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蔣介石日記揭秘:想起潔如前事,只覺痛恨不堪幾乎暈倒,是何事?

2023-12-24歷史

蔣介石日記揭秘:想起潔如前事,只覺痛恨不堪幾乎暈倒,是何事?

人們對歷史總是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關乎「愛恨情仇」的故事,總讓人琢磨真相。

蔣介石作為歷史人物,其日記成了後人深挖的寶藏。1925年6月28日的日記中,他寫下了一段令人矚目的文字:清晨6點,他忽然想起陳潔如的往事,心頭湧上一陣痛恨,幾乎讓他昏厥……

原因是他未能成功迎接前任夫人陳潔如,引發了他內心的強烈情感波動,他告誡自己不能再容忍到這種地步。

然而,蔣介石並沒有明確說出是什麽樣的事情讓他產生如此巨大的心理變化,看來是關乎他與陳潔如之間不願與他人分享的私人往事。

那麽,我們來追溯一下,陳潔如是誰?為何要在她的名字前面加上「前任夫人」?她和蔣介石之間發生了什麽?

第一章:纏結的愛情與婚姻陳潔如,生於1905年,乳名阿鳳,從小與父母居住在上海,家境雖不豪富卻無憂無慮。

她的父親是一位商人,以售賣手工藝品為生。母親則來自蘇州,對陳潔如的教育極為嚴格,早早地提醒她不可輕信男人。

12歲時,陳潔如被送入上海女子中學讀書,結識了一位名叫朱逸民的姐姐。朱逸民比她大5歲,對她照顧有加。

然而,命運的安排讓朱逸民不得不嫁給富商張靜江,成為他的繼室,一下子成了五個孩子的繼母。陳潔如為朱逸民的遭遇感到痛心,但卻無法改變她的命運,只能常常去張家探望朱逸民。

有一天,蔣介石正在陪同孫中山探訪張靜江,偶然遇到了陳潔如。當時13歲的陳潔如,清秀可人、謙和有禮,瞬間俘獲了蔣介石的心。

他在張家門口等候,攔住了陳潔如,詢問她的詳細住址。陳潔如心中不安,眨巴著眼睛,突然靈光一現,給了蔣介石一個虛假地址。

32歲的蔣介石在那個虛假的地址周圍徘徊了無數次,期待與心上人的相遇,卻屢屢失望。漸漸察覺到不對勁的蔣介石采用特殊手段,找到了陳潔如真正的住處,開始向她展開追求。

年幼的陳潔如在蔣介石強勢的「攻勢」下軟化了心,同意與他約會。然而,心懷不軌的蔣介石將她帶到一家旅店,陳潔如感覺不妙的時候果斷地破門而出,再也不肯搭理蔣介石。

蔣介石卻不願放棄,他想盡辦法再次約到了陳潔如。這一次,他老老實實向她坦白自己的身份,並承諾:「我將用我的真誠為你書寫一份永不違背的愛情誓言。」

陳潔如深感蔣介石展現的「決絕」和「瘋狂」令人畏懼,迫不及待地制止了他試圖掏刀的舉動,並迅速答應了他的求愛。這一突如其來的關系使陳潔如的父母感到極度不安,對女兒與蔣介石的交往持強烈反對態度。

1921年,陳潔如的父親因心臟病猝然去世,導致陳家財政狀況急轉直下。蔣介石趁機出現,巧妙地說服了張靜江夫婦站出來,代表他向陳母提親,最終成功與陳潔如訂下婚約。

隨後的一天,蔣介石和陳潔如在一家甜品店相會,他向她說:「阿鳳是你的乳名,不太適合別人稱呼。我為你選了一個新名字,叫潔如,寓意純潔無瑕。我覺得這個名字非常適合你,你喜歡嗎?」

陳潔如低頭思索片刻,隨即點頭應允。從此,這個由蔣介石親自起的名字將貫穿她的一生。

一般說來,陳潔如似乎是蔣介石畢生的摯愛。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如果她確實是蔣介石的「真愛」,那麽他為何會為陳潔如安排一場真假難辨的婚禮呢?

陳潔如在她的回憶錄中提到,1921年12月5日,她與蔣介石在上海共度婚禮,證婚人竟然是張靜江。

然而奇怪的是,蔣介石的日記中從未記載他與陳潔如的婚禮。事實上,在所謂的「結婚」當天,蔣介石並不在上海,而是在老家照顧生病的妾室姚冶誠。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1921年後,陳潔如確實以蔣介石夫人的身份示人。蔣介石和李宗仁的請帖上,清楚地寫著「妻陳潔如」。

在東征北伐期間,陳潔如和宋慶齡以「蔣夫人」和「孫夫人」的身份為軍士提供慰問。同時,蔣介石向自己的家人介紹了陳潔如,並委托她照顧蔣經國。

1924年,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校長期間,陳潔如一直未能有自己的孩子。於是,她從廣州醫院領養了一名華僑家庭不想要的女孩,蔣介石為她取名「陪陪」,全名叫「瑤光」。

