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3萬紅軍被30萬國軍包圍,毛主席下令休息3天,隨後80天殲敵3萬多

2024-01-01歷史

1960年的一天,英國元帥蒙哥馬利訪華,在與毛主席交談中,說道:「毛主席,您指揮的三大戰役,可以看與世界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毛主席笑了笑回答道:「三大戰役沒什麽,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

誠然,在毛主席一生指揮的戰役中,四渡赤水,虛虛實實,聲東擊西,10個人圍一個人就能跑出來。

但,在四渡赤水之前,毛主席還有一場鮮為人知的用兵如神之戰。

1931年7月,蔣介石任總司令,調集30萬兵力,分3路向中央根據地進行圍剿。然而,此時紅一方面軍剛剛經過第二次反圍剿,兵力只有3萬人。3萬對30萬,再加上武器裝備上的懸殊,可想而知紅一方面軍此刻面臨的危機。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毛主席卻下了一個讓紅軍將士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命令:全體將士原地休息3天。

可就靠著這3天就地睡覺,紅軍戰士們最終扭轉戰局,不僅取得了第三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還在80天內殲敵3萬余人。如此用兵,事後才知毛主席用兵的高明之處。

那麽,毛主席為什麽會在如此關頭下這樣的命令呢?他心裏究竟在盤算什麽?這場和蔣介石的交鋒,最終結果又如何呢?

集中部隊,千裏回師

1931年5月,國民黨軍政部長何應欽在圍剿蘇區的戰鬥中敗北,給蔣介石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兩次圍剿失敗,讓蔣介石大為火光,最終他決定親自出征,將紅軍力量一舉殲滅。

7月1日,蔣介石親率三十萬大軍,揮師南下,進軍南昌。在這三十萬大軍中,有十萬主力部隊是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令人矚目的是,浩浩蕩蕩的大部隊中,還有幾個來自英國,日本和德國的外國人。他們應蔣介石邀請,前來擔任軍事顧問。如此大費周章,可見蔣介石是雄心勃勃。

到達南昌後,蔣介石將三十萬人馬布為兩翼,東西各以何應欽和陳銘樞為集團軍總司令,兵分三路從南昌,吉安和南豐進攻中央蘇區。

為了保證圍剿的勝利,蔣介石另外調動駐紮在南昌,樟樹和吉安的空軍部隊,配合地面部隊作戰。

兵強馬壯,糧草充足,只等蔣介石一聲令下,將蘇區徹底粉碎。

而紅軍方面,一個月前才剛剛結束第二次「反圍剿」,部隊還沒有做好擴員工作。6月份,蔣介石在調兵遣將時,紅一方面軍三萬人,正分布在閩西,閩西北,閩贛邊和贛南地區做群眾動員工作。蘇區中心,防守薄弱,難以對蔣介石施以有效的還擊。

不過,共產黨一貫是做情報工作的好手。6月,紅軍總部就得到了蔣介石計劃第三次進攻的訊息。當月下旬,臨時委員會書記毛主席和總司令做出判斷,蔣介石將在近期行動。

7月10日,在毛主席的指令下,分散各地的紅軍迅速收攏,回師蘇區中心。兵貴神速,為了搶占先機,紅軍戰士一路風雨兼程。22日,部隊行進至於都以北的銀坑,琵琶壟,平安寨,及橋頭地區,和北上的紅軍一部會合。

此時的國民黨軍也已經由各個方向挺進蘇區。為了避免重蹈前兩次的覆轍,蔣介石改變策略,采取「長驅直入」的方針,先將紅軍主力消滅,再「清繳」殘余力量。

但是,已經挺進蘇區數日的國民黨軍,卻連紅軍主力部隊的影子都沒瞅見。迎接他們的,是赤衛軍和少先隊。這兩支地方力量,在紅軍一小股部隊的配合下,將運動戰和遊擊戰運用得爐火純青。國民黨部隊在其出其不意的頻頻襲擾下,行進遲緩。

