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李默庵大擺慶功宴,紅軍團長打來電話:別吹牛,小心要你命

2024-04-11歷史

中央紅軍長征後,蔣介石為鞏固對中央蘇區的占領,於1934年12月撤銷「圍剿」中央蘇區的國民黨軍各路軍的序列,對江西、福建實行「綏靖」部署,委派蔣鼎文為駐閩綏靖主任,將福建劃為4個綏靖區。

閩西列為第十綏靖區,以衛立煌、李默庵為正副司令官,指揮8個正規師和地方反動武裝,對閩西紅軍遊擊隊發起連續的「清剿」。

第十綏靖區部隊聯合江西邊境的「清剿」部隊進行「會剿」,從會昌、武平、長汀四面對福建省委駐地——長汀四都山區完成了包圍。

這時,福建省軍區直屬的紅軍主力第十九、二十團及地方武裝還有4000余人,如果指揮得當,還是能在遊擊戰爭中發揮巨大作用的。

可惜的是福建省委、省軍區領導人萬永誠依然集中部隊搞大兵團作戰,強使處於絕對劣勢的四千紅軍,正面對抗八個師的蔣軍強敵,打毫無勝利希望的陣地戰。

按萬永誠的部署,紅軍全部集中在長汀四都一帶狹小的地區內,準備同前來圍攻的敵人決戰,以「保衛蘇區」。

當年4月,包圍圈逐漸縮小。困守四都山區的紅軍部隊補給日益困難,糧食藥品匱乏,傷病員日增,處境極端惡化。

萬永誠被迫決定部隊分三路突圍。但為時已晚,在敵眾我寡的重重圍困中,突圍部隊均遭失敗。萬永誠和上千名紅軍戰士於1935年4月底犧牲在四都山區。

不過,閩西鬥爭還是留下了種子。1934年12月,張鼎丞奉蘇區中央分局的命令潛回長汀四都山區,擔任福建省蘇維埃主席,指導當地遊擊戰爭。

張鼎丞見到省委書記萬永誠後,向他建議趕緊分散力量打遊擊,他拒不接受。於是,張鼎丞毅然提出自己要回龍巖、永定、上杭地區去堅持遊擊戰爭,萬永誠不能不同意。

回到永定後,張鼎丞即以老根據地永定溪南為中心,著手進行杭永巖遊擊戰爭的組織工作,把較有戰鬥力的紅八團、紅九團和明光獨立營等部隊組織了起來。

與此同時,困守在寧都、於都邊境仁風山區的中央分局和紅軍部隊的處境也日益困難。項英在嚴重的形勢面前,決定領導機關只留下項英、陳毅、賀昌3人,其余分局委員立即分路突圍,到各地領導遊擊戰爭。

中央分局委員陳潭秋和譚震林率領紅二十四師1個主力營向閩西方向突圍,準備同在永定的張鼎丞匯合。

隨後,瞿秋白、何叔衡、鄧子恢等先後分路向閩西方向突圍。

鄧子恢一行途經小徑村時,被國軍保安十四團襲擊,何叔衡壯烈犧牲,瞿秋白被捕,之後於長汀英勇就義。只有鄧子恢成功脫險,重返福建省委駐地四都山區,碰巧找到了陳潭秋、譚震林一行。

於是,鄧子恢和福建省蘇維埃政府秘書長溫仰春一起,隨同這支部隊出發,又一次踏上了返回閩西的征途。於1935年4月8日在永定與紅八團會師。

1935年4月12日,陳潭秋以中央分局代表的名義,在永定縣赤寨一個斷墻殘壁的瓦窯裏,主持召開了閩西南黨政軍領導幹部聯席會議。

會議決定成立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作出各部隊分散獨立作戰的部署,將閩西南地區劃分為三個作戰分區:

