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全面抗戰後,東北抗聯為什麽不能入關,和八路軍並肩抗日?

2024-07-19歷史

東北抗日聯軍著名將領楊靖宇犧牲之前,手持德制毛瑟槍與日軍展開最後一次激戰。

日軍益子理雄回憶了1940年2月16日楊靖宇將軍,只身作戰情景:

「終於在那個山頂追上了。楊利用地物連續射擊,我們也伏下應戰……伊藤警尉距楊300公尺遠的前方大聲喊:'歸順吧!’

對方(楊靖宇將軍)喊道:'要歸順,在歸順前我有話要說,你一個人上來吧。

'好,馬上就去!"

這樣喊著,伊藤警尉就站了起來……噠噠噠射來幾槍,伊藤「啊」了一聲,向前一探身,「撲通」倒了,他胸前中了3槍,。

「那天在楊的毛瑟手槍下戰死者一名,負傷者六名。」

在日軍楊靖宇將軍的遺物裏有一支毛瑟手槍。

這支槍是在1937年的戰鬥裏繳獲自日軍少佐,這也是中國軍隊首次擊斃日軍的佐官。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國進入全面抗戰。

日軍更急於完成東北 「治安肅正」計劃,鞏固「滿洲」戰略後方,然後抽兵投入關內。

東北抗日戰場打的沒完沒了,有效牽制了日軍入關兵力,也搞亂了了日軍把東北作為大後方的計劃。

1937年的7月東北抗聯軍開始支援關內戰場。

7月25日,抗聯第1路軍發表了【為響應中日大戰告東北同胞書】,

同胞們,中日大戰正式爆發了!

我全國陸海空軍實行對日下總動員令了!

……

你們,我們,關裏同胞全系中國人民的子弟、全系生長中國,在全國總動員令之下,你們還袖手旁觀嗎?

……

全體同胞,精誠團結共殺日寇,恢復中國人之東北。

1937年7月18日,全面抗戰開始的第10天,日軍第7師團少佐岡田茂率部 「討伐」東北抗聯,

岡田茂早在1919年巴黎和會割讓山東時候就進駐青島了,然後進入東北屢立戰功:被授予旭日小綬章、滿洲建國功勞章」。

1937年,他再次來到了中國,但是他死期將近了,因為他的官職高,所以被中日戰史也記錄了。

日軍表彰岡田茂的文章比較詳盡:

昭和十二年七月(1937),北支(東北)風雲變幻,敵人橫行……於是組成了岡田討伐隊……總部設在清原城內……

7月17日那一天……在七道河子附近,與敵軍(抗聯)首領王師長所率領的共軍以及保國軍的百余人聯軍相遇了……敵人(抗聯)用自動槍炮以及手槍進行了瘋狂的掃射。

突然,司機的胸部被子彈射穿。他勇敢地發動攻擊……

敵人(抗聯)利用高處的優勢,一邊頑強抵抗一邊集中火力攻擊。

我方以極少的兵力應戰(抗聯實際是30人),漸漸陷人困境之中……

日軍描述:「他拿出傳家寶刀沖人敵群之中奮力斬殺……但敵人密集的炮彈攻擊而負傷、最終戰死。死前高喊天皇陛下萬歲……敵人被此等悲壯的英勇姿態所震懾……逃走。」

這些是給日本後代看的,這類似於神劇一樣的描述看來很多地方都會寫進自己的正史裏。

我們看看偽滿當事人怎麽說

【清原縣文史資料】有岡田茂當的司機張振邦回憶記錄: (就是日軍記載的「胸部被子彈射穿」的司機)

我開的是福特牌新車,箱板是新鋼板,馬力大、速度快。岡田少佐、阪本大尉坐在駕駛樓裏。

當汽車到東松木嶺南坡山下時,岡田命令日軍全部下車,上山,……又命令在樹林中放了一陣機槍,打了幾發小鋼炮(擲彈筒),未發現可疑情況。

這時岡田高興了,命令日軍全部上汽車。還有10多公裏就到清原了。鬼子兵高興地唱起鬼子歌……

不知從哪兒「叭!叭!」響了清脆的兩槍,我前輪胎被擊中了。

岡田少佐命令我停車,當時我想加大油門沖過去,岡田拔出手槍頂住我的頭,命令我停車。

岡田、阪本開車門跳出去,有幾個紅軍端著槍跑來,(當時的日偽軍把東北抗日聯軍稱作「紅軍」)

