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戰場英雄白起為何只是大良造,而嫪毐卻是列侯?

2024-02-02歷史

在古代秦國,封爵制度是貴族社會中一種重要的社會結構。白起作為一位傑出的軍事將領,在這個體系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白起的軍功以及封爵的背後故事。

軍功爵位制度的起源

1. 白起受封大良造的軍功之路

白起之所以受封大良造,是因為他在伊闕之戰中全殲24萬韓魏聯軍,攻占5座城池,斬殺無數敵方將士。這場戰爭使得他的爵位從左庶長一舉升至大良造,升了整整6級。

2. 白起的特殊封爵——武安君

然而,白起並沒有一直升到20級爵位,因為大良造以上的爵位通常是留給宰相的。相反,他被封為武安君,這是一種特殊而有含義的封爵,標誌著他已經進入貴族階層,以其武功和安民之道受到贊譽。

不同途徑的封爵

1. 謀功賜爵的範雎

並非只有軍功一條路通向封爵,謀功也是一種重要途徑。範雎在秦昭襄王時期因提出遠交近戰戰略而被賜封應侯,功勞比白起的戰功還高。這顯示了封爵並非唯一取得的途徑。

2. 事功賜爵的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獎勵軍功和耕種,農民用糧食交換官爵,實作了事功賜爵。這是一種激勵農民努力耕種的方式,封爵不再只與戰功掛鉤,而是與國家建設的貢獻相關。

3. 皇親賜爵與外戚賜爵

嬴柱作為秦昭襄王的兒子,盡管沒有功勞,卻因為血緣關系被封為安國君。而外戚如魏冉和羋戎也因身份而被賜爵,顯示了封爵不僅與個人貢獻有關,也與家族和政治關系息息相關。

封爵制度的復雜性與公平性,在封爵制度中,公平性常常取決於君王的好惡。白起與範雎同在秦昭襄王手下,一個是相,一個是將,封爵的高低並非絕對公平,而是受到君王喜好的影響。

嫪毐的長信侯封爵

嫪毐受封長信侯是因親封爵。秦始皇封給嫪毐山陽地,使其成為長信侯,這顯示了封爵制度中,親封的方式也是一種常見且有效的途徑。

封爵不僅僅靠軍功,盡管軍功是獲取爵位的一條路徑,但並不是唯一的途徑。謀功、事功、皇親賜爵、外戚賜爵都是取得爵位的不同方式,展現了封爵制度的多元性。

結語

在古代秦國,封爵制度是一個錯綜復雜且多元的體系。從白起的軍功到範雎的謀功,再到嫪毐的親封,每一種途徑都展現了封爵的獨特魅力。封爵不僅僅是戰功的象征,更是政治、家族和社會關系的交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