第一作戰分區,以紅九團第二營和明光獨立營組成,羅忠毅任司令員,方方任政委,在龍巖、連城、寧洋三縣邊界地區活動。

第二作戰分區,由紅九團第一、三營和永東遊擊隊組成,吳勝任司令員,謝育才任政委,開辟永定、平胡以及廣東大埔、饒平等縣邊區,打通與閩南紅三團的聯系。

第三作戰分區,由紅八團和龍巖遊擊隊組成,邱金聲任司令員,邱織雲任政委,在龍巖、南靖,漳平三縣活動。

紅二十四師主力營100多人、卓林大隊以及永定、上杭、新汀杭等縣獨立營,由軍政委委員會直接領導,在永定、上杭地區活動。

從此,閩西地區的遊擊戰爭全面地開展起來。

國民黨軍隊占領閩西蘇區後,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從1935年5月起,至1937年9月,在兩年零四個月的時間內發動了5次大規模的「清剿」,小範圍的「清剿」則數不勝數。

國民黨軍「清剿」初期以軍事進攻為主,依仗其軍事上的絕對優勢,采取分進合擊,層層包圍的戰術,「清剿」、「駐剿」、「搜剿」並用,揚言在3 個月內消滅閩西紅軍遊擊隊。

為了達到徹底摧垮紅軍遊擊隊的目的,他們提出「以十換一,就是勝利」的口號,與紅軍拼消耗,他們還強迫群眾在所有村鎮和交通要道修公路築碉堡,以扼制紅軍遊擊隊的活動。

紅軍遊擊隊稍有不慎,即使留下一個腳印或者一片菜葉,都有可能招致不測。

但是,不管國民黨軍的「清剿」計劃如何險惡,手段如何殘酷,也嚇不倒紅軍遊擊健兒,他們在閩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下,緊密依靠群眾,在各遊擊區域頑強戰鬥,廣泛開展遊擊戰爭。

1935年5月,第一作戰分區司令員羅忠毅和政治委員方方,率領明光獨立營從永定重返龍巖、連城、寧洋邊區,會合了留在那裏由劉漢率領的紅九團第二營,以及突圍出來的閩贛軍區第十七、十八團部份人員,相機開辟新的遊擊根據地。

巖連寧邊區山高林密,土匪如麻,紅軍遊擊隊要建立遊擊根據地就應對土匪采取相應的政策。於是方方提出:在土匪不受國民軍收編、不抽收據點內群眾保護費、不侮辱婦女的前提下,應與土匪訂立互不侵犯的條約,並在與土匪接觸中逐漸教育爭取其為人民做好事。

根據這一原則,各小分隊積極進行爭取與改造土匪的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在這一地區站住了腳跟。

第二作戰分區司令員吳勝、政委謝育才率領紅九團第一、三營從永定南下,經廣東大埔轉入閩南平胡縣境,為了擺脫敵人的追襲,紅九團不斷變換行軍方向,夜行晝宿,於6月底到達平胡縣三坪,與閩南紅三團勝利會師。

這時,國民黨在閩粵邊境集中了第八十師和廣東方面的獨立第—師、第九師,分別向閩粵邊各縣紅軍遊擊隊進攻。

紅九團立即與紅三團分開行動,在永定、平胡、南靖、大埔、饒平諸縣邊界展開遊擊戰爭。

紅九團勇猛善戰,在短短幾個月內消滅了許多反動據點,擴大了影響,並武裝群眾,組建地方遊擊隊。

7月,紅九團在廣東饒平擊潰粵軍李漢槐部1個營,在平胡縣犀牛崗擊潰第八十師1個團;8月間,又消滅坪回民團,並在大蘆溪擊潰「清剿」之敵的數路進攻,這些戰鬥的勝利,震動了閩粵邊境的敵人。

