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黃埔一期大名鼎鼎,敵我雙方的兩個名將,誰更能打?

2023-12-24歷史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記得「關註」我!謝謝支持!

20世紀20年代,中國正處在變動的時代節點。 自清末以來,長期戰爭的失控,使國家深陷亂世。北洋政府培養的新軍,更多停留在形式上,實際戰鬥力極低。國內各地軍閥割據一方,國力日趨衰微。

在這背景下,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於1924年在廣州建立政權。他深知要統一國家,重建軍隊是首要任務。但國內積弊難改,孫中山意識到, 必須借鑒外國先進理論和方法來重塑軍隊。

當時,西方國家的職業化軍隊已經成熟運作多年。 蘇聯作為空軍強國,其紅軍傳統也頗具影響力。 加之許多民國早期革命誌士留學國外或曾留蘇聯,都對國內提升軍隊素質有新見解。

黃埔軍校的成立, 體現了孫中山「軍政一體,以武定國」的改軍新思想,同時也反映出當時國共兩黨暫時合作的政治需要。廖仲愷出任黃埔董事長一職,更使得學校得到廣東省政府的大力支持。

「以武討之,以文化之」成為黃埔培養學員的基本原則。 首批招收470名學員,開始實行蘇式訓練模式。課程設定包括步兵、炮兵、工兵等專業,教材采用俄文書籍。每日6小時軍事技能和體能訓練,強調紀律性和政治教育。

黃埔軍校創辦之初,內外環境極為復雜。其成立動機既出於國家統一需求,也涉及黨派賽局。 但它開創了中國現代軍校制度,為後世留下寶貴典範。 黃埔生將運用這股新力量,在革命形勢中扮演何種角色,或許還不完全明了。但這所軍校誕生於歷史交匯點,勢必會給中華民族的未來起很大影響。

一、一期學員

黃埔軍校成立後的第一期學員,為日後其成就築下堅實基礎。 首批470名學員中,包括王耀武、徐向前在內的多位未來名將, 都因此開啟軍教生涯。他們經過蘇聯顧問嚴格指導的1年學習,以健康體魄和優秀軍事素養備受贊賞。

在這一期學員中,個中佼佼者有蔣介石、廖磊、朱德等。 尤其是隨後擔任校長的蔣介石,在組織能力和領導魄力方面亮眼表現,深得孫中山賞識。從1925年黃埔第一期畢業後,這些學員很快便成為國民革命軍的中流砥柱。

北伐戰爭打響,以黃埔一期為主體的國民革命軍東征西討。在蔣介石等將領指揮下,緊密配合政治攻勢。 其戰鬥力和素質淩駕於舊軍,連戰連捷。 短短一年時間,國民革命軍就先後攻克廣東、福建、江西等省份。

尤其是在北伐中興期間,黃埔一期學員所部表現最為出色。 張發奎在湖南戰場,以兩萬人打敗十二萬敵軍;陳銘樞在鎮壓廣東戰爭中,以五百人擊敗五千敵人;周恩來在汀州戰鬥中,以連級兵力突破敵人重圍。這些戰例充分證明,黃埔新式軍隊的戰鬥力確實強大許多。

在國共內戰中,參加共產黨方面作戰的也有不少黃埔畢業生。 例如林彪、賀龍等人,都曾在黃埔學習期間結識毛主席,並投身革命。 他們在後來組建的紅軍和人民解放軍中,發揮重要作用。從這些作戰表現來看,黃埔軍校確實奠定了畢業生紮實的軍事基礎。

無論是北伐戰爭時期的國民革命軍,還是日後的解放戰爭中的人民解放軍, 黃埔出身的優秀人馬在各個戰場上表現出色, 不僅戰術沈穩、戰略觀念敏銳,且政治意識堅定,成為各自隊伍的中流砥柱。黃埔培養的人才為國家革命事業作出重要貢獻。

二、黃埔軍校的影響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黃埔軍校的影響也產生一定程度的變化。國民政府北伐成功建立中央政權後,軍隊日漸官僚化、腐敗。 部份黃埔畢業生難逃這一趨勢影響,失去早期的活力和進取心, 只顧自家兵權不思國家進取。

更為嚴重的是,蔣介石一人獨大後,以清黨和鎮壓法西斯主義等政治運動,逐步打壓其他黨派, 黃埔原有的「革命共和」精神也日趨淡化。 國軍內部份歧和絕對忠誠集團的產生,削弱了總體戰鬥力。

1937年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面臨嚴峻考驗。盡管黃埔名將如陳誠、胡宗南等出任重要職位,但國軍在各場役仍多次失利,給日軍以可乘之機。 這與軍隊素質下降和物質配備落後有直接關系。

國共內戰中,以中共領導的解放軍戰鬥力日益增強,完全超越了國軍。 許多原黃埔將領被迫投身敵對陣營,成為分裂因素之一。 至1949年,以共軍勝利結束內戰。

總體來說,盡管黃埔軍校在初始階段培養出一批傑出人才,為國家革命事業做出突出貢獻。 但隨著歷史變遷,它未能適應新形勢下軍隊的需要,影響力日漸式微。 國軍腐敗和政治問題,也成為其無法扭轉頹勢的重要原因。

對於後人而言,黃埔精神仍值得借鑒。 但我們不宜過於妄自菲薄,也不要過於憑借舊有成就引以為傲。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特點,重要的是如何跟上歷史發展節奏,貫徹「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指導思想。

三、黃埔精神

綜觀黃埔軍校的興衰變化,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一個國家或組織想長期保持影響力, 必須加強自我革新,這是非常重要的。 縱觀黃埔近百年來的發展歷程,可以總結以下幾點啟示。

首先,黃埔軍校之所以在建校伊始引起廣泛關註, 源於它與時俱進地采納國外先進理論和體系, 孫中山「以武討之,以文化之」的育人理念,對當時提升國軍實戰能力影響深遠。但隨著環境變化,它未能及時調整理念與制度,成為其影響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其次,任何機構都難免會受到政治環境的影響。 黃埔由於蔣介石一人獨大而失去了初期的開放精神, 加之後來腐敗問題日益嚴重,難以為國家提供出色士兞。這再次說明制度設計離不開公平正義的政治土壤。

第三, 時代變遷,新舊體系交替,也將決定一個機構的興衰命運。 解放軍科學指揮與嚴格訓練制度的優勢,取代了國民革命軍逐步官僚化的弊端,這成為政權交替的重要內因之一。

最後,歷史不斷前進,我們不宜過分自誇或自卑。 重要的是恰當評價一段歷史,吸取其中深意 。黃埔雖終因種種原因無法保持最初影響,但它為中華民族近現代史創造了一個重要裏程碑。我們應以更加寬廣的眼光,縁免歷史和今天的差異,深挖其中價值。

結語

總之,任何機構都難免會隨歷史發展面臨更替。但只有恰當學習歷史經驗教訓,健康面對自身不足, 不斷革新思想和制度,才可能在新的歷史階段繁榮發展, 繼續為人類文明事業貢獻力量。這也是黃埔軍校精神應讓我們永垂不朽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