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王震來上海找陳毅辦事,展現「胡子」本色:老總,你這有點小氣了

2023-12-24歷史

「胡子」與「開國將軍」似乎怎樣都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詞語。然而,在數百顆共和國璀璨將星中,有一位上將卻將這兩個不相關的詞語串聯在一起,而他就是王震。

有一件事,似乎從側面佐證王震的「胡子秉性」,這件事情還與陳毅元帥有關聯……

1949年,解放戰爭已經進入尾聲階段,華中、華東、西南等地國民黨軍已如喪家之犬,惶惶不可終日,時任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司令員王震率領大部隊進入新疆。

進疆前,王震前往河北西柏坡參加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會議召開期間,毛主席單獨召見他說 :「王胡子,這場仗打不了多久,現在你的重點就是把新疆的經濟發展和生產建設推回正軌上。」

毛主席包括鄧小平、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之所以會稱王震為王胡子,那是因為王震天生毛發濃密,戰爭年代幾乎每日都要勤刮胡子。

解放戰爭爆發後,王震率領的部隊遇上國民黨軍的重重包圍。

他為了盡早把部隊帶回革命根據地,保存有生力量,遂蓄須明誌。當部隊成功突圍來到陜北延安,毛主席看見王震的胡子已經有一尺多長,於是親密地稱呼他為王胡子。

戰爭年代的王震屢立奇功,於解放戰爭末期率領第一兵團進入新疆。進入新疆後,他時刻貫徹黨中央與毛主席的教誨,第一步先肅清當地匪患,其次大力發展經濟和生產建設。

當時的新疆真可謂「滿目瘡痍」,此地擁有復雜的宗教和歷史遺留問題,加上飽受列強的欺辱,國民黨反動派更是對此地進行了化墮落的統治。

導致全國解放初期新疆沒有一寸鐵路,當地不能生產鐵和鋼,農牧民制造農具還要花兩塊大洋,從邊境和蘇聯人交換。

此情此景令王震為之動容,他決定發展經濟和生產建設的第一步就是要建設鋼鐵廠,結束新疆無法自產自足鐵和鋼的歷史。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想要結束新疆缺鐵少鋼的問題,首先需得到國家的全力支持,其次還得邀請一些相關專業人才,來到條件艱苦的邊疆地區工作。

為此,王震馬不停蹄來到國家重工業部鋼鐵工業管理局尋求幫助。

他得知工業管理局有一位兼職顧問名叫余銘鈺,此人是浙江鎮海人,畢業於北京大學采礦冶金系,後前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大學研究生院深造。

1919年回國後,余銘鈺先是投身教育,隨後在上海開辦鋼鐵廠。

1943年,升為重慶國民政府經濟顧問的余銘鈺前往新疆,協助創辦鋼鐵工業,並撰寫相關文章。後因政局動蕩,在新疆建設鋼鐵廠的想法夭折。

抗戰勝利後,余銘鈺回到上海。1946年底,上海正式成立官商合辦的上海鋼鐵股份有限公司,余銘鈺擔任總經理。

得知余銘鈺的詳細履歷後,王震大喜過望,他認為余銘鈺就是自己苦苦尋找的「寶貝」。只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王震想要得到余銘鈺,還得經過時任上海市長陳毅的同意。

為何王震要與余銘鈺合作,必須得到陳毅元帥的同意?答案其實不復雜。

抗日戰爭勝利後,余銘鈺不僅擔任上海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還創辦了益華鋼鐵廠,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民族資本家。

余銘鈺的鋼鐵廠設於上海,那王震想把這位人才請到新疆,可不得經過時任上海市長陳毅的同意嗎?

據黨史和權威資料記載,王震得知有余銘鈺這位鋼鐵人才後大喜過望,立即趕赴上海去找陳毅做工作,請余銘鈺到新疆考察建設鋼鐵廠。

對於王震來說,新疆有了余銘鈺這位專家,今後必將能徹底解決新疆缺鋼少鐵的歷史問題。可對於陳毅而言,上海的經濟條件和輕重工業的家底雖然比新疆好上不少。

但當時全國剛剛解放不久,各行各業百廢待舉,他也希望余銘鈺繼續在上海工作。

當王胡子遇上性格暴躁的陳毅元帥,二者肯定會發生一些有趣的故事。

其實,二人過去雖然沒有共過事經歷,但王震對陳毅卻十分尊敬。延安時期,毛主席曾開玩笑地對王震說:「你是陳毅的崇拜者。」

一碼歸一碼,王震清楚陳老總肯定不願意輕易放棄余銘鈺這位寶貴的人才。果不其然,二人見面,王震向陳毅提起余銘鈺時,對方果然面露難色。

此時的王震展現出了「胡子」的本色,他故意說道 :「陳老總,你這有點小氣了,上海家大業大,不缺這麽點工業裝置和人才。反倒是新疆經濟恢復和生產建設一切都得從頭再來,如果您不同意余銘鈺去新疆開辦工廠,那麽我就走了,再想別的辦法。」

果然,王震的這招「以退為進」收到效果,陳毅豈是那種為一己之私而破壞黨中央大局的人?

在王震的努力下,1951年初,余銘鈺乘飛機來到烏魯木齊,進行開辦鋼鐵廠和相關工業的考察。

最終,余銘鈺決定將他在上海的工廠整體搬到新疆來,而且舉家西遷。他和兒子余寧揚共同為新疆的鋼鐵工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日常生活待遇上,王震還為余銘鈺申請國家一級專家待遇;把當時新疆進口的第一批蘇聯轎車分給他一輛。

一些人對此很有意見,王震此刻又展現出胡子本色 :「我分給余專家一輛是因為他能點石成金,如果你們哪一位也有這樣的本領,我也送你們轎車。」

益華鋼鐵廠整體搬到新疆後,更名為八一鋼鐵廠。1952年4月,八一鋼鐵廠一號高爐出鐵,王震親自到車間與工人們迎接在新疆出爐的第一桶鐵水。

1954年春,陳毅從上海回中央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一天上午,新任鐵道兵司令員王震去看望陳老總。

二人談及往事,王震向陳老總求字留念,陳毅揮筆寫下一句對聯——持其誌勿暴其氣,敏於事而慎於言。

這副對聯的上聯是一句成語,下聯則是出自【論語】。陳毅之所以有此而書,既有自勉自策之意,更是對摯友的一番肺腑之言。

1984年,小平同誌到寶鋼考察,聽說爐內溫度約有1670℃時,他笑著用手指著在旁的王震上將說:「他的溫度可能有3000℃。」

參考文獻:

[1]梅興無.王震的知識分子"朋友圈"[J].世紀風采,2018(06):22-25.

[2]中國煉鋼科技專家——余銘鈺[J].煉鋼,2005(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