以紅八團為主體組成的第三作戰分區,由政委邱織雲、參謀長王勝率領團部及第一、三、五連向漳龍公路兩側地區活動。

政治部主任伍洪祥帶領第二、四連為掩護團部行動,秘密潛入龍巖以北,與縣遊擊大隊會合,然後穿越龍巖至長汀的公路,到達紫金山。

國民黨軍發覺這一行動,立即調集大部隊包圍了紫金山,伍洪祥率部選擇敵重兵駐守而容易麻痹的地方作為突破口,乘著夜色奮力沖殺,突破重圍,擺脫追擊,與團部勝利會師。

紅八團和紅九團由於與地方黨和群眾關系密切,熟悉地方情況,又善於運用遊擊戰術,破壞交通,襲擊機場,拔除據點,搞得國民黨軍寢食不安。

國民黨雖然在軍事上占絕對優勢,但由於得不到群眾的支持,處處受到紅軍遊擊隊的襲擊。國民黨以軍事進攻為主的「清剿」,只得以失敗而告終。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1935年12月,國民黨軍改變「集中兵力,分進合擊」的戰術,提出「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口號,軍事、政治、經濟「三管齊下」。

在軍事上,國民黨軍集中兵力於巖、永、杭地區,實行所謂重點「清剿」。戰術上實行「駐剿」、「搜剿」、「堵剿」相結合,以「駐剿」為主的方法,企圖在整個遊擊區布下羅網,陷紅軍遊擊隊於絕境。

在政治上,強化反動統治。其中「連坐法」和「移民並村」是最為狠毒的兩種。

「連坐法」就是一戶違反當局禁令,十戶以至整個村莊的人將被殘殺。

「移民並村」則是強迫各小山村群眾遷居到大集鎮,制造無人區,企圖割斷紅軍遊擊隊與群眾的聯系。

此外,國民黨還實行自首政策,頒發所謂「自首自新條例」,引誘紅軍遊擊隊中的動搖分子投降變節。

在經濟上,國民黨強制實行計口售糧、計口售鹽,禁止外出勞動的群眾多帶糧食,斷絕紅軍的糧油食鹽,以扼殺紅軍的生路。

盡管國民黨軍「清剿」手段極端毒辣,鬥爭異常殘酷,但閩西南紅軍遊擊隊沒有被嚇到,依然堅持開展遊擊戰爭。

在巖連寧地區,國民黨軍在龍巖之白沙、雁石、溪口各駐紮1個團,分路進攻第一作戰分區的遊擊基地大羅坪、天官山、赤高坪和焦營坑等鄉村。

方方、羅忠毅等決定乘敵人平均使用兵力和盲目行動的機會,留少數兵力在內線鉗制敵人,主力則轉入敵軍背後開展活動。

但不到10天,國民黨軍就發覺了紅軍遊擊隊的這一部署,立刻掉頭回來,更加瘋狂地追襲紅軍遊擊隊。

第一作戰分區的紅軍沒有料到敵人來得這麽快,缺乏必要的準備,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頑強與敵人戰鬥2個月,受到了重大損失,明光獨立營營長賀萬德犧牲。

1936年3月,第一作戰分區為保存力量,將部隊分成 4股,每股四五十人,在周圍各縣毗鄰地區打擊最反動的分子,幫助返鄉移民重整家園,度過了最為艱苦的一年。

第二作戰分區的紅九團一部繼續在閩南縱橫馳騁打擊敵人,並在閩粵邊境各縣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

但是,由於紅九團經常集中兵力打擊國民黨正規軍和民團,引起敵人重視。1936年1月,國民黨軍調集第十師和粵軍第155、157兩個師,在廣東饒平、大埔和福建平胡邊境圍攻紅九團。

紅九團一部撤出平胡,向永定東部老遊擊區轉移。由於部隊集中行動,目標暴露,在永定湖雷一帶遭到國民黨軍第十師包圍襲擊,部隊傷亡很大,紅九團政治部主任賴榮傳犧牲。

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紅九團積極收容和整頓部隊,組成特務大隊,重回老遊擊根據地開展遊擊戰爭。在官山消滅國民黨軍第八十師1個排,繳獲一批武器彈藥,隨後又巧襲永定三萊州,全殲了國民黨1個保安團,從而擺脫了被動局面,獲得了新的發展。

