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7月,蔣介石身染重病。
蔣介石的這次重病,心病無疑是最嚴重的病竈。因為正是在6月9日,他親自策劃了震撼中外的「花園口決堤事件」。
災難發生後,國民黨高層透露,蔣委員長有一天站在黃泛區前,目睹了洶湧的洪水,嚇得魂不附體。回到家後,他因受驚過度而病倒了。
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呢?
15萬大軍未能消滅日軍2萬,這是蔣介石的一個重大失誤。
1938年4月,台兒莊大捷之後,蔣介石為了爭取更多戰功,急於進攻。他在徐州地區集結了二十萬軍隊,迫切地希望再贏得一到兩場勝利,以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
然而,由於謀劃不周,他的軍事部署很快被日軍偵察到。日軍迅速調動了30萬大軍,準備趁勢在徐州消滅這20萬中央軍。
經過幾次交鋒,雙方都察覺了對方的意圖,迫使蔣介石不得不臨時調整作戰計劃。
5月18日,蔣介石命令中央軍在日軍完成包圍之前撤離徐州。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日軍一支兩萬人的部隊早已悄然渡過黃河,繞道至後方,企圖截擊原本準備支援徐州的第一戰區中央軍。
這支日軍部隊隸屬於第14師團,其指揮官正是日後臭名昭著的土肥原賢二。
當時,日軍的主要力量集中在徐州以東或北方,而在徐州以南或西側,並沒有大規模的軍隊駐守。
隴海線內側,黃河以南,一直是中央軍穩固的大後方勢力範圍,按理說,日軍不應出現在此地。
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土肥原賢二竟然如此膽大妄為。
為了配合日軍14個師團包圍徐州的中央軍,他提前渡過黃河,在隴海線的內側設下了埋伏。
結果,出乎意料的是徐州的戰役並未按計劃展開,反而程潛的中央軍意外地發現了一筆意外的戰利品——整整一個日軍師團,超過兩萬人,竟然送到了他們眼前。
中央軍與日軍之間的豫東戰役即將爆發。
為了全殲這支囂張的日軍,蔣介石親自飛赴第一戰區指揮作戰,緊急調動附近的中央軍共計12萬人,對土肥原賢二的2萬部隊形成了合圍之勢。
12萬對2萬,即使中央軍在軍事素養和武器裝備上與日軍存在差距,也如程潛所言——「吃也能把它吃掉!」
然而,當戰事爆發時,中央軍的作戰決心卻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
5月23日,土肥原賢二決定將蘭封作為突圍地點,對駐守在此的桂永清所率領的第27軍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不到一天時間,蔣介石的得意門生所指揮的一個軍隊就遭遇了慘敗,倉皇潰退。這使得土肥原賢二成功突破了程潛精心布置的包圍網。
老蔣得知桂永清遺失了陣地,氣憤地怒罵了一聲「娘希匹」。
與此同時,他命令程潛迅速填補空缺,並下達了嚴厲的指示:「一定要讓土肥原賢二有來無回!」否則,這將成為整個抗戰史上的一大笑話。
就在程潛以為自己重新修築的合圍壁壘已經牢不可破,剿滅敵人只是時間問題時,守衛商丘的黃傑卻帶著部下變成了逃兵。
因此,日軍第14師團迅速從商丘蜂擁而出,成功突破包圍圈。等到程潛再度調兵遣將時,已經為時過晚。
此刻,要在時間和空間上對土肥原賢二進行合圍,已經失去了優勢。
由於徐州地區的大批日軍發覺無法與中央軍在徐州展開決戰,此時他們已氣勢洶洶地向豫東進攻。
迫於無奈,中央軍只能迅速撤離豫東地區,重新調整軍事部署,以準備應對日軍的大規模進攻。
