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69年,周總理為何對姬鵬飛大發雷霆:事後為什麽不立即報告?

2024-04-12歷史

「事後為什麽不立即報告?為什麽隔了兩個禮拜才告訴我?」周總理很少這樣大發雷霆。

此刻,站在他面前的,是姬鵬飛、喬冠華等中國外交部的主要領導。而這罕見的一幕,發生在1969年。

姬鵬飛,是周總理親自點將調入外交戰線的。

1949年底,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副政委姬鵬飛在杭州接到去北京的命令,之前的歲月裏,姬鵬飛都是帶兵打仗,如今中央讓他改行當外交官,姬鵬飛的心情格外復雜。

接到中央命令,他沒有先去北京,而是先到上海,找到老領導粟裕,希望粟裕能幫自己,向毛主席、周總理說情,讓自己如願留在部隊。是粟裕告訴他:「國家哪裏需要軍人,軍人就要去哪裏。軍人的任務,不止在戰場上,你是軍人啊,國家有需要,將軍別無選擇。」

姬鵬飛醍醐灌頂,離開上海即去北京外交部報到,成為第一個被周總理點名的、也是最年輕的「將軍大使」。周總理親自教導他,外交同軍事一樣,是「文打」,也是萬不能掉以輕心的。

姬鵬飛與大平正芳

自姬鵬飛到外交戰線工作,他先被任命為中國駐德意誌民主共和國使團團長,後來又回到國內,擔任外交部副部長、常務副部長等職務。他總是能卓越完成中央交托的外交使命,不負周總理所托。但在多年外交生涯中,姬鵬飛也曾受過周總理的嚴厲批評。

那是發生在1969年的事。

1969年初,艾爾巴尼亞駐華大使瓦西裏·納塔奈利離任回國。一個多月後,艾爾巴尼亞新任駐華大使喬治·羅博乘機抵京(下文稱為「羅博」)。

姬鵬飛(左二)

姬鵬飛時任中國外交部常務副部長,負責主持外交部的日常工作。羅博大使來到北京後,姬鵬飛特地組織了一場宴會,迎接羅博大使。受邀出席宴會的,還有艾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首席館員澤契·阿果利、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禮賓司副司長韓敘等等。

席間,姬鵬飛、喬冠華作為東道主,頻頻舉杯,熱情招待艾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的各位。賓主雙方,觥籌交錯,友誼親密無間,大家都喝得十分痛快。

羅博大使初來乍到,僅僅是淺嘗輒止,始終保持著大使的儀態; 與羅博大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艾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的首席館員阿果利,他舉杯暢飲,頗有「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陣勢,與姬鵬飛、喬冠華一杯接著一杯的喝,宴會期間,氣氛好不熱烈。

姬鵬飛、喬冠華的酒量都很不錯,尤其是喬冠華,過去還有個「酒仙」的稱號。一來二去,雖然阿果利嘴裏叫著「我沒醉,我沒醉......再幹十杯我也行」,但大家都看得出來,阿果利喝醉了。

阿果利在宴會廳稍稍坐下休息了一會兒,就趁大家不註意,搖搖晃晃地離開了。

並且在小轎車中,已經喝醉酒的阿果利坐在了駕駛位,顯然,這個舉動是無比危險的。而禍事,也很快發生了。

車輛行駛過程中,撞到了一個騎著自由車路過的中國工人,地上瞬間流下一攤血泊,那工人倒在地上,當場喪命。這突如其來的意外,將原本醉醺醺的阿果利直接給嚇醒了。

阿果利闖了禍,這個訊息很快傳到兩國領導人那裏去,艾爾巴尼亞最高領導層作出決定,將阿果利調回國,立刻結束他在中國的外交生涯。

我們國家的周總理也親自接見了羅博大使,安撫對方:「交通事故總是難免的......」

周總理說這話時,對阿果利闖禍的前因後果並不完全了解,之前外交部出示的簡報上,畢竟也只是概述,周總理雖知此事,卻不知全貌。

在周總理身邊擔任艾爾巴尼亞語譯員的範承祚卻是親眼目睹了此事的經過的,範承祚在周總理身邊做事多年,深受實事求是的教導,思慮再三,範承祚選擇將此事如實向周總理匯報,而周總理也因此勃然大怒。

自建國伊始,周總理便在中國外交戰線上耕耘。新中國的外交事業有多不容易,他是一點點見證並參與過的。周總理的酒量也不差,但在外交場合中,他喝酒十分克制,很少讓自己喝醉。

如果他喝醉了,周總理會自己認錯。1954年日內瓦會議前,周總理去了蘇聯,為日內瓦會議做準備,他在莫斯科參加了宴會,宴會上敬他酒的人很多,周總理同各位蘇聯領導人一一碰杯,在這樣的敬酒攻勢下,周總理當場踉蹌,他喝醉了。

後來回國,周總理親自向毛主席認錯檢討:「在這樣的外交場合喝吐了,丟了醜,這是我的錯誤,我向主席,向中央檢討。」他誠摯的態度也獲得了毛主席的諒解。甚至在1965年之後,他下定決心戒了酒。

在各種外交場合中,周總理對自己、對外交人員的要求都十分嚴格,畢竟他們代表的不是個人,是我泱泱大國。他不允許外交人員失態,更不允許自己行為有失。

更何況阿果利惹禍,是在北京,中國的外交人才當然也為此負有責任。

周總理一得知事情因果,當即將姬鵬飛、喬冠華、韓敘等人叫來,嚴厲批評姬鵬飛:「事後為什麽不立即報告?為什麽隔了兩個禮拜才告訴我?」

他的語氣極其嚴肅:「你們外交部幾個人不應該看著阿果利過量飲酒而不顧,阿果利是在中國,又是我們的客人,出了事,責任主要在我們。作為外交官,特別是你們幾位領導同誌,喝酒一定要有節制,喝多了容易誤事......」

周總理一番教導,大家垂首恭立,對周總理的批評心悅誠服。

阿果利離開我們國家之前,周總理又親自與羅博大使、阿果利談話,他安撫阿果利受到驚嚇的心,同時也再三向羅博大使表示:此事主要責任在中國外交部有關負責同誌,並承諾,會妥善處理好那位不幸遭禍的工人的善後事宜。

周總理也了解,阿果利是不想離開中國的。那年慶祝五一勞動節時,周總理又見到羅博大使,他向羅博大使提出:「能不要給阿果利處分嗎?」

不過羅博大使還是表示:「阿果利犯了錯誤,必須調回,請總理不必費心。」

周總理縱然想挽留阿果利,但也不得不選擇尊重艾爾巴尼亞方面的決定。

亨利·季辛吉(左)和姬鵬飛

1969年5月,阿果利離京到上海,計劃從上海返回艾爾巴尼亞,上海的領導人、還有特意趕到上海的喬冠華、範承祚陪伴阿果利夫婦在上海、杭州、無錫等地遊覽了一番,最後再親自前往機場,送阿果利夫婦離開。

姬鵬飛、喬冠華等人的責任心、周總理的細心,都失落離開的阿果利心中多了幾分慰藉。而阿果利的事情也給姬鵬飛等人留下很深刻的教訓,以後的外交生涯中,他們再不犯這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