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中央特科全員為此人劫囚,卻因重大失誤,讓周恩來痛悔終生

2024-01-20歷史

1928年8月,接到中央特科的緊急命令,全體成員迅速集結,展開前往楓林橋的秘密行動,準備在那裏設下埋伏,以武裝劫持特定目標。

這個特殊任務引起了中國共產黨的高度重視,因為被營救的物件不是尋常之人——他就是中共中央農委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彭湃。

然而,這次行動卻以失敗告終,彭湃烈士最終被國民黨所害,這一悲劇令周恩來深感痛悔,成為他終生的心病。

盡管中央特科的實力雄厚,全員出動,卻依然未能取得成功。事實上,這一失敗與一項重大失誤密切相關。

危機四伏

1928年,領導並創立海陸豐蘇維埃政府的彭湃同誌,接到調令,將其從上海調往新的工作地點。作為中國最早的農民領袖之一,毛主席曾尊稱其為「農民運動大王」。短暫在上海工作後,中央政治局迅速任命他為中央農委書記,彰顯其在農民運動中的卓越地位。

然而,由於工作需要,彭湃並未長期停留在中央,而是以中央巡視員的身份前往浙江指導工作。隨著江蘇省委的改組,他再度承擔起省委軍委書記的職責。

自"4·12"事件以來,大量革命幹部喪生,中央和地方急需新的幹部補充。於是,在1928年8月,中央決定從江蘇省調派人員支持中央的各項工作,其中就包括彭湃。江蘇省委雖然也急需幹部,但由於是中央的命令,只能順從。

8月24日,彭湃與當時的中央軍委主任楊殷商議後,決定在上海新閘路經遠裏12號召開一次中央軍委和江蘇省委軍委聯席會議,討論彭湃移交省委軍委書記工作的事宜。

會議的通知任務落在了省委軍委秘書白鑫身上,他正是彭湃信任的黃埔軍校4期生。然而,這位曾經的黨代表、中央軍委秘書,卻在不久前變成了一個可恥的叛徒。

白鑫一直渴望能夠去外國留學,但由於資金問題,他在一個月前不得已向國民黨市黨部自首,成為了一名叛變的內奸。

白鑫知道國民黨對周恩來的重視,於是悄悄將會議的時間和地點泄露給了國民黨。雖然周恩來因有急事未能參加會議,但白鑫的背叛卻使得國民黨有機可乘。

會議開始的時候,外面突然出現了幾輛紅皮裝甲車,大批武裝巡捕和市警察包圍了經遠裏12號。彭湃立即察覺到異常,緊急指示銷毀檔,自己甚至吞下了數頁絕密檔。

反動派闖入後,並未找到周恩來,憤怒之余從白鑫家搜出了中國共產黨宣傳材料,以此為「證據」,將楊殷、彭湃、中央軍委委員兼江蘇省軍委委員邢士玲、白鑫夫婦等人一並帶走。

在這之前,陳賡透過國民黨中央特派員楊登瀛在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內部建立了反間諜關系,通常能夠得到重要情報。然而,這次敵人沒有使用淞滬警備司令部的名義,而是改用上海市公安局的名義行動,使得中國共產黨機關毫無防備。

周恩來迅速判斷出是叛徒泄密,委托楊登瀛調查後確認是白鑫。然而,現在說什麽都為時已晚。

千古遺憾

當彭湃被捕的那個夜晚,周恩來迅速向特科下達了兩個緊急任務:

「首先,以任何代價救出彭湃、楊殷等同誌。

其次,對叛徒白鑫的行蹤進行調查,堅決予以制裁。」

被捕後,彭湃和楊殷堅決不承認自己的身份。彭湃聲稱自己叫王子安,是來上海做生意的商人。楊殷也宣稱自己是個商人。唯有黃埔一期的張際春無法掩飾,承認自己是共產黨員,但堅稱「已經不參與共產黨工作,也未擔任過上海總工會糾察隊副總指揮。」

