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歷史

授銜時,八路軍三個師五位元帥,新四軍七個師為何只有三位大將?

2024-01-17歷史

在中國近代史上,新四軍與八路軍是兩支重要的革命武裝力量。他們不僅在抗日戰爭時期,還在中國解放戰爭時期,為新中國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

然而,在1955年的新中國授銜儀式上,我們不難發現,盡管八路軍三大主力師中湧現出了5個元帥,但重建的新四軍的七個師中只有3個大將。

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呢?讓我們一起探究。

了解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前身,我們先要明白七七事變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國民黨開始第二次合作,接受整編後的紅軍主力部隊成為八路軍的三個師。

在此之前,各地工農革命軍在【中央通告第五十一號——軍事工作大綱】後改名為紅軍,但後來在1930年又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

國共內戰期間,盡管蔣介石的部隊對中國共產黨的力量進行「剿滅」,但由於馬克思主義的正義性,中國工農紅軍的力量得到不斷壯大。

接著,陸陸續續成立了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和西北紅軍等革命力量。

"左傾"錯誤在1934年導致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紅軍被迫開始長征。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全面抗戰正式開始,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第二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在反"圍剿"和長征後保留下來的實力被改編成了國民革命第十八集團軍,其中包括林彪、聶榮臻擔任115師正副師長,賀龍、蕭克擔任120師師長,劉伯承、徐向前擔任129師正副師長。

這六個正副師長都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出色的能力。此外,八路軍是由經過長征和反"圍剿"保留下來的"精華"組成的,這其中包括能夠在戰爭中成為首長的優秀人才,因此在資歷和戰鬥力上,初期的八路軍都超過了新四軍。

國共合作時,中國共產黨希望國民黨能給予4個師的名額,但蔣介石只同意了3個師的整編名額。因此,改編新四軍時,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達成了協定,將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南、湖北和廣東八個省15個遊擊區堅持遊擊戰的中國工農紅軍和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

由於當時中國共產黨與南方部隊失去聯系,南方的紅軍戰士東躲西藏,中國共產黨不清楚他們的確切人數。直到國共兩黨發出聲明後,這些部隊才再次聚攏在一起。

因此,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起始情況有所不同。紅軍正規軍出身的八路軍,無論武器編制還是擴張條件都較好。而新四軍是南方各省遊擊隊整編的,實力有限。

盡管如此,新四軍戰士在江南一帶生存空間有限,又缺乏組織的支持,擴充套件條件十分困難。 因此,新四軍與八路軍的起點不同,也導致了新四軍的將領和八路軍的將領有所不同。

抗戰勝利後,新四軍發展到了31萬人,八路軍則發展到了90余萬人。解放戰爭時期,新四軍演變成了華東野戰軍,八路軍發展成了四大野戰軍,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在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中國共產黨為朱德、彭德懷等十位元帥頒發了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並為10開國上將,55位中將授予他們應有的榮耀。

在這十位元帥中,有5位元帥來自八路軍三大主力師,而來自重建的新四軍的七個主力師中,只有3位大將。這是因為在評定軍銜時,中國共產黨根據資歷、功績、是否是我軍各個時期的重要領導者以及在授銜時的職務級別高低、素質等因素進行了全面的考核。

盡管新四軍的七個主力師師長中,粟裕、黃克誠、張雲逸等人都有非常突出的貢獻,但在資歷和職務方面,他們可能並不如八路軍三大主力師的師長。

朱德、彭德懷、劉伯承、林彪、賀龍、徐向前等人在紅軍時期擔任了重要職務,但在這段時間內,粟裕的最高職務只是紅十紅軍團參謀長。

然而,在淮海戰役後,粟裕被提升為三野的第一副司令。盡管他參加了南昌起義,但由於在各個時期沒有擔任正職,不符合十大元帥的評選條件,因此他進入了上將的選舉。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盡打神仙仗」的粟裕有機會擔任正職,但他一心撲在打仗上,對前輩謙讓,因此並不在意這些。

他曾兩次讓職,一次是在1937年,他要求張鼎丞擔任華中軍區司令員,自己擔任副司令員。另一次是在1945年,他將華東野戰區軍司令員的位置讓給了別人。

因此,粟裕只是被授予了大將軍銜,主要原因是他在各個時期沒有身居要職,以及他的淡泊名利。

張雲逸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他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廣州新軍起義、黃崗起義和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後,他在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資歷是開國上將中最老的。

他和朱德元帥的經歷相似,所以有些人對他的大將頭銜感到好奇。但實際上,張雲逸只被授予大將頭銜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十大元帥名額有限,他之前的工作中出現了一些差錯;二是考慮到他的貢獻和擔任過的職務。

雖然1955年時他只被授予大將頭銜,但中央為了照顧這位為中國解放打了半輩子仗的老英雄,給予他元帥待遇。

除了張雲逸,還有其他七位師長因各種原因沒有被授銜。其中,李先念在建國時是湖北省主席,未被授銜。譚震林在授銜時是浙江省委書記,張鼎丞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他們都因長時間在地方工作而未被授銜。

周總理和鄧小平也沒有參加授銜。 新四軍師長中,第七位未授銜的是彭雪峰,他在前線指揮作戰時不幸中彈身亡,年僅37歲。

他的夫人當時正在生產,怕訊息打擊太大,直到孩子滿月才告知。雖然彭雪峰未被授銜,但他的遺腹子彭曉峰成為上將,繼承父親遺誌。

元帥和大將的名額有限,但開國英雄們的功勛無法用簡單的軍銜來衡量。因為除了他們,還有無數為中國流血犧牲的英雄,他們出於愛國之心,挺身而出,在國家危難之際奮鬥不息。

他們的付出和犧牲,無法用簡單的嘉獎來涵蓋,畢竟,如果不是出於對國家的熱愛,而是為了職位或者金錢,誰願意將自己的生命作為賭註,為國家奉獻半輩子呢?