中央軍撤退後,土肥原賢二再次占領蘭封,並且意圖覬覦開封。
此刻,國民黨眾多高層中悄然形成了一項極為危險的「緊急備案」。
蔣介石「以水代兵」,導致了抗戰的慘痛災難
在中國的軍事歷史中,共有近20次利用水代替兵力的戰例,且大多發生在河南地區。
由於此地坐擁黃河的天險,而黃河以南則是一片開闊平坦的土地。
一旦黃河口被掘開,任誰都只能望著那一望無際的黃泛區,心生畏懼。
顯而易見,這種「以水代兵」的策略雖然成效顯著,但它引發的負面後果同樣讓人難以承受。
由於其引發的淹水災害,黃泛區數百萬人將會家園盡毀,數千萬畝農田也將顆粒無收。
黃河水一旦到來,必將淹沒無數無辜的百姓,隨之而來的是房屋和農田的湮滅,最終導致連年大面積的糧食歉收,餓殍遍野的慘狀。
自從土肥原賢二重新占領蘭封後,開封與其僅相隔數十裏。
一旦開封失守,鄭州也將不可避免地淪陷,屆時中央軍在中原地區的軍事布防將如同蟻穴般崩潰。
因此,針對鄭州防禦,國民黨內部早已制定了一個緊急備案,即「以水代兵」。
1935年時,蔣介石的德國顧問法肯豪森曾建議:「如果最終戰線退守到黃河,中央軍可以透過有計劃地制造洪水來加強對日軍的防禦。」
盡管當時的戰局尚未達到這個地步,這個提案卻始終在蔣介石的積極考量之中。
因此,當土肥原賢二成功突破程潛的包圍圈時,國民黨的許多高層立即想起了這一議案。
陳果夫、陳誠、姚琮和王若卿等人相繼向蔣介石提出建議,提議在河南黃河段實施「以水代兵」的緊急計劃。
以下是王若卿給蔣的電報內容
黑崗口的水位比開封高出30丈,兩側堤壩都被水包圍,一直被視為險要工程。
作為河南的政治中心,開封應當首先被摧毀,以防止其資源落入敵手。
王若卿主張在黑崗口開辟決堤口,陳果夫則認為應選擇武陟,而姚琮則建議在劉莊和朱口附近進行。
然而,國民黨內部一時間並未提出具體議案,對於蔣介石而言,他的態度是「看天吃飯、臨機而定」,並沒有明確的計劃。
1938年6月3日,土肥原賢二突然向開封展開猛烈攻擊。
蔣介石被嚇得立刻打電話給程潛,命令他立即執行「以水代兵」的緊急計劃,並嚴肅告誡程潛:「打破一切顧慮,堅決行動,務必全力以赴!」
換句話說,就是不管決堤之後數百萬百姓的生死,先挖開堤壩以阻擋敵人再說。
對於決堤口的位置,地方與中央軍隊一時無法決定,試探性地在趙口嘗試了幾天。期間,蔣介石不斷急切地下達催促令,嚴厲告誡扒堤的中央軍:「切勿心慈手軟!」
1938年6月9日淩晨,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炸,花園口被炸開了。
黃河之水霎時間奔湧而至,攜帶泥沙的洶湧河流瞬間沖破堤防,摧毀了整個堤口,形成了一個數百米寬的巨大豁口,且有不斷擴大的不可控趨勢。
滔滔黃河水瞬間淹沒了眼前的沃土與農田。
正值梅雨季節,連續幾場大雨使黃河水位急劇上升,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趙口先前淤塞的堤口再次被沖開,大量黃河水湧入,與來自花園口的洪水匯合,瞬間導致賈魯河水位急劇上升,洪水以崩塌之勢向外溢位。
由此,一場人為造成的巨大災難醞釀而成。
花園口決堤後,洶湧澎湃的洪水瞬間吞沒了中牟、尉氏、扶溝、西華、淮陽等地,繼而沿潁河、淮河,向東南方向肆虐蔓延。
聽說黃泛區的災害已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心中忐忑的蔣介石焦急地前往黃泛區沿岸進行視察。
凝視著黃河水激起的滔天巨浪和汪洋一片,他的面容時而陰沈,時而明朗,心中充滿了復雜的情感。
黃河上出現「走蛟」的傳說,蔣介石真的是目擊者嗎?還是這一切都是杜撰的謠言?
