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難怪陳長捷特赦後,拒絕傅作義邀請,非要掃大街,不僅是恩怨問題

2024-06-03歷史

傅作義和陳長捷,在保定軍校時便是同學了。後來都成閻錫山手下,成為了抗戰時期晉系最能打的兩大名將。只不過由於閻錫山很忌憚他倆,最終導致兩人被迫脫離了晉系。

傅作義是在綏遠獨立發展,陳長捷則在蔣介石的安排下,隱忍在伊盟,出任了伊盟守備軍司令,分開過一段時間。

但隨著解放戰爭到來,尤其是傅作義主政華北後,陳長捷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都註定了會成為傅作義跟蔣介石的「賽局籌碼」。

對於蔣介石來言,華北交給傅作義是無奈下的選擇,誰讓他的嫡系嚴重拉胯?薛嶽、李默庵慘敗給了粟裕。被寄予厚望的杜聿明,深陷「何應欽系」和「陳誠土木系」的內鬥,先是被迫離開東北養病,後去了徐州,已經動不得了。

還有宋希濂,奈何又需要輔佐或制衡張治中,去了新疆。王耀武最慘,已經被俘,那時正被關押在濟南一個圖書館裏反思人生呢……還有誰?沒人了!可偏偏傅作義卻異軍突起,打出了威名,咋辦?只能把華北交給人家。

但真就交給傅作義了嗎?想都別想。蔣介石已經在北平萊恩插了李文,天津那萊恩插了杜建時,這是一個雙保險!唯一的問題就是,杜建時是個「文官」,在大戰臨近之時,必須還要輔以一位武將。

且這個武將,還必須能讓蔣介石和傅作義同時接受——唯有陳長捷最合適了。所以陳長捷到了天津後,對杜建時的第一句話就是:「 我是來打仗的,其余的一概不是。

所謂「寶寶心裏苦」,陳長捷是老江湖,懂這些彎彎繞。既要聽命傅作義,還要接受杜建時的「監軍」,面對兩個「婆家」,唯有本分才能避免麻煩。

也就是說,對於陳長捷來言,並非一些相關影視劇中表現的那樣,他是傅作義的鐵桿戰將,唯對傅作義忠心。真正的陳長捷守天津,他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兩個字「打仗」。

這就是為啥,在天津戰役開始前,杜建時還有六十二軍軍長林偉儔、八十六軍軍長劉雲瀚都齊齊勸說陳長捷:打不過的,三十六計走為上把。可陳長捷卻以怒了,吼:「 如天津防守部隊撤走,將置北平於死地,你們若不為傅總司令、蔣委員長負責,我只有自殺。

至於後面幾乎都知道,傅作義一面命陳長捷死守天津,一面跟咱談判,最終傅作義起義成座上賓,出任了水利部長。而陳長捷卻成階下囚,進功德林裏改造——於是一下子搞得陳長捷破防了。

這就是傅作義跟陳長捷的恩怨之說。其實說白了就是:還是性格決定命運!陳長捷更實誠,不知變通,其實就是能力方面差一些罷了。這點不僅只體現在他守天津時,1941年,他在蔣介石安排下,出任伊盟守備軍司令時也一樣。

傅作義的綏遠,屬於苦寒之地,陳長捷的伊盟也一樣啊,傅作義在綏遠能獨立發展起來。陳長捷卻因制約不住手下兵士,趁剿匪之機大肆搶掠,導致伊克昭盟盟長沙王出逃,而被蔣介石直接拿下,丟官——說來說去,還是能力差距導致。

就這樣經過改造後,陳長捷在1959年第一批被特赦了出來。其實第一批被特赦的人員,除了都被改造好,得到認可這個硬指標之外,還各有優勢。

用董益三的話說就是: 杜聿明可以靠楊振寧加分,鄭庭笈可以靠傅作義吃糖,楊伯濤可以靠說大實話賣乖,邱行湘可以靠賣苦力受寵,我靠什麽?無依無靠,只好打小報告……

其實,陳長捷第一批被特赦,跟鄭庭笈一樣,也是沾光傅作義了。這點可對比跟陳長捷被俘前,地位對等的錦州守將範漢傑。本來範漢傑也是上了第一批被特赦名單的,奈何卻遭到了原19路軍軍長蔡廷鍇等人的反對,最終被劃掉名字,第二批才被特赦出來。

因此陳長捷的特赦原因,已經屬於公開的秘密了。而陳長捷被特赦後,果然傅作義也非常高興,於是邀請陳長捷留下來,因為那時對陳長捷的安排,有三個方向可供選擇。

其一是跟杜聿明等人一樣,在北京當文史專員。其二是跟著傅作義,畢竟傅作義是水利部長了,等於重回傅作義手下。其三是尊重其個人意願——天津邀請他,福建是他老家也在邀請他,可以去福州,同時陳長捷的家人在上海,也可去上海。

其中,傅作義的邀請是最熱烈的,至於子女或老伴的陪伴問題,也都可一並解決。公允來言,傅作義這條件是最優厚的。杜聿明等人都認為,陳長捷會答應傅作義,但哪料他卻出人意料的,拒絕了傅作義要求,也不留在北京,而是選擇了去上海跟家人團聚。

就這樣陳長捷特赦後去了上海,且提出了個人意願,說:「 政府現在給了我公民的身份,我就應該從最底層的公民做起。這和軍人生涯的準則是一樣的:要當好將軍,必須首先當好士兵。」

那麽啥是「士兵」?竟然是要做清潔工,去掃大街去——你不答應,他還不幹!於是最終陳長捷手拿掃帚, 如同手拿指揮刀一樣神氣,他脫去草帽,摘下口罩,坦然地面對過往人群點頭微笑。

他負責的地段有五個垃圾桶,按照規定,每周需要清洗一次,他卻規定自己,每周必須清洗兩次。

清潔隊負責人有些擔心:「你是我們年齡最大的清潔工,這樣的勞動強度,你會體力不支的。」陳長捷解釋道:「我求的只是精神愉快,心理平衡。」 (出自【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

顯然陳長捷拒絕傅作義邀請,非要當清潔工,跟恩怨問題是關系不大的。也就是說,陳長捷並非是因被傅作義「出賣」過,而割袍斷義,拒絕「施舍」。真正的原因,恐怕還是因他性格問題導致。

猶如他當年去守天津時表示,啥也不管,就是打仗一樣。如今掃大街也是如此,你可以說陳長捷死板,也可以說他有點「內耗糾結」,但至於到揪住恩怨問題不放,顯然不是陳長捷的性格。

對此還有一個佐證,特赦後陳長捷一面掃大街,一面寫了篇題為【天津抗拒人民解放戰爭的回憶】的文章,寄給【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編輯提出要修改兩處,一是標題不夠簡明,二是結尾太多余應刪掉。

結果陳長捷大怒表示,這兩處都是精華所在,寧肯不發表也不修改。這事搞得編輯部最終讓步,在發表後追加了一個「編者按」才算完事……

這就是陳長捷的性格:較真,認死理的同時卻又坦蕩,很像黃維。所以才說,他拒絕傅作義邀請,非要掃大街,不僅是恩怨問題,主要還是性格導致。

再進一步說明就是,陳長捷若非是這種性格,蔣介石當年豈能同意他守天津?這都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