盡管當時陳潔如獨享「蔣夫人」的榮光,卻並不知曉她的婚姻已經步入危機四伏的階段。

02,獨自思索:孑然一身的命運與舊情蔣介石與宋美齡的緣分始於1922年,他默默地追求宋美齡,卻對陳潔如隱瞞了許久。1926年,應宋靄齡之邀,蔣介石巧妙地安排了陳潔如與宋美齡的相遇,當時的陳潔如並不察覺眼前這位貴族小姐竟心懷「取而代之」的打算。

1927年8月,面對宋家強勢的蔣介石,他正式向陳潔如坦白,表示為了贏得西方支持,他將與宋美齡結婚。

得知真相的陳潔如當場驚愕得說不出話。蔣介石繼續勸說陳潔如,請求她暫時出國留學五年,並承諾:在這五年內,他必定會與陳潔如重新訂婚,若違背誓言,則允許南京政府徹底瓦解。如果他在20年內未能履行此誓言,將永遠流亡於中國之外,無法回到故土。

深知無法改變蔣介石的決定,陳潔如無奈選擇「相信」蔣介石,順從他的安排,獨自啟程前往美國。

後來的許多人以此為證,宣稱蔣介石與宋美齡的婚約實質上是一場政治聯姻,而他真正的愛情在於陳潔如。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蔣介石真的深愛陳潔如,他怎麽會在與陳潔如建立婚姻關系後轉而追求宋美齡呢?這表明那些花心老男人的「甜言蜜語」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陳潔如順從地登上輪船,途經日本時,當地報紙竟然刊登了「蔣夫人赴美」的報道。然而,幾天後,一則關於蔣介石家事的聲明透過無線廣播傳到陳潔如的耳中。

蔣介石說:「我已與原配毛氏解除婚約,至於其余兩位,則本就與我無婚約關系,現在也與我無關……」

原來,在蔣介石的心中,他們的婚約從未被看成真實的承諾。受到這個「真相」打擊的陳潔如幾度想要尋死,但都被旁人阻止。她抵達美國後,擺脫了纏擾她的記者,憑借杜月笙贈予的巨款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陳潔如用了5年的時間完成了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學位,學會了英語和園藝。1933年,依然是單身的陳潔如回到上海,繼續過著寧靜的生活。

抗日戰爭爆發後,陳潔如在顧祝同的安排下抵達重慶,住在蔣介石附近。傳言稱,當時蔣介石經常與陳潔如在松林坡私會,兩人的舊情再度復燃,甜蜜非凡。

不久後,宋美齡透過孔令偉得知了這一情況,趁著蔣介石外出的時機,私自前往陳潔如的住所。一見面,貴夫人怒火中燒地給了陳潔如一記耳光,開始哭訴自己的不幸。

陳潔如反駁:「當初明明是你插足我和他之間,你才是第三者……」

宋美齡神色大變,孔令偉立即拔出槍支,指著陳潔如說:「姨媽,何必與她廢話,我直接送她去見閻王吧。」

宋美齡趕緊制止孔令偉,嘆了口氣說:「她不能在重慶死。」

接著,孔令偉命令手下大肆破壞了陳潔如的住所,與宋美齡揚長而去。蔣介石回來後,與宋美齡大吵了一架,最終被花瓶砸破了腦袋。而陳潔如則重新選擇了寂靜,再也沒有出現在公眾面前。

抗戰勝利後,陳潔如告別蔣介石,獨自一人返回上海。

在20世紀60年代初,周總理懷著收復台灣的雄心找到了陳潔如,並邀請她移居香港,以促進與台灣的溝通。陳潔如毫不猶豫地接受了這一任務,並透過唐士煊將自己在香港的訊息傳達給台灣。

蔣經國得知情報後,立即秘密前往香港與陳潔如見面。在這次會面中,他避免談論國家大事,而是全力照顧陳潔如的生活。據傳言,根據陳潔如的遺產數量,有人猜測蔣介石可能曾秘密派人到香港資助陳潔如。

然而,盡管蔣介石可能對陳潔如難以忘懷,兩人之間再也沒有重新建立聯系的可能性。陳潔如似乎也未能忘懷與蔣介石之間的舊情,保持著單身狀態直至生命最後。

在1964年左右,一本回憶錄涉及到蔣介石和陳潔如的往事,這引起了軒然大波。一家美國紐約的出版社透露,陳潔如計劃發表一篇英文回憶錄,記錄她與蔣介石的過往。

台灣外交部得知此事後,立即通知駐美官員江易生采取措施阻止。然而,咨詢美國律師的江易生告訴台灣外交部,「美國有出版自由,即便打官司,贏的機率也不大」。

台灣外交部只能將這一情況報告給蔣經國。蔣經國隨即上報蔣介石,父子二人秘密展開調查,發現陳潔如在一年前就已經開始撰寫回憶錄,並在當年1月與美國商人希爾簽署了一份授權委托書,委托他在四個月內出版這份手稿。

