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為,日本和俄國最早產生交集大約是在17世紀左右,即日本德川幕府掌權期間。當時俄國人向東擴張領土,在擴張的過程中,和日本人產生沖突。當時德川幕府其實對俄國人的實力是較為忌憚的。
不過,隨著19世紀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實力開始略強於俄國:比如日俄戰爭就是以日本勝利而收場。當然這個勝利對日本來說是慘勝。畢竟之前的甲午戰爭,日本人從清朝手裏割走了土地,還訛詐了一大筆錢財。但是日俄戰爭卻不同:日本沒能從俄國人那裏拿到一毛錢的賠款。
但是,在俄國爆發十月GM前後,日本人倒是一度利用這個機會趁火打劫,占領了西伯利亞,還在這一地區活躍了四年。
1、日本的竹籃打水
沙皇俄國雖然在世界歷史上被視為列強之一。但是宛如當代的大學存在985和大專的差異一樣,沙皇俄國屬於不入流的列強。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沙皇俄國就陷入崩盤狀態。終於在1917年,蘇俄誕生了。
當時日本也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因此日本十分關註一戰各國的局勢,尤其是地緣方面和日本隔海相望的俄國。俄國變天的情況,讓日本人高度重視。因此日本人決定利用俄國的這一內部更叠問題,來擴大日本的勢力範圍。
其實蘇俄也意識到了外部幹涉的可能性。於是蘇俄和德意誌帝國簽訂了協定:蘇俄表示願意割讓126萬平方公裏的土地給德國,來換取和平。而德國也希望早點結束兩邊開打的局面,因此同意了蘇俄的主張。
蘇俄和德國達成協定,讓英法惱火。因為一戰時期,沙俄和英法都屬於協約國。本來俄國的角色是牽制德軍,如今蘇俄和德國講和,這意味著英法對德戰爭的壓力激增,當然英法更擔心如果蘇俄繼續參與一戰,而且還轉向同盟國陣營,那麽對於英法來說,無疑是沈重打擊。於是英法開始贊助俄國境內的反蘇勢力,來給蘇俄找不痛快。
與其同時,在英法的支持下,日本以解救在蘇俄境內的捷克軍團的名義,聯絡英法美三國出兵西伯利亞,借此打擊蘇俄。不過美國擔心日本會借助此事做大勢力,因此不支持日本擴大事態:即日本軍隊可以在海參崴一帶搞事情,但不能占領西伯利亞。
起初日本嘴上答應,但心裏有盤算:隨著日軍和蘇俄的交戰,日軍抽調了大量的軍隊進入西伯利亞,累計派遣七萬多人。日本耗資巨大、動員巨大,目的當然很明顯。
為此美國感到十分不爽。因為對於英法美等西洋列強來說,他們希望看到一個平衡的遠東。如果日本實作做大做強,對於這種平衡無疑是一個巨大的破壞。
同時,隨著蘇俄軍隊不斷粉碎英法等國的圖謀,英法美見推翻蘇俄沒啥希望,也就撤離了幹涉軍。而日本軍隊則趁機又占領了俄國在遠東的很多地區——因為日本的膨脹,英法美也多次施壓要求日本趕快撤離西伯利亞。
最終,日本還是撤軍了。不過,英法美的壓制只是其中一個因素。
因為日本在經過和蘇俄四年鏖戰以後,錢沒少花,日軍士兵沒少犧牲,早已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同時日軍和蘇俄軍交戰的過程中,也越來越討不到好處。於是無奈之下,日本只好撤離了西伯利亞,結束了對這一區域四年的占領——畢竟,如果不主動撤離西伯利亞,遲早也會被蘇俄把自己趕下海。
2、結語
蘇俄從一開始,就讓英法美覺得蘇俄的存在,對英法美是一個巨大威脅。但即便如此,英法美依舊不希望看到日本利用幹涉蘇俄來實作做大。而這個邏輯也在很大程度上鎖死了近代日本的上限。
因此N年後,當日本打算透過侵吞中國來壯大自己的時候,也註定了是沒有好下場:畢竟,即便是列強,也不會坐視日本做大。
可惜日本人意識不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