然而,國民黨竟然找到了彭湃之前認識的汕頭市師長方乃斌,從而揭露了他的真實身份。楊殷的身份也無法長時間瞞住。

面對生死存亡,兩人向中央寫了一份報告:

「1、 盡量爭取五人通免死刑。

2、若上一條無法實作,只好犧牲無法免去死刑的安(彭湃化名為孟安)和揆(楊殷化名為孟揆)兩人,設法保全沒有供詞的其他三人……」

即便他們已經心懷死誌,但黨中央不願輕言放棄,決定調動特科的全部力量全力營救這兩位同誌。

強行闖入國民黨監獄顯然是不切實際的,那只會導致更多同誌的犧牲。唯一的機會就是在將兩人押解至龍華警備司令部的途中進行武裝劫囚。

在8月26日,國民黨再次對彭湃進行審訊。由於楊登瀛參與審訊,中國共產黨安排了一位彭湃熟悉的同誌潛入,站在楊登瀛的身後,傳遞給彭湃「組織正在籌備營救,你們要有所準備」的資訊。

敵人將兩人移送的日期定在了8月28日早晨,周恩來得知訊息後,迅速調動特科,讓所有會使用槍械的人在28日淩晨在楓林橋集結待命。

行動計劃如下:由於警察局到龍華的押送路線經過楓林橋,中國共產黨控制的一家電影公司會在楓林橋拍外景,槍支和彈藥則隱藏在電影道具中。

多余的人將裝扮成小商小販、變戲法的、耍猴戲的等形形色色,以掩護行動的真實目的。

至於武器方面,從國民黨駐軍調來的機槍因數量不多,卻易於隱藏,因此成為理想之選。至於長槍的問題,則是個較大的挑戰。

特科平時使用的都是短槍,提前購買長槍容易暴露身份。因此,特科決定由地下黨秘密聯絡站負責人範夢菊,以「三民照相館」老板的身份前往洋行購買槍支。

然而,當範夢菊哼哧哼哧地騎車將貨送到現場時,現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這槍的確嶄新,但是,所有的槍上都塗著一層奶油,根本不能使用!」

現場負責人氣得幾乎要爆粗口,趕緊派人購買煤油,將奶油擦拭幹凈,再塗上生發油。

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囚車已經到來。

武器還沒有擦理,戰士們只得放下手中的駁殼槍,準備用手槍進行劫囚。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預定的命令並沒有下達。負責人臉色鐵青,因為他發現敵人竟然增派了大批憲兵押送,僅憑手槍根本無法應對,只得眼睜睜地看著囚車平安透過楓林橋。

在此期間,陳賡等待訊息在法國公園,卻遲遲未聽到槍聲,頓時意識到:「失敗了。」

劫囚行動宣告失敗,周恩來決定尋找新的機會。

而就在這時,蔣介石在上海遭遇刺殺事件,所有衛兵被拷打,卻無法查出幕後真兇。蔣介石惱羞成怒,命令警備司令錢大鈞槍斃彭湃等人。

彭湃等同誌在牢中,雖知生命危在旦夕,卻趁著最後的時間向監獄內的群眾和士兵傳播共產黨的理念。據說當他們談到痛切之處時,「有士兵捶胸落淚,痛罵國民黨軍閥非殺盡不可。」

8月30日,彭湃、楊殷、顏昌頤、邢士貞等4位元同誌不幸遇難。當時的彭湃,年僅33歲。

噩耗傳來,周恩來深感悲痛,起草【以群眾的革命鬥爭回答反革命的屠殺】告人民書,揭露國民黨的反動行徑。同時,他也迅速展開制裁白鑫的行動。

楊登瀛得知白鑫計劃出國,迅速設法埋伏在他的藏身處。在白鑫試圖逃跑的一瞬間,特科人員出手,白鑫倒在了霞飛路的街頭,成為了叛徒的結局。

此次暗殺,離彭湃遇難僅兩個多月,訊息傳開後引起巨大轟動,有報紙稱其為「東方唯一的大暗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