為首的一人端著機槍高喊:「鬼子,跪下。」

岡田也慌了,急令射擊,紅軍的機槍對準岡田、阪本就是一梭子……這時,我胸前一陣劇痛。

我醒過來時,已躺在蒿塘子裏了……大約10點半鐘左右,車上20名鬼子屍體橫七豎八地躺滿一地。

很少人知道,這支 「紅軍」部隊,曾經為了尋找真正的紅軍主力幾乎全軍覆沒。他們就是曾在8個月前試圖沖進關內的抗聯部隊

1936年楊靖宇將軍從報紙上看到紅軍東征的訊息——似乎已有紅軍部隊到達了熱河省附近。

為了 「中國紅軍,已到熱河,眼看到奉天。(抗聯)西征大軍,夾攻日寇,趕快來會面」。抗聯又組織了第二次西征,與紅軍主力聯絡。

這時候的中國各方武裝幾乎各自為戰,所以,東征,西征這種詞需要按照地圖理解下。

抗聯剛剛組建不久的第1軍第3師奉令出征、其實該師只有一個營的兵力(只設了四個連,)只有一個機槍班,僅有一挺九六式機槍和一挺歪把子機槍。

楊靖宇幾乎花光家底,用繳獲的日軍戰馬,第3師做成一支400多人的騎兵部隊,準備晝伏夜出一舉從遼寧——南滿鐵路——封凍的遼河——熱河省——入關尋找紅軍主力。

1936年11月師長王仁、政 W委周建華、率部縱馬奔騰一個月,迅速殺到了法庫縣遼河東岸。

如果往年習慣,河面應該徹底凍住了,騎兵可以直接踏冰渡河,很快即能到熱河省交界的地區。

但是歷史沒有如果!那一年很反常:遼河在年底的深冬時還水流湍急。抗聯官兵被困在了遼河東岸。

參謀長楊俊恒身形與楊靖宇將軍很像,日軍以為是楊靖宇親內建隊入關,就集結了重兵圍追堵截。

騎兵部隊在平原上很難隱蔽,抗聯騎兵連續與追兵激戰,一路沖回了遼寧根據地——這是抗聯軍史上少有的集團騎兵作戰。可惜在遼河岸邊功虧一簣:損失四分之三以上,1937年春返回根據地時已不足百人。

雖沒沖得進關內,余下的這幾十人繼續與日軍苦戰。

夏季,師長王仁齋和周建華兵分兩路在清原打遊擊(參謀長楊俊恒調到楊靖宇將軍身邊),。

王仁齋當時31歲,戰鬥經驗多一些,

考慮到:周建華帶著的柳萬熙兩人分別21歲,和24歲,都是大小夥子,彼此可以照應一些。

擊斃岡田茂的就是周建華和政冶主任柳萬熙率領這三十幾人。

我軍偵察員獲悉岡田要去巡視防務,連夜將情報送到部隊,這兩位年輕抗聯軍官把30余人帶到山上露宿,準備伏擊日軍。

這兩位抗聯的年輕軍官從獲取情報,判斷正確性(過程略)安排伏擊以戰場上的實際表現,顯示了他們倆不愧是一代名將楊靖宇的部下。

他們帶領的30人部隊還在戰鬥空隙唱起勸告偽滿軍隊投降的歌:

「滿洲士兵們、我們都是中國人。你們為什麽,中國人還打中國人?日本鬼強迫你們出來打仗,傷亡回去,問你們傷心不傷心?…」

有的偽滿軍官兵,會被打動,想法子放棄與抗聯的作戰……

日軍第7師團的通報顯示:在東松木嶺遭遇共產匪約百名,交戰2個半小時,岡田少佐、阪本大尉、飲田曹長、齋藤伍長以下七名,遂壯烈戰死……中日的史料記敘都很明確,日軍近乎覆滅,最多僅有1名報信的日軍帶傷逃脫。

這一戰給了園部和一郎當頭一棒(他是中將,剛調任第7師團擔任師團長。)一次有佐一級軍官遭到擊斃的敗仗,無疑極大的震撼了日軍。第七師團師團立即出動重兵,實施 「復仇戰」:

1937年冬,周建華在激戰之中殉國,

另一邊的師長王仁齋也在戰鬥中犧牲。

柳萬熙獨自東北的黑土地上苦苦支撐,直到1940年3月24日他被叛徒殺害。

柳萬熙犧牲時,楊靖宇也已壯烈殉國。

而楊靖宇將軍犧牲時最後一戰使用的武器、則是周建華和柳萬熙繳獲的岡田的。

周建華和柳萬熙在打掃戰場時,繳獲了少佐岡田茂的佩槍。7天後,抗聯軍官開會,又一次討論西征找紅軍時,他們把這槍作為禮物送楊靖宇將軍做護身用

(1937年7月時,日軍的「九四式」還沒有普遍裝備,很多日軍軍官個人購買了德國毛瑟手槍。)

這把毛瑟手槍,一直隨著楊靖宇將軍戰鬥到了殉國之時(1940年)

這已經是全面抗戰的第四個年頭,直到這時一直沒有與關內戰場聯絡上,得不到有效支援的東北抗日聯軍,仍在寒冬與兇險中讓東北抗日戰場繼續存在著,繼續呼應內地主戰場。

他們始終沒有放棄與全面抗戰主戰場聯絡的嘗試。

抗聯第一路軍曾計劃重建第1軍第3師, 「執行西征熱河與關內八路軍溝通聯系的先遣任務」。可惜被日軍發現計劃被迫取消。

1938年8月份、作為楊靖宇將軍助手的楊俊恒也倒下了,楊靖宇把他安葬在一個黃柏樹下,刻下了記號。至今,這棵帶著楊靖宇將軍留下的記號的黃柏樹,仍巍然聳立在這片土地上。

曾經熱望著可以與紅軍主力會師的第1軍第3師,在其師長以下4名都壯烈殉國時,也終究沒有與關內部隊握過手

但是,在1937年已立下了裏程碑式戰績的第1軍第3師官兵們知道,在山海關的那一邊,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已經在幾千裏的戰線上沸騰了。

他們在東北的每一次戰鬥,也都是拯救民族危亡的這全面抗戰的一個組成部份。

和一直策劃西征的楊靖宇將軍一樣,被隔絕在東北抗日戰場的抗聯官兵們默默用血肉之軀,只為多拖住一個日軍入關的腳步,一直奮戰著,直到在東北黑土地上流盡最後一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