活動在第三作戰分區的紅八團集中在朗車進行短期整訓,總結經驗教訓後,決定以分散遊擊為主,以連排為作戰單位,采取更加靈活的戰術。

1936年3月初,紅八團決定在分散之前向漳平、華安邊境開進,深入敵區作短期活動,以擴大政治影響,解決部隊給養。但這時,國民黨軍第十師1個旅已向朗車進攻,華安方向國民黨軍也已增加兵力,布防就緒。

紅八團行至漳平縣邊境梅營村,與敵人發生激戰,團政委邱織雲不幸犧牲。

團長邱金聲和接替政委職務的伍洪祥根據敵情變化,立刻率領部隊轉移,經過幾天緊急行動和激烈戰鬥,擺脫了敵人的追擊,然後按照朗車整訓時的原定部署,將全團5個連分散在漳龍公路兩側和永定東部,積極地開展反「清剿」鬥爭。

紅八團分散活動時,國民黨軍大肆散布紅軍遊擊隊已被「剿滅」的謠言,第十師師長李默庵打算在龍巖城召開「剿匪」祝捷大會,並大擺慶功宴,宴請第十師營以上軍官和參戰民團首領。

為打擊敵人的氣焰,粉碎其謊言,邱金聲率1個短槍隊,在李默庵舉辦慶功宴的當晚,夜襲龍巖國民黨陸軍第十三醫院,繳獲大量藥品。

邱金聲還在醫院打電話給正在吃飯喝酒的李默庵,警告他:「你不要吹牛,小心我們取你性命。」

1936年3月底,紅八團得知駐龍巖崎獺之國民黨軍第十師補充團第三營主力外出,立即集中一部兵力與龍巖地方遊擊隊,乘虛襲擊該營部,全殲守敵1個排,擊斃其正副營長。

為了瓦解敵人的保甲制度和壯丁隊,紅軍遊擊隊運用「白皮紅心」的小股遊擊隊在各地行動,這些遊擊隊短小精幹,到處打擊敵人。

1936年上半年,在紅軍和各縣遊擊隊不斷勝利的鼓舞下,群眾鬥爭也開始活躍。他們采取合法鬥爭與非法鬥爭相結合,武裝鬥爭與非武裝鬥爭相結合,有力地配合了紅軍遊擊隊的活動。

如龍巖後田,童養媳出身的張溪兜組織群眾運用各種形式,拖延國民黨軍修築炮樓的工程,並在後田建立了秘密聯絡點和被服廠,後田村實際成了紅軍遊擊隊的後勤補給站。

壟丘坑婦女陳客娜為支援紅軍遊擊隊,兩次被抓,受盡酷刑,但她始終堅貞不屈,直到被國民黨軍殘醋殺害。

正是由於無數革命群眾冒死援助和支持,閩西南紅軍遊擊隊才得以在難以想像的艱苦環境中堅持鬥爭,直至勝利。 1936年春,閩西南紅軍遊擊隊經受了嚴峻的考驗,有效地打擊了敵人,保存了自己,在閩西南地區10多個縣建立了四大塊遊擊根據地。

到1936年夏,閩西南的局面逐漸好轉,群眾的情緒趨於穩定。革命武裝力量,除了紅八團、紅九團和明光獨立營外,永定、上杭、龍巖等縣都有百余人的遊擊隊,還組建了許多遊擊小組。

在黨的組織方面,恢復了各級組織系統,縣以下建立了區委,有不少鄉村建立了黨支部。

各縣之間還建立了武裝交通隊,形成了一個交通網,把整個閩西南遊擊區聯系起來,保障了閩西南軍政委員的統一領導和指揮。

1936年7月,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召開會議,以紅八團、紅九團為基幹,將閩西南的紅軍遊擊隊整編為6個支隊;

