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1955年擬定11個元帥名單,最終為何少了一人?陳毅還差點落榜

2024-06-07歷史

大家對中國的十位元帥可能都比較了解,然而很多人不清楚的是,在評銜之前,元帥名單上可是有十一個人的名字,也就是在授銜的前半個月中,才最終確定了十個人。還有一點就是陳毅差點就從名單中刷下來,還是周總理力保,才讓陳毅獲得了元帥的軍銜,這到底是怎麽回事兒呢?

由於建國後,部隊裏並沒有進行過軍銜制度,所以大家都穿著一樣的衣服,就很難分辨出,誰是領導,誰是普通的士兵,這樣就容易造成誤會,而且在當時中國也開始與世界接軌,那麽部隊也需要向現代化的方向發展,而國際上的其他國家都在使用軍銜制度,中國想要與他們看齊,我們的軍隊也需要這樣的制度。

1950年7月的軍委會議上,羅榮桓就提出了部隊使用軍銜制度的意見,而在兩個月之後,彭德懷又在幹部會議中,再次提出了要在部隊裏落實軍銜制度,有不少人覺得在部隊裏實行軍銜制度就是要對他們進行封賞,畢竟在戰爭年代這些人可都是立下大功的,如果真的要評銜的話,一定會是很高的軍銜。

其實彭老總等人並不是這個意思,他們如此緊迫的想要落實這個制度,也是部隊發展的需要,同時也能夠增加部隊裏的指揮效率。實際上,在之前的戰鬥年代裏,我們的部隊裏就因為官職不清楚,而出現了扯皮事件,這對整個部隊作戰有著嚴重的影響。

當時很多人都不清楚軍銜,對於上面給的命令,他們也表現出了不滿與不服,當時部隊各方面還不成熟,就沒有使用軍銜制度。如今在經歷了解放戰爭後,部隊也都發展全面,並且在和平年代,打仗少了,就更應該對部隊的建設上心,部隊怎麽說也是保護國家安危的,如果不能夠正常的執行,對整個國家的發展都會有影響。

不過想要為解放軍設計出合適的軍銜,並且讓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軍銜滿意,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工作量也是非常大的,因此這項工作也持續了好多年,也就是在1955年才有了一個結果。

在這個軍銜中,最惹人註目的就是十位元帥了。不過最初是十四個人,除了大家知道的十位元帥,還有周總理,鄧小平以及劉少奇。但當時周總理是擔任國家的總理,而劉少奇是人大的委員長,所以他們二人已經不在部隊工作,就直接選擇了結束。這就使得名單上只有十一個人的名字。

1955年羅榮桓在將這份名單送到了國務院之後,名單就又被轉送到了人大委員會,而且該名單也都沒有做任何的變動,也就是說當時這十一人是被確定成為元帥的。可是在1955年9月9日還有9月11日的時候,劉少奇又在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他覺得鄧小平與陳毅都已經不在部隊裏工作了,所以他的軍銜建議是不授予為好。當時鄧小平是中央的秘書長,而陳毅是副總理,他們的確沒有在部隊裏工作,也就沒有資格參與授銜。對此意見,他們兩個人也沒有任何的異議,都覺得劉少奇說的是有道理的。

不過這也就讓人好奇了,如果真的去掉了陳毅與鄧小平,那元帥也應該是九個人,可最後確定的卻是十個人,這又是為什麽呢?原來周總理力保陳毅為元帥,在之前的會議中,周總理因為在北戴河養病沒有參加,不知道陳毅被剔除名單,後來他聽說後,就立刻建議加上陳毅的名字,因為他除了是副總理,還是外交部長,負責外交工作,如果沒有軍銜,在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時會非常不方便,而且之後陳毅也有可能會回到部隊工作,所以在透過綜合考慮後,還是給陳毅授予元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