灃得以解脫,鄧佳氏在王府挺直了腰桿,醇親王府的錢財得保。

總結:

幼蘭這個要強的女人,在復辟上屢次受阻,不知回頭。她執拗頑固,不能順應歷史的發展,她終究逃不過命運的安排,無論她怎樣努力也復辟不了已經腐朽的大清,端康太妃的訓斥和刁難,是壓毀她生命的最後一根稻草,那樣的羞辱摧毀了她的高貴形象,摧毀了她最後的心裏防線,使她在極度脆弱的情況下走向不歸路。她死得不光彩,死因被隱瞞,僅「緊痰絕」三字就概括了她的結局,只有她的孩子在為她的死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