第一支隊支隊長邱立生,政委陳得清;第二支隊支隊長李角旺,政委昊作球;第三支隊支隊長闕樹槐,政委邱成賢;第四支隊支隊長阮文松,政委李赤標;第五支隊支隊長劉永生,政委熊夢輝;第七支隊支隊長劉憲,政委黃火星。

1936年9月,國民黨在閩西南地區仍集中第三師、第八十師、第五十二師、第三十七旅,以巖永杭為中心,對紅軍遊擊隊發動第三次「清剿」。

在「清剿」中,國民黨軍故伎重演,強迫移民,燒房搜山,限制糧食,嚴密保甲制度。閩西南紅軍遊擊隊運用遊擊戰術,看準時機堅決打擊敵人的進攻。

10月9日,紅三支隊與龍巖獨立營協同作戰,在白土殲滅國民黨軍第三十七旅1個連及當地民團近100人,擊斃國民黨福建省土地督察員。

3天後,紅三支隊與龍巖獨立營在東坑、巖山頭設伏,再次打退國民黨軍第八十師1個團的進攻,打死打傷敵100余人。

在此前後,紅一支隊在巖連寧邊區消滅國民黨軍第五十二師1個加強連,隨即又攻占龍巖之溪口、塗潭,消滅地主武裝 200余人和駐守在銅缽山後的第三師1個排。

國民黨軍在受到連續打擊以後,不敢再貿然出動,各區鄉民團更是縮到碉堡中不敢下鄉。

1936年6月上旬,爆發了以陳濟棠、李宗仁為首的粵系和桂系軍閥反對蔣介石統治的西南事變(亦稱兩廣事變)。

蔣介石在平息了兩廣事變之後,重又回師對付南方各省紅軍遊擊隊。10月間,駐閩綏靖主任蔣鼎文由廣東重返漳州,著手布置對閩西南的第四次「清剿」。

10月28日,蔣鼎文及其駐閩綏靖主任公署由漳州北遷建甌。駐防閩西南地區的中央軍各部也相繼北調。閩西南的防務改由粵軍第一五七師、一五八師接替。

這樣,由蔣鼎文一手部署的第四次「清剿」計劃,因國民黨軍的換防,未得全面實施。

1936年11月上旬,粵軍分批抵達閩西南,以第一五七師1個旅駐龍巖、漳平邊界,第一五八師1個旅駐龍巖、永定邊界,另有2個團駐上杭、連城一線。

1937年1月,粵軍對閩西南遊擊區發動了第五次「清剿」。軍事上采用分進合擊戰術,埋伏襲擊紅軍遊擊隊,破壞閩西南黨後方機關及地方工作。

同時,實行經濟封鎖,強迫群眾倒伐樹木移民並村,築堡做柵,扶植地主武裝,利用叛徒屠殺革命群眾等等,無所不用其極。

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分散遊擊。一方面開展靈活的遊擊戰爭,在軍事上打擊粵軍,另一方面發動社會人士,反對粵軍燒山移民、淪陷閩西南經濟的殘暴行徑,並對粵軍大力宣傳「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

由於措施得當,粵軍在政治上、軍事上很快陷於被動。到1937年3月,粵軍初進閩西時那種傲慢兇殘的氣勢逐漸低落,第五次「清剿」隨之結束。

至 1937年3、4月間,閩西南遊擊武裝約3000余人,黨的組織有8個縣委、56個區委、400多個支部,擁有黨員3000余人。

1937年4月,方方受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委托,前往延安匯報工作。在延安期間主席方方說:「你們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保留了這麽多幹部,保留和發展了部隊,保留了20萬畝土地,保衛了蘇區廣大群眾利益,這是偉大的勝利。」

1938年8月,閩西南遊擊隊改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隨即奔赴抗日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