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1年10萬誌願軍被包圍,彭德懷不知所措,毛澤東8個字扭轉戰局

2024-01-24歷史

彭德懷在1951年時,坐在指揮室中,目光炯炯地盯著地圖,深思著下一步該如何行動。不時傳來的勝利訊息讓許多誌願軍將領感到興奮,甚至有人認為,這場戰役或許能夠結束這場戰爭。

然而,彭德懷卻皺起了眉頭。在誌願軍攻占漢城不久,他突然下令,要求誌願軍全軍撤退,不得逗留。這個決定讓所有人都感到困惑,因為誌願軍取得了勝利,為什麽要在這個時候選擇撤退呢?

當他們領悟命令的意圖時,卻發現自己被「聯合國軍」重重包圍,生死存亡懸於一線。數十萬誌願軍無計可施,彭德懷更是心急如焚,猶如熱鍋上的螞蟻。

毛主席一直關註北韓局勢,當得知誌願軍的危險處境後,立即給彭德懷發去電報。短短八個字,卻如神來之筆,瞬間扭轉了戰場的局勢,使誌願軍成功突圍,守住了北韓戰場的優勢。

那麽,毛主席究竟說了什麽呢?又是如何幫助誌願軍成功沖出重圍的呢?

1951年,北韓戰場硝煙彌漫,擁有世界上最先進武器的美軍,在誌願軍的攻擊下連連敗退,令人跌破眼鏡。麥克亞瑟的指揮無能令總統杜魯門大為失望,杜魯門無奈將他替換為李奇微,使其結束北韓戰場。

對於當時的誌願軍來說,無論「聯合國軍」的總指揮是誰,都不會改變他們的既定作戰計劃。然而問題就在於,李奇微和麥克亞瑟的戰術風格截然不同,甚至完全出乎彭德懷的預料。

從他親自策劃的「火燒東京」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李奇微是一個有耐心和細心的將領,這樣的人最令人畏懼。

在北韓戰場上,李奇微並沒有像麥克亞瑟那樣狂妄自大。相反,他意識到誌願軍並非如想象中那麽不堪一擊,反而是一個相當強大的對手。

因此,在對戰之初,他表現得十分謹慎。誌願軍的作戰方式,讓美國之前在任何一場對戰中都沒有見過。他們靈活的作戰方式和遠超世界紀錄的疾行速度,讓美國士兵膽顫不已。

這只幽靈一樣的部隊似乎隨時都有可能從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向他們發起進攻。即便突破了誌願軍的防線,他們也根本占不到什麽便宜。

這對於任何一個美國將領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李奇微也不例外。

李奇微在面對誌願軍時,沒有盲目地硬拼,而是透過精心的策劃和對比雙方的軍事實力,發現誌願軍的後勤供給不足,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他利用誌願軍的這個弱點,設計了一種名為「磁性戰術」的策略,將自己手中的優勢兵源全部集中起來,控制好速度,始終和誌願軍保持著不遠不近的距離,將誌願軍帶到遠離補給線的位置,形成包圍圈,使誌願軍無法逃出。

李奇微對這種戰術充滿自信,並認為它是戰勝誌願軍的關鍵。然而,盡管彭德懷對李奇微和麥克亞瑟相比,手段更高明一些表示認同,但他並沒有意識到李奇微的真正策略。

在與聯合國軍的對峙中,他敏銳地察覺到敵方的戰術策略發生了一次重大的轉變。麥克亞瑟只會利用美軍先進的裝備對誌願軍進行火力壓制,然而李奇微則會深入剖析戰場形勢,並在恰當時機靈活調整戰術。

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就已開始模仿誌願軍,熟練運用穿插包圍的戰術,憑借優越的武器裝備,他們行軍的速度和損失遠勝於誌願軍,以至於誌願軍遭受重創。

同時,為了應對誌願軍利用武器差距進行夜間突襲的戰術,李奇微特意讓美軍占據交通要道,利用火力在夜間壓制誌願軍陣地,盡可能減少誌願軍夜間突襲的可能。

從戰術角度來看,李奇微的表現遠勝於麥克亞瑟,他們的戰術讓誌願軍在戰場上頻頻遭受重創,連彭德懷將軍都被李奇微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戰術實力所震撼。

為了對抗李奇微的戰術,誌願軍曾多次向聯合國軍發起猛烈攻擊,最終成功奪回戰場主動權。然而,這場戰鬥使誌願軍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損失,彭德懷在指揮時更加謹慎。

1951年初,運動防禦戰術結束後,誌願軍的後續部隊已全部抵達前線,隨時準備向敵人發起反擊。4月22日,籌備已久的第五次戰役順利開始,誌願軍和北韓人民軍向聯合國軍發起了強烈的反擊。

這是一場規模龐大的戰役,雙方傾盡了上百萬軍隊,激烈的戰鬥讓人目不暇接。我們發起攻擊的目標,就是讓「聯合國軍」完全退到三八線以南,讓他們的野心破滅,阻止他們將戰火蔓延到我們的土地。