蔣介石離開黃泛區後,便罹患了一場重病。關於這次疾病的起因,蔣家對外一直秘而不宣。
有人認為蔣介石在黃泛區受到了驚嚇,目睹了黃河水中出現的蛟龍,結果因此遭受了果報,進而生病。
此外,據傳宋美齡在日記中也提到了當天蔣介石在黃泛區目睹「龐然大物」的事件。然而,這份日記的具體出處至今未見官方資料和權威記載。
在筆者看來,走蛟一事歷來虛無縹緲,難有定論。蔣介石之所以大病,具體緣由恐怕只有他本人和蔣氏家族清楚。然而,大致的病因早已廣為人知,並不是什麽公開的秘密。
接下來,我們將從花園口決堤所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中尋找蔣的病因:
花園口決堤所造成的黃泛區,東西延展超過400公裏,淹沒了三省44個縣,近30萬平方公裏的肥沃土地與農田。
同時,肆虐的洪水導致89萬人溺亡,受災人數達1200萬,約390萬人失去家園,成為流離失所的災民。
更加令人恐懼的是,黃泛區直接淹沒了三省多達1200萬畝的農田,幾千萬人淪為饑腸轆轆的災民,300萬人在異鄉餓死,甚至無處安葬。
顯而易見,洪災蔓延如此之廣,持續如此之久,造成了如此嚴重的後果,這是蔣介石當初下令「花園口決堤」時未曾預料到的,也是他無法承受的。
我認為,蔣介石之所以生了一場大病,至少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根據多方史料記載,蔣介石當時已經身患疾病,只是需要外界刺激才能發展成嚴重的病癥。
二、15萬中央軍圍剿2萬土肥原賢二部隊,雖然最終失敗,這對蔣造成了極大的刺激。不甘、屈辱和憤怒使得蔣內心火燒火燎、精神抑郁。
「三、‘花園口決堤’的嚴重後果遠遠超出了蔣的預期,並且是他無法承受的。」
換句話說,無論是圍剿土肥原賢二的失敗,還是「花園口決堤」事件,這些都成了促使蔣介石病癥徹底爆發的導火索。
從韓啟桐和南鐘萬1948年釋出的【黃泛區的損害與善後救濟】數據來看,「花園口決堤」堪稱天怒人怨之事。
一旦這一罪行被完全證實,蔣介石將不可避免地被全世界視為人民公敵和民族罪人。顯然,這是他無法承受的後果。因此,在大禍發生後,他需要巧妙脫身,找人替他承擔責任。
果然,在「花園口決堤」事件發生後不久,蔣介石便指示手下對外宣布,稱這一慘劇是由於日軍炸毀大堤所導致的。
對於國民黨的拋鍋行為,日軍迅速發表聲明,指責這是蔣介石處心積慮的陰謀嫁禍。
之後,關於是誰開啟了「花園口」的爭論雙方互相指責,爭執不休。
在全民抗戰的背景下,人們更傾向於認為這一慘禍是日軍造成的,因為這種解釋不僅合情合理,也符合日軍的形象定位。
無論如何,將責任推給日軍這一點,蔣介石把握得非常精準。
然而,「花園口決堤」無疑成為了整個抗戰期間最慘痛的災難,其帶來的禍害一直延續到抗戰結束,經過歲月的沈澱,真相終將無法掩蓋。
因此,蔣介石很可能精心編織了另一個美麗的謊言,以便在未來事發時為自己尋找退路。他虛構的這個謊言便是所謂的「花園口黃河走蛟」事件。
元代古籍【韻會】曾記載:「蛟,龍屬,無角曰蛟。」這是我們祖先描述的一種神話生物。
它雖具龍形,卻無龍角,尤愛在潮漲時掀起波濤,翻江倒海,釀成淹水災害,使沿岸居民生活困苦。
眾所周知,在建國之前,人們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很容易受到怪力亂神的影響,對一些封建迷信表現出極大的癡迷。
當年,黃河沿岸的百姓中,一直流傳著關於「走蛟」的傳說。每當黃河發生水災,人們便會高呼「走蛟啦!」並舉行各種祭祀儀式以應對災難。
顯而易見,蔣介石借助於「花園口決堤」走蛟這一謊言,正好可以掩蓋他造成的災難,並暫時保住他在國民心中的形象。
即使將來有人拿出證據,堅定地宣稱這是蔣編造的謊言,那些迷信於封建思想的人們大多也會視而不見。
在蔣介石精心編織的謊言中,這樣的故事應運而生:某日,蔣委員長在黃泛區慰問災民時,突然發現河水中翻騰的蛟龍。不幸的是,他觸犯了蛟龍的威嚴,結果遭受了惡報,回去後大病一場。
特別引人註意的是,蔣介石這場病來得非常蹊蹺,而且病勢如山倒,加之他的夫人宋美齡和國民黨高層含糊其辭的言論,以及有關「走蛟」事件的半真半假的證實,使得人們幾乎無法不相信「花園口決堤」是「走蛟」引發的災難。
後來的種種事實表明,由於蔣的謊言被粉飾得十分圓潤,直到他去世,這一事件的幕後黑手始終未受到人們的譴責與攻擊。
1975年5月之後,國民黨高層才逐漸對外承認,花園口決堤事件確實是蔣介石一手策劃的。只是此時,蔣介石已經長眠地下。
由於歲月流逝,許多親歷者已不在人世,時間也撫平了人們的仇恨。國民黨早已退守台灣,如今幾乎無人有能力再去追討已故的蔣介石。
因此,從「走蛟」事件,到蔣介石的重病,再到宋美齡日記中有關此事的廣泛傳播但無確切出處來看,整個過程不過是蔣介石精心編造的虛假謊言。
蔣運用了這一手段,既掩蓋了真實情況,又避免留下編造謊言的證據,可謂機關算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