而與此同時,紅軍主力部隊,正在八百裏加急地奔赴興國縣城以北的高興圩。經過6日的星夜急行軍,紅軍於28日,抵達目的地,勝利回師。

受困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國民黨部隊直到7月底,才得知朱毛紅軍的動向。

深山密林,巧妙周旋

緊接著,蔣介石集中兵力,向興國進發。

7月31日,國民黨軍開赴興國地區的訊息,傳到了紅一方面軍總部。

兵力懸殊,如果正面交鋒,紅軍勢必面臨一場惡戰。毛主席當然不會這麽做。懷有大局的人,不會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

於是,紅軍準備轉移至敵軍右側兵力空虛的富田地區。以富田為據點,繼續往東,可取國民黨軍聯絡線。如果拿下聯絡線,國民黨軍將陷入各自為戰的局面,無法形成合力,紅軍面臨的壓力,自然會大大減少。

然而,在北伐隊伍裏脫穎而出的蔣介石也非等閑之輩。國軍提前獲知了紅軍向富田轉移的計劃。第2路進擊部隊,已經早於紅軍一步進駐富田,只等紅軍來此,將其困死在贛江以東。

戰爭的形勢瞬息萬變,慢一步還是快一步,決定了生死存亡。

好在,紅軍的先頭部隊,及時發現了國軍已在富田部下戰局。

面對此等情形,毛主席清醒地做出了判斷:班師回興國,伺機再動。

此時,東,南,北三面被蔣介石部隊9個師圍攏,而西面是天塹贛江。形勢對紅軍十分不利。

然而,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毛主席和總司令再次展現了他們卓越的軍事智慧和過人的膽魄。

經過一番分析,毛主席和發現國民黨守軍雖然形成合圍,但是有兵力虛弱之地。敵人的虛弱,恰是自己的生機。

於是,紅35軍,紅12軍第35師,及獨立第4師和第5師,臨危受命,協同地方武裝和赤衛軍,少先隊,將國民黨第1,2路進擊軍和第4軍團向萬安,良口方向牽引,將第1軍團牽制在白石,崇賢地區,主力部隊則趁機向東突進至戰鬥力薄弱的蓮塘地區。

蓮塘守將上官雲相對於紅軍的突然來襲,毫無準備。很快,駐紮此地的國民黨四十七師兩個團潰不成軍。緊接著,紅軍主力奔襲至良村。良村的抵抗同樣不成氣候,郝夢齡的五十四師兩個團且戰且潰。甚至,紅軍還收獲了敵人一名團參謀長。

這名參謀在被俘虜後,破口大罵:「我們部隊連個老百姓的影子都見不著,想打探個訊息都打探不成。昨天聽說你們被蔣光鼐,蔡廷鍇圍困在高興圩,今天你們就跑到這兒端了我的窩。」

的確,蘇區的百姓一聽說國民黨要來了,紛紛跟著紅軍隊伍,轉移到了深山裏。可見,他們「苦蔣介石久矣」。

突破蓮塘和良村後,紅軍再次掌握了主動權。為了將主動權進一步擴大,毛主席和朱老總決定繼續東進。8月11日,紅軍在黃陂和國民黨毛炳文部激戰,最終以傷亡一千五百多人的代價,殲敵四千余人,繳獲槍炮七千余件。黃陂大捷,大大提高了紅軍將士的士氣。