我們的進攻從三個方向同時展開,第9兵團的宋時輪指揮5個軍,從左側進行迂回作戰,切斷西線戰場敵人的聯系,王近山則率領第三兵團從正面直接進攻,牽制敵人的主力部隊。

王近山的猛沖猛打是他的拿手好戲,因此彭德懷特地指派他來堅守前線。右側則由楊得誌將軍全權負責,他將與宋時輪同步推進,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傷亡,擊破敵人的防線。

新的文案: 在戰爭開始的那一刻,誌願軍以全力向前沖去,美國士兵似乎被他們的氣勢嚇到了,雖然他們仍然充滿活力,但士氣明顯下降,甚至給人一種願打不願挨的感覺。

戰爭的行程十分順利,三線戰場幾乎沒有遇到太大的困難,很快就突破了敵人的防線,直逼漢城。面對這種形勢,李奇微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放棄漢城。

在撤離漢城時,美軍和以往一樣,將漢城的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全部摧毀,漢城內濃煙四起,一片狼藉,甚至有許多無辜的民眾倒在了美國人的槍口下。

在撤離的過程中,美軍匆忙逃走,未能及時和盟友英國軍隊會合,導致被稱為英國王牌的「奧斯特來」遭受了淪陷性的打擊,227人成為誌願軍的俘虜,幾乎全軍覆沒。

「聯合國軍」因此遭受了嚴重的損失。

一連串的捷報傳到了總指揮部,彭德懷坐在巨大的地形圖前,臉上雖然帶著欣喜,但眉頭緊鎖。多年的戰場經驗讓他嗅出了一絲不對勁。

他快速思考著,美國究竟有何意圖?李奇微這麽做的目的何在?攻城士兵占領了「聯合國軍」的指揮部後,立即向彭德懷報告了勝利的訊息,但奇怪的是,李奇微竟然還在慌亂中抽出時間,在辦公室墻上寫下了一行字:第八集團軍司令謹向中國軍隊總司令致意!

得知此事,彭德懷更是激動,迅速從座位上站起來,深思其中的原因。在工作人員提醒吃飯的時候,他終於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李奇微是想讓前線部隊和後勤脫節,以便來個「甕中捉鱉」。

當他意識到危險時,立刻下令部隊原地休整,準備撤退。然而,這一決定還是晚了一步,誌願軍已經一路追擊美軍。

當美軍反應過來時,他們發現自己已經被聯合國軍包圍了。彭德懷對此束手無策,10萬誌願軍的安危讓他深感焦慮。

他向毛主席求助,毛主席雖然身處後方,卻對戰場局勢了如指掌。面對10萬誌願軍的困境,毛主席徹夜未眠,一直關註前線的訊息。

經過幾天幾夜的深思熟慮,他終於想出了一個解決辦法。在黎明破曉前,他緊急給彭德懷發了一封電報,電報的內容只有八個字:「置之死地而後生。」

彭德懷在接到主席的指示後,瞬間領悟了其深層含義。李奇微將10萬誌願軍圍困起來,並不急於立即消滅,可能是在等待誌願軍援軍的到來。

如果此時派遣軍隊前去支援,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損失。所以,彭德懷決定采取以攻代守的策略,讓被圍困的誌願軍拼死反抗,以打破李奇微的圍困。

考慮到敵人的可能行動,彭德懷認為誌願軍內部的防守可能相對薄弱,從內部開啟缺口可能是一個有效的策略。

因此,他立即通知被圍困的誌願軍盡全力突圍,並派出部份部隊從外圍騷擾敵人,分散敵人的註意力,為誌願軍提供突圍的機會。

彭德懷的智慧和果敢,為誌願軍的突圍提供了關鍵的支持。他的策略不僅幫助誌願軍成功突圍,也為以後的戰鬥贏得了寶貴的經驗。

彭德懷在前線收到指令後,十萬將士士氣高昂,誓死與"聯合國軍"一較高下。他們保持著原有的戰術,對敵人進行分割圍剿,戰鬥異常激烈,湧現出無數英勇的戰鬥英雄。

面對敵人的猛烈攻擊,他們毫不退縮,接連沖向敵人的炮火,最終成功撕開敵人的防線。原本,李奇微在指揮室內等待前線的好訊息,然而,他收到的卻是誌願軍突破重圍的訊息,這令他大吃一驚。

他立刻趕到前線,親自參與指揮,但卻發現為時已晚。誌願軍在戰鬥中研究出了一種新的戰術,那就是集中火力,專門打小股殲滅戰,逐漸瓦解敵人的力量。

李奇微的"磁性戰術"已經失效,他試圖調整戰術,但沈重的美軍裝備卻阻礙了他們的行動。

經過9天艱苦卓絕的戰鬥,誌願軍成功在新幕、伊川、雞雄山等地打穿敵人的防線,為後續部隊的順利撤出創造了條件。

毛主席短短八個字的指示,瞬間扭轉了戰局,標誌著第五次戰役的勝利結束。這次戰術的轉變,讓美國意識到中國軍隊的堅韌不拔,無論面對何種挑戰,都不會輕易妥協。

迫於歐戰戰場的壓力和美國國內的反戰情緒,他們最終放棄了占領北韓半島的計劃,轉而與中國展開和平談判。1953年7月,隨著中美朝三國領導人在停戰協定上簽字,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中國在這場戰鬥中的表現,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軍隊的強大實力和中國人民的堅韌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