然而,希爾遺失了初稿後消失無蹤。陳潔如感到無奈和不甘心,於是尋求唐德剛的幫助。唐德剛,一個不參與政治鬥爭的人,拒絕了她的請求。

最終,陳潔如與兩位廣東兄弟達成交易,委托他們代筆完成回憶錄。這兩兄弟曾是蔣介石的家庭教師,但又遭到他的遺棄,因此對蔣介石懷有深深的憎惡。借助陳潔如的口吻,他們虛構了許多負面內容,嚴重損害了蔣介石的聲譽,迫使原本打算置之不理的蔣介石無奈采納陳立夫等人的建議,派人到香港與陳潔如進行面對面的談話。

陳立夫所保存的歷史檔案顯示,蔣介石曾支付巨額金錢給陳潔如,以換取她的承諾「不再出版書籍」。

1971年正月,黃錦齡夫婦和管國華夫婦拜訪陳潔如家,但門鈴久久未得回應。他們急忙請周安琪前來,周安琪與陳瑤光有著交情,成功開啟門卻發現陳潔如橫臥在地,已經離世。

在周總理的支持下,陳瑤光前往香港處理母親的後事。然而,陳潔如的具體死因以及逝世的確切時間卻因為周黃等人不敢報警而成為永遠的謎團。

據傳言,陳潔如在臨終前寫了一封信給蔣介石,表明她多年來一直為蔣介石的聲譽默默承受屈辱,從未被他人利用。

四年後,蔣介石在台北病逝,應驗了昔日對陳潔如的承諾,至死未能回到故土。

原本,蔣陳二人的事情應該在這裏結束,然而陳潔如的回憶錄在她去世二十多年後重新見天日,引發了一系列爭議和爭端。

1992年,一本名為【傳紀文學】的台灣雜誌突然開始連載陳潔如的回憶錄。編輯聲稱,他一年前收到了這份手稿,寄信人未留下任何個人資訊,只知道信是從南洋寄出的。

同時,投稿者表示他已經影印了三份手稿,分別送交了英美某大學和南半球一所大學的圖書館,而原件則保留在他手中。

他原本不想發表這些內容,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擔心外國人可能會胡亂轉譯,於是決定再印一份寄到台灣。畢竟,這本回憶錄不僅涉及陳潔如的私人事務,還包含了蔣介石與民國名人、蘇聯顧問之間的往事,可以稱為「覆寫民國歷史的書」。

果然,回憶錄一經連載,立即引起了海內外學者和台灣政界的關註和熱議。有人堅信其中的內容全部屬實,是多年來隱藏的秘密;而有人則批評陳潔如在胡說八道,認為這本書完全不值一讀。

同年,一位名叫鄭會欣的香港文人受到張憲文和易勞逸兩位教授的委托,給陳瑤光寫了一封信,希望她同意出版陳潔如的回憶錄。

陳瑤光的次子陳曉人代表母親與鄭會欣聯系,告訴他,台灣連載的陳潔如回憶錄與他們母子無關,也從未征求過陳瑤光的同意。此外,從內容來看,回憶錄的敘述風格基本不符合陳潔如本人的說話習慣。

他表示,只有鄭會欣等人能夠確認那份回憶錄是由陳潔如親自撰寫的,他和母親才會考慮再談及出版問題。

未能取得任何進展的鄭會欣在向兩位教授報告情況後,對此事再未表現出興趣。

在接下來的4月,他接到陳曉人的邀請,遺憾的是由於工作繁忙,鄭會欣未能及時回應,因此錯失了與陳曉人再次見面的機會。

隨著陳瑤光和陳曉人相繼離世,有關陳潔如回憶錄真實性的問題變成了一個永遠無法解開的謎團。關於其中陳述的內容真實性難以辨別,這常常引起學術界的廣泛討論。

回顧陳潔如的一生,難免讓人猜測,她是否一直難以忘懷蔣介石。因為自從離開蔣介石後,她一直保持獨身,並與蔣介石保持秘密聯系,記錄了她與蔣介石往事的回憶錄。如果不是出於深情,她又為何這樣做呢?

然而,就像陳潔如的死亡真相一樣,舊情是否難以割舍,這個問題或許只有陳潔如一個人知曉。

往事隨著時間飄逝,陳潔如的離世、以及有關她回憶錄出版真相的所有問題,都已成為歷史的塵埃,永遠沈寂在地下。

陳潔如(1905—1971),出生於寧波,成長在上海的小商人家庭。在經歷過蔣介石的追求後,她與蔣介石結合,曾經度過一段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