但同時,毛炳文的慘敗,也讓蔣介石探知到了紅軍主力部隊的位置所在。

一個多月,國民黨軍都像無頭蒼蠅似的,在山高林密的贛南蘇區亂竄。一朝得知共軍的藏身之地,蔣介石恨不得立刻將其全殲。

大敵當前,淡定休整

因為黃陂戰鬥剛剛結束,蔣介石斷定紅軍此時還沒來得及轉移。為了將紅軍圍死在黃陂,蔣介石調集羅卓英和陳誠麾下共十萬大軍,開赴黃陂。

因為擔心這次再撲個空,蔣介石一再向羅卓英和陳誠強調,一定要快。可同時,為了防止紅軍再鉆了空子,跳出包圍圈,蔣介石指示十萬大軍,要「一步一圍」。

既要「一步一圍」,又要「快」,羅卓英和陳誠雙雙犯了難。但無論如何,長官有命,自己得照做。

為了最大限度達成蔣介石的意願,羅卓英和另外兩路軍取得了聯系。最終,三十萬大軍合力齊逼紅軍。

然而,國民黨大部隊向黃陂開動的訊息,再次經由蘇區群眾的口,傳到了毛主席和紅軍的耳朵裏。三萬人對三十萬人,紅軍戰士瞬間想到了接下來要面對的惡戰。

就在所有人神情嚴肅,默默無語時,毛主席卻一手夾著煙,一手掐著腰,悠然吐了一口煙圈兒,宣布了一道命令:「大家就在黃陂住下,好好睡個三天。」

這一命令,和當下的局勢相比,顯得尤為突兀。士兵們一臉錯愕。然而毛主席沒有多做解釋,轉身和朱老總議事去了。

大家雖然不解,但是看著毛主席這麽氣定神閑,也慢慢安下心來。紅軍士兵們相信他們的毛主席,一定是自有對策。

雖然在休息蓄力,但士兵們並沒有完全放松警惕。他們心裏始終有一根弦兒,始終準備著投入戰鬥。

可令大家意外的是,三天過去了,不要說蔣介石的三十萬大軍了,就連三十個國軍的人都沒見到。

紅軍士兵們也漸漸明白,這樣的情況,是在毛主席的意料之中。正是因此,他才敢下令讓部隊在黃陂原地休整。

原來,毛主席早已摸透了蔣介石的心理。雖然指令羅卓英「兵貴神速」,但蔣介石的心思已經被盤踞在廣西的桂系軍閥分走,無法集中在對付共產黨上面了。同時,廣東地區的軍閥,也在伺機而動,增兵衡陽。

蔣介石萬萬沒想到,自己興師動眾絞殺共產黨,卻給了另一派勢力可乘之機。面對位高兵重,大殺四方的新軍閥,蔣介石無心再督促羅英卓。

而羅英卓自己,「一步一圍」,走了三天仍在路上。紅軍卻是從8月12號到15號,養精蓄銳了三天。

三天後,毛主席和朱老總率隊向西突圍。之所以向西,是因為在這個方向上,有一個十公裏的缺口。

為了減少阻力,毛主席命譚振榮和羅炳輝率第12軍佯裝紅軍主力,向東挺進,牽制敵人火力。第12軍在行進途中,攻下了樂安縣城。這讓蔣介石深信,這支部隊就是紅軍主力。

基於此,他認為紅軍下一步就要進攻宜黃。如此,臨川告急。

措手不及的蔣介石緊急將第10師調防至臨川,同時命令第1路和第2路進擊部隊,追擊第12軍。

紅12軍積極應戰,采用機動靈活的戰術,與國民黨軍周旋了半個多月。為紅一方面軍主力的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8月底,蔣介石終於回過神來,調轉部隊向西尋找紅軍主力。

然而,在山高林密,群眾基礎好的贛南,紅軍本就有主場優勢。更不用說,蔣介石部隊在這深山老林裏被共產黨繞了兩個月,已經是身心俱疲。天時地利人和,蔣大總統似乎是一個都不占了。

而紅軍這邊,卻是風景獨好。休整好的紅軍主力部隊繞道敵後,對國民黨軍發起了反攻。

因為兩廣地區軍閥作亂,國民黨的大後方遭到威脅,蔣介石不得不在9月初令興國地區守軍沿高興圩向北撤退。紅軍乘勝追擊,一舉將北向撤退的國民黨軍殲滅。

9月7日和15日,紅軍又分別在老營盤和方石嶺連戰連捷。

至此,紅一方面軍共殲敵17個團3萬余人,繳獲槍炮2萬余件。第三次反「圍剿」鬥爭勝利告終。這次勝利,讓江西根據地和福建根據地連為一片。共計5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25萬人口獲得了新生。中央蘇區達到了鼎盛。

同時,在這次反「圍剿」鬥爭中,毛主席建立的「磨盤戰術」,運動戰,遊擊戰再次得到了很好的實踐,為我軍的軍事智慧庫貢獻了寶貴的財富。

在敵我力量懸殊的情況下,中國共產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得益於贏得了群眾,贏得了民心。無論是戰爭時期,還是和平時期,水能載舟是不變的真理。群眾路線,實事求是是永遠不能丟的法寶。

毛主席的軍事指揮才能是世界最頂流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多次率領紅軍化險為夷,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如今,毛主席雖然已經逝去,但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